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南京梅花山:准备好喜悦地度过时光
从儿时起,就不断读到关于梅花的文章。
最早的是小学:“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然后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接着是铺天盖地的无数文章——梅花作为中华民族最偏爱的植物意象,早就渗透到中国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直到2016年春天,我并没有见过真正的梅花,只见过蜡梅。
腊梅花开在我初中校园的一角。第一次见到,其实有点失望。少年人总喜欢艳丽灼目的美,诗经里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但春天来临时,我家附近的桃园开成一片香雪海都还不够满足我的目欲,直要若干年后看见北京的海棠花,那种明艳丰硕,才当得起少年热爱的心——但那时,我所爱的,又是低调的单瓣山桃了。
在少年人的心里,蜡梅花未免太素淡了些。外面一层单薄的蜡黄花瓣,内圈一层紫红色花轮,配色既不明艳,花型亦不丰美,只有香味出人意料,是平静之中措手不及的强劲凶猛。
2月26日,是个周五。农历才正月十九,北京尚天寒地冻,南京的梅花却已开了一周多了。
已在南京定居的好友滟滟早在梅花初放时就开始给我发她拍的照片,说:“再不来,梅花可要谢了。”
人可以等人,季候永远不等人。这一季的梅花不去看,下一季就要再等一整年。而下一季看到的梅花,也不是这一季的这一批了。想到这里,我立刻定好了车票和宾馆。
周五晚上到南京后,滟滟陪我吃了晚饭。为了方便第二天起早看梅花,她又抛下家里的女儿,陪我住了一晚酒店。
滟滟这姑娘,我每次想要落笔去写都觉得笔墨苍白,所以一直都没有正面写过她。表面看起来,我们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她丰艳、成熟、谙于世情,明明比我还小两岁,某种程度上却像是我的姐姐,强势地一直照顾着我。而我,即使到了现在,还难脱一丝天真的孩童气。其实无论是求学期间,还是毕业工作之后,我们的联系并不很多。奇妙之处在于我们一直拥有精神上的共振:她为爱苦恼之时,我也在为情颠倒;我在事业上找到自己位置之时,她已提前一步迈入创业之路。每次聊天,不论我们中谁提到一个点,对方就可能立刻惊呼:“啊,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
当天晚上聊到夜里两点,第二天一早七点,滟滟就开车送我去梅花山。
梅花山在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中明孝陵景区内。据说,它的名头是“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国第一梅花山”,跟昆山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武汉东湖梅园一起并称中国四大梅园,而且是四大梅园之首。
其实,谁要管这些。到南京看梅花,只是因为南京有梅花,而且有滟滟。
7点开车上山,其实已经很早了。但路上去梅花山的自驾车已逶迤不断。南京人一向风雅,懂得享受生活。这种都市气质在明朝已有定论。《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里,最懂风雅的杜慎卿公子与一众文人游雨花台,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按照社会阶层划分,挑粪桶的算是草根中的草根了,然而就连他们在劳作之余,吃水、看落照都是非“永宁寺”“雨花台”不去的。这种细致的审美,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早已渗进南京人的骨子里去。春日梅花开这种盛事,南京人倾城而出也不奇怪的。
明孝陵景区一共有四个售票处,非常老实地就叫1号门、2号门、3号门、4号门。从3号门进去,就是梅花山景区。我们七点半抵达,山上已有一批早到的游客。滟滟去买票,我在3号门口水岸边等她,就在门口,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梅花。原来,它长得跟我国1991-2001发行的5角硬币上的梅花,真是一模一样啊。
梅花没有桃花那么大,花瓣整体端正饱满,花蕊极多,簇簇披离。远望可能会跟桃花梨花弄混,近观就绝对不会了。
滟滟拿到票后,我们进入梅花山。一开始路边梅花树疏疏落落,但大都开了。天色尚早,山上空气清冷,松树如笼轻烟,令人想起一句唐诗:“日色冷青松”。道边亦有早开的结香,光秃秃的枝干上,一团团纠在一起的黄色管状花球香得甜美而不容忽视,任谁走过都要惊讶一句。据说结香的枝条十分柔韧,可以打成结而不折断,花又实在香,所以取了这个名字。民间又传说,晚上做了梦,早上可以给结香树打个结,这样,噩梦可以化解,美梦可以成真,因此,它还有“梦花”“梦树”的别称。我和滟滟都把前一天的梦忘光了,也就不需要再去摧残它了。
结香的香是厚实的一团,而梅花的香,是暗香。暗香,是一种很低很低的香。其味端雅,不甜不腻;其质淡薄,似有如无。从见到梅花起,这种香味就在空气中隐约着,既不急着向世人宣布自己的存在,也不曾向后退上一步,恰如君子遇小利从不张扬向前,遇大难绝不抽身退后的品格。是要亲自闻到才会懂。
梅花山以梅花品种众多而著称,全山梅树三万五千多株,品种有三百五十多个。梅树上时不时会给出铭牌介绍。一众梅花中,最令人惊艳的梅花是绿萼梅。它的花苞淡黄微绿,粒粒分明,犹如珍珠,在晨光中尤其皎洁醒目,花瓣也似比其他花色的亮度要高,大概是因为掺了黄色,而黄色是所有颜色里明度最高的。朱砂梅并不像名字所昭示的那样是大红色,只是确然深红到不能更红了。黄香梅呈罕见的淡黄色,反而没有绿萼梅醒目。垂枝梅条条下垂,第一次看见还以为这个品种是梅花跟龙爪槐嫁接的产物……
但在所有梅花中,我最喜欢的,倒是最简单、花色也最淡的那款白色单瓣江梅。它是比较原始的梅花品种,古时候几乎全部野生在山涧、水边等荒凉之地,所以干脆又叫“野梅”。这也是古人们吟咏最多的梅花,古诗中的梅花原型大多是它。我是到了年纪大一点,才懂得欣赏朴素、暗哑之美。少年时如张爱玲,只恨海棠无香,鲥鱼多刺(虽然现在也还依旧恨红楼梦未完罢……),宁愿每一种花都似蔷薇般轰轰烈烈,一株就开满整个庭院。
一边赏花一边向山上爬,游人已渐渐多起来,不时听见孩子们“呜呜”地吹响某种笛子,声音厚而亮,吓人一跳。山上的基础建设做得很好,随处有长凳可供休憩,公厕也容易找。滟滟和我走得累了,在一株悬铃木下坐一坐,喝点水,一抬头,又是好风景——悬铃木叶子落尽,枝干萧疏,枝头悬铃叮当,干净如一幅钢笔画。
我们就在这株树下坐了很久。
梅花山不高,海拔只有55米,爬起来并不累。花木的节奏安排得也很合理。进门处疏朗,越往山上走,梅花越多越集中,开得也越繁华盛大,像一首交响乐,在山峰最高处达到最高潮。山峰最高处有一座阁,叫“博爱阁”。阁下有两条窄道以近60度的坡度蜿蜒通向它,窄道两侧梅花掩映,爬坡之时,香气拂拂。
抵达博爱阁时已近中午,到处都是人。阁前有一株老朱砂梅,似已被砍斫多次,粗干细枝,花红如火。很多人在花树下拍照和自拍。又有几个年轻人,放飞着用彩印塑料薄膜、木材架子和橡皮筋做成的飞鸟——只要设置得当,真能在空中飘飘拍着翅膀飞出一两丈远。小孩子们纷纷围着看热闹。滟滟让我等着,她去旁边排队买来两支冰激凌,我俩吃完,坐了十分钟,便下山去。
下山时路过梅花山大草坪。南京市民们带了各种帐篷、坐垫,乃至报纸等,花式占领了草地。我看见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又白又胖,颠颠地跑来跑去,十分趣致可爱。又看见一位穿着飘飘洒洒黑色长纱裙的姑娘跟一位男伴一起,正从山下走上来,她露着一双雪白的臂膀,脸上的神色又是高傲,又是动人。其实,她穿的衣服才是当时最合适的,午后温热,穿厚毛衣的我们已经出汗了。
再往下走,就到了著名的明孝陵神道景区石象路。说起来,梅花山算是涵盖在明孝陵景区内。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墓。孝陵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建,马皇后于洪武十五年薨,薨后即藏入此陵,朱元璋于明洪武三十一年驾崩后,便启用了地宫与马皇后合葬。他们下葬后,孝陵的建造还在持续,直到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完成,才完全竣工。
完工后的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既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又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二十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之后,明清皇家陵寝都是按照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石象路就是神道中最具特点的一部分。石象路的两旁,从东向西北排列着6种神兽: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每种2对,两跪两立,共12对24件。
按照皇家礼仪,这6种神兽都有很庄严的说法:百兽之王狮子象征着皇权,又能镇魔辟邪;獬豸又叫解豸(xiè zhì),其实就是中国版的独角兽,也是中国古代司法公平的代言人。传说中,它能辨是非曲直,善分善恶忠奸,可以用角把奸邪之人顶翻再吃下肚;骆驼来自西域,象征着明朝的广阔疆域;大象作为体积最大的祥兽,象征着明朝的江山永固;麒麟披鳞带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象征着“仁义之君”及光明与吉祥;马伴随君王征战四方,是他一统天下的功臣。
神道、石象、梅花……本来是最容易引人发思古之幽情的,但面前人来人往,个个都在兴高采烈地举着手机自拍,一派热火朝天的现世生活气象,此刻来感叹“念千古之悠悠”,其实有点矫情。伟大的人死去了,并不能影响平凡的人继续活着。当下的生活,才是最珍贵的生活。人对生命和命运的认识,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不致陷于虚无,也不会趋向浮夸。
取车下山之后,当晚又再度去了一次秦淮河。夫子庙和秦淮河,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日在牛首山下世凹村吃了农家菜。世凹村的凹,发音应该跟贾平凹的凹一样,读作“wa”,因为它另有一个名字叫“世凹桃源”。村里全是各种农家菜餐厅,路边不时冒出一两株红梅白梅,因为少,反而韵味独绝。我们去的那家农家菜,男主人非常有趣。云山雾罩大吹一通,究竟也不知是真是假。值得一提的是吃到春天新鲜的蒌蒿炒香干,野香四溢。
周日下午回京的高铁上,想到3月即将结束上班生涯,奔赴漫长的旅途,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准备好喜悦地度过时光。
P.S.
2016年我的出游一开始是以架着双拐的形式进行的,故此对去过的地方无障碍出行的状况也有一定的评估。以下为专门针对伤残人士的梅花山旅行小贴士:
1.全国出行难易程度与城市繁华程度成正比。一线城市火车站和地铁无障碍设施相对普遍,高铁站基本都可以乘坐电梯。如果出行需要轮椅,高铁第五节车厢一般会备有专门给轮椅留出的位置。南京高铁站乘坐体验较为舒适。
2.梅花山坡度较缓,拄拐上去或推轮椅上去,难度不大。唯有到博爱阁的一小段路坡度较大,拄拐上去难度不大,坐轮椅需小心。
3.高铁回北京时,南京南站仅提前五分钟进站,如怕赶不及,可提前联系车站工作人员,提前进站。
最早的是小学:“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然后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接着是铺天盖地的无数文章——梅花作为中华民族最偏爱的植物意象,早就渗透到中国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直到2016年春天,我并没有见过真正的梅花,只见过蜡梅。
腊梅花开在我初中校园的一角。第一次见到,其实有点失望。少年人总喜欢艳丽灼目的美,诗经里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但春天来临时,我家附近的桃园开成一片香雪海都还不够满足我的目欲,直要若干年后看见北京的海棠花,那种明艳丰硕,才当得起少年热爱的心——但那时,我所爱的,又是低调的单瓣山桃了。
在少年人的心里,蜡梅花未免太素淡了些。外面一层单薄的蜡黄花瓣,内圈一层紫红色花轮,配色既不明艳,花型亦不丰美,只有香味出人意料,是平静之中措手不及的强劲凶猛。
2月26日,是个周五。农历才正月十九,北京尚天寒地冻,南京的梅花却已开了一周多了。
已在南京定居的好友滟滟早在梅花初放时就开始给我发她拍的照片,说:“再不来,梅花可要谢了。”
人可以等人,季候永远不等人。这一季的梅花不去看,下一季就要再等一整年。而下一季看到的梅花,也不是这一季的这一批了。想到这里,我立刻定好了车票和宾馆。
周五晚上到南京后,滟滟陪我吃了晚饭。为了方便第二天起早看梅花,她又抛下家里的女儿,陪我住了一晚酒店。
滟滟这姑娘,我每次想要落笔去写都觉得笔墨苍白,所以一直都没有正面写过她。表面看起来,我们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她丰艳、成熟、谙于世情,明明比我还小两岁,某种程度上却像是我的姐姐,强势地一直照顾着我。而我,即使到了现在,还难脱一丝天真的孩童气。其实无论是求学期间,还是毕业工作之后,我们的联系并不很多。奇妙之处在于我们一直拥有精神上的共振:她为爱苦恼之时,我也在为情颠倒;我在事业上找到自己位置之时,她已提前一步迈入创业之路。每次聊天,不论我们中谁提到一个点,对方就可能立刻惊呼:“啊,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
当天晚上聊到夜里两点,第二天一早七点,滟滟就开车送我去梅花山。
梅花山在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中明孝陵景区内。据说,它的名头是“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国第一梅花山”,跟昆山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武汉东湖梅园一起并称中国四大梅园,而且是四大梅园之首。
其实,谁要管这些。到南京看梅花,只是因为南京有梅花,而且有滟滟。
7点开车上山,其实已经很早了。但路上去梅花山的自驾车已逶迤不断。南京人一向风雅,懂得享受生活。这种都市气质在明朝已有定论。《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里,最懂风雅的杜慎卿公子与一众文人游雨花台,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按照社会阶层划分,挑粪桶的算是草根中的草根了,然而就连他们在劳作之余,吃水、看落照都是非“永宁寺”“雨花台”不去的。这种细致的审美,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早已渗进南京人的骨子里去。春日梅花开这种盛事,南京人倾城而出也不奇怪的。
明孝陵景区一共有四个售票处,非常老实地就叫1号门、2号门、3号门、4号门。从3号门进去,就是梅花山景区。我们七点半抵达,山上已有一批早到的游客。滟滟去买票,我在3号门口水岸边等她,就在门口,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梅花。原来,它长得跟我国1991-2001发行的5角硬币上的梅花,真是一模一样啊。
![]() |
图片来自网络 |
![]() |
3号门门口的梅花 |
梅花没有桃花那么大,花瓣整体端正饱满,花蕊极多,簇簇披离。远望可能会跟桃花梨花弄混,近观就绝对不会了。
滟滟拿到票后,我们进入梅花山。一开始路边梅花树疏疏落落,但大都开了。天色尚早,山上空气清冷,松树如笼轻烟,令人想起一句唐诗:“日色冷青松”。道边亦有早开的结香,光秃秃的枝干上,一团团纠在一起的黄色管状花球香得甜美而不容忽视,任谁走过都要惊讶一句。据说结香的枝条十分柔韧,可以打成结而不折断,花又实在香,所以取了这个名字。民间又传说,晚上做了梦,早上可以给结香树打个结,这样,噩梦可以化解,美梦可以成真,因此,它还有“梦花”“梦树”的别称。我和滟滟都把前一天的梦忘光了,也就不需要再去摧残它了。
![]() |
日色冷青松 |
![]() |
结香 |
结香的香是厚实的一团,而梅花的香,是暗香。暗香,是一种很低很低的香。其味端雅,不甜不腻;其质淡薄,似有如无。从见到梅花起,这种香味就在空气中隐约着,既不急着向世人宣布自己的存在,也不曾向后退上一步,恰如君子遇小利从不张扬向前,遇大难绝不抽身退后的品格。是要亲自闻到才会懂。
梅花山以梅花品种众多而著称,全山梅树三万五千多株,品种有三百五十多个。梅树上时不时会给出铭牌介绍。一众梅花中,最令人惊艳的梅花是绿萼梅。它的花苞淡黄微绿,粒粒分明,犹如珍珠,在晨光中尤其皎洁醒目,花瓣也似比其他花色的亮度要高,大概是因为掺了黄色,而黄色是所有颜色里明度最高的。朱砂梅并不像名字所昭示的那样是大红色,只是确然深红到不能更红了。黄香梅呈罕见的淡黄色,反而没有绿萼梅醒目。垂枝梅条条下垂,第一次看见还以为这个品种是梅花跟龙爪槐嫁接的产物……
![]() |
绿萼梅花苞 |
![]() |
绿萼梅 |
![]() |
红梅树 |
![]() |
朱砂梅 |
![]() |
跳枝梅 |
![]() |
绿萼梅 |
![]() |
垂枝梅 |
但在所有梅花中,我最喜欢的,倒是最简单、花色也最淡的那款白色单瓣江梅。它是比较原始的梅花品种,古时候几乎全部野生在山涧、水边等荒凉之地,所以干脆又叫“野梅”。这也是古人们吟咏最多的梅花,古诗中的梅花原型大多是它。我是到了年纪大一点,才懂得欣赏朴素、暗哑之美。少年时如张爱玲,只恨海棠无香,鲥鱼多刺(虽然现在也还依旧恨红楼梦未完罢……),宁愿每一种花都似蔷薇般轰轰烈烈,一株就开满整个庭院。
![]() |
江梅 |
一边赏花一边向山上爬,游人已渐渐多起来,不时听见孩子们“呜呜”地吹响某种笛子,声音厚而亮,吓人一跳。山上的基础建设做得很好,随处有长凳可供休憩,公厕也容易找。滟滟和我走得累了,在一株悬铃木下坐一坐,喝点水,一抬头,又是好风景——悬铃木叶子落尽,枝干萧疏,枝头悬铃叮当,干净如一幅钢笔画。
![]() |
未生新叶的悬铃木如一幅钢笔画 |
我们就在这株树下坐了很久。
梅花山不高,海拔只有55米,爬起来并不累。花木的节奏安排得也很合理。进门处疏朗,越往山上走,梅花越多越集中,开得也越繁华盛大,像一首交响乐,在山峰最高处达到最高潮。山峰最高处有一座阁,叫“博爱阁”。阁下有两条窄道以近60度的坡度蜿蜒通向它,窄道两侧梅花掩映,爬坡之时,香气拂拂。
抵达博爱阁时已近中午,到处都是人。阁前有一株老朱砂梅,似已被砍斫多次,粗干细枝,花红如火。很多人在花树下拍照和自拍。又有几个年轻人,放飞着用彩印塑料薄膜、木材架子和橡皮筋做成的飞鸟——只要设置得当,真能在空中飘飘拍着翅膀飞出一两丈远。小孩子们纷纷围着看热闹。滟滟让我等着,她去旁边排队买来两支冰激凌,我俩吃完,坐了十分钟,便下山去。
![]() |
老梅 |
下山时路过梅花山大草坪。南京市民们带了各种帐篷、坐垫,乃至报纸等,花式占领了草地。我看见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又白又胖,颠颠地跑来跑去,十分趣致可爱。又看见一位穿着飘飘洒洒黑色长纱裙的姑娘跟一位男伴一起,正从山下走上来,她露着一双雪白的臂膀,脸上的神色又是高傲,又是动人。其实,她穿的衣服才是当时最合适的,午后温热,穿厚毛衣的我们已经出汗了。
再往下走,就到了著名的明孝陵神道景区石象路。说起来,梅花山算是涵盖在明孝陵景区内。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墓。孝陵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建,马皇后于洪武十五年薨,薨后即藏入此陵,朱元璋于明洪武三十一年驾崩后,便启用了地宫与马皇后合葬。他们下葬后,孝陵的建造还在持续,直到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完成,才完全竣工。
完工后的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既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又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二十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之后,明清皇家陵寝都是按照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石象路就是神道中最具特点的一部分。石象路的两旁,从东向西北排列着6种神兽: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每种2对,两跪两立,共12对24件。
按照皇家礼仪,这6种神兽都有很庄严的说法:百兽之王狮子象征着皇权,又能镇魔辟邪;獬豸又叫解豸(xiè zhì),其实就是中国版的独角兽,也是中国古代司法公平的代言人。传说中,它能辨是非曲直,善分善恶忠奸,可以用角把奸邪之人顶翻再吃下肚;骆驼来自西域,象征着明朝的广阔疆域;大象作为体积最大的祥兽,象征着明朝的江山永固;麒麟披鳞带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象征着“仁义之君”及光明与吉祥;马伴随君王征战四方,是他一统天下的功臣。
神道、石象、梅花……本来是最容易引人发思古之幽情的,但面前人来人往,个个都在兴高采烈地举着手机自拍,一派热火朝天的现世生活气象,此刻来感叹“念千古之悠悠”,其实有点矫情。伟大的人死去了,并不能影响平凡的人继续活着。当下的生活,才是最珍贵的生活。人对生命和命运的认识,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不致陷于虚无,也不会趋向浮夸。
取车下山之后,当晚又再度去了一次秦淮河。夫子庙和秦淮河,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日在牛首山下世凹村吃了农家菜。世凹村的凹,发音应该跟贾平凹的凹一样,读作“wa”,因为它另有一个名字叫“世凹桃源”。村里全是各种农家菜餐厅,路边不时冒出一两株红梅白梅,因为少,反而韵味独绝。我们去的那家农家菜,男主人非常有趣。云山雾罩大吹一通,究竟也不知是真是假。值得一提的是吃到春天新鲜的蒌蒿炒香干,野香四溢。
![]() |
蒌蒿炒香干 |
周日下午回京的高铁上,想到3月即将结束上班生涯,奔赴漫长的旅途,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准备好喜悦地度过时光。
P.S.
2016年我的出游一开始是以架着双拐的形式进行的,故此对去过的地方无障碍出行的状况也有一定的评估。以下为专门针对伤残人士的梅花山旅行小贴士:
1.全国出行难易程度与城市繁华程度成正比。一线城市火车站和地铁无障碍设施相对普遍,高铁站基本都可以乘坐电梯。如果出行需要轮椅,高铁第五节车厢一般会备有专门给轮椅留出的位置。南京高铁站乘坐体验较为舒适。
2.梅花山坡度较缓,拄拐上去或推轮椅上去,难度不大。唯有到博爱阁的一小段路坡度较大,拄拐上去难度不大,坐轮椅需小心。
3.高铁回北京时,南京南站仅提前五分钟进站,如怕赶不及,可提前联系车站工作人员,提前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