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1踩点粮道街昙华林
今天下午充过电费之后就直奔地铁,在螃蟹岬下的车,结果很不凑巧的来了大姨妈,折腾一翻之后,按着那个人所给的定位转到粮道街上。
这一片其实可以说的上是学校的聚集地,湖美跟武汉中学都在这条街上,你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小吃店子层出不穷,附近大概是两个学校的职工宿舍,人口密集度很高,还有一个农贸市场在巷子里面,没有拐进去。既然有吃的肯定也少不了喝,但是很明显这条长好几百米的街道上奶茶店和咖啡店并不多,可能的原因是毕竟是在居民区,普通人群更多的可能会选择到小商店或超市买饮品,而光顾奶茶店和咖啡店的一般以高中或大学生居多。
在所给的定位附近来回的转了两圈,发现了两家店,一家时光纪,一家爱咖啡,没有进店。
从外在的装修风格来看,时光纪就是属于那种我们经常能够在古镇或者怀旧街市看到的具有典型文艺风格的店子,招牌是比较简约的黑白风格,这里遗憾的是忘记拍照了,门口摆放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商品的内容和价格,价格都比较亲民,十来块钱,普通学生基本上都能消费得起,除了咖啡一类还配有一些简单的甜点。除了招牌门口其他的地方摆了许多植物,植物摆放的比较有特点,高低相错,但是最致命的也是这里,植物摆放太多显得特别拥挤,门口路过两次,透过玻璃门看到门内有一只阿汪,很小巧,尽管如此,我都没有推开这家店子的门。所以,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些店门的摆设看出这家店子对你是欢迎的还是拒绝的。
爱咖啡这家店子,从外观上看,让我以为它是卖咖啡的,但是,站到门口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个咖啡文化交流学习的地方。从门口你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咖啡的吧台,金属器具摆在桌面上泛着光泽,吧台边上摆了两张小桌,整个店面看起来比较窄小,多两个人就会显得拥挤,门口通到底有一个木制的楼梯,通上二楼,估计楼上就是这些人品鉴交流的地方了。整个店子的主色调就是咖啡色,不突兀也缺乏惊喜,显得中规中矩。
粮道街逛到底之后本来是打算打道回府的,奈何无论是走哪里都离地铁站颇远,所以我又再一次的转到了昙华林。
昙华林从我知道它到现在,转了不下五次了,每次基本上都是转转街道,或是在街边坐坐,拍拍街景,极少进店,这边的店子和别的地方的饰品杂物店相比,在装修和摆设上更文艺一些,有些小制品是纯手工制作的,有人喜欢,有人无感,价格就不那么亲民了,一般来这里的有两类人,外地的游客,本地的文艺小青年,后者以大学生居多。
游客们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消费,所以有些人看到喜欢的也就不那么在意价格会直接买下来。但是小青年们就不会,大多数小年轻们过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拍出美美的照片,所以有时候他们还会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在消费方面,这群人可能就更理性一些,毕竟大多数人的经济来源还是父母,但也会买一些小而不贵的纪念品,或者找个比较合自己心意的店子喝杯东西。
大水的店是昙华林开街之后涌现出来的网红店,几乎每一个来昙华林的人都会去店里转转,即使不喝东西也会在门口摆几个poss拍几张照片。
而我则是第五次来昙华林才进到店里来,不为别的,只想找个地方坐坐喝杯热饮。
在店里点了一杯抹茶拿铁,价格跟星巴克比较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大大的一杯,最后并没有喝完,抹茶味不浓,牛奶有点多,几乎喝不出咖啡的味道,甜的有些腻人,最后剩了半杯实在喝不下去。
有人喜欢喝甜的,有人不喜欢,恰巧我是那个比较挑剔的,宁愿只是白开也不愿多喝甜的发腻的东西。
店内的装修除去吧台的部分,基本上都是木质的风格,桌椅也都是木制的,有些仿旧的风格在里头。
一楼的里面摆了一面书柜,里头有关于咖啡烘培的书籍和杂志,还有一些有些年头的漫画,大约都是我们读初中那会接触到的,想想,如果你曾经是个漫迷,遇到这样一书柜漫画,你会匆匆离开吗,怀旧就是这家店的主题。
一楼只摆放了大大小小四张桌子,进店的那会来的人正好比较多,选了张小桌就坐下了,后来的人都上了二楼,自己没上去,一是懒,二是那会楼梯口正好堵了好几个人。
从一楼的装修布置大概也不难猜出二楼是个怎样的光景了。
像大水的店这样风格的店子在昙华林并不少,但是论生意,估计他家应该是最好的了,从我进店那短短十五分钟的时间来看,在周末这样的节假日,他的客流量至少能过达到二三十个每小时,所以说网络营销的模式必不可少,人们都是爱热闹的。
这样一家咖啡店,虽然他的商品是咖啡,但他的卖点确实店内所营造出来的怀旧,清新的氛围。
并且,这家店子如果在里头拍照可是要收费的,500块每小时,这是直接告诉我们,我的风格就是我的卖点,就是我赚钱的利器。
这一片其实可以说的上是学校的聚集地,湖美跟武汉中学都在这条街上,你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小吃店子层出不穷,附近大概是两个学校的职工宿舍,人口密集度很高,还有一个农贸市场在巷子里面,没有拐进去。既然有吃的肯定也少不了喝,但是很明显这条长好几百米的街道上奶茶店和咖啡店并不多,可能的原因是毕竟是在居民区,普通人群更多的可能会选择到小商店或超市买饮品,而光顾奶茶店和咖啡店的一般以高中或大学生居多。
在所给的定位附近来回的转了两圈,发现了两家店,一家时光纪,一家爱咖啡,没有进店。
从外在的装修风格来看,时光纪就是属于那种我们经常能够在古镇或者怀旧街市看到的具有典型文艺风格的店子,招牌是比较简约的黑白风格,这里遗憾的是忘记拍照了,门口摆放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商品的内容和价格,价格都比较亲民,十来块钱,普通学生基本上都能消费得起,除了咖啡一类还配有一些简单的甜点。除了招牌门口其他的地方摆了许多植物,植物摆放的比较有特点,高低相错,但是最致命的也是这里,植物摆放太多显得特别拥挤,门口路过两次,透过玻璃门看到门内有一只阿汪,很小巧,尽管如此,我都没有推开这家店子的门。所以,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些店门的摆设看出这家店子对你是欢迎的还是拒绝的。
爱咖啡这家店子,从外观上看,让我以为它是卖咖啡的,但是,站到门口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个咖啡文化交流学习的地方。从门口你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咖啡的吧台,金属器具摆在桌面上泛着光泽,吧台边上摆了两张小桌,整个店面看起来比较窄小,多两个人就会显得拥挤,门口通到底有一个木制的楼梯,通上二楼,估计楼上就是这些人品鉴交流的地方了。整个店子的主色调就是咖啡色,不突兀也缺乏惊喜,显得中规中矩。
粮道街逛到底之后本来是打算打道回府的,奈何无论是走哪里都离地铁站颇远,所以我又再一次的转到了昙华林。
昙华林从我知道它到现在,转了不下五次了,每次基本上都是转转街道,或是在街边坐坐,拍拍街景,极少进店,这边的店子和别的地方的饰品杂物店相比,在装修和摆设上更文艺一些,有些小制品是纯手工制作的,有人喜欢,有人无感,价格就不那么亲民了,一般来这里的有两类人,外地的游客,本地的文艺小青年,后者以大学生居多。
游客们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消费,所以有些人看到喜欢的也就不那么在意价格会直接买下来。但是小青年们就不会,大多数小年轻们过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拍出美美的照片,所以有时候他们还会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在消费方面,这群人可能就更理性一些,毕竟大多数人的经济来源还是父母,但也会买一些小而不贵的纪念品,或者找个比较合自己心意的店子喝杯东西。
大水的店是昙华林开街之后涌现出来的网红店,几乎每一个来昙华林的人都会去店里转转,即使不喝东西也会在门口摆几个poss拍几张照片。
而我则是第五次来昙华林才进到店里来,不为别的,只想找个地方坐坐喝杯热饮。
在店里点了一杯抹茶拿铁,价格跟星巴克比较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 |
大大的一杯,最后并没有喝完,抹茶味不浓,牛奶有点多,几乎喝不出咖啡的味道,甜的有些腻人,最后剩了半杯实在喝不下去。
有人喜欢喝甜的,有人不喜欢,恰巧我是那个比较挑剔的,宁愿只是白开也不愿多喝甜的发腻的东西。
![]() |
店内的装修除去吧台的部分,基本上都是木质的风格,桌椅也都是木制的,有些仿旧的风格在里头。
![]() |
一楼的里面摆了一面书柜,里头有关于咖啡烘培的书籍和杂志,还有一些有些年头的漫画,大约都是我们读初中那会接触到的,想想,如果你曾经是个漫迷,遇到这样一书柜漫画,你会匆匆离开吗,怀旧就是这家店的主题。
![]() |
一楼只摆放了大大小小四张桌子,进店的那会来的人正好比较多,选了张小桌就坐下了,后来的人都上了二楼,自己没上去,一是懒,二是那会楼梯口正好堵了好几个人。
从一楼的装修布置大概也不难猜出二楼是个怎样的光景了。
像大水的店这样风格的店子在昙华林并不少,但是论生意,估计他家应该是最好的了,从我进店那短短十五分钟的时间来看,在周末这样的节假日,他的客流量至少能过达到二三十个每小时,所以说网络营销的模式必不可少,人们都是爱热闹的。
这样一家咖啡店,虽然他的商品是咖啡,但他的卖点确实店内所营造出来的怀旧,清新的氛围。
并且,这家店子如果在里头拍照可是要收费的,500块每小时,这是直接告诉我们,我的风格就是我的卖点,就是我赚钱的利器。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