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初见颦儿人前人后的不同
假设宝玉最后和黛玉在一起,王夫人与黛玉就是婆媳关系了。那这个准婆婆好不好相处,对这个假想儿媳又是怎样个看法呢? 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从黛玉初进贾府便见了端倪。

先来看看王熙凤的表现:这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会,“天下真有如此标致人物,我今才算见了”先是夸奖一番,一箭双雕,既拍了贾母(集团第一董事长)的马屁,又为姑嫂亲近添加了润滑剂。后又是一番感同身受拭泪拉近乎自不说了,可见凤姐人情练达。“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滴亲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话虽是拍马屁,却也是实情,只把老祖宗一把搂进怀里叫一声心肝肉儿便哽咽难言的疼爱,用“一个怨不得,一个口头心头,”表达的如此整齐尽意,也难怪贾母喜爱她了。 接下来嘘寒问暖,安排黛玉的婆子丫鬟住宿事宜,说“以后吃的住的,尽管找我,婆子丫鬟不好了,也尽管来告诉我。”是人情礼仪,估计也有一番争荣夸耀之心,显摆下我是这里的当家管事也是有的。前一番高调的当众夸捧,加一句房外边的“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的隆重,整个过程下来,凤姐殷勤周到,又亲自为林黛玉奉茶奉果,一个小表妹为何能获得这样高的对待呢?凤姐是何等样人?真真水晶心肝玻璃人(李纨语)。她会不知小表妹幕后的大boss正是贾母?而这些又全不过都是贾母之心,(至于贾母为何这般看重黛玉的初到,后面再来讲。)而她王熙凤买的正是贾母的面子

看完王熙凤这场行云流水的show下来,作为贾母之儿媳妇,林妹妹之亲舅母,王夫人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她问凤姐“月钱放完了不曾”,时不时提醒下众人她这个最高行政的存在。“有没有,什么要紧?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可别忘了”。这话一来是作为舅母的体面,二来其实是说与贾母听的,一个做表嫂的都这么热情,她做舅母长辈的自然不能丢份。在贾母面前,王夫人的表现也不无妥当。这个王夫人,表面和善,平常诵经念佛,看着木头似的(贾母语),她真就是表面看的那样么?接下来,她会对这位贾母隆重接进府中,众人热情接待的小姑娘,人前人后的如一对待么?我看未必,看了后文的都知道,她最是个心冷意狠,两面三刀的。连作者也借宝玉之笔(祭奠晴雯的“芙蓉诔”里)直骂她悍妇。 我们先来看这位二舅母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好不好呢?书里有写到众人皆看出这孩子有不足之症,她二舅母自然也是看到。问题来了,婆婆会喜欢弱不禁风的儿媳么?凤姐说的“况是个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同学们,电视看得多,就是现代的人,催婚儿子的时候都爱说,你老大不小了,我这么大的年纪,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子。何况那个传宗接代大过天的年代,口口声声“保全了他(宝玉)就是保全了我“的王夫人没有考虑么?有的。就是现代还很多人说,屁股大好生养。就这一点,,估摸林妹妹就不大受王夫人待见了。(但远非如此,接下来还要另开篇说) 我们来看 离开了贾母的视线,准婆婆出的第一招,冷板凳。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个冷板凳对比下邢夫人(大舅母)的态度就很容易看。 一。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 二。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三。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 四。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这四点来看看大舅母热情不热情,我看不但热情,都有巴结讨好的成分。留吃饭那里,作者用了苦留二字,(也是一声叹息,邢夫人的处境,也是有她的可怜之处)。容我荡开一笔,要是黛玉真留这吃饭了,想来也是失礼。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甲侧说,“得体。”这样的身份配这样大方得体的话,才不辜负我黛玉之七巧玲珑啊。 而王夫人这边呢? 一。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 二。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 三。.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 黛玉的到来一直是没有主人出来迎接的,明也知道贾政是不出来的(古代的一些礼仪讲究),又坐下喝茶观察丫头,可见等了有一段时间的。“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蒙侧说,“唤去见,方是舅母大家风范”。然而在邢夫人那边,可是命人去请大舅舅的。如果在平时,也无不可,但在今天,小外甥女头一次来家,表嫂都会说一句,“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这个二舅母多少有点摆谱,有点淡然。而大舅舅对黛玉说的那些话,贾政多少也是有说的,而二舅母却不转达罢了。看到这估计有人不服了,这也算不得失礼吧,不见得就是有意。我看你是胡乱掰扯。那我们再往下看看这王夫人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 第二招,招发于无形,故意让人出丑。王夫人也在西边下首,亦是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料定是贾政之位,(看到这里我怎么觉得黛玉有几分小诸葛的风范?嗯哼)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弹墨椅袱。。便向椅上坐了。明知道是贾政之位,为什么还要让小外甥女坐呢?脂批上说‘写黛玉心到眼到,但云为贾府叙座位,岂不可笑?’虽是写黛玉机智眼力,也说明什么?依我看,王夫人必是没把这年仅七八岁的小女孩放在眼里,故意让她出丑,偏偏这黛玉又这般冰雪聪明,大家闺秀风范是王始料未及的。这一段话我认为是大有深意。(这里面估计是王夫人与贾母暗暗较量的开端,以后会开篇,这里不展开了) 第三招,下马威。如果说上面两招还算暧昧。这一招可是非常分明的。王夫人在四携她上炕坐,她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有一句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念书,人字,学针线,或是一处玩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踩他,你这些姐妹都不敢沾染他的。 我留意到再四这个词,真是客气啊。但对比接下来这番毫不客气的话,可知其虚伪。多像现实职场里面,领导先是将你表扬客气一番,抬得高高的。然后说说公司的难处,最后把你派到了艰苦的工作岗位去,这才是领导的重点。“”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这才是王夫人的重点,也绝对是她的真心话。她是不愿意让黛玉接近宝玉,并说姊妹都不敢沾惹他,意思你黛玉不要去沾惹他。事实上姊妹们都和宝玉玩的好着呢吧。原来以上种种,先是怠慢,又是让人故意出丑,都只围绕这一个,就是王夫人的不放心之处,黛玉会沾惹宝玉。这就是王夫人的心机深处了,或者冥冥中有所感应,或者揣测了贾母接来黛玉的意图。但怎么来说,这段说话,看是自贬自谦(为了听起来不那么生硬,王夫人还是用了修辞学的),但细听却好不客气。除了再四让坐的虚伪客套,一句改天再见你舅舅,劈头就来,直言重点。我一个大好女孩子,怎么成了乱沾惹哥儿的主? 以黛玉的聪慧过人,来看看她怎么应对。因赔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的这位哥哥?在家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 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不卑不吭,有条有理。先是赔笑称赞了表哥。又说,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 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这话里的柔中带刚王夫人也必是知道的。接下来只好自圆其说了一气,黛玉呢,因有了前面的辩解(不得不辩),这时候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一一乖巧的答应着。 突然想到了后文王夫人因绣香囊一事向凤姐兴师问罪,凤姐的一席辩解让王夫人听了觉得太近情理。是不是有几分相似?也不知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书中倒也有借宝钗之口拿黛玉和凤姐比,并夸黛玉的。谁说黛玉不通人情世故呢? 想想现在七八岁的孩子去外婆家也是有大人带着的,黛玉也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况还是一个孤女。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虽有外祖母的爱护,众人的热情,貌似一片祥和,实则险境重重,暗流汹涌。一不小心便被沦为笑柄,关乎家族个人体面,小小颦儿不得不步步为营,心到眼到。这一天下来,可谓千里风尘,鞍马劳顿,惊魂未定。她得以安顿独处后,第一件事便是哭了,说是为宝玉摔玉,怕也为今日种种,以及常人无法体会的寄人篱下的孤苦,而作此一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