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の生活基本定义: 独自、独立、丰富多彩、自娱自乐,热爱生活,心思细腻,有创造力,既能长时间独处又能于别人共处,发挥自己独处时汲取的生活和知识的营养去丰富另一个人的生活。
![]() |
一个人の生活几条规划(或者标准)
1、使命感:觉得有完成自己梦寐以求的事的使命感。无论是买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新衣服,还是鼓起勇气去陌生但向往已久的小镇上旅行,或者读完一本很喜欢的作家的书。也包括做成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比如,出书、举办个人展、旅居国外等等,这种大事。
2、独自吃饭并享受它。独自吃饭只是一种形式,并不是一种要专门保持的状态,当然你可以营造出“吃自己的,本人不想跟任何人说话”的气氛,但一个人吃饭也可以在别的气氛中度过,你仍然可以敞开怀抱,迎接与陌生人的谈话,观察周围环境,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看你自己了——认识新的朋友,一起去街上走走,延续餐馆里未尽的对话。
3、尽管文艺,但也不排斥大众文化、快餐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小感动。
4、培养亲切感。独居的人——其中的一部分——总是给人一种“只愿意围着自己的独居生活打转”的感觉,不愿踏出居住地半步,不愿参与到与自己的无关的活动中去,即便这种活动被证明是丰富多彩的,最后也会觉得很乏味。所以说,独居只是一个人过无人参与的家居生活而已,并非独立而主动地生活。
5、做一个人别人喜欢的人。这种说法可能太陈词滥调了,或许还有些谄媚的嫌疑。但这里要说的是,真正去做这样一个人,而不是因担心别人不会喜欢自己而想方设法变出一个大众化的特质来吸引别人。TA喜不喜欢你,是TA的事,不在你应该关心的范围内,你要做的,不过是,做一个真正值得喜欢的你自己,其他的因素交给老天爷来决定好了。
6、听听音乐,跳跳舞,读读书。这三项顺序不能乱,因为听音乐是这个“文艺铁人三项赛”里最容易的,只要一打开音乐播放器就可以听一首。跳跳舞,会随着音乐的播放而来。比如,你一个人在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没人在场,听到广播电台里播一首好听的歌,也会不自觉地摇摆起来。而最后一项,是最难的,意味着关掉音乐,停止舞蹈,好好坐着,坐在靠窗边的宁静中,去读一本书。
7、做一个独特又古怪的知识和事件的收集者。
8、明确自己的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比较难,首先,我们得排除一种情况,那就当有人问你,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啊?第一要务就是不要排除这个问题,不要一下子拒绝它,仿佛它冒犯了你,更不要默默在心里忽视这个问题。
其次,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觉得一辈子就想做一个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内心空虚,没人爱(想要别人爱你,又总是把别人推开的人),不具备任何移情能力,不上进的厌世家伙,对个人境况无能为力的人,又老是想依赖别人来让自己生活好起来的这么一种人。那么我们的“想做一个人什么样的人”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在这里,明确自己想做一个什么的人,是有范围限制的,第一重范围就是:你想。但你想了,并不代表你知道该怎么规划,其实先做事,保持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态度去做,才是正确道路呢。不必自责。“我认识的最有趣的人在22岁的时候还不知道如何规划他们自己的生活。甚至一些我认识的最风趣的人到了不惑之年,都还不知道呢。”巴兹·路尔南在他的《自由如斯》里说道。
可以先从小事开始,决定改变路线去吃一顿没有尝试过的美味,可以去学外语,结识新的人,或者决定去新的街道上逛逛,边走边决定想做什么样的职业——未来的职业,想要什么男女朋友,丈夫妻子等等。
9、有时间读读EB怀特的散文集《人有各异》,听听巴赫的歌,前者能让你心情好起来,后来会让你更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