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帝王陵寝之前燕景昭帝慕容儁龙陵
![]() |
龙陵,是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政权前燕开国皇帝烈祖慕容儁的陵寝,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八宝村的凤凰山麓,现存石虎一只。
慕容儁(319年-360年),一名慕容俊,字宣英,小字贺赖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即位时名义上仍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儁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本由后赵所占领的中原地区,并移都邺城,大燕进入鼎盛时期,终与南方的东晋和关中的前秦政权三足鼎立。晚年大举征调军队,准备南下进攻东晋,后因激起了国内人民的反抗,被迫停止出兵。360年病死于龙城宫中应福神殿,终年42岁,谥号景昭皇帝,庙号烈祖,葬于龙陵。
龙陵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八宝村的凤凰山麓,其父高祖文明皇帝慕容皝龙平陵附近,该陵区现存石虎一只。
该石虎发现于朝阳凤凰山门附近的八宝村葡萄园东侧,1988年,考古人员在朝阳市大凌河岸八宝村葡萄园的一处平地搞勘探,在距地面5米深的地下挖出一座石虎,是用一块完整的青砂岩凿刻的,但已经有些风化了。
石虎的发现引起了当地文物工作者的重视。
当地文物工作者孙守道先生认为此石虎出自魏晋时期,孙国平先生推测这是三燕时代的作品,现朝阳县文管所副所长张振军则明确表示,这石虎是石像生,石虎所出地是前燕的龙平陵,石虎的主人正是朝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燕王慕容皝!
那座作为龙平陵前石像生的石虎,现存放在朝阳县文管所的空地上,即今天的朝阳市关帝庙内。
而当时参与挖掘的考古人员估计,慕容皝应该就埋在这石虎身后二、三十米的平地下,但那块极可能是慕容皝宝穴的平地,当时已成为老百姓的住宅,地面被抹了水泥,私人住宅进不去也没法挖。
双塔村葡萄园石虎发现所在地不远处的凤凰山支脉名叫做花果山,时光回溯千年,在慕容皝所在的前燕时代,它却有一个非常气派的名号:龙山。而在这龙山之巅,曾建有一座龙祥佛寺,它是前燕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个醒目标识,是史书明确记载的东北地区的第一座佛寺!
龙翔佛寺的建立,与公元345年某天龙山顶上呈现的奇异天象有关。《晋书》记载,“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牢。二龙交首戏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这是前燕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个大事件!言及龙山顶上交首戏翔的黑白二龙,有人说是两朵像龙一样的云彩,慕容皝借题发挥,以天象说人事,为自己罩上一层“天赋神权”的金辉。还有人考证,是大臣封奕为讨慕容皝欢心,故意命人用布做成黑、白两条龙型风筝,派人在龙山顶上放,借此满足慕容皝想当皇帝的心理。自此后,前燕一切规制皆同上国:龙城、龙山、龙平陵、龙腾苑、龙翔佛寺……这表明,雄才大略的慕容皝开始以“真龙天子”自居,借天象之变,萌生了逐鹿中原的战略构想。
对这座在慕容皝心中占有极重位置的龙翔佛寺的准确地点,孙国平与周亚利两位朝阳学者的看法略有差别。孙国平认为龙翔佛寺就在这龙山之巅,龙翔佛寺、龙平陵、龙城,成一条直线。周亚利则认为,龙翔佛寺不在山巅,而在距山巅直线距离仅数百米的长脖梁上。二人的论据依托都是在自己所认定的区域内找到了一种特有的三燕时代烧造的细绳纹砖,这种砖在砖面10厘米范围内呈现出37—40道纹路,非常密,而且对烧制的火候要求非常高,至少有1100度。周亚利之所以认为龙翔佛寺在长脖梁,一是因为龙山之巅面积太小,建一座佛寺过于狭促;二是在长脖梁发现的细绳纹砖的数量要远多于龙山之巅。在龙翔佛寺的问题上,两人达成的一致的意见是:这座在历史上闻名遐迩的皇家佛寺其实很小,根本不像某些书籍中描写得那么夸张,因为前燕没有那样的财力修建一座规模如此恢弘的寺院。
无论哪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真实,基本确定了龙翔佛寺的位置,也就锁定了龙平陵的大体方位。慕容皝的龙平陵就在龙山上的龙翔佛寺下,这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而该石虎也可能属于同样葬于朝阳市双塔区八宝村的凤凰山麓的前燕景昭帝慕容儁龙陵。
慕容儁为慕容皝第二子,其在位、寿终之时,为前燕政权的发展期和鼎盛期,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为自己营建宏伟的帝陵。而其帝陵应位于前燕国都龙城(今辽宁朝阳)附近,亦很有可能依照“子随父葬”的制度,葬在其父慕容皝的龙平陵附近。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龙陵的确切方位现仍未发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