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会不会沦为民粹文青的泄愤场
今天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人民日报批豆瓣了,二是很多大V写了不少维护豆瓣的文章。
我读了维护豆瓣的文章,没有一篇能立得住脚。首先,如果今天人民日报表扬了豆瓣,那么大V们可能就要批评豆瓣了。他们只是摆出知识分子的姿态而已,凡事情都要与官媒对着干。其次,写维护豆瓣文章的人,不一定上过豆瓣,也不见得了解豆瓣。
我自己几乎每天都上豆瓣,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都要上去看看豆瓣评分,看看里面精彩的评论文章,也加入了不少小组,与豆友们互动。
先来说说对豆瓣的印象。上面的信息比较齐全,也有较为客观的评论,更有不少高水平的文章,这是我喜欢上豆瓣的原因。但是,现在的豆瓣有些变味了,发现有很多人不是喜欢看电影或者读书,而只是为了简单的泄愤。这就牵扯到一个现在很少提起的群体——网络暴民。
网络暴民最早崛起于天涯社区,这个群体的特征是无缘无故的乱骂人,原由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后来,祸害到了网易,每次打开网易评论之前都能猜到里面说什么,反正就是不满、骂人。如今,这个群体转战到了豆瓣。
为什么网络暴民祸害到了豆瓣,因为天涯论坛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而网易是综合新闻类网站,不适合发表长篇泄愤的文字。而豆瓣,看上去很高格,流量较大,信息齐全,号称是文艺青年的阵地。我在豆瓣小组里,与不少豆友深度交流过,说老实话,他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文艺青年。
如今,文艺青年的门槛很低,但凡读过几本书,看过几部电影的都叫文艺青年。对文青的定义,我比较同意高晓松的看法:所谓文艺青年,一定更要具备一项文艺技能,写作、画画、弹琴等等。如果以这个作为衡量标准的话,真正的文艺青年凤毛麟角。如果不具有技能的文青,就可称为伪文艺青年。
伪文艺青年+网络暴民=民粹文青。这是豆瓣特有的产物。民粹是什么?说通俗点就是,越底层、越弱势的人,越具备道德优势。他们基本上失去了理性判断事物的能力,思维模式只有一个,否定、否定、再否定。心理学上认为,习惯用否定思维的人,是因为自卑心理作祟,很符合愤青的特征。我曾问过别人,为什么网上的愤青比现实中的愤青喜欢骂人,有人回答,因为愤青们在现实中像网上一样骂人的话,会被群众活活打死的。
当网络暴民们蜂拥至豆瓣后,他们泄愤的方法是,否定电影、否定书籍、骂作者、骂导演、骂演员。这是我认为豆瓣已经没有那么客观的原因。
就拿最近较热的《长城》来说,这部电影固然有诸多瑕疵,但打开豆瓣的评论实在不敢恭维,满屏都是骂导演、骂主演,如“景甜的背景到底是谁?”、“想掐死张艺谋。”、甚至有表明了看都不看,就打一星的。请问,这样的评论能客观吗?这难道不是愤青泄愤?在评论中,没有看到一篇有水准的批评。
我和一个豆友交流过,他说,《长城》还算不错,但是豆瓣上只给了一分,我问为什么,他答道,看景甜不顺眼,所以只给一分。很多人认为,豆瓣和别的网站相比,相对来说比较客观。这个我同意,但照这样下去,豆瓣的客观度也会打折。
民粹文青是网络暴民的变异,他们用否定思维发泄对生活的不满。这股势力在豆瓣会越来越多,加上这次人民日报的“推波助澜”,或许会沦为下一个天涯论坛。
不过,要承认的一点是,世上没有绝对的客观,每个人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都会带着个人色彩。我比较喜欢《长城》,也不客观,主要是因为曾经被张艺谋打动过,以及每部电影里对细节的处理,还有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会美轮美奂的创意。创作者也不必玻璃心,有人善意,有人恶意,这个世界,本来如此。无解。
我读了维护豆瓣的文章,没有一篇能立得住脚。首先,如果今天人民日报表扬了豆瓣,那么大V们可能就要批评豆瓣了。他们只是摆出知识分子的姿态而已,凡事情都要与官媒对着干。其次,写维护豆瓣文章的人,不一定上过豆瓣,也不见得了解豆瓣。
我自己几乎每天都上豆瓣,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都要上去看看豆瓣评分,看看里面精彩的评论文章,也加入了不少小组,与豆友们互动。
先来说说对豆瓣的印象。上面的信息比较齐全,也有较为客观的评论,更有不少高水平的文章,这是我喜欢上豆瓣的原因。但是,现在的豆瓣有些变味了,发现有很多人不是喜欢看电影或者读书,而只是为了简单的泄愤。这就牵扯到一个现在很少提起的群体——网络暴民。
网络暴民最早崛起于天涯社区,这个群体的特征是无缘无故的乱骂人,原由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后来,祸害到了网易,每次打开网易评论之前都能猜到里面说什么,反正就是不满、骂人。如今,这个群体转战到了豆瓣。
为什么网络暴民祸害到了豆瓣,因为天涯论坛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而网易是综合新闻类网站,不适合发表长篇泄愤的文字。而豆瓣,看上去很高格,流量较大,信息齐全,号称是文艺青年的阵地。我在豆瓣小组里,与不少豆友深度交流过,说老实话,他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文艺青年。
如今,文艺青年的门槛很低,但凡读过几本书,看过几部电影的都叫文艺青年。对文青的定义,我比较同意高晓松的看法:所谓文艺青年,一定更要具备一项文艺技能,写作、画画、弹琴等等。如果以这个作为衡量标准的话,真正的文艺青年凤毛麟角。如果不具有技能的文青,就可称为伪文艺青年。
伪文艺青年+网络暴民=民粹文青。这是豆瓣特有的产物。民粹是什么?说通俗点就是,越底层、越弱势的人,越具备道德优势。他们基本上失去了理性判断事物的能力,思维模式只有一个,否定、否定、再否定。心理学上认为,习惯用否定思维的人,是因为自卑心理作祟,很符合愤青的特征。我曾问过别人,为什么网上的愤青比现实中的愤青喜欢骂人,有人回答,因为愤青们在现实中像网上一样骂人的话,会被群众活活打死的。
当网络暴民们蜂拥至豆瓣后,他们泄愤的方法是,否定电影、否定书籍、骂作者、骂导演、骂演员。这是我认为豆瓣已经没有那么客观的原因。
就拿最近较热的《长城》来说,这部电影固然有诸多瑕疵,但打开豆瓣的评论实在不敢恭维,满屏都是骂导演、骂主演,如“景甜的背景到底是谁?”、“想掐死张艺谋。”、甚至有表明了看都不看,就打一星的。请问,这样的评论能客观吗?这难道不是愤青泄愤?在评论中,没有看到一篇有水准的批评。
我和一个豆友交流过,他说,《长城》还算不错,但是豆瓣上只给了一分,我问为什么,他答道,看景甜不顺眼,所以只给一分。很多人认为,豆瓣和别的网站相比,相对来说比较客观。这个我同意,但照这样下去,豆瓣的客观度也会打折。
民粹文青是网络暴民的变异,他们用否定思维发泄对生活的不满。这股势力在豆瓣会越来越多,加上这次人民日报的“推波助澜”,或许会沦为下一个天涯论坛。
不过,要承认的一点是,世上没有绝对的客观,每个人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都会带着个人色彩。我比较喜欢《长城》,也不客观,主要是因为曾经被张艺谋打动过,以及每部电影里对细节的处理,还有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会美轮美奂的创意。创作者也不必玻璃心,有人善意,有人恶意,这个世界,本来如此。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