海归年的年终小结及计划
2016年终于要结束了!今年无论是国际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发生了很多出乎意料的大事,有时甚至希望今年只是一个漫长的愚人节,结束后可以吐着舌头说一声“只是开玩笑的啦”。但显然,今年可能就像时间中的一个定点,因为发生了太多改变世界和个人历史的大事,即使是乘着《神秘博士》中的TARDIS重返这一年,恐怕都改变不了一丝一毫。
这里就不回顾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了,这个工作就留给新闻媒体来做吧。就我个人而言,今年主要在忙两件事:上半年处理了回国的事,下半年则在努力适应一份新的工作。
放弃博士学习、回国工作这个决定是在去年年底时作出的,大概在新年刚开始不久,就给现在的单位投了简历。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准备好怎么回答。只能说我对自己放弃学术理想、辜负师友期望感到无比的愧疚和自责,但与此同时又认为这个决定做得无比正确。
上半年有段时间陷入了深深的抑郁,因为自己之前完全是用学术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未想过其他可能,现在在走得一帆风顺的情况下突然自动放弃,不能简单用“改行”二字来概括,而是好像亲手杀了了原本计划中那个未来的我。但没有这种“壮士断腕”的决断,大概很难开启一段新生活吧。
就这样像费翔歌中唱的那样“背着空空的行囊”(仅是比喻,海运回来8箱东西……),“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回到了家乡。不再有名校博士生的光环,不再享受教授们的恩宠,在这座拥挤的城市里做一个普通人,走进一种无数人想要逃离的生活,拒绝任何关系和捷径,从最基础的事做起。如果我是旁观者,可能也会觉得这种行为有点奇葩,但我原本放弃投行/咨询道路去搞人文也挺奇葩的,所以其实也不算意料之外。
在地球另一端用英语翻来覆去地跟外国人讨论中国好几年之后,双脚终于重新踩在了泥泞的土地上,用母语自由地、充分地思考,接触形形色色以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人,这是我期待也是我得到的最大收获。刚出国留学的时候自己还是个离不开家人的孩子,现在则有了成年人的眼睛,有了独立的人格和主见,重新认识这个儿时熟悉的社会。可以说,其实我并没有回家,而是踏进了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度,它只是恰巧与我的家乡同名而已。
也开始考虑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前在美国总有种可有可无的感觉,虽然生活在其中,却像是在看一场和我无关的美剧,好像我做任何事都不会有人在乎,更别提带来任何改变了。而回国之后,在家庭事务中的参与自然不用多说。而在社会上,(因为有雾霾)哪怕每一次呼吸都会提醒我,不能坐等别人来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事情。
其实原本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没抱多大期望,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遇到了一群自己敬佩的前辈和一群各有可贵品质的同事,为了一点情怀,一起扎扎实实地做些努力。不是每种工作都能给人带来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很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合适的那种。
而在更长远的事业方面,也开始正视自己的兴趣,追求真正的理想,而不是外人眼中表面的成功。依旧很幸运的是,家乡给了我一种安全感,让我不用仅仅为谋生去做不情愿的事,而是放开去追求梦想。大概也成了一个斜杠青年,白天干着一件事,夜晚又干着另一件事,辛苦是辛苦了点,但两者总体还是互相促进的,有了微薄的进步,也很高兴能得到一点初步的认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底气更具体地谈谈我的梦想。
当然也有失望、不满甚至愤怒的地方。但这些情感只是进一步证明我参与了这个社会,并且需要更加努力做好份内的事情。回国之前,曾有我非常敬重的师长警告我说,回国不久我就会后悔,到时候就会吵着想回到美国。至少现在,我还没后悔。
以上就是我很虚的年终小结吧……今年很具体的一个进步是学会了写文章给别人看而不是自言自语,但这篇对别人好像没啥帮助,主要只是给自己这惊心动魄的一年留个痕迹吧。
接下来是新年计划(排名不分先后)。当然新年计划一般都会沦为flag,所以我新年的第一个愿望是这些规划不会变成flag……
1. 健康饮食,运动减肥
2. 完成长篇小说,写几个短篇投稿
3. 完成拖延了好几年的某本工具书的book contract
4. 工作有突破,精进基本功,积极创新
5. 提高日语水平
6. 玩/吃遍魔都
7. 多去外地走走看看
8. 去一个没去过的国家
9. 多看点书
10. 规律更新公众号,主动思考,多写点有质量的随笔
11. 多认识不同领域的新朋友
12. 练字(感觉这个是最大的flag……)
13. 多为家人服务,少让父母操心
14. 赚钱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然得到的,所以就是希望劳有所得吧
脱不脱单倒是随便,因为真的忙得停不下来,2017可能是我成年以来最不急的一年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