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丨只要有爵士乐,这个世界就有不会失去的东西
1964年,15岁的村上春树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这份礼物影响了他的一生。
也许和你想的不同,这份礼物不是某位作家传记或世界名著,而是一张亚特·布雷基和爵士乐信使乐团的演出门票,那是他第一次正经地听到爵士乐,结果立刻就被迷住了。多年后,村上说这样形容那时的自己:“我忽然被所谓爵士乐的这种音乐所魅惑,从此以后,我人生的大半都伴随着这种音乐一起度过”。
直到今天,村上还能一口气背出当年演出的演员阵容:韦恩·肖特吹高音萨克斯,弗雷迪·赫伯德吹小号,柯蒂斯·富勒吹长号,亚特·布雷基是领队,他的鼓打得铿锵有力、出神入化……
60年代的日本,社会动荡,学潮迭起,村上和多数人一样,在一片热闹滚滚中,迎来了他的20岁。1968年进入早稻田大学后,村上时常不去上课,他白天在新宿打工,晚上多数时间都待在歌舞伎町和地下爵士酒吧,经常喝个烂醉。
那个时候的村上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温和谦恭的样子不同,他留着一头及肩长发,不刮胡子,面对周围人惊异的眼光,他也毫不在乎,“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于是干脆邋遢下去”,舍不得吃饭,却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唱片。
在去过的为数不多的课堂上,村上遇见了以后的妻子阳子,阳子和他一样喜欢爵士,曾经在神保町的一家爵士咖啡店短暂地工作过。22岁时,尚未毕业的村上决定休学和阳子结婚。他们的结合不被村上的家人接受,家人认为村上应该先立业后成家,但未能改变他的心意。
于是,这对年轻的新婚夫妇开始面临全世界年轻人都在苦恼的问题——怎样养活自己。
日后成为作家的村上,那时却完全没想过靠写字挣钱,他依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一份与爵士乐有关的工作。
他和妻子拼命打工赚钱,又向岳父借了一笔钱,终于在国分寺开了一家爵士乐咖啡厅,不为别的,只为了一天到晚地听爵士乐。
这家咖啡厅名叫Peter Cat,Peter是村上养的猫,店里会一直播着音乐,周末还会有年轻的爵士乐手来现场表演。
既然是为了听爵士而开了这家咖啡厅,村上从来不敢懈怠,“爵士咖啡店是提供爵士乐的场所。所谓爵士,我觉得就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基准。在广漠的时光之流中,我们的人生是如何在风中闪光的、是如何在风中燃尽的?沉浸在爵士乐中的时候,感觉我们能够找到些什么。爵士咖啡店的老板如果忘了这样的使命感的话就完了”。
也正因为村上这样的使命感,Peter Cat的生意越来越好,经常有杂志社的人来拍照。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念头击中了村上,也许他会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连锁爵士咖啡厅的老板。
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来自三年后,1977年,村上把店面从国分寺搬到了市中心千驮谷,这里离明治神宫棒球场很近,村上经常来这里看比赛。很偶然的一天,观看比赛的村上从棒球选手的一记二垒安打中萌生了写作的念头。
“我清楚记得那一天,那天下午我在看一场棒球赛,我坐在外场区喝啤酒。我喜欢的球队是 Yakult 燕子队,当时是跟广岛鲤鱼队对阵。燕子队的第一击球手是戴夫·希尔顿,一个美国人……不管怎么说吧,他以一个二垒打将第一个投给他的球击到了左场。就在这时那个念头一下子击中了我:我能写出篇小说来。”
回到Peter Cat,他开始创作自己的处女作《且听风吟》。
那时村上已经29岁,这个大学读了七年才毕业、此前从未有过当小说家念头的男人去Peter Cat附近的文具店买来自来水笔和一叠纸,每天咖啡店打烊后,就坐在厨房边的桌子上写一两个小时。
没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写小说,他说自己几乎所有写作的知识都来自于音乐,“我从欣赏音乐——尤其是爵士乐——中体会到了节奏的重要性。你要注意旋律——在文学层面上讲就是要选择最适合你作品节奏的词句。只要你的词句与节奏结合起来时能做到通顺自然、优美动听,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对村上写作风格影响巨大的,除了菲茨杰拉德等作家外,不得不谈到几位爵士乐大师,比如查理·帕克,迈尔斯·戴维斯,还有赛隆尼斯·蒙克。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一位爵士钢琴家是赛隆尼斯·蒙克。曾今有人问过他,怎么谈才能让钢琴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蒙克指着琴键说:“那肯定不是什么新的声音。你看看琴键,所有的音都在这儿了。可如果你真的为弹出那个音花了大力气,你就能弹出独特的声音。你需要知道的是有哪几个音是你真正费尽心思想弹出来的!”
我写作的时候常常回想起这段话。我跟自己说:“他说的没错。所有的词在这里,我要做的只不过是赋予最平凡的词以最新颖、最特别的含义。”
就这样,《且听风吟》为他赢得了“群像新人奖”。
1981年,32岁的村上将Peter Cat 转让给朋友,决定做一名专职作家。但爵士乐并没有离开他的生活,相反,因为他这些年时不时在各种场合都会谈到对爵士的喜爱,使他成为了推广爵士乐的重要人物。
他的每部作品中都会提到音乐,据他的读者统计,他书中出现的乐曲及音乐家的名字达到800次以上,其中爵士乐占了一半。此外,他还拥有6000多张唱片,在村上春树公开的自己书房全貌图中,有一面密密麻麻的唱片墙,墙上挂的画作也多跟爵士乐手有关。
有读者问他最喜欢纽约的什么地方,村上没有说某家书店、咖啡店等作家一般会给出的答案,而是提到了一家地下爵士俱乐部:
我喜欢的地方是纽约的「Village Vanguard」。非常棒的地方,有机会请一定去看看。它是个场地很不规则的地下爵士俱乐部,但是音乐好得让人如痴如醉。不管坐在哪个位子,都能听到很美妙的爵士乐的声音。真是个神奇的空间。在那里听爵士乐,全身心都会被音乐所包围。
爵士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让村上如此着迷?
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他都会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雨夜里的比莉·霍莉黛》:
有个黑人军人经常去他的咖啡馆,点一杯啤酒或者威士忌,然后跟村上说,“请为我点张比莉·霍莉黛,哪一张都行,只要是比莉·霍莉黛。”
这位美国军人经常一边听比莉·霍莉黛,一边掉泪。当音乐播完,他就悄悄起身,付了账,消失在门外。
有时他也会带着自己的日本女友一起来,他们一起喝酒,听比莉·霍莉黛。
有段时间他隔了很久都没来,就在村上都快忘记他的时候,一个微凉的雨夜,他的日本女友突然出现了。她告诉村上,男友已经回国。每次怀乡的愁绪以上了心头,分外思念家乡的亲友时,他就会来这家咖啡厅听比莉·霍莉黛。
她说,他真的非常喜欢这间咖啡厅,最近他写信给我:为我去趟这间店,听比莉·霍莉黛。
当音乐停歇,她一口饮尽威士忌,穿上雨衣,“仿佛为了回到这个现实世界做了特别的准备”,转身离去。
村上在故事的最后说:“即使是现在,每当我听到比莉·霍莉黛的歌声,我总会回想起那位安静的黑人士兵。背井离乡,独自坐在吧台低声的啜泣。而这位离她遥远的异乡女子,来到他常来的酒吧,为他点首比莉·霍莉黛的歌曲。在此时,一位多余的年轻人,空有平和无畏的内心,却不能适时找到贴切的文字来感动另一个人……那个茫然无助的年轻人,就是我。”
爵士乐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但它的独特魅力的确长久地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
如果说作为作家的村上将爵士乐的节奏转化成了文字,那么爵士乐手们则更直接地用音乐表达着世界的快乐与痛苦。
法国爵士乐评论家吕西安·马尔松在《爵士乐十三大师》中详细介绍了20世纪13位伟大的爵士乐手的生平与音乐,其中至少有9位是村上曾专门写文评论过的音乐家,包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莱斯特·杨,比莉·霍莉黛,塞隆尼斯·蒙克,艾灵顿公爵……
比如村上提到的对他写作风格影响巨大的塞隆尼斯·蒙克,在《爵士乐十三大师》中这样描述他的音乐风格:
自学成才的蒙克,其与众不同首先在于他绝非传统的钢琴技艺,他通过自己的方式—用紧绷的手指按触琴键,这种方式生出一种尖刻、悍戾的音色,其音质同木管乐器的极为接近。
是不是同从不拖泥带水的村上风格有些相似?
比如那位让黑人士兵落泪的比莉·霍莉黛,本身就有着悲惨的身世:
比莉·霍莉黛,原名艾丽诺埃拉·哈里斯,是个早产儿。她一出生就被母亲带到了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音乐流淌在城里的大街小巷,舞厅遍布在城里的街头巷尾。她经常出入某个天主教团体,后来追随她终生挚爱的妈妈莎蒂·哈里斯到了纽约。她的生父直到她有了名气之后才承认她。
也许正因为此,她的歌声才能每每让那位异乡的美国军人落下泪来。
再比如,村上曾经评论六十年代拉丁爵士的代表人物——斯坦·盖茨:无论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创造出最佳(或接近最佳)的音乐。至于何以可能则不知其故,只能说他的才华本来就是那样子的。《爵士乐十三大师》更详细地描述了他的天赋:
在纽约,年轻的斯坦就展现出了驾驭多种乐器的天分,不论是在家里(演奏口风琴与中音萨克斯),在小学(演奏低音提琴),还是在詹姆士·门罗高中时(演奏巴松管),甚至是在婚礼庆典上(演奏单簧管),我们知道他后来偶尔还碰碰低音号和超高音号。
《爵士乐十三大师》中的音乐家无一例外的、宿命般的酗酒、吸毒、受凌辱、入狱、精神错乱,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献身和殉道。只不过他们为之献身的,是爵士乐。
这些20世纪最伟大的大师们,将爵士乐这种在美国黑人团体中默默发展的音乐艺术推向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
而村上则在通过自己的文字,把爵士乐传播给那些还对它抱有怀疑态度的人。
村上曾经在《1973年的弹子球》中写道: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爵士乐之于村上,也许就是那样不会失去的东西吧。
也许和你想的不同,这份礼物不是某位作家传记或世界名著,而是一张亚特·布雷基和爵士乐信使乐团的演出门票,那是他第一次正经地听到爵士乐,结果立刻就被迷住了。多年后,村上说这样形容那时的自己:“我忽然被所谓爵士乐的这种音乐所魅惑,从此以后,我人生的大半都伴随着这种音乐一起度过”。
直到今天,村上还能一口气背出当年演出的演员阵容:韦恩·肖特吹高音萨克斯,弗雷迪·赫伯德吹小号,柯蒂斯·富勒吹长号,亚特·布雷基是领队,他的鼓打得铿锵有力、出神入化……
60年代的日本,社会动荡,学潮迭起,村上和多数人一样,在一片热闹滚滚中,迎来了他的20岁。1968年进入早稻田大学后,村上时常不去上课,他白天在新宿打工,晚上多数时间都待在歌舞伎町和地下爵士酒吧,经常喝个烂醉。
那个时候的村上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温和谦恭的样子不同,他留着一头及肩长发,不刮胡子,面对周围人惊异的眼光,他也毫不在乎,“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于是干脆邋遢下去”,舍不得吃饭,却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唱片。
![]() |
△村上春树与妻子阳子(2006) |
在去过的为数不多的课堂上,村上遇见了以后的妻子阳子,阳子和他一样喜欢爵士,曾经在神保町的一家爵士咖啡店短暂地工作过。22岁时,尚未毕业的村上决定休学和阳子结婚。他们的结合不被村上的家人接受,家人认为村上应该先立业后成家,但未能改变他的心意。
于是,这对年轻的新婚夫妇开始面临全世界年轻人都在苦恼的问题——怎样养活自己。
日后成为作家的村上,那时却完全没想过靠写字挣钱,他依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一份与爵士乐有关的工作。
![]() |
△当年的 Peter Cat 咖啡厅内景 |
他和妻子拼命打工赚钱,又向岳父借了一笔钱,终于在国分寺开了一家爵士乐咖啡厅,不为别的,只为了一天到晚地听爵士乐。
这家咖啡厅名叫Peter Cat,Peter是村上养的猫,店里会一直播着音乐,周末还会有年轻的爵士乐手来现场表演。
既然是为了听爵士而开了这家咖啡厅,村上从来不敢懈怠,“爵士咖啡店是提供爵士乐的场所。所谓爵士,我觉得就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基准。在广漠的时光之流中,我们的人生是如何在风中闪光的、是如何在风中燃尽的?沉浸在爵士乐中的时候,感觉我们能够找到些什么。爵士咖啡店的老板如果忘了这样的使命感的话就完了”。
![]() |
△ Peter Cat 杯垫 |
也正因为村上这样的使命感,Peter Cat的生意越来越好,经常有杂志社的人来拍照。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念头击中了村上,也许他会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连锁爵士咖啡厅的老板。
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来自三年后,1977年,村上把店面从国分寺搬到了市中心千驮谷,这里离明治神宫棒球场很近,村上经常来这里看比赛。很偶然的一天,观看比赛的村上从棒球选手的一记二垒安打中萌生了写作的念头。
![]() |
△明治神宫棒球场 (photo @七月) |
“我清楚记得那一天,那天下午我在看一场棒球赛,我坐在外场区喝啤酒。我喜欢的球队是 Yakult 燕子队,当时是跟广岛鲤鱼队对阵。燕子队的第一击球手是戴夫·希尔顿,一个美国人……不管怎么说吧,他以一个二垒打将第一个投给他的球击到了左场。就在这时那个念头一下子击中了我:我能写出篇小说来。”
回到Peter Cat,他开始创作自己的处女作《且听风吟》。
那时村上已经29岁,这个大学读了七年才毕业、此前从未有过当小说家念头的男人去Peter Cat附近的文具店买来自来水笔和一叠纸,每天咖啡店打烊后,就坐在厨房边的桌子上写一两个小时。
![]() |
△村上春树家中的唱片 |
没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写小说,他说自己几乎所有写作的知识都来自于音乐,“我从欣赏音乐——尤其是爵士乐——中体会到了节奏的重要性。你要注意旋律——在文学层面上讲就是要选择最适合你作品节奏的词句。只要你的词句与节奏结合起来时能做到通顺自然、优美动听,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对村上写作风格影响巨大的,除了菲茨杰拉德等作家外,不得不谈到几位爵士乐大师,比如查理·帕克,迈尔斯·戴维斯,还有赛隆尼斯·蒙克。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一位爵士钢琴家是赛隆尼斯·蒙克。曾今有人问过他,怎么谈才能让钢琴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蒙克指着琴键说:“那肯定不是什么新的声音。你看看琴键,所有的音都在这儿了。可如果你真的为弹出那个音花了大力气,你就能弹出独特的声音。你需要知道的是有哪几个音是你真正费尽心思想弹出来的!”
我写作的时候常常回想起这段话。我跟自己说:“他说的没错。所有的词在这里,我要做的只不过是赋予最平凡的词以最新颖、最特别的含义。”
就这样,《且听风吟》为他赢得了“群像新人奖”。
![]() |
△第二代 Peter Cat 的所在地 |
1981年,32岁的村上将Peter Cat 转让给朋友,决定做一名专职作家。但爵士乐并没有离开他的生活,相反,因为他这些年时不时在各种场合都会谈到对爵士的喜爱,使他成为了推广爵士乐的重要人物。
他的每部作品中都会提到音乐,据他的读者统计,他书中出现的乐曲及音乐家的名字达到800次以上,其中爵士乐占了一半。此外,他还拥有6000多张唱片,在村上春树公开的自己书房全貌图中,有一面密密麻麻的唱片墙,墙上挂的画作也多跟爵士乐手有关。
![]() |
△村上春树书房中的唱片墙 |
有读者问他最喜欢纽约的什么地方,村上没有说某家书店、咖啡店等作家一般会给出的答案,而是提到了一家地下爵士俱乐部:
我喜欢的地方是纽约的「Village Vanguard」。非常棒的地方,有机会请一定去看看。它是个场地很不规则的地下爵士俱乐部,但是音乐好得让人如痴如醉。不管坐在哪个位子,都能听到很美妙的爵士乐的声音。真是个神奇的空间。在那里听爵士乐,全身心都会被音乐所包围。
爵士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让村上如此着迷?
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他都会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雨夜里的比莉·霍莉黛》:
有个黑人军人经常去他的咖啡馆,点一杯啤酒或者威士忌,然后跟村上说,“请为我点张比莉·霍莉黛,哪一张都行,只要是比莉·霍莉黛。”
这位美国军人经常一边听比莉·霍莉黛,一边掉泪。当音乐播完,他就悄悄起身,付了账,消失在门外。
有时他也会带着自己的日本女友一起来,他们一起喝酒,听比莉·霍莉黛。
有段时间他隔了很久都没来,就在村上都快忘记他的时候,一个微凉的雨夜,他的日本女友突然出现了。她告诉村上,男友已经回国。每次怀乡的愁绪以上了心头,分外思念家乡的亲友时,他就会来这家咖啡厅听比莉·霍莉黛。
她说,他真的非常喜欢这间咖啡厅,最近他写信给我:为我去趟这间店,听比莉·霍莉黛。
当音乐停歇,她一口饮尽威士忌,穿上雨衣,“仿佛为了回到这个现实世界做了特别的准备”,转身离去。
村上在故事的最后说:“即使是现在,每当我听到比莉·霍莉黛的歌声,我总会回想起那位安静的黑人士兵。背井离乡,独自坐在吧台低声的啜泣。而这位离她遥远的异乡女子,来到他常来的酒吧,为他点首比莉·霍莉黛的歌曲。在此时,一位多余的年轻人,空有平和无畏的内心,却不能适时找到贴切的文字来感动另一个人……那个茫然无助的年轻人,就是我。”
爵士乐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但它的独特魅力的确长久地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
如果说作为作家的村上将爵士乐的节奏转化成了文字,那么爵士乐手们则更直接地用音乐表达着世界的快乐与痛苦。
法国爵士乐评论家吕西安·马尔松在《爵士乐十三大师》中详细介绍了20世纪13位伟大的爵士乐手的生平与音乐,其中至少有9位是村上曾专门写文评论过的音乐家,包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莱斯特·杨,比莉·霍莉黛,塞隆尼斯·蒙克,艾灵顿公爵……
![]() |
△塞隆尼斯·蒙克 |
比如村上提到的对他写作风格影响巨大的塞隆尼斯·蒙克,在《爵士乐十三大师》中这样描述他的音乐风格:
自学成才的蒙克,其与众不同首先在于他绝非传统的钢琴技艺,他通过自己的方式—用紧绷的手指按触琴键,这种方式生出一种尖刻、悍戾的音色,其音质同木管乐器的极为接近。
是不是同从不拖泥带水的村上风格有些相似?
![]() |
△比莉·霍莉黛 |
比如那位让黑人士兵落泪的比莉·霍莉黛,本身就有着悲惨的身世:
比莉·霍莉黛,原名艾丽诺埃拉·哈里斯,是个早产儿。她一出生就被母亲带到了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音乐流淌在城里的大街小巷,舞厅遍布在城里的街头巷尾。她经常出入某个天主教团体,后来追随她终生挚爱的妈妈莎蒂·哈里斯到了纽约。她的生父直到她有了名气之后才承认她。
也许正因为此,她的歌声才能每每让那位异乡的美国军人落下泪来。
![]() |
△斯坦·盖茨 |
再比如,村上曾经评论六十年代拉丁爵士的代表人物——斯坦·盖茨:无论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创造出最佳(或接近最佳)的音乐。至于何以可能则不知其故,只能说他的才华本来就是那样子的。《爵士乐十三大师》更详细地描述了他的天赋:
在纽约,年轻的斯坦就展现出了驾驭多种乐器的天分,不论是在家里(演奏口风琴与中音萨克斯),在小学(演奏低音提琴),还是在詹姆士·门罗高中时(演奏巴松管),甚至是在婚礼庆典上(演奏单簧管),我们知道他后来偶尔还碰碰低音号和超高音号。
《爵士乐十三大师》中的音乐家无一例外的、宿命般的酗酒、吸毒、受凌辱、入狱、精神错乱,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献身和殉道。只不过他们为之献身的,是爵士乐。
这些20世纪最伟大的大师们,将爵士乐这种在美国黑人团体中默默发展的音乐艺术推向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
而村上则在通过自己的文字,把爵士乐传播给那些还对它抱有怀疑态度的人。
村上曾经在《1973年的弹子球》中写道: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爵士乐之于村上,也许就是那样不会失去的东西吧。
-
Lu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25 00:38:24
-
李三岁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6 00:37:21
-
没啥必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6 02:46:14
-
Do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6 17:34:0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14:48:31
-
玩o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9 16:40:23
-
黎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8 18:59:25
-
asd太阳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1 07:00:21
-
费尤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6 15:09:08
-
形状火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2 09:31:13
-
炼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4 08:17:13
-
ic小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3 22:08:11
-
AXG手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7 21:34:44
-
舒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7 02:16:15
-
谢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5 18:34:50
-
leo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5 10:12:54
-
Apo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5 08:15:24
-
安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4 23:16:59
-
D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4 18:35:10
-
小楼南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4 17:40:54
-
Wesl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4 17:36:44
-
rabbitje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1 00:02:00
-
Fe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4 11:38:10
-
ErnestineH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2 13:36:3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02 17:47:32
-
八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30 22:31:51
-
Juli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16 08:15:15
-
衡门来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9 21:47:58
-
whate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16:24:20
-
kath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14:01:48
-
什么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0:27:44
-
你的女侠神奇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3 12:43:30
-
槛外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0 09:53:24
-
飘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01 17:07:21
-
_黑发少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30 13:03:36
-
Viva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2 20:58:08
-
富贵贵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2 19:42:27
-
神仙鱼0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2 15:54:40
-
桃之、夭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2 10:58:09
-
蓓梨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1 01:20:09
-
大傻d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0 22:25:30
-
莞欣一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0 20:02:57
-
lullab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0 09:41:44
-
D8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9 17:25:41
-
AtomHeart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8 23:35:06
-
芋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8 08:26:07
-
Carey C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8 00:04:48
-
yoyoyyc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6 09:39:15
-
Su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6 02:38:07
-
欧!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6 00:01:1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23:56: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23:18:21
-
豆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22:50:26
-
岑灵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20:40:34
-
遊離態俩跳棒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9:56:1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7:58:58
-
桥豆麻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6:20:07
-
天青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5:08:00
-
王小书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4:51:49
-
ishi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4:39:27
-
爱喝白开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3:39:51
-
童豹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1:45:10
-
Miraitow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1:19:03
-
Win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1:12:41
-
蓝色薄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10:27:43
-
拿鐵波波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09:22:10
-
小亂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08:01:4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07:14:35
-
木小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03:38:35
-
强尼躲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02:10:1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00:52:57
-
crycry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00:29:25
-
言崽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5 0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