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的创新初级农产品
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踏上远方的路,从当时失业遍地百废待兴的天津来到美丽富饶安稳殷实的侨乡江门,遍地都是新奇: 大的和暖壶一样的老木瓜,价格两角钱一斤,我就拿他当哈密瓜吃; 新鲜的甘蔗刚从地里砍下来,吃的我嘴角布满血痕; 内里雪白如蜜膏的鬼荔枝(北方叫释迦或番荔枝),舔一口,啊!香甜气浸入心沛。 但,这些都比不过新会的柑橘带给我的惊奇和惬意,随着北风吹到南粤大地,迎来五邑侨乡的秋收季,走在路边,到处都是晾晒的柑橘皮,雪白剔透的橘肉盛在袋子里,带皮的柑橘四块五一斤,不带皮的橘肉两块五一斤,那时的我高兴的每次都买好几斤不带皮的橘肉,边吃边赞叹还有这种好事,帮你扒皮,减除了重量价格还低了。 直到过了好几年才明白新会柑橘的价值所在,原来新会柑橘皮是上好的陈皮原料,价值远远、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现在走在路边看到创新的柑普茶,在回忆过往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农产品创新的痕迹,生活在改变,产品在创新,伴随着你我的存在感享受生活的美好。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