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气变成一种交流——读《谁说我们不能生气》
以前看桃花姐李爱玲在书中写道,夫妻之间不必吵架生气,只要想想还要不要继续过下去,还要过的话,还吵什么,多多包容对方,如果不想过了,那更不必吵,直接去民政局办离婚手续就是了。
看着说的似乎有道理,那夫妻之间真就不能吵架生气了么?
生气,在佛法里叫“嗔”。以佛教的教义来论,贪嗔痴是人之三毒。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生气并有嗔恨心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佛法对于生气的解释是: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实际上人生在世,不如意常十之八九。生气是常有的事,也不止限于夫妻、亲人、朋友、职场人际等各种场合。
那么该不该生气?又该以怎样正确的方式生气?这本书给出了完满的解答。
首先,作者认为,应该生气的时候就生气,不能忍着憋着,不合理宣泄会爆发更大的破坏性言行。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合理要求,不必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生气也是一种交流,目的是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需求,改善情况,得到理解。有时候因为生气没有结果而放弃生气,那么以前所做的都白费了,就默许对方的不合理行为了。
生气的根源在于想要改善现状的强烈愿望,从为何而生气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
但是表达生气时要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避免大发雷霆进行指责的让人难以接受的情绪。要以正常的声音慢慢地说,不能突然否定对方,首先要说一句肯定对方的话,再说出“我是这样感觉的”等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话,希望对方理解。即使生气也不能说“绝交”之类的话。确认希望对方怎么做,以免以后再重复,并给出一些建议。给对方思考的时间。反过来面对别人生气时,要认真倾听和理解对方,把对方的生气当成自己成长的机会,要对生气的对象说“谢谢”。
这本书是一本很实用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好书,在这本书里,生气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看着说的似乎有道理,那夫妻之间真就不能吵架生气了么?
生气,在佛法里叫“嗔”。以佛教的教义来论,贪嗔痴是人之三毒。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生气并有嗔恨心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佛法对于生气的解释是: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实际上人生在世,不如意常十之八九。生气是常有的事,也不止限于夫妻、亲人、朋友、职场人际等各种场合。
那么该不该生气?又该以怎样正确的方式生气?这本书给出了完满的解答。
首先,作者认为,应该生气的时候就生气,不能忍着憋着,不合理宣泄会爆发更大的破坏性言行。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合理要求,不必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生气也是一种交流,目的是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需求,改善情况,得到理解。有时候因为生气没有结果而放弃生气,那么以前所做的都白费了,就默许对方的不合理行为了。
生气的根源在于想要改善现状的强烈愿望,从为何而生气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
但是表达生气时要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避免大发雷霆进行指责的让人难以接受的情绪。要以正常的声音慢慢地说,不能突然否定对方,首先要说一句肯定对方的话,再说出“我是这样感觉的”等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话,希望对方理解。即使生气也不能说“绝交”之类的话。确认希望对方怎么做,以免以后再重复,并给出一些建议。给对方思考的时间。反过来面对别人生气时,要认真倾听和理解对方,把对方的生气当成自己成长的机会,要对生气的对象说“谢谢”。
这本书是一本很实用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好书,在这本书里,生气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