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伴我成长的那些歌
新鲜-梁咏琪
一起读研的一个男生说,他最喜欢的女歌手是梁咏琪,初中的时候就喜欢听,心情不好的时候更是反复地听,整个人都会慢慢康复。梁咏琪给人的感觉永远没有矫揉造作,而她的笑容能融化冰雪,她纯净的歌声更能愈合伤痕。
回忆我与梁咏琪的结缘也是初中。初三的同桌有天生的好嗓音,自习课上、课余的10分钟也总是能听到她或高或低的歌声,那时她唱得最多的是梁咏琪的《新鲜》以及和古巨基合作的《许愿》。《新鲜》的调子很欢快,更需要纯净的声音,只经常听着同桌在唱,自己已学得差不多了。同桌唱《许愿》时会对我说,希望我能快些学会,这首歌一个人唱不起来,需要另一个人做和声。可现在我学会了,每次拿起话筒,环视周围,却无人来和,可能《许愿》本身并没有那么热销,这首歌的调子更像是两个热恋却又低调的人,拥有着自己的小幸福。
王菲是同桌的另一大爱,我耳边经常滑过的是《容易受伤的女人》和《执迷不悔》,出这两首歌时王菲还叫王静雯。这两首歌对我来说都有点高难度,第一首调子很唯美,有好几版词,但粤语版总唱不好,而国语的版本又吸引不到我,不愿意学。就如陈奕迅的《K歌之王》,也只是钟情于粤语版,即使学不会我也接受不了国语版。或许是当我第一次为这首歌驻足的时候,就是粤语版,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留下很深的烙印,不容改变。《执迷不悔》学不会更是因为调子较难掌控,“我还能用谁的心去体会”破音破音又破音,只好放弃。
初三时还有一盒孟庭苇的磁带,有首《天空有朵雨做的云》。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有次文艺汇演,我站在人群的后面,突然耳边飘来这首歌,甜美悠长,观众席上的掌声经久不息。踩到凳子上往舞台中间寻找这声音的来源,只见一齐耳短发的女生手持话筒,从破不迫地立于舞台左侧,不算漂亮,但她的歌声却如天籁之音,因为唱歌,她是小学和初中时代学校里的名人,她就是我的初三同桌。原因种种,后来她并没有发展唱歌这个特长。细想,与她已好几年没有联系了。
那时还有一盒磁带,是Jay的首张同名专辑,但那时我尚无法欣赏Jay的曲风,直到高一时听了班上的一个男生唱《简单爱》,于是重新拾起那盒磁带。第一张专辑里最喜欢那首《星晴》。
高二第一次住集体宿舍,姐姐送我过去,对着她看到的第一个女孩说,这是我妹妹,以后多照顾下,从此便与这女孩粘在了一起。她有忽闪忽闪的长睫毛,圆溜溜的大眼睛和浅浅的小酒窝,鼻翼上有淡淡的雀斑。她走到哪儿都会牵着我的手,生怕弄丢了我,她是个金庸迷,经常给我讲金大侠笔下的侠骨柔情。她喜欢听张信哲的歌,她会把歌词认真地抄在笔记本上,她唱阿哲的《过火》,一句一句教会我唱《信仰》,晚上一起窝在被子里,一人戴耳机的一端,抱着放录机听着盗版的磁带。她经常哼唱《big big world》,曲调和歌词都非常柔美恬静,一如柔美恬静的她。如今她身处异国他乡,希望能永远安好。
高三时,大家听歌大多还是盗版磁带,宿舍里有个女生一直听CD,看上去非常高端。那时,校园广播会在晚饭前后播放流行歌曲,一曲《东风破》,古典优雅,那段时间,男生吹的口哨女生哼的小调都是那个调调。那时,我更喜欢听同班一个高个子女孩唱孙燕姿的《遇见》、伍佰的《罗威的森林》还有beyond的《海阔天空》。上次见面是参加她的婚礼,弹指两年又逝,如今她已是个幸福的妈妈。
大学里,大一还在听磁带,不过终于听正版的了。班里有个女生, 整个人散发着贵妇气息,她也喜欢用CD听音乐,她喜欢萧亚轩,出了新专辑,她会第一时间去买。有段时间某室友总是在宿舍反复播放萧亚轩的歌,我都听腻了,这“某室友”也是我现在的室友。再后来,大家人手一个mp3,也可以时不时到周围的KTV吼几嗓子,只是再也做不到因为一首歌而去怀念一个人,因为一个人而钟情一首歌了。
一起读研的一个男生说,他最喜欢的女歌手是梁咏琪,初中的时候就喜欢听,心情不好的时候更是反复地听,整个人都会慢慢康复。梁咏琪给人的感觉永远没有矫揉造作,而她的笑容能融化冰雪,她纯净的歌声更能愈合伤痕。
回忆我与梁咏琪的结缘也是初中。初三的同桌有天生的好嗓音,自习课上、课余的10分钟也总是能听到她或高或低的歌声,那时她唱得最多的是梁咏琪的《新鲜》以及和古巨基合作的《许愿》。《新鲜》的调子很欢快,更需要纯净的声音,只经常听着同桌在唱,自己已学得差不多了。同桌唱《许愿》时会对我说,希望我能快些学会,这首歌一个人唱不起来,需要另一个人做和声。可现在我学会了,每次拿起话筒,环视周围,却无人来和,可能《许愿》本身并没有那么热销,这首歌的调子更像是两个热恋却又低调的人,拥有着自己的小幸福。
王菲是同桌的另一大爱,我耳边经常滑过的是《容易受伤的女人》和《执迷不悔》,出这两首歌时王菲还叫王静雯。这两首歌对我来说都有点高难度,第一首调子很唯美,有好几版词,但粤语版总唱不好,而国语的版本又吸引不到我,不愿意学。就如陈奕迅的《K歌之王》,也只是钟情于粤语版,即使学不会我也接受不了国语版。或许是当我第一次为这首歌驻足的时候,就是粤语版,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留下很深的烙印,不容改变。《执迷不悔》学不会更是因为调子较难掌控,“我还能用谁的心去体会”破音破音又破音,只好放弃。
初三时还有一盒孟庭苇的磁带,有首《天空有朵雨做的云》。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有次文艺汇演,我站在人群的后面,突然耳边飘来这首歌,甜美悠长,观众席上的掌声经久不息。踩到凳子上往舞台中间寻找这声音的来源,只见一齐耳短发的女生手持话筒,从破不迫地立于舞台左侧,不算漂亮,但她的歌声却如天籁之音,因为唱歌,她是小学和初中时代学校里的名人,她就是我的初三同桌。原因种种,后来她并没有发展唱歌这个特长。细想,与她已好几年没有联系了。
那时还有一盒磁带,是Jay的首张同名专辑,但那时我尚无法欣赏Jay的曲风,直到高一时听了班上的一个男生唱《简单爱》,于是重新拾起那盒磁带。第一张专辑里最喜欢那首《星晴》。
高二第一次住集体宿舍,姐姐送我过去,对着她看到的第一个女孩说,这是我妹妹,以后多照顾下,从此便与这女孩粘在了一起。她有忽闪忽闪的长睫毛,圆溜溜的大眼睛和浅浅的小酒窝,鼻翼上有淡淡的雀斑。她走到哪儿都会牵着我的手,生怕弄丢了我,她是个金庸迷,经常给我讲金大侠笔下的侠骨柔情。她喜欢听张信哲的歌,她会把歌词认真地抄在笔记本上,她唱阿哲的《过火》,一句一句教会我唱《信仰》,晚上一起窝在被子里,一人戴耳机的一端,抱着放录机听着盗版的磁带。她经常哼唱《big big world》,曲调和歌词都非常柔美恬静,一如柔美恬静的她。如今她身处异国他乡,希望能永远安好。
高三时,大家听歌大多还是盗版磁带,宿舍里有个女生一直听CD,看上去非常高端。那时,校园广播会在晚饭前后播放流行歌曲,一曲《东风破》,古典优雅,那段时间,男生吹的口哨女生哼的小调都是那个调调。那时,我更喜欢听同班一个高个子女孩唱孙燕姿的《遇见》、伍佰的《罗威的森林》还有beyond的《海阔天空》。上次见面是参加她的婚礼,弹指两年又逝,如今她已是个幸福的妈妈。
大学里,大一还在听磁带,不过终于听正版的了。班里有个女生, 整个人散发着贵妇气息,她也喜欢用CD听音乐,她喜欢萧亚轩,出了新专辑,她会第一时间去买。有段时间某室友总是在宿舍反复播放萧亚轩的歌,我都听腻了,这“某室友”也是我现在的室友。再后来,大家人手一个mp3,也可以时不时到周围的KTV吼几嗓子,只是再也做不到因为一首歌而去怀念一个人,因为一个人而钟情一首歌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