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什么
查看话题 >思念的味道
水饺,是的,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乡下孩子。一年四季,逢年过节,阴天下雨,父母只要有不外出劳作的功夫,除了睡觉就是水饺。包一顿水饺,就是全家人的一次盛宴。对于一个习惯性省吃俭用的农村家庭来说,对于两个从牙缝里,从水龙头下,从电源插座上都要抠下钱来为了孩子读书、买房、结婚的父母而言,水饺,有太多的意味,有太多的含义,有太多的情节。当然,我也只是后知后觉,这是城市里每一个游子都曾有过的体会:好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回忆。家的味道,永远是思念的味道。而思念或甜蜜或苦涩,或幸福或悲伤,或圆满或缺憾。
在一个以吃为至上,把味道为极致追求的西南城市上班,重庆的小吃花样百出,火锅样式层出不穷,江湖菜麻辣鲜香……这个城市到处是椒麻和香辣的味道,几千家小面馆都要根据味道来排出重庆小面50强;火锅的地道与否,更是千差万别,秘密在于锅底,在于配料;冬至前后,羊肉汤锅甚嚣尘上……吃,总是随着时令而不停地变换着属于它的色彩。每天上下班,拥挤的人潮,吆喝与叫卖声不绝于耳,有时候会想吃什么,但今天是冬至,我只想吃一碗爸妈亲手包的水饺。
小时候,每逢过年,看着电视里的都市白领一家丰盛的年夜饭,总在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家也会有如此丰盛的年夜饭,哪怕用各种炒菜代替一下水饺也好,而不是每人一碗水饺,放完鞭炮,吃完之后,除夕就算过了。不记得是在哪一年,我受够了水饺,我提出了抗议,除夕夜我不吃水饺,缠着爸妈把刚办年货准备的鸡和鱼做了吃,爸爸完全无视我的要求,妈妈也由安抚转为训斥:以前水饺都吃不上,置办的年货是为了大年初三亲戚来家里聚会准备的,你现在吃了,亲戚来了吃什么?我赌气,那个除夕夜并没有吃水饺,而是吃了5根火腿肠,然后很骄傲得在小伙伴们面前夸耀:你们就知道吃水饺,我今晚吃的可是火腿肠。对于水饺的腻烦,可能就是从在这时候开始的。
高中,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一个月只放两天假,第一次长时间离家在外,学校距离家有6公里,每周都要为放假回家和上学犯难,同学都由父母开车接送,不管是汽车、摩托车还是电动车或者自行车,我的父母都在外劳作,我唯有蹭车或者走路回家,但脸皮薄的我,只有走路回家。路上,见到认识的同学纷纷打招呼,而我总是极不情愿被别人认出,或遮掩或躲藏或逃避。一个多小时走回家的我早已饥肠辘辘,等待忙了一天的爸妈回家做饭,他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口割肉,剁馅儿,和面,包饺子……我的饥饿,委屈与愤怒在包饺子的漫长时间里不断酝酿着、发酵着,我知道迟早有一天,会爆发的。我也彻底恨透了饺子!
该爆发的终究还是爆发了!高三那年,每次回家都是急匆匆的,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压力也越来越大。就在一个平凡的周三中午,在食堂速度用一个大饼蘸酱充饥之后,和同学们走回宿舍。在宿舍门口见到了妈妈!我错愕,我惊慌,犹如五雷轰顶一般,妈妈穿着工作服,上面沾着面粉厂里带出来的面粉,头发很乱,可能上完夜班之后在家里睡了一上午直接出的门。妈妈手里面提着一个饭缸,里面是饺子!“妈,你知不知道这里是男生宿舍?!”(公共厕所正对着楼梯口,洗漱池正对着我的宿舍门)“你来怎么不跟我说一声,我们先出去再说”,妈妈被我的愤怒深深划割了心脏,走到楼下之后,进进出出的同学看着我和我妈站在一起,我敷衍着妈妈的关心和问候,拿过饭缸,赶忙劝走了妈妈。下一个月,爸爸也来送过一次饺子,爸爸还提着水果,想给我送到宿舍里,但被我拒绝了,我没让爸爸进校门。就在这个月的月末,放假回家后的那个晚上,爸爸自己包水饺,妈妈上夜班去了,爸跟我说,上个月妈妈从学校回来之后,哭了整个晚上。那时的我倔强,没表露出什么愧疚或歉意,但每每想起爸的话,内心总是莫名的抽搐。
高考一般,一个普通的二本,志愿全部落空,被全国自动调剂到了四川内江,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城市。从未走出过县城的我,和从未出过远门的爸爸背着大小行李,床单被褥坐上了唯一一趟从山东开往四川的火车,K206,全程38个小时,整整两夜一天的车程。临行前,爸妈照例包了一顿饺子,以前漫长包饺子的等待时光此时变得如此之快节奏,买肉、买菜、剁馅儿、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煮水、下饺子、出锅,蘸着醋就着蒜……那天真的太快了,快到我还没来得及问妈妈为什么不选一块五花肉而是肥肉?为什么水萝卜丝一定要开水烫过之后把水再拧干?为什么面团子要和那么多遍,反复揉搓?为什么饺子皮中间厚四周薄?两个手到底是怎么按得才能不露馅儿不走水?为什么煮的时候要“三起三落”19年间,我从未问过爸妈这些问题!时间过得太快,快到我根本没有留意电视里节目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快到手机控的我竟然错过了那么多条QQ消息;快到我还没得及跟爸妈说一句我爱你们,舍不得离开你们。都怪时间太快了,真的,但出人意料的是,那顿饺子的味道太香了,我真的形容不出它是多么的美味,我吃得特别多,而且每一个饺子都充满了滋味,回忆我之前吃过的饺子,竟然回忆不起任何留存的滋味,白水煮挂面般的印象。竟然美味到眼泪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流了下来。全家人一起包饺子,难得的团聚时光,包饺子的过程原来有着一家团聚的意味。
上了大学,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过节,每到生日,每到聚会,同学们都会问我,你们那儿这个时候会吃什么庆祝?饺子,饺子,还是饺子。他们会取笑我,但我却笑得很真心。每逢说起饺子,我都会想念饺子的味道,那是独一味,在任何地方都寻不到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父母的味道,记忆的味道,爱的味道。经常去东北饺子馆吃饺子,他们的皮更薄,馅儿的种类更多,蘸料更为丰富,很好吃,但却不是家的味道。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吃很多饺子,爸妈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都说是刚从牢房里放出来一样。是啊,心里总有一座牢房,关着自己当年的幼稚与愚蠢,我不打开,但它一直都在。时刻提醒着我,警示着我,有爸妈的地方,才是家;没有爸妈,在哪里定居都像是在流浪。
命数里面缺了运气,或是自己能力有限。在人生重要的选择面前,我总是被动的。研究生没考上,调剂到重庆的一个二本学校,我竟然还去了,或许是我太畏惧找工作的压力了,我在逃避。研究生毕业之后,我留在了这个城市。爸妈看着我的年龄,心急如焚,他们拿出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给我在重庆买了房子为我结婚做打算。房子装修还没有着落,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让爸妈放心,装修很快就能够开展。暂时租住的房子也不允许我马上把父母接过来。生活太琐碎了,太平常了,机关单位式的工作,我太需要爸妈了,不是小孩儿找妈妈,也不是不独立,那种心情就是家的心情。
前天冬至,看到这个话题,冬至吃什么?同事也在问,羊肉汤、汤圆、水饺、火锅……下班后他们四散而去,各回各家,和一家人团聚。我一个人下班回家,去超市买了一包速冻水饺,煮得并不好,还煮烂了几颗,其实也没有滋味可言,冻了N久的肉和菜能有什么滋味呢?电话响了,爸爸微信上在视频呼叫我呢,工作一个月给爸爸买了一块智能手机,并教会了爸爸用微信,当然他的微信好友里面开始只有我,但现在也说不准了。打开视频,爸妈正在吃饺子,问我晚饭吃的什么,有没有吃水饺。我把视频对准我正在吃的饺子,他们说那个不好吃,自己包的才好吃,过年回家给你包饺子吃。心里美滋滋的,今天是12月23日,还有两天我就要开始抢1月25日火车票了,也是每年抢票最激烈的日子,我请了两天假,因为路上要两天,到家正好1月27日,除夕那天,老家要上坟,除尘布新。然后再过一个星期,又要抢大年初四返程的火车票了。四天在路上的周折换来在家与父母5天的相聚。
这个冬天,少了这5天,这一年永远都不算完!你问我这个冬天吃什么,我要跟你说,回家吃爸妈的饺子!
在一个以吃为至上,把味道为极致追求的西南城市上班,重庆的小吃花样百出,火锅样式层出不穷,江湖菜麻辣鲜香……这个城市到处是椒麻和香辣的味道,几千家小面馆都要根据味道来排出重庆小面50强;火锅的地道与否,更是千差万别,秘密在于锅底,在于配料;冬至前后,羊肉汤锅甚嚣尘上……吃,总是随着时令而不停地变换着属于它的色彩。每天上下班,拥挤的人潮,吆喝与叫卖声不绝于耳,有时候会想吃什么,但今天是冬至,我只想吃一碗爸妈亲手包的水饺。
小时候,每逢过年,看着电视里的都市白领一家丰盛的年夜饭,总在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家也会有如此丰盛的年夜饭,哪怕用各种炒菜代替一下水饺也好,而不是每人一碗水饺,放完鞭炮,吃完之后,除夕就算过了。不记得是在哪一年,我受够了水饺,我提出了抗议,除夕夜我不吃水饺,缠着爸妈把刚办年货准备的鸡和鱼做了吃,爸爸完全无视我的要求,妈妈也由安抚转为训斥:以前水饺都吃不上,置办的年货是为了大年初三亲戚来家里聚会准备的,你现在吃了,亲戚来了吃什么?我赌气,那个除夕夜并没有吃水饺,而是吃了5根火腿肠,然后很骄傲得在小伙伴们面前夸耀:你们就知道吃水饺,我今晚吃的可是火腿肠。对于水饺的腻烦,可能就是从在这时候开始的。
高中,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一个月只放两天假,第一次长时间离家在外,学校距离家有6公里,每周都要为放假回家和上学犯难,同学都由父母开车接送,不管是汽车、摩托车还是电动车或者自行车,我的父母都在外劳作,我唯有蹭车或者走路回家,但脸皮薄的我,只有走路回家。路上,见到认识的同学纷纷打招呼,而我总是极不情愿被别人认出,或遮掩或躲藏或逃避。一个多小时走回家的我早已饥肠辘辘,等待忙了一天的爸妈回家做饭,他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口割肉,剁馅儿,和面,包饺子……我的饥饿,委屈与愤怒在包饺子的漫长时间里不断酝酿着、发酵着,我知道迟早有一天,会爆发的。我也彻底恨透了饺子!
该爆发的终究还是爆发了!高三那年,每次回家都是急匆匆的,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压力也越来越大。就在一个平凡的周三中午,在食堂速度用一个大饼蘸酱充饥之后,和同学们走回宿舍。在宿舍门口见到了妈妈!我错愕,我惊慌,犹如五雷轰顶一般,妈妈穿着工作服,上面沾着面粉厂里带出来的面粉,头发很乱,可能上完夜班之后在家里睡了一上午直接出的门。妈妈手里面提着一个饭缸,里面是饺子!“妈,你知不知道这里是男生宿舍?!”(公共厕所正对着楼梯口,洗漱池正对着我的宿舍门)“你来怎么不跟我说一声,我们先出去再说”,妈妈被我的愤怒深深划割了心脏,走到楼下之后,进进出出的同学看着我和我妈站在一起,我敷衍着妈妈的关心和问候,拿过饭缸,赶忙劝走了妈妈。下一个月,爸爸也来送过一次饺子,爸爸还提着水果,想给我送到宿舍里,但被我拒绝了,我没让爸爸进校门。就在这个月的月末,放假回家后的那个晚上,爸爸自己包水饺,妈妈上夜班去了,爸跟我说,上个月妈妈从学校回来之后,哭了整个晚上。那时的我倔强,没表露出什么愧疚或歉意,但每每想起爸的话,内心总是莫名的抽搐。
高考一般,一个普通的二本,志愿全部落空,被全国自动调剂到了四川内江,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城市。从未走出过县城的我,和从未出过远门的爸爸背着大小行李,床单被褥坐上了唯一一趟从山东开往四川的火车,K206,全程38个小时,整整两夜一天的车程。临行前,爸妈照例包了一顿饺子,以前漫长包饺子的等待时光此时变得如此之快节奏,买肉、买菜、剁馅儿、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煮水、下饺子、出锅,蘸着醋就着蒜……那天真的太快了,快到我还没来得及问妈妈为什么不选一块五花肉而是肥肉?为什么水萝卜丝一定要开水烫过之后把水再拧干?为什么面团子要和那么多遍,反复揉搓?为什么饺子皮中间厚四周薄?两个手到底是怎么按得才能不露馅儿不走水?为什么煮的时候要“三起三落”19年间,我从未问过爸妈这些问题!时间过得太快,快到我根本没有留意电视里节目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快到手机控的我竟然错过了那么多条QQ消息;快到我还没得及跟爸妈说一句我爱你们,舍不得离开你们。都怪时间太快了,真的,但出人意料的是,那顿饺子的味道太香了,我真的形容不出它是多么的美味,我吃得特别多,而且每一个饺子都充满了滋味,回忆我之前吃过的饺子,竟然回忆不起任何留存的滋味,白水煮挂面般的印象。竟然美味到眼泪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流了下来。全家人一起包饺子,难得的团聚时光,包饺子的过程原来有着一家团聚的意味。
上了大学,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过节,每到生日,每到聚会,同学们都会问我,你们那儿这个时候会吃什么庆祝?饺子,饺子,还是饺子。他们会取笑我,但我却笑得很真心。每逢说起饺子,我都会想念饺子的味道,那是独一味,在任何地方都寻不到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父母的味道,记忆的味道,爱的味道。经常去东北饺子馆吃饺子,他们的皮更薄,馅儿的种类更多,蘸料更为丰富,很好吃,但却不是家的味道。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吃很多饺子,爸妈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都说是刚从牢房里放出来一样。是啊,心里总有一座牢房,关着自己当年的幼稚与愚蠢,我不打开,但它一直都在。时刻提醒着我,警示着我,有爸妈的地方,才是家;没有爸妈,在哪里定居都像是在流浪。
命数里面缺了运气,或是自己能力有限。在人生重要的选择面前,我总是被动的。研究生没考上,调剂到重庆的一个二本学校,我竟然还去了,或许是我太畏惧找工作的压力了,我在逃避。研究生毕业之后,我留在了这个城市。爸妈看着我的年龄,心急如焚,他们拿出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给我在重庆买了房子为我结婚做打算。房子装修还没有着落,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让爸妈放心,装修很快就能够开展。暂时租住的房子也不允许我马上把父母接过来。生活太琐碎了,太平常了,机关单位式的工作,我太需要爸妈了,不是小孩儿找妈妈,也不是不独立,那种心情就是家的心情。
前天冬至,看到这个话题,冬至吃什么?同事也在问,羊肉汤、汤圆、水饺、火锅……下班后他们四散而去,各回各家,和一家人团聚。我一个人下班回家,去超市买了一包速冻水饺,煮得并不好,还煮烂了几颗,其实也没有滋味可言,冻了N久的肉和菜能有什么滋味呢?电话响了,爸爸微信上在视频呼叫我呢,工作一个月给爸爸买了一块智能手机,并教会了爸爸用微信,当然他的微信好友里面开始只有我,但现在也说不准了。打开视频,爸妈正在吃饺子,问我晚饭吃的什么,有没有吃水饺。我把视频对准我正在吃的饺子,他们说那个不好吃,自己包的才好吃,过年回家给你包饺子吃。心里美滋滋的,今天是12月23日,还有两天我就要开始抢1月25日火车票了,也是每年抢票最激烈的日子,我请了两天假,因为路上要两天,到家正好1月27日,除夕那天,老家要上坟,除尘布新。然后再过一个星期,又要抢大年初四返程的火车票了。四天在路上的周折换来在家与父母5天的相聚。
这个冬天,少了这5天,这一年永远都不算完!你问我这个冬天吃什么,我要跟你说,回家吃爸妈的饺子!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30 14:05:50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2 23: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