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父母教育方式的思考
写在前面
其实一直想把父母的教育问题和对身边朋友父母的思考记录下来,受新认识姐姐的契机决定写下来。但长久不写东西,组织语言已经生疏,排版也未予考虑,实在欠佳,还希望读到的人和未来的自己能多多体谅。
一、关于我父母教育方式的思考
(一)关于阅读
幼时父母工作忙,附近相近年龄的孩子不多,放学之后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家呆着。记不清是自己要求还是父母主动,各种名著的青少版我在三四年级之前就读完了。
书给人带来最多的不是知识而是内在的改变。小时候学会静下来读书,现在安静的独处对我来说是一种惬意。有时候问我哪本书讲了什么我也说不上来,但那本书带来的感觉与改变是不可磨灭的。
不谈虚渺的内在,阅读给我带来的最明显的就是表达能力。看书会让一个人在表达自己时更简洁,表达感情时更细腻。这在学生时期的作文和日后与观点不同的人交谈时可见一斑。
我很感谢父母能给我这样一个阅读的机会。很多孩子都有被留在家中的经历,但父母处理方式的不同给孩子带来的也完全不同。因为安静,因为有书的陪伴,我的童年并没有过孤单。内心在那种安静的过程中一点点比同龄人更加成熟。这种改变很容易观察到,甚至于我自己都能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感受到因阅读产生的差距。
(二)关于思考
幼时阅读的积累和适当的独处让我养成遇事先独自思考的习惯。现在很多人习惯当伸手党,遇见一个问题总习惯百度习惯问别人经验,获取经验无可厚非,但仅仅应付当前问题实不可取。从别处获取方法仅仅学会了“器”,而要想真正能解决一类问题要自己去探索“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之后进一步探索“道”,至此才算得上是掌握这类问题。思考让我们能不被形形色色的框架所束缚,人类的智慧是用来思考以驾驭事物的。
(三)关于渠道access
孩子不能决定自己接触到什么,接触到什么完全看父母给予什么渠道。幼时父母白天甚少开电视,动画片电视剧在小学之前趋于空白。一方面,很多无脑的东西没有给我带来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动画片能给孩子带来的童趣和想象力在我身上确实出现了缺失。
记得在六七岁的时候因手指纤长父母询问是否要学钢琴,但在此之前我没有接触过钢琴等乐器,一片迷茫的状态下我拒绝了。长大之后想学东西时间也少了,略忧伤。孩子小的时候多给孩子接触世界不同面的渠道,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
(四)关于交流
父母做的最好之一就有平等的交流。
爸爸去哪儿中大多数父母都能做到与孩子平等交流,我们能看到孩子都是能明白道理体谅意外情况的,而颇受人批评的林子健的典型中国式家长的做法给孩子绝对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理影响。
我父母在很多事情上多会询问我的意见,除了我个人的一些小决定,家里的一些事情也会告诉我,让我知道家里的情况,并会征求我的看法,虽然我发言占的权重不大,但这给年幼的我带来的被尊重是不可抹去的。
除了询问我个人意见每周有一两晚父母会深入的跟我交流,有关最近家里的琐碎事情有关新发现我身上的优缺点有关表哥表姐的问题。
父母经常会跟我谈论表哥表姐和他们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通过听别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我很能听取别人的经验,大概是出于避免犯前人之错的心理。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听了别人传授的经验,三天不到的热度就忘却脑后,而我对他人经验总有种宝贝的心理,大概和这样的交流有关系。
(五)关于我的高中
很多人提起高中总是为之色变,大有人生阴暗之感,但实话说我的高中很幸福。
小学初中心智不成熟,自我思考不够多,即使父母给了很大的空间也并未完全发挥出效用。
高中时父母对我很体谅,尽管我从未觉得辛苦。高二分科时我成绩文科占很大优势,很多人都劝我选择文科,但我与父母交谈之后选择了喜欢的理科。因为喜欢,所以情愿。高二高三摆脱恼人的科目之后已然如鱼得水。兴趣果然大于一切啊。
接着上面的说,尽管我自己心里不辛苦,但高中长时间的学习生理上必然是累的,父母深深地理解,并且给了我充分的信任。每次大休回家和寒暑假我从未打开过书包,把所有时间都耗在电脑和床上。我问过父母,父母说,你在学校很辛苦了,在家想怎样怎样,开心放松就好。这让我很是开心,因为很多同学回家之后并不能尽情玩,父母同样承受在高考压力之下,看见孩子玩内心焦急是肯定的,但孩子不是不停轴的机器,孩子也需要休息和放松。
另外一个就是父母对我成绩的无作为。成绩下滑时父母没有责备过我,甚至详细的询问也没有,并非因为我成绩好,我考过年级前一二名,也考过年级二百靠外。高中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当孩子本身有自我反思的习惯时父母没有任何必要给孩子额外的压力。成绩下降时,我内心也是焦急的,父母的淡然能让我平静。成绩上升时父母也是一句辛苦了或者进行一个小反思,不同于成绩好就奖励的做法对我十分受用。成绩是自己的,不是父母来衡量奖惩的标准。人的一生不是由成绩所决定。俗话说得好,皇上不急太监急。当孩子在幼时能养成思考反思的习惯,能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成长阶段中父母就不会操更多的心了。
总的来说,我深深感谢父母使我养成阅读、思考、独处、警惕的习惯,同时又希望自己在以后给孩子接触世界上能有进步。
好的习惯和好的态度的养成是最重要的,幼时不注意,长大之后偏离轨道再来纠正习惯便是在做额外功了。
虽然初中高中阅读出现了空白期,但大学阅读还是要重新开始。
二、关于身边人父母教育的思考
在我心里最深刻的是现在的一个舍友。
她大学之前没有吃过麻辣烫、米线、香锅等等,换句话说她没有出去吃过饭。
每天早上她妈妈给她morning call叫她起床;遇见任何事情她第一时间问妈妈;不管她妈妈说什么她总认为是对的,即使不对。这让我一度无法接受。这很大程度上跟她父母的教育方式是脱不开关系的。给孩子留下空间,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独自理解这个世界,让孩子多多接触这个世界不论好的还是不好的……
另一个是我大伯家的表姐。大伯大伯母是教师,性格都有点强势,姐姐上学早,小小的她就能独自一人去离家很远的学校。每次出现问题他父母总倾向与先呵斥姐姐而不是引导着解决问题。为人教育者不能把自己的耐心在学生身上耗费完,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一片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