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4 宅在曼城的一个学期 之教学楼篇
转眼第一学期的课已经结束一周了。一直没有记周记,甚至没有“月记”,这段熟悉而陌生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换作过去,一定很难想象自己多少次告诉自己这里只是temporary home(多为字面意思),有时也告诫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没有想象可以极尽周全,偏执的渴望只会扭曲对现实的把握,因此,唯有负责地接受它。
=教学楼=
因为宿舍不尽如人意,这一个学期,我大都是每天都要出门的,仿佛上班打卡一样。爱去的是牛津街西边的老校区,走在里面,会有一种心定的感觉。
但我的课都是在牛津街东边的新楼上的。西蒙楼、舒斯特楼以及马桶楼。新楼大都是方方正正的现代建筑,镶嵌有德意志风格的蓝绿色条纹。教室干干净净,但也乏善可陈。遥想格大在有着彩绘玻璃的哥特楼里上的文学课、历史课,在小巧温馨的奶白色连体别墅里上的小班,曼大的教室只能说呼应了这座城市毫无古典英伦气质的现代性吧。
传说中曼大是英国最大的单体(single-site)校园。这个学期主要还是呆在与学院相关的楼里,可以先从这些接触频繁的楼说起。
- 自修楼(Alan Gilbert Learning Commens)
自修楼算是曼大的一个特色,四层高的自修楼几乎终年无休(今明两天休息),通宵达旦,灯火通明。Kaye老师说,“不知道自修楼建着有什么用,没有书可借啊?”确实,自修楼里不藏书,倒是很有公司,尤其是广告公司的装修风范。猜想一开始时,是为了给学生,尤其是商科生,模仿“开会一个接一个”的工作环境。自修楼的小组学习间(伪开会间)不少,均装有一个大屏幕,有的还有白板,就差一个可以开电话会议的电话,就能与真实公司环境以假乱真了。
文科生没有小组作业,无法感受伪开会间(虽说一人包场也行),但也避免了像室友一样通宵小组作业到四五点的可怕经历。
自修楼的座位种类繁多,有电脑房一般排排紧密相连的,也有吧台似的空间宽裕的(但不能趴着睡觉,会被保安大叔叫醒),还有点缀其间的大小沙发、带滑轮的电脑椅等等,布置活泼、可自行搭配。二楼有一个能小憩半小时的圆形机器,尚未尝试。
自修楼的好处,就是暖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自修楼环顾四周常常会看到好多的中国学生,好吧,也许并不是这个原因。
但至少我会因为气温适宜恒定,而选择自修楼。
- 主图 (Main Library)
难道图书馆就不暖和吗?对,还真是冷……但就算暖气稀薄的日子里,也能看见短袖上阵的欧洲学生。
主图的老旧是我初来乍到时,感到大为失望的。这里说的不是藏书,藏书当然是很丰富的(但似乎完全没有闲书?),但看书的桌椅是在是古老到你可以想象BC也曾在同一张桌椅上写他的戏剧论文。图书馆的灯光也十分昏黄,与格拉终年温暖明亮现代化的图书馆对比鲜明。
然而,直到上周,我才震惊地发现,一直借书、偶尔自修的空间,竟只是主图的1/3。原来,从一楼左手边穿过一个布局怪异的Muriel Stott Centre,可以来到主图的“历史区”,也即主图最早的建筑板块。这次霍格沃茨探秘般的经历,让我一睹主图昔日风采,昏暗的东亚区、密密匝匝的中东区、有高级俱乐部风范,配有皮沙发的法律区、光线充足的音乐区、还有底楼地图区、小组讨论区等等,谁料曼大竟然有如此古典奢华的一面?!然而“历史区”人气不足,敞开的空间也导致不能久坐,空间虽大,但感觉远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太可惜了!
到学校网站一看,原来主图从今年起,有一个三年redevelop计划。在工作计划上,把师生心声详细罗列,包括暖气问题、灯光问题、餐厅厕所不好找等等等问题,有理由相信三年以后主图会焕然一新,至少老旧的桌椅和日光灯应该会置换吧,有点遗憾赶不上呢。
- 马桶路 (University Place )
马桶楼,老外口中的tin can,是新学期初学生服务的一个分支点,学期中不少活动也会在此作宣传。马桶楼中有就业咨询中心,传说中为毕业两年以内的学生提供就业辅导,还有一些行政服务机构,尚未细细研究。
来马桶上过跨文化课程(IC),以及游击战似的文学课。开学初听过研究生学习导论、就业指南等大型讲座,大型讲座的教室非常漂亮,只是之后便再没有机会来感受了。小教室除了上过专业课程外,还上过阅读指导课以及一节马克思理论课。马克思理论导论课是一个文学系的博士小哥上,只对文学院(SALC)研究生开放,小哥好温柔啊,最后还每人送了《The Communist Manifesto》企鹅小黑书。
这里就想到在LC的底楼会上一些My Learning Essentials的学习技巧课,这套课程对全校开放,不光是指导学习,也有心理自助的辅导课。我上过一节讲Proofreading的,老师让我们直接在可触屏幕上改错,也许我乡巴佬了,当时觉得这可触大屏幕特别牛。这节课很好,推荐。对了,为什么想到MLE的课呢,因为每节课可以免费喝饮,想想学校为调动学生热情也是蛮拼的。
- 艾伦楼( Ellen Wilkinson Bldg)
艾伦楼以曼大毕业的前英国教育部长Ellen Wilkinson命名,毗陵后现代风格的contact剧场,由橘色线条勾勒,是文学院Graduate School所在地。文学院研究生的不少课程,很有范儿的老师上的学术写作课、系主任的论文动员等等,都是在这栋楼的大会议室上的,楼里有IC老师的办公室,也有文学院的“Humanitarian and Conflict Response Institute”。
这栋楼里有个宝,就是一楼角落的小厨房,这里常有在一旁博士生机房码字到人憔悴到博士生们来这里做个黑暗料理,有小冰箱、微波炉、以及热水!真的,发现时,我的眼睛都亮了。
- 曼斯菲尔德楼 (Mansfield Cooper Bldg)
曼斯菲尔德楼有一个小巧但光鲜明亮的艺术与考古图书馆,是不错的自修之选,美中不足还是暖气不足,要穿暖和才能在那里孵久一些。
四楼是新写作中心,其实也就几个粉色大字,和一排创意写作教室,在这个简朴的空间里,孕育着日后的作家……走廊尽头是本专业指导老师Kaye老师的办公室,对面是曼城文学的骄傲——珍妮特温特森的办公室。不晓得她多久来一次?
文学节见了温特森一次,感觉她好凌厉,还是想见温柔的华老师。
- SA楼(Samuel Alexander Bldg)
此楼是文学院的主楼,在几个阶梯教室听过讲座,但没有常规课程在里面上。
很喜欢从SA楼的后方白色附属楼走到主楼的一条走廊,天黑的早的冬夜,常常能一瞥依然明亮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有排排的书籍,能在工作的地方有一间书房写写字,这是每一个学者都憧憬的吧。
曼大老师的办公室,去过三间,都是比较宽敞的,Kaye老师的最大,开小组会也不拥挤,满满一墙的藏书摆放得很整齐。墙上钉着她出版的读物封面,最大的那幅是华老师的评论集。
- 马丁哈里斯中心(Martin Harris Centre)
马丁中心有一个对外营业的剧场,图书节有一场在此举行。剧场中型大小,顶部星空般闪烁。
马丁中心也是戏剧、音乐生上课的地方,底楼有一间小巧的电影、音乐、戏剧图书馆,墙上贴着卡萨布兰卡的海报。
- 克劳福德楼 (Crawford House)
克劳福德楼位于施工中的工程中心对面,去这栋楼多是为了底楼阶梯教室举办的翻译讲座。这学期听了几场,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南边的学校(艾塞克斯?)来到中国老师讲民国时代的同性恋翻译。
- 惠特沃斯楼(Whitworth Hall)
参加学姐的毕业典礼,在惠特沃斯楼举行。也是曾经格大难为水,惠特沃斯楼似乎也没有格大的楼看起来哥特、气派,不过一旁的Christie’s Bistro真不错,环境确实很好。
这些大抵就是这一年在学校的活动区域吧。
=教学楼=
因为宿舍不尽如人意,这一个学期,我大都是每天都要出门的,仿佛上班打卡一样。爱去的是牛津街西边的老校区,走在里面,会有一种心定的感觉。
但我的课都是在牛津街东边的新楼上的。西蒙楼、舒斯特楼以及马桶楼。新楼大都是方方正正的现代建筑,镶嵌有德意志风格的蓝绿色条纹。教室干干净净,但也乏善可陈。遥想格大在有着彩绘玻璃的哥特楼里上的文学课、历史课,在小巧温馨的奶白色连体别墅里上的小班,曼大的教室只能说呼应了这座城市毫无古典英伦气质的现代性吧。
传说中曼大是英国最大的单体(single-site)校园。这个学期主要还是呆在与学院相关的楼里,可以先从这些接触频繁的楼说起。
![]() |
- 自修楼(Alan Gilbert Learning Commens)
自修楼算是曼大的一个特色,四层高的自修楼几乎终年无休(今明两天休息),通宵达旦,灯火通明。Kaye老师说,“不知道自修楼建着有什么用,没有书可借啊?”确实,自修楼里不藏书,倒是很有公司,尤其是广告公司的装修风范。猜想一开始时,是为了给学生,尤其是商科生,模仿“开会一个接一个”的工作环境。自修楼的小组学习间(伪开会间)不少,均装有一个大屏幕,有的还有白板,就差一个可以开电话会议的电话,就能与真实公司环境以假乱真了。
文科生没有小组作业,无法感受伪开会间(虽说一人包场也行),但也避免了像室友一样通宵小组作业到四五点的可怕经历。
自修楼的座位种类繁多,有电脑房一般排排紧密相连的,也有吧台似的空间宽裕的(但不能趴着睡觉,会被保安大叔叫醒),还有点缀其间的大小沙发、带滑轮的电脑椅等等,布置活泼、可自行搭配。二楼有一个能小憩半小时的圆形机器,尚未尝试。
自修楼的好处,就是暖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自修楼环顾四周常常会看到好多的中国学生,好吧,也许并不是这个原因。
但至少我会因为气温适宜恒定,而选择自修楼。
![]() |
- 主图 (Main Library)
难道图书馆就不暖和吗?对,还真是冷……但就算暖气稀薄的日子里,也能看见短袖上阵的欧洲学生。
主图的老旧是我初来乍到时,感到大为失望的。这里说的不是藏书,藏书当然是很丰富的(但似乎完全没有闲书?),但看书的桌椅是在是古老到你可以想象BC也曾在同一张桌椅上写他的戏剧论文。图书馆的灯光也十分昏黄,与格拉终年温暖明亮现代化的图书馆对比鲜明。
然而,直到上周,我才震惊地发现,一直借书、偶尔自修的空间,竟只是主图的1/3。原来,从一楼左手边穿过一个布局怪异的Muriel Stott Centre,可以来到主图的“历史区”,也即主图最早的建筑板块。这次霍格沃茨探秘般的经历,让我一睹主图昔日风采,昏暗的东亚区、密密匝匝的中东区、有高级俱乐部风范,配有皮沙发的法律区、光线充足的音乐区、还有底楼地图区、小组讨论区等等,谁料曼大竟然有如此古典奢华的一面?!然而“历史区”人气不足,敞开的空间也导致不能久坐,空间虽大,但感觉远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太可惜了!
到学校网站一看,原来主图从今年起,有一个三年redevelop计划。在工作计划上,把师生心声详细罗列,包括暖气问题、灯光问题、餐厅厕所不好找等等等问题,有理由相信三年以后主图会焕然一新,至少老旧的桌椅和日光灯应该会置换吧,有点遗憾赶不上呢。
![]() |
- 马桶路 (University Place )
马桶楼,老外口中的tin can,是新学期初学生服务的一个分支点,学期中不少活动也会在此作宣传。马桶楼中有就业咨询中心,传说中为毕业两年以内的学生提供就业辅导,还有一些行政服务机构,尚未细细研究。
来马桶上过跨文化课程(IC),以及游击战似的文学课。开学初听过研究生学习导论、就业指南等大型讲座,大型讲座的教室非常漂亮,只是之后便再没有机会来感受了。小教室除了上过专业课程外,还上过阅读指导课以及一节马克思理论课。马克思理论导论课是一个文学系的博士小哥上,只对文学院(SALC)研究生开放,小哥好温柔啊,最后还每人送了《The Communist Manifesto》企鹅小黑书。
这里就想到在LC的底楼会上一些My Learning Essentials的学习技巧课,这套课程对全校开放,不光是指导学习,也有心理自助的辅导课。我上过一节讲Proofreading的,老师让我们直接在可触屏幕上改错,也许我乡巴佬了,当时觉得这可触大屏幕特别牛。这节课很好,推荐。对了,为什么想到MLE的课呢,因为每节课可以免费喝饮,想想学校为调动学生热情也是蛮拼的。
![]() |
- 艾伦楼( Ellen Wilkinson Bldg)
艾伦楼以曼大毕业的前英国教育部长Ellen Wilkinson命名,毗陵后现代风格的contact剧场,由橘色线条勾勒,是文学院Graduate School所在地。文学院研究生的不少课程,很有范儿的老师上的学术写作课、系主任的论文动员等等,都是在这栋楼的大会议室上的,楼里有IC老师的办公室,也有文学院的“Humanitarian and Conflict Response Institute”。
这栋楼里有个宝,就是一楼角落的小厨房,这里常有在一旁博士生机房码字到人憔悴到博士生们来这里做个黑暗料理,有小冰箱、微波炉、以及热水!真的,发现时,我的眼睛都亮了。
- 曼斯菲尔德楼 (Mansfield Cooper Bldg)
曼斯菲尔德楼有一个小巧但光鲜明亮的艺术与考古图书馆,是不错的自修之选,美中不足还是暖气不足,要穿暖和才能在那里孵久一些。
四楼是新写作中心,其实也就几个粉色大字,和一排创意写作教室,在这个简朴的空间里,孕育着日后的作家……走廊尽头是本专业指导老师Kaye老师的办公室,对面是曼城文学的骄傲——珍妮特温特森的办公室。不晓得她多久来一次?
文学节见了温特森一次,感觉她好凌厉,还是想见温柔的华老师。
- SA楼(Samuel Alexander Bldg)
此楼是文学院的主楼,在几个阶梯教室听过讲座,但没有常规课程在里面上。
很喜欢从SA楼的后方白色附属楼走到主楼的一条走廊,天黑的早的冬夜,常常能一瞥依然明亮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有排排的书籍,能在工作的地方有一间书房写写字,这是每一个学者都憧憬的吧。
曼大老师的办公室,去过三间,都是比较宽敞的,Kaye老师的最大,开小组会也不拥挤,满满一墙的藏书摆放得很整齐。墙上钉着她出版的读物封面,最大的那幅是华老师的评论集。
- 马丁哈里斯中心(Martin Harris Centre)
马丁中心有一个对外营业的剧场,图书节有一场在此举行。剧场中型大小,顶部星空般闪烁。
马丁中心也是戏剧、音乐生上课的地方,底楼有一间小巧的电影、音乐、戏剧图书馆,墙上贴着卡萨布兰卡的海报。
- 克劳福德楼 (Crawford House)
克劳福德楼位于施工中的工程中心对面,去这栋楼多是为了底楼阶梯教室举办的翻译讲座。这学期听了几场,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南边的学校(艾塞克斯?)来到中国老师讲民国时代的同性恋翻译。
- 惠特沃斯楼(Whitworth Hall)
参加学姐的毕业典礼,在惠特沃斯楼举行。也是曾经格大难为水,惠特沃斯楼似乎也没有格大的楼看起来哥特、气派,不过一旁的Christie’s Bistro真不错,环境确实很好。
![]() |
这些大抵就是这一年在学校的活动区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