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2016碎语集
——在豆瓣,又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年底,翻一翻自己的豆瓣,很惭愧,这一年里一共就上传了两个新的相册。虽说也写了11篇日志,上半年的一些还是因为不得不完成的约稿。大概中文有些退化,文章我总是写得很慢很慢;出行照片虽然拍了一大堆,但大多都压在了硬盘里,总嫌自己没有完整的大段时间来整理。而在一些细碎的时间里,我算是认真对待过的,就是短小的广播了。虽然这些碎片式的话和照片很多时候缺乏一个完整的情境,但细细翻下来,还是不得不感慨:看,一年就又这么多去了。我希望整理些值得留念的,放在这篇日志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方便自己找到它们。再加一点当时写这几句话的回忆,希望不会让其他朋友觉得矫情。
12月19日:
零下15度,周末的街道比平日更加寂寥。除了楼顶上各处的烟囱,视野里的所见似乎都封冻住了。一切都低头静默在这黄昏里,无暇欣赏天边余晖的渐渐褪去。这或许只是某一天的某一个片刻,却又像极了人生里沉默的大多数时间。
(今年是我在芝加哥住的第一个完整的一年。很多广播的内容是关于这个街区,而更多默不作声的时间,我还是在这里。)
12月3日:
今年,当我走到这些地方的时刻,突然很庆幸自己生而为渺小的人类。对于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巨大生命,这些也许不过是沙粒上的皱褶;而对于我,却是高山大海,却是我不用担心会望到尽头的浩淼风景。#途径山海,无畏无垠#
(今年虽然照片整理得慢,对我而言却是个结结实实的旅行大年。这一年里我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大的改变,但能走过这些地方,看到这些风景,我总是觉得自己是被老天爷眷顾的,其他的不如意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11月28日:
我要真是个摄影师,就要以何藩为目标:拍得了荷尔蒙笼罩中的最烟花的人性,也拍得出荷尔蒙消散后的最烟火的人间。
(推荐日记:“物道丨28岁扬名世界,他是中国情色电影第一人,也是被误解的摄影大师”)
10月13日:
虽然我并不是个能享受长途开车的人,但在北密,我愿意一整个秋天都在路上。
(很多人后来问我这是密云北部哪个地方,我才知道这样简称很不合适。但我是真的好喜欢密歇根的秋天,回来后两周,我又去了一次。)
10月7日:
凌晨一点多醒了,不知怎的无法重新入睡。大概起风了,苏必利尔湖的浪就在窗外响起来。一下一下,像是这个世界拍打着自己边际的回声,在没有星光的无边黑暗里,无比清晰。仿佛我们驱车千里而来,就为了让我听一夜这北境的湖声浩荡。
(这条广播是那个失眠的晚上,在黑暗里用手机敲出来的。我当时就有了这个念想,下次再来这里,我就不带相机了,只带一个本子,在枕着苏必利尔湖浪涛的夜里,也许我能写的会比我拍的更有意思。)
9月19日:
孩子们不想开学,可真开了学,到了周末,还是有这样叫人高兴的童书书市。很多人还在怀念着刚过去的夏天,另一些人已开始憧憬金色的秋天,唯独忘了正在其中的这个不燥不热的九月。人们应该像气球一样,把九月系在自行车上,这样它不会忽而不见,你又能在这时光里尽情飞驰。
(因为喜欢拍照,我开始喜欢上了每个季节;而如今,我喜欢上了每一个月。)
9月4日:
站在能分隔夕阳的桥,终于看得清在那些傍晚,照亮我们柔软的心,究竟是什么。
(那天那个姑娘在桥上打了很久的电话,让我有机会拍下很多照片。回来整理时,耳机里正放着万能青年旅馆的“秦皇岛”。“站在能分割世界的桥”,我发现我等的就是这几个字。)
9月1日:
我有这样一个人生规划:先混黑社会,在脸上攒条伤疤,火并被人追杀,我就躲陌生人家里练习做菜。等风头过了,我要找个帮人设计装修的正经职业,每天出差完就到处找好吃的,一个人吃。等尝够了美食,攒够了钱,再在巷子里开个小馆子。只在晚上12点后营业,边做菜,边听食客们讲自己的故事,直到天亮。
(除了爱情动作片,我一般不看日剧。真看的话,一般都是为了下饭的。)
8月2日:
周末回了一趟香槟,在回程路上加油时遇到了一场雨。雨还没停,就望见了这平原上的奇景。这才是我熟悉的中西部:大地上虽没有太多的风景,但天上有的是。
(离开一年多,虽然就两个小时车程,一直没回过香槟。回去一趟,云还是在开阔的天上,平原还是没有尽头,真亲切。)
7月25日:
每天回家陪女儿玩,过家家、乐高、橡皮泥、画画,一遍下来,再给她念上几本书,她就会呈现“喜欢爸爸,不喜欢妈妈”的状态。但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又变成了“要妈妈,爸爸走开~”。这感觉,就跟电脑每次重启都会恢复成出厂设置一样。。。
(这是唯一一台我不敢送回去返厂修理的“电脑”。)
7月21日:
友邻问我怎么新相册这么迷恋拍山的线条,我说你可能不太理解一个在大平原上待了七八年的人,望见大山时能有多激动。该怎么让你理解这种感觉呢?打个比方吧:那就是像是一个坐了十年牢的男人被放出来后,第一次看见女人身体的曲线一样。
(后来我发现这线条是看不够的,不管你被放出来多少年了。)
6月1日:
湖水中有人在划着船儿,蓝天上有人在划着云儿,你就知道夏天真的来了。照片拍于芝加哥西北郊外的Busse Lake, 五月底的一个上午。
(对于户外爱好者,芝加哥的冬天有多可恨,夏天就有多可爱。)
4月9日:
自从搬到城里,我就很少拍日落了。总觉得钢筋水泥的丛林,和我想要的画风不搭。那天雨后傍晚,一时兴起,到西边楼道的窗口看日落,没想到挂在窗户上的雨滴,在镜头里能有呈现这样的效果。想来我其实没有理由去抱怨城市如何如何的。拍还是不拍,是摄影唯一的问题。
(后来我就经常傍晚去那个窗口拍些照片了,一直想攒个集子,叫做“上九楼的日落”。)
3月18日:
我很喜欢拍那些看海的人的背影。望着海的时候,每个人都很专注。那专注似乎和我一样,都是为了看这海,千山万水而来。
(3月初的加州之行,一路天气都不太好。但幸运的是,能遇到这许多让我心动的场景。)
2月22日:
冬末大概是一年里最安静的时节。湖边没有其他季节的热闹,也没有了深冬的北风猎猎作响。湖上的冰化了,岸上的雪也化了。冰雪融化就像时间流逝一样,我们站在岸上凝神细听,却怎么也听不到。
(也许我们的一生就是一大块冰,在不知不觉中已融化了大半。虽然听不听得到水滴声本质上并无区别,我还是很高兴能这样仔细的倾听它。)
2月2日:
湖边的碎冰,像是冬天匆匆逃离时,洒落一地的钻石。
(有时只是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我没有能力把它拼到更宏大的叙述当中去。大概因为这个,我有点迷恋上了发点简单的广播。)
2月1日:
天气冷的时候,刚打开相机镜头上会有雾,于是抓拍的这张照片很多地方都模糊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看到了一部小说的开头,却很遗憾却没能的把它准确的捕捉下来。
(一张离完美很远很远的照片,但不知为何它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1月11日:
下午站在窗口,看着一场雨,渐渐的下成了雪。想算算这是今年的第几场雪,才发现几乎忘了已经是2016了。
(不要站在窗口了,现在可能已经是2017,或者2018年了。你是不是又像断片一样忘了时间是怎么过去的了?又要把自己的日志翻出来读一遍?)
再见,我在豆瓣的2016。
到了年底,翻一翻自己的豆瓣,很惭愧,这一年里一共就上传了两个新的相册。虽说也写了11篇日志,上半年的一些还是因为不得不完成的约稿。大概中文有些退化,文章我总是写得很慢很慢;出行照片虽然拍了一大堆,但大多都压在了硬盘里,总嫌自己没有完整的大段时间来整理。而在一些细碎的时间里,我算是认真对待过的,就是短小的广播了。虽然这些碎片式的话和照片很多时候缺乏一个完整的情境,但细细翻下来,还是不得不感慨:看,一年就又这么多去了。我希望整理些值得留念的,放在这篇日志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方便自己找到它们。再加一点当时写这几句话的回忆,希望不会让其他朋友觉得矫情。
12月19日:
零下15度,周末的街道比平日更加寂寥。除了楼顶上各处的烟囱,视野里的所见似乎都封冻住了。一切都低头静默在这黄昏里,无暇欣赏天边余晖的渐渐褪去。这或许只是某一天的某一个片刻,却又像极了人生里沉默的大多数时间。
![]() |
![]() |
(今年是我在芝加哥住的第一个完整的一年。很多广播的内容是关于这个街区,而更多默不作声的时间,我还是在这里。)
12月3日:
今年,当我走到这些地方的时刻,突然很庆幸自己生而为渺小的人类。对于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巨大生命,这些也许不过是沙粒上的皱褶;而对于我,却是高山大海,却是我不用担心会望到尽头的浩淼风景。#途径山海,无畏无垠#
![]() |
![]() |
(今年虽然照片整理得慢,对我而言却是个结结实实的旅行大年。这一年里我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大的改变,但能走过这些地方,看到这些风景,我总是觉得自己是被老天爷眷顾的,其他的不如意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11月28日:
我要真是个摄影师,就要以何藩为目标:拍得了荷尔蒙笼罩中的最烟花的人性,也拍得出荷尔蒙消散后的最烟火的人间。
(推荐日记:“物道丨28岁扬名世界,他是中国情色电影第一人,也是被误解的摄影大师”)
10月13日:
虽然我并不是个能享受长途开车的人,但在北密,我愿意一整个秋天都在路上。
![]() |
![]() |
![]() |
(很多人后来问我这是密云北部哪个地方,我才知道这样简称很不合适。但我是真的好喜欢密歇根的秋天,回来后两周,我又去了一次。)
10月7日:
凌晨一点多醒了,不知怎的无法重新入睡。大概起风了,苏必利尔湖的浪就在窗外响起来。一下一下,像是这个世界拍打着自己边际的回声,在没有星光的无边黑暗里,无比清晰。仿佛我们驱车千里而来,就为了让我听一夜这北境的湖声浩荡。
(这条广播是那个失眠的晚上,在黑暗里用手机敲出来的。我当时就有了这个念想,下次再来这里,我就不带相机了,只带一个本子,在枕着苏必利尔湖浪涛的夜里,也许我能写的会比我拍的更有意思。)
9月19日:
孩子们不想开学,可真开了学,到了周末,还是有这样叫人高兴的童书书市。很多人还在怀念着刚过去的夏天,另一些人已开始憧憬金色的秋天,唯独忘了正在其中的这个不燥不热的九月。人们应该像气球一样,把九月系在自行车上,这样它不会忽而不见,你又能在这时光里尽情飞驰。
![]() |
![]() |
![]() |
(因为喜欢拍照,我开始喜欢上了每个季节;而如今,我喜欢上了每一个月。)
9月4日:
站在能分隔夕阳的桥,终于看得清在那些傍晚,照亮我们柔软的心,究竟是什么。
![]() |
![]() |
![]() |
(那天那个姑娘在桥上打了很久的电话,让我有机会拍下很多照片。回来整理时,耳机里正放着万能青年旅馆的“秦皇岛”。“站在能分割世界的桥”,我发现我等的就是这几个字。)
9月1日:
我有这样一个人生规划:先混黑社会,在脸上攒条伤疤,火并被人追杀,我就躲陌生人家里练习做菜。等风头过了,我要找个帮人设计装修的正经职业,每天出差完就到处找好吃的,一个人吃。等尝够了美食,攒够了钱,再在巷子里开个小馆子。只在晚上12点后营业,边做菜,边听食客们讲自己的故事,直到天亮。
(除了爱情动作片,我一般不看日剧。真看的话,一般都是为了下饭的。)
8月2日:
周末回了一趟香槟,在回程路上加油时遇到了一场雨。雨还没停,就望见了这平原上的奇景。这才是我熟悉的中西部:大地上虽没有太多的风景,但天上有的是。
![]() |
![]() |
(离开一年多,虽然就两个小时车程,一直没回过香槟。回去一趟,云还是在开阔的天上,平原还是没有尽头,真亲切。)
7月25日:
每天回家陪女儿玩,过家家、乐高、橡皮泥、画画,一遍下来,再给她念上几本书,她就会呈现“喜欢爸爸,不喜欢妈妈”的状态。但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又变成了“要妈妈,爸爸走开~”。这感觉,就跟电脑每次重启都会恢复成出厂设置一样。。。
(这是唯一一台我不敢送回去返厂修理的“电脑”。)
7月21日:
友邻问我怎么新相册这么迷恋拍山的线条,我说你可能不太理解一个在大平原上待了七八年的人,望见大山时能有多激动。该怎么让你理解这种感觉呢?打个比方吧:那就是像是一个坐了十年牢的男人被放出来后,第一次看见女人身体的曲线一样。
![]() |
![]() |
![]() |
(后来我发现这线条是看不够的,不管你被放出来多少年了。)
6月1日:
湖水中有人在划着船儿,蓝天上有人在划着云儿,你就知道夏天真的来了。照片拍于芝加哥西北郊外的Busse Lake, 五月底的一个上午。
![]() |
![]() |
![]() |
(对于户外爱好者,芝加哥的冬天有多可恨,夏天就有多可爱。)
4月9日:
自从搬到城里,我就很少拍日落了。总觉得钢筋水泥的丛林,和我想要的画风不搭。那天雨后傍晚,一时兴起,到西边楼道的窗口看日落,没想到挂在窗户上的雨滴,在镜头里能有呈现这样的效果。想来我其实没有理由去抱怨城市如何如何的。拍还是不拍,是摄影唯一的问题。
![]() |
![]() |
![]() |
(后来我就经常傍晚去那个窗口拍些照片了,一直想攒个集子,叫做“上九楼的日落”。)
3月18日:
我很喜欢拍那些看海的人的背影。望着海的时候,每个人都很专注。那专注似乎和我一样,都是为了看这海,千山万水而来。
![]() |
![]() |
![]() |
(3月初的加州之行,一路天气都不太好。但幸运的是,能遇到这许多让我心动的场景。)
2月22日:
冬末大概是一年里最安静的时节。湖边没有其他季节的热闹,也没有了深冬的北风猎猎作响。湖上的冰化了,岸上的雪也化了。冰雪融化就像时间流逝一样,我们站在岸上凝神细听,却怎么也听不到。
![]() |
![]() |
(也许我们的一生就是一大块冰,在不知不觉中已融化了大半。虽然听不听得到水滴声本质上并无区别,我还是很高兴能这样仔细的倾听它。)
2月2日:
湖边的碎冰,像是冬天匆匆逃离时,洒落一地的钻石。
![]() |
![]() |
(有时只是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我没有能力把它拼到更宏大的叙述当中去。大概因为这个,我有点迷恋上了发点简单的广播。)
2月1日:
天气冷的时候,刚打开相机镜头上会有雾,于是抓拍的这张照片很多地方都模糊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看到了一部小说的开头,却很遗憾却没能的把它准确的捕捉下来。
![]() |
(一张离完美很远很远的照片,但不知为何它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1月11日:
下午站在窗口,看着一场雨,渐渐的下成了雪。想算算这是今年的第几场雪,才发现几乎忘了已经是2016了。
![]() |
![]() |
![]() |
(不要站在窗口了,现在可能已经是2017,或者2018年了。你是不是又像断片一样忘了时间是怎么过去的了?又要把自己的日志翻出来读一遍?)
再见,我在豆瓣的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