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之死
记得是九四年的一个冬天,天阴沉沉地下着大雪,还在上小学的我背着书包狂奔回家,跟往常一样,一到家,我便去厨房的碗柜里拿母亲头一晚蒸好的红薯吃,而母亲却出奇的坐在灶台前望着炉火发呆,按平时母亲的习惯,母亲这时候要么就是在地里摘菜,要么就是在喂猪食,或是上地里赶牛回家,我咬着红薯叫了一声妈,母亲竟吓一大跳,手里的火钳直接掉到地上,我以为她又会骂我这个冒失鬼开始一顿无何止的唠叨,没想到母亲却淡定地拾起了火钳继续望着火炉发呆,母亲是个忙碌人,每天都是风风火火挑着粪桶扛着锄头声音比喇叭还大的妇女,我见母亲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倒有点惴惴不安,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惹恼了母亲,于是我声也不敢吭赶紧像平常一样去地里拨用来煮猪食的白菜叶。
等我冒着风雪挑着2竹箕白菜叶回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母亲依旧坐在厨房前发呆,我胆怯地问了声母亲到底有什么事,母亲转头望着我,脸色也有点发白,手颤抖着扶着灶台边沿站了起来,起身到大门口看父亲到底有没回来,我有点害怕了,认定家里肯定出了大事了,要不然以母亲平时的性格是不会这样的。
这时,门吱呀开了,大姐拿着斗笠,带着一身寒气和风雪走了进来,嘴里哈着白气道:妈,我去过香萍和玉莲家了,她们的爸也不知道几时回家,今天落雪了,可能山里路不好走,爸也许要好晚回来吧。
那时候父亲为了生计跟邻村香萍和玉莲的父亲三个男人一块去我们的邻镇深山里一个叫槽下的小山村里收购木材,为了躲避林业局的追查,父亲他们三人都是带着手电筒推着自行车走山间小道从深山里把木材拉回来上镇上卖掉,这种和林业局猫捉老鼠的活计只能偷偷摸摸在夜晚进行,夜晚出没山间,并且用自行车扶着木材走那种泥泞崎岖山间小道,一不小心便会翻下山崖,危险性极高,但在那个年代里,家里种着几亩田养着5个孩子,父亲无法像别人一样外出打工,只能从事着这样的苦力活计养活着一家8口,
等待父亲早归是不可能的了,我以为母亲又像往常一样是在操心父亲的安危,正要安慰母亲,这时大姐忽然把我拉向一边鬼鬼祟祟地说道:你知道吗?大表哥正在我们家茅房呢!
我有点迷糊:“谁?什么表哥?”
姐白了我一眼嗔道:“还有哪个表哥啊?就姑妈的大儿子啊!”
“在哪?”
姐努了努嘴轻声道:“不要那么大声,他就在我们茅房。他杀人了!”
我差点吓尿:“什么?杀人?”
在我们那个闭塞的小村庄,1994年还没有通上电,当时我们连黑白电视机也没有,更不像今天电视里到处演着普法剧讲着犯罪者杀人之类的新闻,我们的村庄谁穿上了一件新衣服都可以被妇女们讨论半天,更不必说杀人这种热气腾腾带鲜血我从来听都没听过的词。
我有点发怵。
姑妈是奶奶唯一的一个女儿,姑妈很早便嫁到邻镇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嫁到山村的好处便是山和地都比较多些,虽然灌溉及用水不方便,山地也不平整,但只要自己愿意开垦,种红薯土豆油茶养牛养猪养鱼塘,这些农作物都能养活牲畜和人。
姑妈一个生了4个孩子,前面2个儿子,后面2个女儿,而当时躲在我们茅房的,正是那位大表哥,那时候他正19岁。
其实我跟这位表哥根本不熟,因为我那时候还是小屁孩,每次去姑妈家他基本上都不在家里的,我那时候可能也只跟他见过几次而已,毕竟他也比我大好多岁。
那时候因为交通极其不便利,我们每年都要去上姑妈家三次,一次是夏天,一次是冬天,还一次是正月。那时候我们小孩子还没有自行车(准确地来说是买不起),每次我们几姐妹过去都是早上6点多开始徒步跋山涉水穿越村庄田野一直到中午才到姑妈家,姑妈会用尽她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我们,最好的菜便是从自家池塘捞的鱼了,还有过年时熏制的腊肉(至今我不知道她为何能保存这么久),其次便是她种的各种时令蔬菜等。碰上暑假或是正月,我们一般都会在姑妈家里住上几日,姑妈家因为地多,各类蔬菜果子是深深吸引我们留下住的第一要素,当然最重要的便是走的时候,姑妈会用蛇皮袋装好芋头、土豆、红薯、玉米、板栗、苦瓜、毛豆、丝瓜、冬瓜、山茶油等等让我们几姐妹挑着带回家去。
母亲这才诚惶诚恐跟我讲了这位表哥杀人的事情。
原先这位表哥平时就爱小偷小摸,把家里的山茶油或是米拿去兑换钱,换来的钱直接便和镇上的二流子凑一块赌博,后来姑妈他们便把这些值钱的东西都藏起来,表哥回家没什么可偷便开始偷村里人的东西。
但这一次表哥直接偷到一位孤寡老汉家里了。
并且这次偷的是孤寡老头家最值钱的一头猪。
老汉本想卖了这头猪留着钱过年。
半夜,表哥摸到老汉家的猪圈,用刀子捅死了猪,在他准备把猪架上自行车时,老汉披着棉袄出来了。
老汉辛辛苦苦打猪草喂猪潲扫猪圈养了一年的猪,怎么可能让他偷走?
老汉誓死抵抗。
表哥又生怕老汉认出他来,因为表哥跟老汉是同姓,按辈份他叫老汉应该叫伯伯。
表哥吓红了眼,直接用杀猪的刀砍死了老汉。
万籁俱静的村庄忽然狗吠起来,表哥吓傻了,扔了刀子和自行车,趁着夜色逃到山上躲了一夜。
他身上没有钱,山上又寒冷,加上饥饿,但又不能回家,第二天下午时,他翻山越岭逃到了我家。
这时,大姐煮好了一碗面端了过来,上面漂着2个黄灿灿的荷包蛋。
母亲朝姐努了努嘴,你自己送过去吧!
大姐眼神有点惴惴不安,往后退了退,低声说:“我不敢”。
母亲犹豫了一下,把手往衣服上擦了擦,鼓足勇气端起了那碗冒着热气的面。
母亲示意我跟她后面,我一手端着蜡烛一手故意装作不经意地带上一个扫把跟在了母亲后面。
待走到茅房时,茅草的门紧紧关着。
母亲轻声扣了几次门,表哥才问道是谁?
母亲说,我给你送饭来了。
“还有别人吗?”
“没有。”
表哥战战兢兢开了门,但发觉后面没人后,但一点也不客套地接过母亲手里的碗,呼哧呼哧地开始吃面。
他站在茅房的茅坑木板上,昏黄的烛光映着他的影子在茅房的土墙上,他脸上很多痘坑,额头上和鼻尖上都在不停地冒着汗,我不知道他是害怕还是因为面条太烫,他来不及擦一下脸,此刻只记得拼命吞洇生怕有人会抢他的面条,大姐用菜籽油煮的面条夹杂着茅房陈旧的粪臭味,一起被他吞咽进了饿了一天的肚子里。
他始终没有说话,把面条吃完后,他便直接坐在了茅坑的木板上。
母亲脸上的惊恐开始渐渐转为同情,她说,要不,你到我们屋顶的木阁楼躲一躲吧,上面放了稻草,你要不今晚睡那里好了。
他摇头,汗水直接淌了下来。
母亲端着空碗回了厨房,她不知今晚该怎样度过。
我们当晚也没心思吃饭,我和大姐直接到厨房各拿了一只红薯啃了,也没洗漱便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不知过了多久,家里一阵嘈杂暄闹,脚步声夹杂着陌生人的说话声,还有村庄的狗吠声,直接传入了我的耳朵。
我和大姐爬了起来,透过门缝看到姑父打着手电筒带着一群陌生人,直接往我们房间走来。我吓的赶紧往被窝里钻,这时听到母亲轻声说道,不在房里,在茅房里。
只听到脚步声远了,我赶紧爬起来,发觉他们已经穿过后门,直接往茅房走去。
雪下了一整夜。
第二天起床,才发觉母亲和父亲还在睡觉。
我不知父亲昨晚是几时回家的。
茅房已经没人了。
大姐说,昨晚,姑父带着警察过来,把表哥抓走了。
第二年的冬天,这位表哥被执行了死刑。
而当时向警察报案的人,正是姑父。
再后来的几年里,经常会听到姑妈和姑父吵架打架的消息,姑妈瘦了很多,她也不像从前那样勤奋的种菜养鱼养猪,每次和姑父吵完架,她总是一个人跌跌撞撞跑到离家很远的山坡上,在油茶树下的表哥的坟墓前坐上一整天。
坟墓堆里的表哥,永远听不到姑妈的哭泣,更看不到姑妈的心痛。
等我冒着风雪挑着2竹箕白菜叶回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母亲依旧坐在厨房前发呆,我胆怯地问了声母亲到底有什么事,母亲转头望着我,脸色也有点发白,手颤抖着扶着灶台边沿站了起来,起身到大门口看父亲到底有没回来,我有点害怕了,认定家里肯定出了大事了,要不然以母亲平时的性格是不会这样的。
这时,门吱呀开了,大姐拿着斗笠,带着一身寒气和风雪走了进来,嘴里哈着白气道:妈,我去过香萍和玉莲家了,她们的爸也不知道几时回家,今天落雪了,可能山里路不好走,爸也许要好晚回来吧。
那时候父亲为了生计跟邻村香萍和玉莲的父亲三个男人一块去我们的邻镇深山里一个叫槽下的小山村里收购木材,为了躲避林业局的追查,父亲他们三人都是带着手电筒推着自行车走山间小道从深山里把木材拉回来上镇上卖掉,这种和林业局猫捉老鼠的活计只能偷偷摸摸在夜晚进行,夜晚出没山间,并且用自行车扶着木材走那种泥泞崎岖山间小道,一不小心便会翻下山崖,危险性极高,但在那个年代里,家里种着几亩田养着5个孩子,父亲无法像别人一样外出打工,只能从事着这样的苦力活计养活着一家8口,
等待父亲早归是不可能的了,我以为母亲又像往常一样是在操心父亲的安危,正要安慰母亲,这时大姐忽然把我拉向一边鬼鬼祟祟地说道:你知道吗?大表哥正在我们家茅房呢!
我有点迷糊:“谁?什么表哥?”
姐白了我一眼嗔道:“还有哪个表哥啊?就姑妈的大儿子啊!”
“在哪?”
姐努了努嘴轻声道:“不要那么大声,他就在我们茅房。他杀人了!”
我差点吓尿:“什么?杀人?”
在我们那个闭塞的小村庄,1994年还没有通上电,当时我们连黑白电视机也没有,更不像今天电视里到处演着普法剧讲着犯罪者杀人之类的新闻,我们的村庄谁穿上了一件新衣服都可以被妇女们讨论半天,更不必说杀人这种热气腾腾带鲜血我从来听都没听过的词。
我有点发怵。
姑妈是奶奶唯一的一个女儿,姑妈很早便嫁到邻镇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嫁到山村的好处便是山和地都比较多些,虽然灌溉及用水不方便,山地也不平整,但只要自己愿意开垦,种红薯土豆油茶养牛养猪养鱼塘,这些农作物都能养活牲畜和人。
姑妈一个生了4个孩子,前面2个儿子,后面2个女儿,而当时躲在我们茅房的,正是那位大表哥,那时候他正19岁。
其实我跟这位表哥根本不熟,因为我那时候还是小屁孩,每次去姑妈家他基本上都不在家里的,我那时候可能也只跟他见过几次而已,毕竟他也比我大好多岁。
那时候因为交通极其不便利,我们每年都要去上姑妈家三次,一次是夏天,一次是冬天,还一次是正月。那时候我们小孩子还没有自行车(准确地来说是买不起),每次我们几姐妹过去都是早上6点多开始徒步跋山涉水穿越村庄田野一直到中午才到姑妈家,姑妈会用尽她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我们,最好的菜便是从自家池塘捞的鱼了,还有过年时熏制的腊肉(至今我不知道她为何能保存这么久),其次便是她种的各种时令蔬菜等。碰上暑假或是正月,我们一般都会在姑妈家里住上几日,姑妈家因为地多,各类蔬菜果子是深深吸引我们留下住的第一要素,当然最重要的便是走的时候,姑妈会用蛇皮袋装好芋头、土豆、红薯、玉米、板栗、苦瓜、毛豆、丝瓜、冬瓜、山茶油等等让我们几姐妹挑着带回家去。
母亲这才诚惶诚恐跟我讲了这位表哥杀人的事情。
原先这位表哥平时就爱小偷小摸,把家里的山茶油或是米拿去兑换钱,换来的钱直接便和镇上的二流子凑一块赌博,后来姑妈他们便把这些值钱的东西都藏起来,表哥回家没什么可偷便开始偷村里人的东西。
但这一次表哥直接偷到一位孤寡老汉家里了。
并且这次偷的是孤寡老头家最值钱的一头猪。
老汉本想卖了这头猪留着钱过年。
半夜,表哥摸到老汉家的猪圈,用刀子捅死了猪,在他准备把猪架上自行车时,老汉披着棉袄出来了。
老汉辛辛苦苦打猪草喂猪潲扫猪圈养了一年的猪,怎么可能让他偷走?
老汉誓死抵抗。
表哥又生怕老汉认出他来,因为表哥跟老汉是同姓,按辈份他叫老汉应该叫伯伯。
表哥吓红了眼,直接用杀猪的刀砍死了老汉。
万籁俱静的村庄忽然狗吠起来,表哥吓傻了,扔了刀子和自行车,趁着夜色逃到山上躲了一夜。
他身上没有钱,山上又寒冷,加上饥饿,但又不能回家,第二天下午时,他翻山越岭逃到了我家。
这时,大姐煮好了一碗面端了过来,上面漂着2个黄灿灿的荷包蛋。
母亲朝姐努了努嘴,你自己送过去吧!
大姐眼神有点惴惴不安,往后退了退,低声说:“我不敢”。
母亲犹豫了一下,把手往衣服上擦了擦,鼓足勇气端起了那碗冒着热气的面。
母亲示意我跟她后面,我一手端着蜡烛一手故意装作不经意地带上一个扫把跟在了母亲后面。
待走到茅房时,茅草的门紧紧关着。
母亲轻声扣了几次门,表哥才问道是谁?
母亲说,我给你送饭来了。
“还有别人吗?”
“没有。”
表哥战战兢兢开了门,但发觉后面没人后,但一点也不客套地接过母亲手里的碗,呼哧呼哧地开始吃面。
他站在茅房的茅坑木板上,昏黄的烛光映着他的影子在茅房的土墙上,他脸上很多痘坑,额头上和鼻尖上都在不停地冒着汗,我不知道他是害怕还是因为面条太烫,他来不及擦一下脸,此刻只记得拼命吞洇生怕有人会抢他的面条,大姐用菜籽油煮的面条夹杂着茅房陈旧的粪臭味,一起被他吞咽进了饿了一天的肚子里。
他始终没有说话,把面条吃完后,他便直接坐在了茅坑的木板上。
母亲脸上的惊恐开始渐渐转为同情,她说,要不,你到我们屋顶的木阁楼躲一躲吧,上面放了稻草,你要不今晚睡那里好了。
他摇头,汗水直接淌了下来。
母亲端着空碗回了厨房,她不知今晚该怎样度过。
我们当晚也没心思吃饭,我和大姐直接到厨房各拿了一只红薯啃了,也没洗漱便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不知过了多久,家里一阵嘈杂暄闹,脚步声夹杂着陌生人的说话声,还有村庄的狗吠声,直接传入了我的耳朵。
我和大姐爬了起来,透过门缝看到姑父打着手电筒带着一群陌生人,直接往我们房间走来。我吓的赶紧往被窝里钻,这时听到母亲轻声说道,不在房里,在茅房里。
只听到脚步声远了,我赶紧爬起来,发觉他们已经穿过后门,直接往茅房走去。
雪下了一整夜。
第二天起床,才发觉母亲和父亲还在睡觉。
我不知父亲昨晚是几时回家的。
茅房已经没人了。
大姐说,昨晚,姑父带着警察过来,把表哥抓走了。
第二年的冬天,这位表哥被执行了死刑。
而当时向警察报案的人,正是姑父。
再后来的几年里,经常会听到姑妈和姑父吵架打架的消息,姑妈瘦了很多,她也不像从前那样勤奋的种菜养鱼养猪,每次和姑父吵完架,她总是一个人跌跌撞撞跑到离家很远的山坡上,在油茶树下的表哥的坟墓前坐上一整天。
坟墓堆里的表哥,永远听不到姑妈的哭泣,更看不到姑妈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