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数据说话(上)
人才管理数据说话
杨长清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谷歌的人力资源部叫作People Operations,简称POPS,该部门就像一个严格的科学实验室,已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多个数据收集平台,借此观察员工的工作习惯、日常行为等,据此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举措。对员工的考核、薪酬、福利和培训,都依据数据给予个性化对待。
例如,POPS研究发现,由于经济衰退和竞争加剧,员工们对基础工资的看重超过任何奖励,于是最终决定给所有员工涨薪10%,这使员工非常满意。他们的研究也会深入到微小的细节,比如,员工就餐时,理想的排队时间应该是三到四分钟,这样既不会浪费时间,又可以使他们与新人相遇;桌子应该足够长,让那些彼此不熟悉的员工坐在一起交谈;在12英寸的盘子旁边放上8英寸的盘子,可以鼓励人们控制饮食量,养成更健康的就餐习惯。POPS还对公司内部的卓越领导者特征进行了测量,最终确定了八项素质,从而帮助管理人员认清自己。同时,谷歌也已经意识到了,再数据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不能替代人的直觉判断,但它可以提供基于科学分析的决策参考。
好莱坞电影《美国队长2》中的大反派佐拉博士说:“21世纪就是一本巨大的数据词典”。漫画世界中的这一遐想并非夸张,我们的世界正在被迅速的数据化。未来,整个世界都可能被写成0-1代码,用数据来代表。商业世界的先知先觉们已经意识到,只有把资源数据化才能实现最佳的配置。在这一个充斥数据的商业世界里,要想理解商业逻辑,就不可能离开数据这一语言。
人才管理同样也会数据化!
人才管理就是在投资人,作为管理者都会关心那么如何让投入产出比更高呢?
人才管理既然是投资,就得关注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说,我们往哪儿投,怎么投,都需要树立经营意识,要算算账,让人才管理决策更加优化,更好地支持业务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尤其是在人才短缺时代,人才管理只地越来越精益化,不能仅靠直觉和经验做判断,需要有依据地开展人才管理实践,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人才潜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管理者要更加重视人才分析。
有的企业在校园招聘时,会青睐那些具备一流学术记录的名校生,但是,AT&T和Google的量化分析发现,应聘者的主动性远比这些更能预测工作绩效。有了这样的数据化证据,就会从背景信息导向的评估转向基于胜任力的评估。类似的,加拿大皇家银行为了在招聘过程中找到高素质、复合型的多元化人才,在应聘者的初选中,他们要求应聘者不要提及自身的教育背景和毕业院校,从而避免招聘者对应聘者产生偏见。
通过数据化的人才分析,可以让人才培养不再凭直觉,找到差距与不足。
中国金花李娜在“澳网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捧起冠军杯的事,令国人好一阵振奋。那么,李娜为什么能够获得第二次大满贯呢?其教练卡洛斯就曾明确表示,是大数据帮助她提升了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了李娜的表现。
网球比赛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涉及大量数据,主要是“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以及ACE球,这些是标志竞技水平的关键指标。发球速度、发球成功率、得分点则突出体现了球员的打法特点。在教练过程中,如果“非受迫性失误”“双发失误率”上升,则表明球员心理状态或体力开始下滑。大数据对这些信息均有统计,因此能够使教练与球员自己评价比赛技术发挥的好坏。而在比赛过程中,大数据又能帮助教练与球员制定正确的策略与战术。IBM研制的智能分析平台, 能够基于过去8年的赛事数据,对每个球员的历史记录进行分析,确定出每个球员的关键指标。每场比赛分析的数据超过4100万个,包括比分、回合数、制胜分、发球速度、击球类型、击球数量等。而这些数据都是通过给球员配备的传感器获取的。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全依靠天赋和直觉成才的 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未完,敬请期待!
作者畅销新书:《云管理 互联网+时代人才管理变革》杨长清 中国铁道出版社
参考链接: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43668.html
杨长清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谷歌的人力资源部叫作People Operations,简称POPS,该部门就像一个严格的科学实验室,已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多个数据收集平台,借此观察员工的工作习惯、日常行为等,据此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举措。对员工的考核、薪酬、福利和培训,都依据数据给予个性化对待。
例如,POPS研究发现,由于经济衰退和竞争加剧,员工们对基础工资的看重超过任何奖励,于是最终决定给所有员工涨薪10%,这使员工非常满意。他们的研究也会深入到微小的细节,比如,员工就餐时,理想的排队时间应该是三到四分钟,这样既不会浪费时间,又可以使他们与新人相遇;桌子应该足够长,让那些彼此不熟悉的员工坐在一起交谈;在12英寸的盘子旁边放上8英寸的盘子,可以鼓励人们控制饮食量,养成更健康的就餐习惯。POPS还对公司内部的卓越领导者特征进行了测量,最终确定了八项素质,从而帮助管理人员认清自己。同时,谷歌也已经意识到了,再数据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不能替代人的直觉判断,但它可以提供基于科学分析的决策参考。
好莱坞电影《美国队长2》中的大反派佐拉博士说:“21世纪就是一本巨大的数据词典”。漫画世界中的这一遐想并非夸张,我们的世界正在被迅速的数据化。未来,整个世界都可能被写成0-1代码,用数据来代表。商业世界的先知先觉们已经意识到,只有把资源数据化才能实现最佳的配置。在这一个充斥数据的商业世界里,要想理解商业逻辑,就不可能离开数据这一语言。
人才管理同样也会数据化!
人才管理就是在投资人,作为管理者都会关心那么如何让投入产出比更高呢?
人才管理既然是投资,就得关注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说,我们往哪儿投,怎么投,都需要树立经营意识,要算算账,让人才管理决策更加优化,更好地支持业务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尤其是在人才短缺时代,人才管理只地越来越精益化,不能仅靠直觉和经验做判断,需要有依据地开展人才管理实践,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人才潜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管理者要更加重视人才分析。
有的企业在校园招聘时,会青睐那些具备一流学术记录的名校生,但是,AT&T和Google的量化分析发现,应聘者的主动性远比这些更能预测工作绩效。有了这样的数据化证据,就会从背景信息导向的评估转向基于胜任力的评估。类似的,加拿大皇家银行为了在招聘过程中找到高素质、复合型的多元化人才,在应聘者的初选中,他们要求应聘者不要提及自身的教育背景和毕业院校,从而避免招聘者对应聘者产生偏见。
通过数据化的人才分析,可以让人才培养不再凭直觉,找到差距与不足。
中国金花李娜在“澳网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捧起冠军杯的事,令国人好一阵振奋。那么,李娜为什么能够获得第二次大满贯呢?其教练卡洛斯就曾明确表示,是大数据帮助她提升了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了李娜的表现。
网球比赛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涉及大量数据,主要是“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以及ACE球,这些是标志竞技水平的关键指标。发球速度、发球成功率、得分点则突出体现了球员的打法特点。在教练过程中,如果“非受迫性失误”“双发失误率”上升,则表明球员心理状态或体力开始下滑。大数据对这些信息均有统计,因此能够使教练与球员自己评价比赛技术发挥的好坏。而在比赛过程中,大数据又能帮助教练与球员制定正确的策略与战术。IBM研制的智能分析平台, 能够基于过去8年的赛事数据,对每个球员的历史记录进行分析,确定出每个球员的关键指标。每场比赛分析的数据超过4100万个,包括比分、回合数、制胜分、发球速度、击球类型、击球数量等。而这些数据都是通过给球员配备的传感器获取的。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全依靠天赋和直觉成才的 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未完,敬请期待!
作者畅销新书:《云管理 互联网+时代人才管理变革》杨长清 中国铁道出版社
参考链接: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43668.html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