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70岁的老杨

早晨散步来到秦淮河边,又看到老杨支起了他的那八根抛竿,笑嘻嘻的站在旁边。之前也一直知道他的存在,但不熟悉。天气很好,阳光照着河边,很是暖和舒适,于是产生了找人聊聊天,晒晒太阳的想法,于是知道了他姓杨。
老杨今年七十岁了,交通局退休。从他的谈吐和身形看不出与他的年龄和初中文化的协调性。老杨对他的人生归结为:一切皆顺。事业单位退休、身体健康、两个儿子事业有成也孝顺。自己日常生活平静,爱好就是钓钓野鱼,写写文章。
谈到人生中的顺,老杨说都与他写的一手好文章分不开。65年年轻时单位出现一篇类似的反动大字报,领导吩咐他去调查,结果他说了句"应该不属反动吧",结果自己被"请"到警察局写交待材料,被怀疑大字报是他写的。材料写好后所长欣赏他的文笔,正好所里缺人,被借调到派出所最后成了一名人民警察。后又因文字错误被发配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一名营参谋。再后来,为了考驾照,因为当年的驾考表格需填写一份人生简历,那份简历估计写的精彩,被领导传阅,老杨说当年他没花一颗烟,正好到转业年纪,就地转业去了当地的交通局,工作至今退休。
因为相交甚短,我无从考证老杨的文笔在他的"顺"中的重要性。但从老杨的"笑嘻嘻"中,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他的知足与快乐!我也从他的余谈中知道他也经历过那个年代人的苦难:当年为了节约5分钱的理发钱,尽量把理发周期拖到不能再拖;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也被小小的打倒再"崛起"。但这一切老杨用一句话总结:都过去了。 不经意间谈到我目前的病况"甲亢"。老杨很热烈地给我的建议是:锻炼心态。他说当年在单位有一位同事写材料"整倒"了他;三十年后,一次偶然的聚会俩人又相遇了,老杨把那人请到他的那桌坐下,郑重的告诉他:以前的事我都忘了。
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跟老杨说该走了,下次再聊,老杨笑嘻嘻的摆了摆手。
写于 201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