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
查看话题 >广岛行(二):从日本“军都”到和平纪念都市——广岛市“原爆”见闻

广岛是日本本州西部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战前曾是日本第七大城市,二战时期是日本的毒气研发基地。1949年,广岛置市60周年、开府360周年,作为特别法的广岛和平纪念都市建设法获国会通过,经住民投票公布。 我们来广岛有三个目的:一是看“原爆”相关遗址、展馆,二是看作为“日本三景”之一的宫岛,三是去《东京物语》的出发地尾道。这三个目的地,分别位于广岛县的广岛市、廿日市市、尾道市。日本的县,在行政区划上相当于中国的省,在面积上当然要比吾国小很多。但要去广岛县里的三个市游玩,我们也花了三天时间。


昨天傍晚抵达广岛机场时,大约是阴天的缘故,看到天空即是黯淡的。机场于1993年投入使用,看起来也显旧了,这一切给了我衰老的感觉。东京的朋友说,我们的行程被台风追着走,一路上恐怕将要风雨兼程了。这不免让旅人的心情有些沮丧,然而广岛灾难之城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也许晦暗天色里的参观更相宜吧。这样一想,又有几分得了天时之利的自喜。 今早起来,拉开窗帘,望见广岛市郊的山峦朦胧在雨中。哇,竟然是一片水乡的感觉,亲切如同回到了珠江口。而天空虽仍是多云,但能见度极高,清澈而澄明的视野。久违了,这样的大气质量。 酒店的餐厅位于15层,在里面用餐,可以一览广岛市貌,也可以俯瞰和平纪念公园。1958年,日本为纪念1945年8月6日广岛被原子弹轰炸而建立了和平纪念公园,该公园以广岛的城市尺度为意识进行规划设计,位处市中心,北以原子弹爆炸圆顶屋残骸为起点,沿想象中的轴线南下,依次安排了和平火炬、马鞍形慰灵碑、和平纪念馆等。 俯瞰纪念公园,对于各馆的相对位置可以有一目了然的认识。然而街上车水马龙的热闹,一两个小跑着赶去上班的青年……这一切都不会让人想到原爆。至于环绕广岛市的群山,更让人以为置身一座普通的宜居山城。倘使没有发生战争,也许是如此的,但历史确凿的发生过,确凿的发生了: 「广岛是日本的“军都”,铁路交通便利,又有出海港口,陆军运输部、工兵作业场和当时日本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三菱重工都设址于此,以凶猛作战著称的第五师团(“板垣师团”)总部也设在广岛。 作为重要的军港,广岛一直是近代以来的历次中日战争的兵力集结和发兵之地。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大本营就设在广岛,帝国会议即在广岛城天守阁内召开。战争物资由宇品铁路线运来,日本海军从广岛的宇品港出发前往黄海,战胜了北洋水师。第五师团则前往辽东半岛,参与对中国的陆上作战。广岛市充当日军的主要供给与后勤基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广岛市在侵华战争中的“赫赫战功”,是不会被历史遗忘的了,但今天已经不怎么提起了。如同山口县下关市,这个签订“马关条约”的地方,实在也是不可忘却的“历史名胜”。正是在这里,改变了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国运;正是在这里,满清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历史虽已过去,但中国的积贫积弱,难道不是良有以也?当然了,也可以如周星驰《国产凌凌漆》说的那样——我现在正在搞儿女私情,国家大事这些芝麻绿豆的事不要来烦我。

于是吃过早餐,我们出门去参观和平纪念公园。公园就在酒店几百米开外,出了酒店大堂,经过一座小桥,就来到公园门口了,映入眼帘的是由“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丹下健三设计的和平纪念馆。馆前立有一个计时器,显示了两个天数:广岛核爆炸距今的天数,以及世界上最近的一次核试验距今的天数(北朝鲜核试验)。




进到纪念馆里面,顿时感到压抑而可怖。馆内照明惨淡,让参观者的心情顿时黯淡下去。来自日本国内及世界各地的访客都有不少,大家总体上排着有秩序的队伍,一一细看展出的核爆地理模型、场景还原、爆炸遗物等。印象最深的是,在核爆时人瞬间被气化,只剩下一个影子在石头上。各种惨象让观者本已黯淡的心情更加沉重沉痛:究竟谁之罪?也有意见认为,这是罪有应得,原子弹下无冤魂。 展览中稍带有温情而或可稍减争端的,是12岁就去世的佐佐木祯子与疾病做斗争时折的千纸鹤。佐佐木祯子,1943年1月7日出生于广岛市,在原爆中幸存,但患上战争后遗症“急性淋巴腺白血病”,1955年的10月25日,因该病去世,她临终前在病床上折千纸鹤祈祷自己的康复并祈求和平。佐佐木祯子被日本人看成是为战争而死去的最后一人,因此成为日本“永不再战”宣言的象征人物。



走出展馆核心区,整个视野豁然开朗,不复是原爆的阴暗和战争的雾霾。在这光明的走廊里,有两个展柜。一个展出2016年5月27日奥马巴访问广岛和平纪念馆写下的留言和亲手折叠的两只千纸鹤,旁边还有供游客写参观感言的本子。奥巴马访问广岛作的演说里,没有表达歉意——也许对于“政治正确”的美国,正义与胜利是不需要歉意的。在那一篇富于历史意义而难以措辞的演说中,美国总统对军事科技进步带来的残忍表达了普世的忧虑,并承诺不会随意使用核武器。作为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战胜国国民,我也写下了参观感言,强烈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希望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共同抵抗法西斯统治。另一个展出的是和平宣言签名,号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在上面签名。我没有签名,我一直爱好和平,不需要来日本签名自证。



从和平纪念馆出来,天更阴沉了。我们向慰灵碑走去,乌鸦徘徊着叫个不停,不知为谁而鸣。慰灵碑的所在是“平和の池”,由“日本青年会议所”立于昭和31年11月。在广岛原爆中,死亡的不仅是日本人,但这块日本人立的慰灵碑显然是不能慰别国之灵的。有超过2万名韩国人被强征到广岛,并在核爆中死亡,于是1970年专门建立了“韩国人核爆遇难者慰灵碑”来祭奠韩国亡灵。近年来,韩国也一直为在长崎和平公园设立“原子弹爆炸韩国人遇难者纪念碑”而进行工作;针对奥巴马访问广岛,韩国原子弹爆炸受害者协会负责人向美国驻韩大使馆递交了写给奥巴马的信,要求美国政府就投放原子弹向韩国受害者道歉、赔偿。在这方面,韩国确实有许多积极而主动的作为,更容易在国际上获得理解和同情。 同行人说,中国人来这个慰灵碑前,不知道做什么好。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困惑。而慰灵碑前两个说英语的洋妞嘻嘻哈哈的比划着拍到此一游的合照,则更加让我困惑:以慰灵碑为背景拍摄,笑声从何而来? 慰灵碑后是石头造型的“和平火炬”,燃烧着熊熊烈焰。广岛城的“和平纪念都市”有这样一个含义:只有全世界的核武器都被销毁了,它才会熄灭“和平火炬”。我觉得这很奇怪,依此逻辑,“和平火炬”应该被命名为“战争火炬”吧。也许,只是为了凑“和平”之名而想出来的吧。


我沉重而缓慢的快步离开了慰灵碑。经过路边一个祈求和平的雕像,也就这样吧:只有祈求和平可以成为不同群体来到这里的最大公约数。但和平不是通过祈求而得来的,和平是需要不懈奋斗的,和平也是一场战争,一场为避免战争而进行的战争。 随后,我们来到“国立广岛原爆死没者追悼平和祈念馆”,这是沉降到地下的建筑,通过墓道一般的走廊后,进入到馆内。里面的陈设是关于广岛原爆死难者的,另有相关的书籍和音像资料。七八个欧美访客坐在电脑前观看对原爆幸存者的采访录像,我们也找了台电脑坐下,看了两段采访。从所看的录像可以直观感知,当时的广岛,所有的人都动员了起来,或在兵工厂制造武器,或在医院救治伤兵,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也是在为战争服务。由于大量征兵,尚不够年龄的少年也被招聘为公交司机,维持这座“军都”的日常运转。如果这样理解,原子弹下似乎真的没有冤魂。 当年日本兵侵略珠江口,我祖父也不幸被抓了俘虏,九死一生。多年后谈起,对于能活下来,还是充满庆幸。帝国主义侵略者真可恶啊,一旦战争的机器发动起来,参战国的百姓都无法置身事外。这些录像中的幸存者,都是侵略国的普通百姓,处于那样一个历史时代下,有许多人是被迫无奈卷入战争的。平头百姓对于战争,又哪里能反抗。小林正树拍摄于1959-1961年的史诗巨作《人间的条件》,对于战争伦理有许多深入人性的反映和讨论。但当我面对历史,作为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民,理智与情感总是会激烈的交战,如何能不激愤。 “祈念馆”内的电脑响应速度都很快,试听了几副耳机也毫无问题,应该是常有维护和更新的。至于数量庞大的采访,也都配了多语种发音和字幕。这个战败国,工作如此之细致,如果再次发动战争,将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吧。身处这二战中遭受重创的广岛市,我不免做如是想。

从“国立广岛原爆死没者追悼平和祈念馆”出来,走到千羽鹤纪念碑前,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也许是为了纪念佐佐木祯子吧,当地人把它叫做原爆之子像。碑顶塑有一个小女孩,她双手高高托着一只大纸鹤,似乎在展望未来,迈向和平。雕像下有数以万计的纸鹤,保存在透明的封闭装置内。五颜六色的纸鹤,应该有些年份了,让我想起小时候写作文的稿纸。据介绍,每串纸鹤都是一千只,由日本各地的孩子们所折——为了帮助佐佐木祯子完成叠一千只纸鹤的心愿。折叠一千只纸鹤可以实现心愿的说法,当然只是美丽的童话,并不是真实的。世界仍不和平,核试验也没有终止,人类始终面临着核威胁。

转到元安川河边,隔河而望的就是原子弹爆炸圆顶屋了。这是由捷克建筑师简•勒泽尔设计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原来作为广岛县产业奖励馆。由于正处于原子弹爆炸中心,没有受到冲击波的破坏,所以虽遭焚烧,但却成了爆炸中心唯一没有被摧毁的建筑。圆屋顶的顶架上居住着许多乌鸦,不时在和平纪念公园飞来飞去,核爆炸的放射性物质已无甚残存了吧。 1947年,广岛开始举行和平纪念仪式。如今每年的8月6日,广岛市都会有和平集会,市长也会发表和平宣言,以纪念广岛原子弹爆炸。1996年,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公园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随着人类所创造的毁灭性力量的释放,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成为人类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争取世界和平所取得成就的力量象征。”这过于宏大而罔顾真实的叙述,我不能完全认同,但毕竟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没有再次卷入全面战争。对于世界的整体和平,广岛转变为和平纪念都市之后的努力,也许是不无贡献的吧。 天很阴沉,离开公园时,终于下了几滴雨。广岛原子弹爆炸已过去多年,当然不会再由此而导致“黑雨”了。如今,昔日的战败国,拥有有口皆碑的环境质量。反倒是个别战胜国,因为环境污染、雾霾加剧,让少数城市拥有了另一种“黑雨”天气。 我们漫步在广岛市区,很容易就遇见千纸鹤主题的雕像,让人感觉城市还是原来的城市,但似乎赋予了不同的理念与生机。一路散步到广岛城公园,发现一棵在原子弹爆炸中被烧焦的古树还在顽强生长着,而且枝叶繁茂,不由得感叹:生命不会在战争中被毁灭,它只是被破坏了。

附:《广岛行》系列五篇
广岛行(一):在广岛机场被怀疑走私金条入境——第二次日本行旅的开始
广岛行(二):从日本“军都”到和平纪念都市——广岛市“原爆”见闻
广岛行(三):此间忽有斯人可想,可想——在“日本三景”之一的宫岛观日落
-
周小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27 21: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