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中国传媒大学最新专业介绍 (艺考类)
这几天各位同学和家长们一定在认真准备各省统考报名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省统考。统考之后,便是校考了,所以今天我们为大家专门推出中国传媒大学的艺考类专业、自主招生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的办学特色、考试内容、录取政策、文化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大家迎接即将到来的2017年报考,提供一点点帮助。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位于国家综合类艺术大学首位。拥有电影、电视、出版、新媒体、互联网等全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类、信息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动画学等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1名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
中国传媒大学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中传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国际交换生人数超过千人,为学生们的出国和就业建立了高水平的专业平台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一、艺术学部
学部网址:http://art.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成立于2013年7月10日,包括戏剧影视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挂靠)六个单位。学部遵循学校提出的“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科研进步、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秉持“传承为本、融合为要、创新为魂”的发展思路,突出“人文、科学、艺术”三位一体、“教学、科研、创作”齐头并进、“学业、品格、视野”相济兼修,强化“协同敬业、务实高效、求是创新”的服务管理,紧紧依靠全体师生,积极推进资源整合、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着力培养植根中国文化、立足现代影视艺术,能够在数字时代驾驭新媒体艺术创作、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精英人才,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传媒艺术教育重镇。
学部拥有艺术门类下“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主持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除“音乐与舞蹈学”外,其余四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分别为“戏剧与影视学”第一、“艺术学理论”第六、“设计学”第九、“美术学”第十七。共有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录音艺术(录音工程)、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戏剧影视文学(动画编剧)、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媒体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音乐学(音乐传播、音乐编辑)、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剪辑)、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光环境设计)、动画(动画艺术、漫画与插画)、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等20个本科专业方向。此外,还有交响乐团等艺术类本科人才选拔考试。
戏剧影视学院(原影视艺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学校艺术学科中规模最大的学院。多年来,学院秉持"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师生主创、参与《都市童话》、《裸婚时代》、《国家审计》和《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墨攻》、《老炮》、《心花路放》等多部影视剧作品。在全国同类学院中,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均名列前茅,在全国戏剧影视学科的教学、科研、创作领域具有领军地位,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最早开展动画专业教育的学院之一,也是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始创院校。经过十多年发展,学院已成为国内领军的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机构,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学院是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机构所在地。多年来,学院师生作品每年都获得法国昂西、日本东京、美国SIGGRAPH等国内外顶级动画节展的多个奖项或提名,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师生创作的“功夫兔”、“三国杀”、“兔斯基”等动漫游戏产品,已创造数亿市场价值并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品牌。这里是“动画大师诞生的摇篮,青年人梦想升起的地方”。 在师生们的努力下,学院飞速发展,未来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动画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基地。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录音艺术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学”各专业方向则在多个领域开创了我国相关专业教学研究的先河。学院拥有包括李大康、陶经等录音大师在内的强大的师资阵容,建立起了“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格局,为我国传媒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海峡两岸现代科技音乐节”、“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音乐组)”等比赛中屡获殊荣。“录音大师班”、“国际音乐产业论坛”等成为学界和业界与世界交流的最高平台。
以下为艺术学部艺考类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相关专业方向、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娱乐频道、影视传媒制作公司等,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及频道策划,综艺节目模式研发与创意实现,节目编导、文案写作及文艺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编导语言与技艺;二、编导理论与艺术;三、编导创作实务。
进入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部门培养编剧人才及策划、评估、宣传人才。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后,根据专业特长和个人志愿,将分为影视编剧和动画编剧两个方向,更加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创作实践训练。
影视编剧方向
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相关部门培养影视剧、网络剧等剧本创作、策划宣传、评论评估、文案写作人才。
本专业方向以文史哲为通识基础课程,以文学、戏剧、电影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影视编剧和电视剧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影视剧作模块、短片拍摄模块、艺术史论模块。
动画编剧方向(含动画、漫画、游戏)
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部门培养动画编剧、绘本文案及游戏故事创作人才,以及相关的策划、评估、宣传人才。
本专业方向以文史哲为通识基础课程,以文学、戏剧、电影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动画编剧、游戏故事创作及动漫游戏史论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动漫绘本游戏的故事创作模块,动画制作基础模块,动漫绘本游戏史论模块。
进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设立于1979年,是中国传媒大学设置较早的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导演是影视艺术创作的灵魂与核心,是创作团队中的统帅,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与职能,在影视创作日益商业化、专业化的今天,对导演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旨在挖掘具备一定导演素质、潜质与能力的学生,通过故事建构、影像造型、声音处理、表演把控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学习训练,培养通晓视听语言、掌握导演工作技能,具备一定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能独立从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戏剧编导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优质人才。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剧作课程系列、表演课程系列、导演课程系列。
三年级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影视导演或剪辑方向。
进入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8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表演
艺术类本科专业
表演专业面向全国剧团、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演艺经纪公司等艺术行业机构,培养能够从事戏剧、影视剧角色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并培养能够在电视、网络等传媒中胜任文娱、综艺类节目的各类演出及主持的表演艺术复合人才。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表演类、台词类、形体类等课程的理论常识、基础技巧训练及创作实践;高年级学生通过戏剧演出、影视剧演出、广播剧演播、形体表演创作、综艺节目及晚会演出与主持等多种方式实行以工作室为主的项目制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能力与个人意愿进行分流,以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出路。
进入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6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影视摄影与制作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顺应我国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的发展大势,力求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优良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备影视摄影与制作的理论知识,娴熟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技能,能够胜任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灯光设计与光环境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以影视摄影艺术与制作技术为共通的专业基础,经过一年的学习,按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照明艺术、光环境设计四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主干课程:
影视剧摄影方向:影视摄影技术基础、影视摄影造型基础和影视摄影艺术创作。
图片摄影方向:图片摄影技术基础、图片摄影造型基础和图片摄影创作。
照明艺术方向:光线造型基础、各种类型光线设计基础、舞台剧、电视演播室、影视剧的灯光创作。
光环境设计方向:光线造型基础、光与空间和色彩、各种类型空间的光环境设计。
进入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影视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够熟练运用绘画、摄影、视频、装置、计算机虚拟技术及数字影像技术等各种造型介质和表现手段,能够熟练掌握影视美术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具备高水平的影视特效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及相关影像传媒领域从事电影电视剧美术设计、电视演播场景设计、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室内外展演设计、电视频道包装设计、影视视觉特效设计、影视剧及舞台人物造型(形象)设计、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设计、时尚造型设计、人物形象包装策划、时尚媒体编辑工作和专业院校教学、新媒体艺术创作以及具有综合空间美术造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经过一年的学习,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1.场景设计方向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电影美术系列、舞台美术系列、电视美术系列。
主干课程
美术史、建筑史、素描、色彩、速写、空间设计元素、舞台美术设计、电影美术设计、视觉特效。
2.人物造型方向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影视人物造型系列、时尚造型系列、戏剧舞台造型系列
主干课程
美术史、服装服饰史、素描、色彩、速写、化装设计、服装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艺术。
进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动画
艺术类本科专业
动画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家级的动画教育基地,秉承“艺术、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了解国内外动画、漫画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动画、漫画创作、制作及运营规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掌握前沿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本专业下设“动画艺术方向”、“漫画与插画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1.动画艺术方向
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动画创意设计及制作技法,从事动画创意策划,美术设计,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实验动画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故事创作、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设计、动画表演、动画编剧、动画导演、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数字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创作等。
2.漫画与插画方向
培养熟悉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现代漫画、插画创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漫画插画制作数字工具,从事漫画、插画、图画书及电子出版物内容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故事创作、故事写作、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绘本材料表现技法、销售策略与版权维护、故事漫画分镜设计、创意漫画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旨在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制作前沿技术,从事三维动画与特效制作,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动画技术监督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表演、动画导演、三维建模与材质、三维角色绑定、三维角色动画、动力学模拟、三维角色、数字合成与校色、数字影视特效创作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类本科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全国领先的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平台,秉承“艺术、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了解国内外网络产品和视频内容创制及运营规律,掌握前沿媒体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网络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1.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方向
面向网络传媒语境下对高新影视技术与艺术人才的需求,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解国内外网络视频内容创作、制作及运营规律,熟悉当代数字影视制作流程,掌握前沿数字影像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方向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微视频创作和高端影视制作两个课程系列。与业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开展夏季学期、项目式教学及创作合作。
本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电视台、互联网公司、影视制作机构、出版社、报社、通讯社、移动媒体、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影视内容(如传统影视节目、微电影、网络剧、网络广告、交互电影、移动互联网视频内容、数据可视化设计等)的策划、创作与制作,并可从事相关创作管理类工作。
主干课程
视听语言、构成设计、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导演基础、数字合成技术、数字短片创作、数字影视包装等。
2.网络媒体设计方向
紧跟互联网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为互联网相关行业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互联网思维意识、跨学科知识素养以及强动手能力的互联网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
本方向设立“互动设计、交互技术、新媒体产品”三大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侧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互联网、移动通讯、广告公司、通讯社、网络电视台、数字出版机构,以及政府、高校、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新媒体部门工作,具有广阔的未来职业发展前景。
主干课程
互动艺术创新思维、设计基础、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人机交互技术、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多媒体交互技术(HTML5)、移动互联网应用、iPhone 程序设计、数字阅读产品设计、大数据应用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熟悉游戏产品开发流程,具有创新游戏策划思想,具有较强的游戏美术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三维游戏制作手段,能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电视台、手机内容提供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美术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师资以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英国阿伯泰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职教师为核心,结合来自于暴雪、完美、Crytec、腾讯、搜狐、网易等业界一线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和指导,并提供在合作企业实习的机会。
主干课程
设计基础、艺用解剖学、用户体验分析、互动叙事、三维游戏美术、游戏界面设计、游戏角色绑定与动画、运动捕捉、三维游戏特效、游戏概论、游戏策划、游戏心理学、游戏概念设计、游戏项目管理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音乐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音乐学专业学生入校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为音乐传播专业方向和音乐编辑专业方向。
音乐传播方向
致力于培养能够在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行业、文化传媒公司以及音乐剧场等部门机构,从事音乐市场调查、音乐产品研发、音乐活动策划、音乐市场推广与营销、音乐版权保护、艺人经纪、数字音乐网站运营等音乐产业经营、管理的各类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传媒音乐导论、音乐产业概论、音乐版权、音乐社会学、中国音乐文化、音乐市场营销、音乐传播调查(方法与实践)、音乐风格与流派、演艺经纪、音乐文案写作、音乐项目创意与制作、网络音乐营销与管理、国际音乐产业概况等。
音乐编辑方向
是以深厚的音乐文化修养为基点,培养各类媒体中的音乐编辑人才,如影视剧音乐剪辑、广播音乐剪辑、以及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音乐编辑为专长的专业人才;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在广播、电视和电影等传统媒体中的音乐策划、音乐编辑、音乐制作和配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主干课程
广播音乐节目编导、电视音乐节目导播、新媒体音乐编辑、影视音乐编辑、影视音乐创作、电影声音分析、混音技术、音乐风格与流派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的交叉学科,培养集音乐创作、编曲、制作等才能、融计算机技术、现代音频技术与录音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为影视、广告、流行音乐、动漫、游戏及新媒体等领域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和制作工作。
主干课程
电子音乐作曲、流行音乐创作、影视音乐创作等。
围绕核心课程开设基础音乐理论及音乐创作能力方面课程,如:音乐创作基础、流行与爵士和声、配器、录音基础、混音技术等专业必修课。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是录音艺术专业的下属方向之一,主要培养从事声音节目制作和声音作品创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音响导演方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能够从事节目制作和作品创作中的声音录制和现场扩声工作。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影视艺术修养,掌握录音电子技术知识和相关声学知识,熟悉音频系统的构成,熟悉音频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音乐制作、影视前后期声音制作和扩声技术,具备一定的声音艺术创作能力,能够满足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影视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演出机构、音像节目制作单位、数字媒体等领域的相关人才需求。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后,将会针对音乐录音、影视录音和扩声这三个教学模块进行培养。其中音乐录音,着重培养具有较高音乐修养,具备音乐音响美的鉴赏能力和音乐音响艺术创作能力,从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以及影视音乐、戏剧戏曲等各种类型和风格音乐录制的音乐录音师;影视录音,着重培养具有较高影视艺术修养,掌握电影、电视、广播、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声音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声音设计和声音创作能力,从事电影录音、电视节目录音、广播节目录音、动画和游戏声音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音频制作的影视录音师;扩声,着重培养具有较高音乐和戏剧修养,具备音响审美能力和声音艺术创作能力,掌握扩声系统搭建和使用方法,从事音乐会、戏剧、综艺演出、体育赛事、大型表演现场扩声的专业音响师。
本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的专业课模块为:音乐录音、影视录音、扩声三大模块,音乐录音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声学、音乐录音作品分析、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等;影视录音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视听语言、剧作基础、导演基础、影视音乐分析、电影声音分析、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电影声音创作、电影声音设计、广播电视节目声音制作等;扩声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声学、音乐录音作品分析、扩声系统实务、现场演出扩声、经典扩声案例分析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专业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艺术部门及相关单位的音响系统工程设计,培养既具有宽厚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声学、电声学基础理论以及电影、电视、音乐等方面艺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电声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声学测量、音响系统工程设计等技术和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音乐音响审美能力,熟悉音响系统设备原理和扩声设备原理及使用,具备音响、扩声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录音和扩声艺术创作能力,从事音响系统工程、扩声系统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声学基础、电声学与室内声学、数字声频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声频测量、录音设备原理、环绕声技术、音响系统工程、钢琴、乐理和视唱练耳、听音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扩声系统实务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5%,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二、新闻传播学部
学院网址:http://sjc.cuc.edu.cn/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公布的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排名与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新闻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并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传播学是国家重点培育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以下为新闻传播学部艺考类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拓展视野,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本专业为学生创造对外交换学习的机会,组织前沿讲座,打造品牌学生活动,营造创新进取的学习氛围。
本专业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
特色培养
1.英语实验班: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英语实验班”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2.出镜记者班: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通过自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出镜记者班学习。该班精心设置了后续课程,聘请业界知名记者、主持人和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目标是为各级电视台和新闻传媒机构培养专门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3.国际教授工作室: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目标是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
4.多项奖学金:除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外,学院特设“国际新闻校友奖学金”、“北大未名奖助学金”、“小马奔腾奖学金”、“‘优胜·展望’奖学金”、“湛庐奖学金”等多项社会奖学金,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鼓励专业创作。
主干课程
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采访、电视写作、电视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专业著作选读、电视文化传播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网址:http://boyin.cuctv.com.cn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直属学院,她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培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精英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我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科学研究基地。
以下为播音主持学院艺考类专业介绍: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类本科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类本科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新闻播音主持、综艺主持、专题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文艺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本专业除了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教育课,还开设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专业教育课、新闻及综艺模块方向课、院校两级选修课等,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广泛深入的业界实践,培养素质全面和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本专业还与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播音主持、公益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四、广告学院
网址:http://ggxy.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广告学院之一,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1988年,新闻系成立广告学专业,1989首届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入学,1993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学院下设广告学系、公共关系系、新媒体与传播系、艺术设计系及多个研究机构,开办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广告媒体经营方向、整合营销传播方向)、公共关系学、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方向、综合媒体设计方向、艺术管理方向)等专业,涵盖了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等各个教学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学习型空间、创造性环境和创新研究机会,构建了独特、系统、科学的广告专业教育体系,领跑中国广告教育。
以下为广告学院艺考类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顺应媒介多元化和传播高效化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广告策划、品牌战略、视觉传播意识的高素质整合型设计专业人才。本专业依托于广告学院全国领先的学科优势,融合传播学、广告学和艺术学的基础理论,拓展学生对视觉创新、媒介变化和设计传播的认知,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设计创新思维和知识技能的同时,兼具互联网营销的广告视野、推动媒体策划的设计执行力。
本专业培养既能满足各类传媒机构如电视台、互联网、出版行业以及广告公司和设计机构、信息传播与管理部门、艺术教育和研究机构需求;又能适应于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组织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咨询服务机构等对展览策划、艺术推广和设计管理等领域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以不同的侧重形成三大特色课程组合:
一是以平面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字体设计、传统图形、招贴设计、信息与指示设计、广告摄影、包装设计、印刷与型录设计等。
二是以综合媒体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媒体设计、互动媒体广告、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影视广告、网络视频策划与制作、声音设计研究等。
三是以展览策划及推广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会展设计、设计管理、商业空间设计、艺术品投资与鉴赏、设计策略与规范、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专题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中传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网址:http://www.myicuc.icoc.in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科研单位,是教育部在国内首个批准的传媒综合学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资源,分别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学院、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硕、博层次的联合培养体系,进而形成了“一对多”合作办学的国际传媒综合学科体系。
学院开设的专业涉及国际新闻传播、动画与影视特效、数字媒体艺术、国际广播电视、传媒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影视导演、文博管理、国际演艺文化管理等。同时,学院依托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一流国际传媒高校的教育资源,以“汇聚全球精英 传播中国智慧”为理念,力求通过国际化推动传媒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够“熟悉全球传播规则、参与国际传媒竞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传媒全球公民(Global Media Citizen)。学院通过与国际传媒资源的紧密接轨,形成了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传媒产业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致力于创建“国际化传媒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的实验示范基地”。
培养特色:
双学位:本科联合培养专业完成国际联合培养方案,达到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外方大学学位要求的,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以及外方合作大学的本科学位证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与普通的3+1,2+2国际交流模式具有本质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是简单输送学生出国留学,而是系统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中外融合的管理体系,在中国土地上建立具有中国文化自觉的国际一流传媒教育。
Global Media Citizen(传媒全球公民)培养计划: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一批“熟知全球传播规则、能够参与全球传播事务竞争与合作,运用先进的、国际通行的传媒信息手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参与或领导国际团队为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贡献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的传媒全球公民(Global Media Citizen)。
国际教授工作室:国际通识课程将由全球知名教授开设,介绍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发展动态,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复合型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
国际化实习及职业机会: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依托丰富的国际传媒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国际化的就业指导和丰富的国际企业实训机会。学生可根据能力和兴趣,选择到全球知名传媒、艺术和科技公司,以及中国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级影视创作中心,国际会展中心进行实习,或者参加享受国家留学创业的孵化政策。依托中英政府共建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Internship Scheme(国际实习计划)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国际带薪实习和签证服务。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还提供了以创新为导向,多层次,时间灵活的实习实践支持,包括工作能力拓展项目,专业提升项目,公益顾问项目,海外实践项目等多种类型,以业界导师带领的项目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教学和行业对接空间。
师资力量: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ICUC)教师团队由三个三分之一组成: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教师、外方合作学校专任教师,和有丰富国际行业和产业经验的国际外籍客座教授、行业特聘专业导师组成,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学院的师资力量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传统的国际化教学优势和国际传媒艺术行业的精英资源,以及中西合璧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建设:
国际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充分彰显了国际传媒教育学院(ICUC)创新和高精尖的配备,按照国际理念,采用小班教学,学院目前拥有PC工作站实验室、苹果工作站实验室、360度环绕视频教室、3D打印国际联合实验、CNC新华网络电视融媒体实验室,SAGE国际学术资源中心、媒介创意实验室、学生艺术俱乐部等,实验教学空间设计采用环绕式摆放,打破传统“讲台-课桌”的单向灌输式教学,突出浸入式、参与式效果。在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率先倡导把国际传媒一线的产业级设备配备给教学,学院还正在与国际一线传媒公司共建未来媒体实验室、未来智慧教室、I CAVE 数字媒体影像谷、智能网络实验室、佳能数字影像中心。ICUC国际演播技术半岛,更是集最新的虚拟演播、新媒体互动、后期制作等全方位一站式高端技术制作基地。专业的技术和设施为教学和产业项目制结合提供了技术保障。
职业发展:
学院设立全球职业发展中心,全面引进外方合作学校的国际留学及国际传媒职业发展计划,通过国际传媒咨询委员会、国际校友会,全程指导学生赴美国和英国学习交流及国际实习计划。学院的职业发展部主要面向国际传媒及文创行业,国际组织及知名外企的中国市场部和中国走出去的国际型行业组织;同时为学生进入国际知名院校继续硕博士深造和国际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辅导机制。
Global Media Citizen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ICUC Global Media Citizen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基于项目制教学法,学生可选择“跨学科国际学术进修类”、“国内外社会调研类”、“实习创业类”、“创意创新类”四类实践教学课程,十余个国内外实习实践项目。目前我院运作较为成熟的品牌实践教学项目包括:“第三大洲国际传媒实践计划”、“国际影像丝绸之路——青年领袖影像创作精英计划”、“美丽中国实践采风计划”以及“业界导师工作室”。
“第三大洲国际传媒实践计划”是集文化采风、学术进修、产业调研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依托于我院前身,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展的由全球63所知名传媒类高校组成的强势高校学术联盟。2015年成功举办的项目包括“瑞士洛嘉诺电影节暑期学院”、“法国高布兰动画学院大师班”“中欧传播法青年领袖遴选计划”。2016年启动的国际项目还包括:牛津大学历史政治与社会研修班、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影视录音训练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媒体策划训练营等。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一项艺术,也因其强大的成像能力和技术性,成为一个广泛运用于全世界各个可视化领域的技术手段。本专业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字媒体设计和技术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多地从三维技术和新媒体的角度理解动画,鼓励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将创意和创作有机的结合,使作品更为有效地融入全球文化市场。富有魅力的作品将丰富受众的体验,带来愉悦,启发思想。本专业将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优势专业与纽约理工学院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创新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创新思维、国际化竞争与文化融通为核心价值,培养艺术、技术结合的复合型国际化动画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2D动画(2D Animation)、3D动画(3D Animation)、角色设计(Character Development)、数字建模(Digital Sculpture)、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定格动画(Stop Motion)、游戏设计(Game Design)、故事版(Storyboard)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5%,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旨在培养面向数字时代、适应数字媒体环境的国际影视制作专业人才。专业将结合中国传媒大学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和纽约理工学院的实践型、开放型教学方法,通过在故事建构、影像造型、音频处理、视频剪辑及互动多媒体等方面的教学和国际实训,培养通晓视听及多媒体语言,具备想象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国际影视制作人才。
主干课程
v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数字多媒体(Multimedia Fundamentals)、电影制作(Film Production Workshop)、电视制作(TV Production Workshop)、纪录片制作(Documentary Production Workshop)、媒体内容制作(Media Production Workshop)、剪辑(Editing)、导演(Directing)、音频录制(Audio Recording)、调查基础(Foundation Of Inquiry)、传媒与社会理论(Media and Society)、行为科学基础(Behavioral Science Choice)、文学基础(Literature Choice)、电影史(Film History)、传媒史(Media History)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8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是现今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点增长产业。商业与广告活动方式的变化,使得各行业都极为重视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性,以管理和传播被海量制作和消费的信息。新时代的设计师须在洞察消费者的基础上,在海量信息中提炼和操控多元媒体并以其为脚本进行创作。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新兴技术来整合和诠释可视化的语言和语法,以利用这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并接受当前各行各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中的信息传播工作和挑战。
本专业将中国传媒大学设计优势资源与纽约理工学院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创新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创新思维、国际化竞争与文化融通为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平面及综合媒体形象表现、创作、发布的全方位能力及设计管理能力,进入国际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竞争。
主干课程
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网页/互动媒体设计(Web/Interactive Design)、数字编辑(Digital Editing)、当代设计(Currency Design)、动作图形(Motion Graphics)、品牌推广(Logo/Branding)、设计思维与训练(Design Thinking)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资料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北传新干线独家整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闭
【干货】中国传媒大学最新专业介绍 (艺考类)
2016-11-13 北传新干线 北传新干线
这几天各位同学和家长们一定在认真准备各省统考报名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省统考。统考之后,便是校考了,所以今天我们为大家专门推出中国传媒大学的艺考类专业、自主招生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的办学特色、考试内容、录取政策、文化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大家迎接即将到来的2017年报考,提供一点点帮助。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位于国家综合类艺术大学首位。拥有电影、电视、出版、新媒体、互联网等全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类、信息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动画学等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1名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
中国传媒大学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中传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国际交换生人数超过千人,为学生们的出国和就业建立了高水平的专业平台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一、艺术学部
学部网址:http://art.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成立于2013年7月10日,包括戏剧影视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挂靠)六个单位。学部遵循学校提出的“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科研进步、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秉持“传承为本、融合为要、创新为魂”的发展思路,突出“人文、科学、艺术”三位一体、“教学、科研、创作”齐头并进、“学业、品格、视野”相济兼修,强化“协同敬业、务实高效、求是创新”的服务管理,紧紧依靠全体师生,积极推进资源整合、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着力培养植根中国文化、立足现代影视艺术,能够在数字时代驾驭新媒体艺术创作、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精英人才,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传媒艺术教育重镇。
学部拥有艺术门类下“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主持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除“音乐与舞蹈学”外,其余四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分别为“戏剧与影视学”第一、“艺术学理论”第六、“设计学”第九、“美术学”第十七。共有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录音艺术(录音工程)、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戏剧影视文学(动画编剧)、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媒体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音乐学(音乐传播、音乐编辑)、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剪辑)、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光环境设计)、动画(动画艺术、漫画与插画)、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等20个本科专业方向。此外,还有交响乐团等艺术类本科人才选拔考试。
戏剧影视学院(原影视艺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学校艺术学科中规模最大的学院。多年来,学院秉持"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师生主创、参与《都市童话》、《裸婚时代》、《国家审计》和《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墨攻》、《老炮》、《心花路放》等多部影视剧作品。在全国同类学院中,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均名列前茅,在全国戏剧影视学科的教学、科研、创作领域具有领军地位,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最早开展动画专业教育的学院之一,也是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始创院校。经过十多年发展,学院已成为国内领军的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机构,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学院是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机构所在地。多年来,学院师生作品每年都获得法国昂西、日本东京、美国SIGGRAPH等国内外顶级动画节展的多个奖项或提名,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师生创作的“功夫兔”、“三国杀”、“兔斯基”等动漫游戏产品,已创造数亿市场价值并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品牌。这里是“动画大师诞生的摇篮,青年人梦想升起的地方”。 在师生们的努力下,学院飞速发展,未来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动画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基地。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录音艺术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学”各专业方向则在多个领域开创了我国相关专业教学研究的先河。学院拥有包括李大康、陶经等录音大师在内的强大的师资阵容,建立起了“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格局,为我国传媒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海峡两岸现代科技音乐节”、“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音乐组)”等比赛中屡获殊荣。“录音大师班”、“国际音乐产业论坛”等成为学界和业界与世界交流的最高平台。
以下为艺术学部艺考类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相关专业方向、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娱乐频道、影视传媒制作公司等,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及频道策划,综艺节目模式研发与创意实现,节目编导、文案写作及文艺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编导语言与技艺;二、编导理论与艺术;三、编导创作实务。
进入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部门培养编剧人才及策划、评估、宣传人才。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后,根据专业特长和个人志愿,将分为影视编剧和动画编剧两个方向,更加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创作实践训练。
影视编剧方向
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相关部门培养影视剧、网络剧等剧本创作、策划宣传、评论评估、文案写作人才。
本专业方向以文史哲为通识基础课程,以文学、戏剧、电影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影视编剧和电视剧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影视剧作模块、短片拍摄模块、艺术史论模块。
动画编剧方向(含动画、漫画、游戏)
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部门培养动画编剧、绘本文案及游戏故事创作人才,以及相关的策划、评估、宣传人才。
本专业方向以文史哲为通识基础课程,以文学、戏剧、电影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动画编剧、游戏故事创作及动漫游戏史论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动漫绘本游戏的故事创作模块,动画制作基础模块,动漫绘本游戏史论模块。
进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设立于1979年,是中国传媒大学设置较早的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导演是影视艺术创作的灵魂与核心,是创作团队中的统帅,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与职能,在影视创作日益商业化、专业化的今天,对导演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旨在挖掘具备一定导演素质、潜质与能力的学生,通过故事建构、影像造型、声音处理、表演把控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学习训练,培养通晓视听语言、掌握导演工作技能,具备一定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能独立从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戏剧编导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优质人才。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剧作课程系列、表演课程系列、导演课程系列。
三年级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影视导演或剪辑方向。
进入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8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表演
艺术类本科专业
表演专业面向全国剧团、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演艺经纪公司等艺术行业机构,培养能够从事戏剧、影视剧角色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并培养能够在电视、网络等传媒中胜任文娱、综艺类节目的各类演出及主持的表演艺术复合人才。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表演类、台词类、形体类等课程的理论常识、基础技巧训练及创作实践;高年级学生通过戏剧演出、影视剧演出、广播剧演播、形体表演创作、综艺节目及晚会演出与主持等多种方式实行以工作室为主的项目制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能力与个人意愿进行分流,以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出路。
进入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6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影视摄影与制作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顺应我国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的发展大势,力求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优良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备影视摄影与制作的理论知识,娴熟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技能,能够胜任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灯光设计与光环境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以影视摄影艺术与制作技术为共通的专业基础,经过一年的学习,按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照明艺术、光环境设计四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主干课程
影视剧摄影方向:影视摄影技术基础、影视摄影造型基础和影视摄影艺术创作。
图片摄影方向:图片摄影技术基础、图片摄影造型基础和图片摄影创作。
照明艺术方向:光线造型基础、各种类型光线设计基础、舞台剧、电视演播室、影视剧的灯光创作。
光环境设计方向:光线造型基础、光与空间和色彩、各种类型空间的光环境设计。
进入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影视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够熟练运用绘画、摄影、视频、装置、计算机虚拟技术及数字影像技术等各种造型介质和表现手段,能够熟练掌握影视美术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具备高水平的影视特效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及相关影像传媒领域从事电影电视剧美术设计、电视演播场景设计、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室内外展演设计、电视频道包装设计、影视视觉特效设计、影视剧及舞台人物造型(形象)设计、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设计、时尚造型设计、人物形象包装策划、时尚媒体编辑工作和专业院校教学、新媒体艺术创作以及具有综合空间美术造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经过一年的学习,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场景设计方向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电影美术系列、舞台美术系列、电视美术系列。
主干课程
美术史、建筑史、素描、色彩、速写、空间设计元素、舞台美术设计、电影美术设计、视觉特效。
人物造型方向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影视人物造型系列、时尚造型系列、戏剧舞台造型系列。
主干课程
美术史、服装服饰史、素描、色彩、速写、化装设计、服装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艺术。
进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动画
艺术类本科专业
动画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家级的动画教育基地,秉承“艺术、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了解国内外动画、漫画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动画、漫画创作、制作及运营规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掌握前沿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本专业下设“动画艺术方向”、“漫画与插画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动画艺术方向
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动画创意设计及制作技法,从事动画创意策划,美术设计,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实验动画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故事创作、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设计、动画表演、动画编剧、动画导演、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数字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创作等。
漫画与插画方向
培养熟悉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现代漫画、插画创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漫画插画制作数字工具,从事漫画、插画、图画书及电子出版物内容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故事创作、故事写作、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绘本材料表现技法、销售策略与版权维护、故事漫画分镜设计、创意漫画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旨在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制作前沿技术,从事三维动画与特效制作,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动画技术监督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表演、动画导演、三维建模与材质、三维角色绑定、三维角色动画、动力学模拟、三维角色、数字合成与校色、数字影视特效创作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类本科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全国领先的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平台,秉承“艺术、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了解国内外网络产品和视频内容创制及运营规律,掌握前沿媒体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网络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方向
面向网络传媒语境下对高新影视技术与艺术人才的需求,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解国内外网络视频内容创作、制作及运营规律,熟悉当代数字影视制作流程,掌握前沿数字影像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方向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微视频创作和高端影视制作两个课程系列。与业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开展夏季学期、项目式教学及创作合作。
本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电视台、互联网公司、影视制作机构、出版社、报社、通讯社、移动媒体、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影视内容(如传统影视节目、微电影、网络剧、网络广告、交互电影、移动互联网视频内容、数据可视化设计等)的策划、创作与制作,并可从事相关创作管理类工作。
主干课程
视听语言、构成设计、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导演基础、数字合成技术、数字短片创作、数字影视包装等。
网络媒体设计方向
紧跟互联网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为互联网相关行业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互联网思维意识、跨学科知识素养以及强动手能力的互联网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
本方向设立“互动设计、交互技术、新媒体产品”三大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侧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互联网、移动通讯、广告公司、通讯社、网络电视台、数字出版机构,以及政府、高校、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新媒体部门工作,具有广阔的未来职业发展前景。
主干课程
互动艺术创新思维、设计基础、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人机交互技术、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多媒体交互技术(HTML5)、移动互联网应用、iPhone 程序设计、数字阅读产品设计、大数据应用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熟悉游戏产品开发流程,具有创新游戏策划思想,具有较强的游戏美术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三维游戏制作手段,能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电视台、手机内容提供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美术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师资以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英国阿伯泰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职教师为核心,结合来自于暴雪、完美、Crytec、腾讯、搜狐、网易等业界一线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和指导,并提供在合作企业实习的机会。
主干课程
设计基础、艺用解剖学、用户体验分析、互动叙事、三维游戏美术、游戏界面设计、游戏角色绑定与动画、运动捕捉、三维游戏特效、游戏概论、游戏策划、游戏心理学、游戏概念设计、游戏项目管理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音乐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音乐学专业学生入校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为音乐传播专业方向和音乐编辑专业方向。
音乐传播方向
致力于培养能够在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行业、文化传媒公司以及音乐剧场等部门机构,从事音乐市场调查、音乐产品研发、音乐活动策划、音乐市场推广与营销、音乐版权保护、艺人经纪、数字音乐网站运营等音乐产业经营、管理的各类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传媒音乐导论、音乐产业概论、音乐版权、音乐社会学、中国音乐文化、音乐市场营销、音乐传播调查(方法与实践)、音乐风格与流派、演艺经纪、音乐文案写作、音乐项目创意与制作、网络音乐营销与管理、国际音乐产业概况等。
音乐编辑方向
是以深厚的音乐文化修养为基点,培养各类媒体中的音乐编辑人才,如影视剧音乐剪辑、广播音乐剪辑、以及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音乐编辑为专长的专业人才;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在广播、电视和电影等传统媒体中的音乐策划、音乐编辑、音乐制作和配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主干课程
广播音乐节目编导、电视音乐节目导播、新媒体音乐编辑、影视音乐编辑、影视音乐创作、电影声音分析、混音技术、音乐风格与流派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的交叉学科,培养集音乐创作、编曲、制作等才能、融计算机技术、现代音频技术与录音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为影视、广告、流行音乐、动漫、游戏及新媒体等领域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和制作工作。
主干课程
电子音乐作曲、流行音乐创作、影视音乐创作等。
围绕核心课程开设基础音乐理论及音乐创作能力方面课程,如:音乐创作基础、流行与爵士和声、配器、录音基础、混音技术等专业必修课。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是录音艺术专业的下属方向之一,主要培养从事声音节目制作和声音作品创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音响导演方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能够从事节目制作和作品创作中的声音录制和现场扩声工作。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影视艺术修养,掌握录音电子技术知识和相关声学知识,熟悉音频系统的构成,熟悉音频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音乐制作、影视前后期声音制作和扩声技术,具备一定的声音艺术创作能力,能够满足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影视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演出机构、音像节目制作单位、数字媒体等领域的相关人才需求。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后,将会针对音乐录音、影视录音和扩声这三个教学模块进行培养。其中音乐录音,着重培养具有较高音乐修养,具备音乐音响美的鉴赏能力和音乐音响艺术创作能力,从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以及影视音乐、戏剧戏曲等各种类型和风格音乐录制的音乐录音师;影视录音,着重培养具有较高影视艺术修养,掌握电影、电视、广播、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声音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声音设计和声音创作能力,从事电影录音、电视节目录音、广播节目录音、动画和游戏声音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音频制作的影视录音师;扩声,着重培养具有较高音乐和戏剧修养,具备音响审美能力和声音艺术创作能力,掌握扩声系统搭建和使用方法,从事音乐会、戏剧、综艺演出、体育赛事、大型表演现场扩声的专业音响师。
本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的专业课模块为:音乐录音、影视录音、扩声三大模块,音乐录音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声学、音乐录音作品分析、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等;影视录音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视听语言、剧作基础、导演基础、影视音乐分析、电影声音分析、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电影声音创作、电影声音设计、广播电视节目声音制作等;扩声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声学、音乐录音作品分析、扩声系统实务、现场演出扩声、经典扩声案例分析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专业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艺术部门及相关单位的音响系统工程设计,培养既具有宽厚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声学、电声学基础理论以及电影、电视、音乐等方面艺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电声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声学测量、音响系统工程设计等技术和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音乐音响审美能力,熟悉音响系统设备原理和扩声设备原理及使用,具备音响、扩声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录音和扩声艺术创作能力,从事音响系统工程、扩声系统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声学基础、电声学与室内声学、数字声频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声频测量、录音设备原理、环绕声技术、音响系统工程、钢琴、乐理和视唱练耳、听音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扩声系统实务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5%,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二、新闻传播学部
学院网址:http://sjc.cuc.edu.cn/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公布的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排名与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新闻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并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传播学是国家重点培育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以下为新闻传播学部艺考类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拓展视野,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本专业为学生创造对外交换学习的机会,组织前沿讲座,打造品牌学生活动,营造创新进取的学习氛围。
本专业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
特色培养
1.英语实验班: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英语实验班”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2.出镜记者班: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通过自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出镜记者班学习。该班精心设置了后续课程,聘请业界知名记者、主持人和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目标是为各级电视台和新闻传媒机构培养专门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3.国际教授工作室: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目标是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
4.多项奖学金:除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外,学院特设“国际新闻校友奖学金”、“北大未名奖助学金”、“小马奔腾奖学金”、“‘优胜·展望’奖学金”、“湛庐奖学金”等多项社会奖学金,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鼓励专业创作。
主干课程
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采访、电视写作、电视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专业著作选读、电视文化传播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网址:http://boyin.cuctv.com.cn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直属学院,她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培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精英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我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科学研究基地。
以下为播音主持学院艺考类专业介绍: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类本科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类本科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新闻播音主持、综艺主持、专题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文艺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本专业除了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教育课,还开设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专业教育课、新闻及综艺模块方向课、院校两级选修课等,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广泛深入的业界实践,培养素质全面和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本专业还与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播音主持、公益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四、广告学院
网址:http://ggxy.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广告学院之一,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1988年,新闻系成立广告学专业,1989首届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入学,1993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学院下设广告学系、公共关系系、新媒体与传播系、艺术设计系及多个研究机构,开办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广告媒体经营方向、整合营销传播方向)、公共关系学、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方向、综合媒体设计方向、艺术管理方向)等专业,涵盖了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等各个教学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学习型空间、创造性环境和创新研究机会,构建了独特、系统、科学的广告专业教育体系,领跑中国广告教育。
以下为广告学院艺考类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顺应媒介多元化和传播高效化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广告策划、品牌战略、视觉传播意识的高素质整合型设计专业人才。本专业依托于广告学院全国领先的学科优势,融合传播学、广告学和艺术学的基础理论,拓展学生对视觉创新、媒介变化和设计传播的认知,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设计创新思维和知识技能的同时,兼具互联网营销的广告视野、推动媒体策划的设计执行力。
本专业培养既能满足各类传媒机构如电视台、互联网、出版行业以及广告公司和设计机构、信息传播与管理部门、艺术教育和研究机构需求;又能适应于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组织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咨询服务机构等对展览策划、艺术推广和设计管理等领域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以不同的侧重形成三大特色课程组合:
一是以平面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字体设计、传统图形、招贴设计、信息与指示设计、广告摄影、包装设计、印刷与型录设计等。
二是以综合媒体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媒体设计、互动媒体广告、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影视广告、网络视频策划与制作、声音设计研究等。
三是以展览策划及推广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会展设计、设计管理、商业空间设计、艺术品投资与鉴赏、设计策略与规范、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专题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中传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网址:http://www.myicuc.icoc.in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科研单位,是教育部在国内首个批准的传媒综合学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资源,分别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学院、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硕、博层次的联合培养体系,进而形成了“一对多”合作办学的国际传媒综合学科体系。
学院开设的专业涉及国际新闻传播、动画与影视特效、数字媒体艺术、国际广播电视、传媒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影视导演、文博管理、国际演艺文化管理等。同时,学院依托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一流国际传媒高校的教育资源,以“汇聚全球精英 传播中国智慧”为理念,力求通过国际化推动传媒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够“熟悉全球传播规则、参与国际传媒竞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传媒全球公民(Global Media Citizen)。学院通过与国际传媒资源的紧密接轨,形成了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传媒产业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致力于创建“国际化传媒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的实验示范基地”。
培养特色
双学位:本科联合培养专业完成国际联合培养方案,达到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外方大学学位要求的,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以及外方合作大学的本科学位证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与普通的3+1,2+2国际交流模式具有本质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是简单输送学生出国留学,而是系统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中外融合的管理体系,在中国土地上建立具有中国文化自觉的国际一流传媒教育。
Global Media Citizen(传媒全球公民)培养计划: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一批“熟知全球传播规则、能够参与全球传播事务竞争与合作,运用先进的、国际通行的传媒信息手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参与或领导国际团队为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贡献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的传媒全球公民(Global Media Citizen)。
国际教授工作室:国际通识课程将由全球知名教授开设,介绍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发展动态,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复合型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
国际化实习及职业机会: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依托丰富的国际传媒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国际化的就业指导和丰富的国际企业实训机会。学生可根据能力和兴趣,选择到全球知名传媒、艺术和科技公司,以及中国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级影视创作中心,国际会展中心进行实习,或者参加享受国家留学创业的孵化政策。依托中英政府共建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Internship Scheme(国际实习计划)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国际带薪实习和签证服务。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还提供了以创新为导向,多层次,时间灵活的实习实践支持,包括工作能力拓展项目,专业提升项目,公益顾问项目,海外实践项目等多种类型,以业界导师带领的项目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教学和行业对接空间。
师资力量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ICUC)教师团队由三个三分之一组成: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教师、外方合作学校专任教师,和有丰富国际行业和产业经验的国际外籍客座教授、行业特聘专业导师组成,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学院的师资力量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传统的国际化教学优势和国际传媒艺术行业的精英资源,以及中西合璧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建设
国际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充分彰显了国际传媒教育学院(ICUC)创新和高精尖的配备,按照国际理念,采用小班教学,学院目前拥有PC工作站实验室、苹果工作站实验室、360度环绕视频教室、3D打印国际联合实验、CNC新华网络电视融媒体实验室,SAGE国际学术资源中心、媒介创意实验室、学生艺术俱乐部等,实验教学空间设计采用环绕式摆放,打破传统“讲台-课桌”的单向灌输式教学,突出浸入式、参与式效果。在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率先倡导把国际传媒一线的产业级设备配备给教学,学院还正在与国际一线传媒公司共建未来媒体实验室、未来智慧教室、I CAVE 数字媒体影像谷、智能网络实验室、佳能数字影像中心。ICUC国际演播技术半岛,更是集最新的虚拟演播、新媒体互动、后期制作等全方位一站式高端技术制作基地。专业的技术和设施为教学和产业项目制结合提供了技术保障。
职业发展
学院设立全球职业发展中心,全面引进外方合作学校的国际留学及国际传媒职业发展计划,通过国际传媒咨询委员会、国际校友会,全程指导学生赴美国和英国学习交流及国际实习计划。学院的职业发展部主要面向国际传媒及文创行业,国际组织及知名外企的中国市场部和中国走出去的国际型行业组织;同时为学生进入国际知名院校继续硕博士深造和国际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辅导机制。
Global Media Citizen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ICUC Global Media Citizen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基于项目制教学法,学生可选择“跨学科国际学术进修类”、“国内外社会调研类”、“实习创业类”、“创意创新类”四类实践教学课程,十余个国内外实习实践项目。目前我院运作较为成熟的品牌实践教学项目包括:“第三大洲国际传媒实践计划”、“国际影像丝绸之路——青年领袖影像创作精英计划”、“美丽中国实践采风计划”以及“业界导师工作室”。
“第三大洲国际传媒实践计划”是集文化采风、学术进修、产业调研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依托于我院前身,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展的由全球63所知名传媒类高校组成的强势高校学术联盟。2015年成功举办的项目包括“瑞士洛嘉诺电影节暑期学院”、“法国高布兰动画学院大师班”“中欧传播法青年领袖遴选计划”。2016年启动的国际项目还包括:牛津大学历史政治与社会研修班、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影视录音训练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媒体策划训练营等。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一项艺术,也因其强大的成像能力和技术性,成为一个广泛运用于全世界各个可视化领域的技术手段。本专业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字媒体设计和技术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多地从三维技术和新媒体的角度理解动画,鼓励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将创意和创作有机的结合,使作品更为有效地融入全球文化市场。富有魅力的作品将丰富受众的体验,带来愉悦,启发思想。本专业将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优势专业与纽约理工学院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创新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创新思维、国际化竞争与文化融通为核心价值,培养艺术、技术结合的复合型国际化动画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2D动画(2D Animation)、3D动画(3D Animation)、角色设计(Character Development)、数字建模(Digital Sculpture)、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定格动画(Stop Motion)、游戏设计(Game Design)、故事版(Storyboard)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5%,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旨在培养面向数字时代、适应数字媒体环境的国际影视制作专业人才。专业将结合中国传媒大学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和纽约理工学院的实践型、开放型教学方法,通过在故事建构、影像造型、音频处理、视频剪辑及互动多媒体等方面的教学和国际实训,培养通晓视听及多媒体语言,具备想象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国际影视制作人才。
主干课程
v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数字多媒体(Multimedia Fundamentals)、电影制作(Film Production Workshop)、电视制作(TV Production Workshop)、纪录片制作(Documentary Production Workshop)、媒体内容制作(Media Production Workshop)、剪辑(Editing)、导演(Directing)、音频录制(Audio Recording)、调查基础(Foundation Of Inquiry)、传媒与社会理论(Media and Society)、行为科学基础(Behavioral Science Choice)、文学基础(Literature Choice)、电影史(Film History)、传媒史(Media History)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8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是现今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点增长产业。商业与广告活动方式的变化,使得各行业都极为重视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性,以管理和传播被海量制作和消费的信息。新时代的设计师须在洞察消费者的基础上,在海量信息中提炼和操控多元媒体并以其为脚本进行创作。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新兴技术来整合和诠释可视化的语言和语法,以利用这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并接受当前各行各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中的信息传播工作和挑战。
本专业将中国传媒大学设计优势资源与纽约理工学院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创新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创新思维、国际化竞争与文化融通为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平面及综合媒体形象表现、创作、发布的全方位能力及设计管理能力,进入国际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竞争。
主干课程
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网页/互动媒体设计(Web/Interactive Design)、数字编辑(Digital Editing)、当代设计(Currency Design)、动作图形(Motion Graphics)、品牌推广(Logo/Branding)、设计思维与训练(Design Thinking)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资料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北传新干线独家整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干货】中国传媒大学最新专业介绍 (自主招生类)
附录:
【课程】2017年北传新干线寒假冲刺班课程发布
【成绩】2016年我们的艺考教学光荣榜发布
【成绩】2016年我们的高考录取榜发布 (北师/中传/北电/中戏/南大/武大)
【奖学】2016优秀艺考生奖励计划-我们的日本游学全记录~
【分数】2016年北师大/中传/北影/中戏最低文化录取分数线
【声明】关于中国传媒大学官方从不举办考前培训班的重要声明
![]() |
![]() |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位于国家综合类艺术大学首位。拥有电影、电视、出版、新媒体、互联网等全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类、信息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动画学等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1名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
中国传媒大学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中传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国际交换生人数超过千人,为学生们的出国和就业建立了高水平的专业平台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 |
一、艺术学部
学部网址:http://art.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成立于2013年7月10日,包括戏剧影视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挂靠)六个单位。学部遵循学校提出的“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科研进步、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秉持“传承为本、融合为要、创新为魂”的发展思路,突出“人文、科学、艺术”三位一体、“教学、科研、创作”齐头并进、“学业、品格、视野”相济兼修,强化“协同敬业、务实高效、求是创新”的服务管理,紧紧依靠全体师生,积极推进资源整合、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着力培养植根中国文化、立足现代影视艺术,能够在数字时代驾驭新媒体艺术创作、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精英人才,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传媒艺术教育重镇。
学部拥有艺术门类下“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主持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除“音乐与舞蹈学”外,其余四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分别为“戏剧与影视学”第一、“艺术学理论”第六、“设计学”第九、“美术学”第十七。共有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录音艺术(录音工程)、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戏剧影视文学(动画编剧)、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媒体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音乐学(音乐传播、音乐编辑)、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剪辑)、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光环境设计)、动画(动画艺术、漫画与插画)、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等20个本科专业方向。此外,还有交响乐团等艺术类本科人才选拔考试。
戏剧影视学院(原影视艺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学校艺术学科中规模最大的学院。多年来,学院秉持"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师生主创、参与《都市童话》、《裸婚时代》、《国家审计》和《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墨攻》、《老炮》、《心花路放》等多部影视剧作品。在全国同类学院中,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均名列前茅,在全国戏剧影视学科的教学、科研、创作领域具有领军地位,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最早开展动画专业教育的学院之一,也是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始创院校。经过十多年发展,学院已成为国内领军的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机构,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学院是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机构所在地。多年来,学院师生作品每年都获得法国昂西、日本东京、美国SIGGRAPH等国内外顶级动画节展的多个奖项或提名,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师生创作的“功夫兔”、“三国杀”、“兔斯基”等动漫游戏产品,已创造数亿市场价值并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品牌。这里是“动画大师诞生的摇篮,青年人梦想升起的地方”。 在师生们的努力下,学院飞速发展,未来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动画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基地。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录音艺术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学”各专业方向则在多个领域开创了我国相关专业教学研究的先河。学院拥有包括李大康、陶经等录音大师在内的强大的师资阵容,建立起了“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格局,为我国传媒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海峡两岸现代科技音乐节”、“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音乐组)”等比赛中屡获殊荣。“录音大师班”、“国际音乐产业论坛”等成为学界和业界与世界交流的最高平台。
以下为艺术学部艺考类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相关专业方向、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娱乐频道、影视传媒制作公司等,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及频道策划,综艺节目模式研发与创意实现,节目编导、文案写作及文艺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编导语言与技艺;二、编导理论与艺术;三、编导创作实务。
进入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部门培养编剧人才及策划、评估、宣传人才。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后,根据专业特长和个人志愿,将分为影视编剧和动画编剧两个方向,更加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创作实践训练。
影视编剧方向
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相关部门培养影视剧、网络剧等剧本创作、策划宣传、评论评估、文案写作人才。
本专业方向以文史哲为通识基础课程,以文学、戏剧、电影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影视编剧和电视剧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影视剧作模块、短片拍摄模块、艺术史论模块。
动画编剧方向(含动画、漫画、游戏)
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部门培养动画编剧、绘本文案及游戏故事创作人才,以及相关的策划、评估、宣传人才。
本专业方向以文史哲为通识基础课程,以文学、戏剧、电影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动画编剧、游戏故事创作及动漫游戏史论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动漫绘本游戏的故事创作模块,动画制作基础模块,动漫绘本游戏史论模块。
进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设立于1979年,是中国传媒大学设置较早的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导演是影视艺术创作的灵魂与核心,是创作团队中的统帅,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与职能,在影视创作日益商业化、专业化的今天,对导演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旨在挖掘具备一定导演素质、潜质与能力的学生,通过故事建构、影像造型、声音处理、表演把控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学习训练,培养通晓视听语言、掌握导演工作技能,具备一定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能独立从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戏剧编导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优质人才。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剧作课程系列、表演课程系列、导演课程系列。
三年级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影视导演或剪辑方向。
进入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8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表演
艺术类本科专业
表演专业面向全国剧团、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演艺经纪公司等艺术行业机构,培养能够从事戏剧、影视剧角色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并培养能够在电视、网络等传媒中胜任文娱、综艺类节目的各类演出及主持的表演艺术复合人才。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表演类、台词类、形体类等课程的理论常识、基础技巧训练及创作实践;高年级学生通过戏剧演出、影视剧演出、广播剧演播、形体表演创作、综艺节目及晚会演出与主持等多种方式实行以工作室为主的项目制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能力与个人意愿进行分流,以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出路。
进入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6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影视摄影与制作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顺应我国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的发展大势,力求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优良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备影视摄影与制作的理论知识,娴熟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技能,能够胜任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灯光设计与光环境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以影视摄影艺术与制作技术为共通的专业基础,经过一年的学习,按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照明艺术、光环境设计四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主干课程:
影视剧摄影方向:影视摄影技术基础、影视摄影造型基础和影视摄影艺术创作。
图片摄影方向:图片摄影技术基础、图片摄影造型基础和图片摄影创作。
照明艺术方向:光线造型基础、各种类型光线设计基础、舞台剧、电视演播室、影视剧的灯光创作。
光环境设计方向:光线造型基础、光与空间和色彩、各种类型空间的光环境设计。
进入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影视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够熟练运用绘画、摄影、视频、装置、计算机虚拟技术及数字影像技术等各种造型介质和表现手段,能够熟练掌握影视美术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具备高水平的影视特效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及相关影像传媒领域从事电影电视剧美术设计、电视演播场景设计、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室内外展演设计、电视频道包装设计、影视视觉特效设计、影视剧及舞台人物造型(形象)设计、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设计、时尚造型设计、人物形象包装策划、时尚媒体编辑工作和专业院校教学、新媒体艺术创作以及具有综合空间美术造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经过一年的学习,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1.场景设计方向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电影美术系列、舞台美术系列、电视美术系列。
主干课程
美术史、建筑史、素描、色彩、速写、空间设计元素、舞台美术设计、电影美术设计、视觉特效。
2.人物造型方向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影视人物造型系列、时尚造型系列、戏剧舞台造型系列
主干课程
美术史、服装服饰史、素描、色彩、速写、化装设计、服装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艺术。
进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动画
艺术类本科专业
动画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家级的动画教育基地,秉承“艺术、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了解国内外动画、漫画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动画、漫画创作、制作及运营规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掌握前沿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本专业下设“动画艺术方向”、“漫画与插画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1.动画艺术方向
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动画创意设计及制作技法,从事动画创意策划,美术设计,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实验动画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故事创作、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设计、动画表演、动画编剧、动画导演、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数字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创作等。
2.漫画与插画方向
培养熟悉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现代漫画、插画创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漫画插画制作数字工具,从事漫画、插画、图画书及电子出版物内容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故事创作、故事写作、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绘本材料表现技法、销售策略与版权维护、故事漫画分镜设计、创意漫画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旨在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制作前沿技术,从事三维动画与特效制作,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动画技术监督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表演、动画导演、三维建模与材质、三维角色绑定、三维角色动画、动力学模拟、三维角色、数字合成与校色、数字影视特效创作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类本科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全国领先的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平台,秉承“艺术、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了解国内外网络产品和视频内容创制及运营规律,掌握前沿媒体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网络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1.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方向
面向网络传媒语境下对高新影视技术与艺术人才的需求,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解国内外网络视频内容创作、制作及运营规律,熟悉当代数字影视制作流程,掌握前沿数字影像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方向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微视频创作和高端影视制作两个课程系列。与业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开展夏季学期、项目式教学及创作合作。
本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电视台、互联网公司、影视制作机构、出版社、报社、通讯社、移动媒体、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影视内容(如传统影视节目、微电影、网络剧、网络广告、交互电影、移动互联网视频内容、数据可视化设计等)的策划、创作与制作,并可从事相关创作管理类工作。
主干课程
视听语言、构成设计、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导演基础、数字合成技术、数字短片创作、数字影视包装等。
2.网络媒体设计方向
紧跟互联网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为互联网相关行业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互联网思维意识、跨学科知识素养以及强动手能力的互联网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
本方向设立“互动设计、交互技术、新媒体产品”三大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侧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互联网、移动通讯、广告公司、通讯社、网络电视台、数字出版机构,以及政府、高校、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新媒体部门工作,具有广阔的未来职业发展前景。
主干课程
互动艺术创新思维、设计基础、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人机交互技术、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多媒体交互技术(HTML5)、移动互联网应用、iPhone 程序设计、数字阅读产品设计、大数据应用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熟悉游戏产品开发流程,具有创新游戏策划思想,具有较强的游戏美术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三维游戏制作手段,能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电视台、手机内容提供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美术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师资以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英国阿伯泰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职教师为核心,结合来自于暴雪、完美、Crytec、腾讯、搜狐、网易等业界一线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和指导,并提供在合作企业实习的机会。
主干课程
设计基础、艺用解剖学、用户体验分析、互动叙事、三维游戏美术、游戏界面设计、游戏角色绑定与动画、运动捕捉、三维游戏特效、游戏概论、游戏策划、游戏心理学、游戏概念设计、游戏项目管理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音乐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音乐学专业学生入校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为音乐传播专业方向和音乐编辑专业方向。
音乐传播方向
致力于培养能够在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行业、文化传媒公司以及音乐剧场等部门机构,从事音乐市场调查、音乐产品研发、音乐活动策划、音乐市场推广与营销、音乐版权保护、艺人经纪、数字音乐网站运营等音乐产业经营、管理的各类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传媒音乐导论、音乐产业概论、音乐版权、音乐社会学、中国音乐文化、音乐市场营销、音乐传播调查(方法与实践)、音乐风格与流派、演艺经纪、音乐文案写作、音乐项目创意与制作、网络音乐营销与管理、国际音乐产业概况等。
音乐编辑方向
是以深厚的音乐文化修养为基点,培养各类媒体中的音乐编辑人才,如影视剧音乐剪辑、广播音乐剪辑、以及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音乐编辑为专长的专业人才;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在广播、电视和电影等传统媒体中的音乐策划、音乐编辑、音乐制作和配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主干课程
广播音乐节目编导、电视音乐节目导播、新媒体音乐编辑、影视音乐编辑、影视音乐创作、电影声音分析、混音技术、音乐风格与流派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的交叉学科,培养集音乐创作、编曲、制作等才能、融计算机技术、现代音频技术与录音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为影视、广告、流行音乐、动漫、游戏及新媒体等领域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和制作工作。
主干课程
电子音乐作曲、流行音乐创作、影视音乐创作等。
围绕核心课程开设基础音乐理论及音乐创作能力方面课程,如:音乐创作基础、流行与爵士和声、配器、录音基础、混音技术等专业必修课。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是录音艺术专业的下属方向之一,主要培养从事声音节目制作和声音作品创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音响导演方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能够从事节目制作和作品创作中的声音录制和现场扩声工作。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影视艺术修养,掌握录音电子技术知识和相关声学知识,熟悉音频系统的构成,熟悉音频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音乐制作、影视前后期声音制作和扩声技术,具备一定的声音艺术创作能力,能够满足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影视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演出机构、音像节目制作单位、数字媒体等领域的相关人才需求。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后,将会针对音乐录音、影视录音和扩声这三个教学模块进行培养。其中音乐录音,着重培养具有较高音乐修养,具备音乐音响美的鉴赏能力和音乐音响艺术创作能力,从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以及影视音乐、戏剧戏曲等各种类型和风格音乐录制的音乐录音师;影视录音,着重培养具有较高影视艺术修养,掌握电影、电视、广播、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声音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声音设计和声音创作能力,从事电影录音、电视节目录音、广播节目录音、动画和游戏声音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音频制作的影视录音师;扩声,着重培养具有较高音乐和戏剧修养,具备音响审美能力和声音艺术创作能力,掌握扩声系统搭建和使用方法,从事音乐会、戏剧、综艺演出、体育赛事、大型表演现场扩声的专业音响师。
本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的专业课模块为:音乐录音、影视录音、扩声三大模块,音乐录音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声学、音乐录音作品分析、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等;影视录音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视听语言、剧作基础、导演基础、影视音乐分析、电影声音分析、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电影声音创作、电影声音设计、广播电视节目声音制作等;扩声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声学、音乐录音作品分析、扩声系统实务、现场演出扩声、经典扩声案例分析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专业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艺术部门及相关单位的音响系统工程设计,培养既具有宽厚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声学、电声学基础理论以及电影、电视、音乐等方面艺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电声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声学测量、音响系统工程设计等技术和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音乐音响审美能力,熟悉音响系统设备原理和扩声设备原理及使用,具备音响、扩声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录音和扩声艺术创作能力,从事音响系统工程、扩声系统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声学基础、电声学与室内声学、数字声频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声频测量、录音设备原理、环绕声技术、音响系统工程、钢琴、乐理和视唱练耳、听音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扩声系统实务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5%,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二、新闻传播学部
学院网址:http://sjc.cuc.edu.cn/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公布的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排名与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新闻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并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传播学是国家重点培育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以下为新闻传播学部艺考类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拓展视野,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本专业为学生创造对外交换学习的机会,组织前沿讲座,打造品牌学生活动,营造创新进取的学习氛围。
本专业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
特色培养
1.英语实验班: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英语实验班”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2.出镜记者班: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通过自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出镜记者班学习。该班精心设置了后续课程,聘请业界知名记者、主持人和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目标是为各级电视台和新闻传媒机构培养专门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3.国际教授工作室: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目标是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
4.多项奖学金:除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外,学院特设“国际新闻校友奖学金”、“北大未名奖助学金”、“小马奔腾奖学金”、“‘优胜·展望’奖学金”、“湛庐奖学金”等多项社会奖学金,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鼓励专业创作。
主干课程
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采访、电视写作、电视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专业著作选读、电视文化传播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网址:http://boyin.cuctv.com.cn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直属学院,她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培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精英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我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科学研究基地。
以下为播音主持学院艺考类专业介绍: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类本科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类本科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新闻播音主持、综艺主持、专题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文艺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本专业除了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教育课,还开设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专业教育课、新闻及综艺模块方向课、院校两级选修课等,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广泛深入的业界实践,培养素质全面和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本专业还与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播音主持、公益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四、广告学院
网址:http://ggxy.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广告学院之一,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1988年,新闻系成立广告学专业,1989首届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入学,1993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学院下设广告学系、公共关系系、新媒体与传播系、艺术设计系及多个研究机构,开办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广告媒体经营方向、整合营销传播方向)、公共关系学、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方向、综合媒体设计方向、艺术管理方向)等专业,涵盖了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等各个教学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学习型空间、创造性环境和创新研究机会,构建了独特、系统、科学的广告专业教育体系,领跑中国广告教育。
以下为广告学院艺考类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顺应媒介多元化和传播高效化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广告策划、品牌战略、视觉传播意识的高素质整合型设计专业人才。本专业依托于广告学院全国领先的学科优势,融合传播学、广告学和艺术学的基础理论,拓展学生对视觉创新、媒介变化和设计传播的认知,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设计创新思维和知识技能的同时,兼具互联网营销的广告视野、推动媒体策划的设计执行力。
本专业培养既能满足各类传媒机构如电视台、互联网、出版行业以及广告公司和设计机构、信息传播与管理部门、艺术教育和研究机构需求;又能适应于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组织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咨询服务机构等对展览策划、艺术推广和设计管理等领域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以不同的侧重形成三大特色课程组合:
一是以平面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字体设计、传统图形、招贴设计、信息与指示设计、广告摄影、包装设计、印刷与型录设计等。
二是以综合媒体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媒体设计、互动媒体广告、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影视广告、网络视频策划与制作、声音设计研究等。
三是以展览策划及推广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会展设计、设计管理、商业空间设计、艺术品投资与鉴赏、设计策略与规范、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专题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 |
中传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网址:http://www.myicuc.icoc.in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科研单位,是教育部在国内首个批准的传媒综合学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资源,分别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学院、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硕、博层次的联合培养体系,进而形成了“一对多”合作办学的国际传媒综合学科体系。
学院开设的专业涉及国际新闻传播、动画与影视特效、数字媒体艺术、国际广播电视、传媒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影视导演、文博管理、国际演艺文化管理等。同时,学院依托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一流国际传媒高校的教育资源,以“汇聚全球精英 传播中国智慧”为理念,力求通过国际化推动传媒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够“熟悉全球传播规则、参与国际传媒竞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传媒全球公民(Global Media Citizen)。学院通过与国际传媒资源的紧密接轨,形成了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传媒产业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致力于创建“国际化传媒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的实验示范基地”。
培养特色:
双学位:本科联合培养专业完成国际联合培养方案,达到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外方大学学位要求的,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以及外方合作大学的本科学位证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与普通的3+1,2+2国际交流模式具有本质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是简单输送学生出国留学,而是系统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中外融合的管理体系,在中国土地上建立具有中国文化自觉的国际一流传媒教育。
Global Media Citizen(传媒全球公民)培养计划: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一批“熟知全球传播规则、能够参与全球传播事务竞争与合作,运用先进的、国际通行的传媒信息手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参与或领导国际团队为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贡献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的传媒全球公民(Global Media Citizen)。
国际教授工作室:国际通识课程将由全球知名教授开设,介绍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发展动态,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复合型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
国际化实习及职业机会: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依托丰富的国际传媒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国际化的就业指导和丰富的国际企业实训机会。学生可根据能力和兴趣,选择到全球知名传媒、艺术和科技公司,以及中国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级影视创作中心,国际会展中心进行实习,或者参加享受国家留学创业的孵化政策。依托中英政府共建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Internship Scheme(国际实习计划)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国际带薪实习和签证服务。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还提供了以创新为导向,多层次,时间灵活的实习实践支持,包括工作能力拓展项目,专业提升项目,公益顾问项目,海外实践项目等多种类型,以业界导师带领的项目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教学和行业对接空间。
师资力量: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ICUC)教师团队由三个三分之一组成: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教师、外方合作学校专任教师,和有丰富国际行业和产业经验的国际外籍客座教授、行业特聘专业导师组成,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学院的师资力量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传统的国际化教学优势和国际传媒艺术行业的精英资源,以及中西合璧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建设:
国际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充分彰显了国际传媒教育学院(ICUC)创新和高精尖的配备,按照国际理念,采用小班教学,学院目前拥有PC工作站实验室、苹果工作站实验室、360度环绕视频教室、3D打印国际联合实验、CNC新华网络电视融媒体实验室,SAGE国际学术资源中心、媒介创意实验室、学生艺术俱乐部等,实验教学空间设计采用环绕式摆放,打破传统“讲台-课桌”的单向灌输式教学,突出浸入式、参与式效果。在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率先倡导把国际传媒一线的产业级设备配备给教学,学院还正在与国际一线传媒公司共建未来媒体实验室、未来智慧教室、I CAVE 数字媒体影像谷、智能网络实验室、佳能数字影像中心。ICUC国际演播技术半岛,更是集最新的虚拟演播、新媒体互动、后期制作等全方位一站式高端技术制作基地。专业的技术和设施为教学和产业项目制结合提供了技术保障。
职业发展:
学院设立全球职业发展中心,全面引进外方合作学校的国际留学及国际传媒职业发展计划,通过国际传媒咨询委员会、国际校友会,全程指导学生赴美国和英国学习交流及国际实习计划。学院的职业发展部主要面向国际传媒及文创行业,国际组织及知名外企的中国市场部和中国走出去的国际型行业组织;同时为学生进入国际知名院校继续硕博士深造和国际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辅导机制。
Global Media Citizen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ICUC Global Media Citizen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基于项目制教学法,学生可选择“跨学科国际学术进修类”、“国内外社会调研类”、“实习创业类”、“创意创新类”四类实践教学课程,十余个国内外实习实践项目。目前我院运作较为成熟的品牌实践教学项目包括:“第三大洲国际传媒实践计划”、“国际影像丝绸之路——青年领袖影像创作精英计划”、“美丽中国实践采风计划”以及“业界导师工作室”。
“第三大洲国际传媒实践计划”是集文化采风、学术进修、产业调研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依托于我院前身,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展的由全球63所知名传媒类高校组成的强势高校学术联盟。2015年成功举办的项目包括“瑞士洛嘉诺电影节暑期学院”、“法国高布兰动画学院大师班”“中欧传播法青年领袖遴选计划”。2016年启动的国际项目还包括:牛津大学历史政治与社会研修班、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影视录音训练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媒体策划训练营等。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一项艺术,也因其强大的成像能力和技术性,成为一个广泛运用于全世界各个可视化领域的技术手段。本专业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字媒体设计和技术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多地从三维技术和新媒体的角度理解动画,鼓励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将创意和创作有机的结合,使作品更为有效地融入全球文化市场。富有魅力的作品将丰富受众的体验,带来愉悦,启发思想。本专业将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优势专业与纽约理工学院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创新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创新思维、国际化竞争与文化融通为核心价值,培养艺术、技术结合的复合型国际化动画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2D动画(2D Animation)、3D动画(3D Animation)、角色设计(Character Development)、数字建模(Digital Sculpture)、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定格动画(Stop Motion)、游戏设计(Game Design)、故事版(Storyboard)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5%,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旨在培养面向数字时代、适应数字媒体环境的国际影视制作专业人才。专业将结合中国传媒大学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和纽约理工学院的实践型、开放型教学方法,通过在故事建构、影像造型、音频处理、视频剪辑及互动多媒体等方面的教学和国际实训,培养通晓视听及多媒体语言,具备想象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国际影视制作人才。
主干课程
v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数字多媒体(Multimedia Fundamentals)、电影制作(Film Production Workshop)、电视制作(TV Production Workshop)、纪录片制作(Documentary Production Workshop)、媒体内容制作(Media Production Workshop)、剪辑(Editing)、导演(Directing)、音频录制(Audio Recording)、调查基础(Foundation Of Inquiry)、传媒与社会理论(Media and Society)、行为科学基础(Behavioral Science Choice)、文学基础(Literature Choice)、电影史(Film History)、传媒史(Media History)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8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是现今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点增长产业。商业与广告活动方式的变化,使得各行业都极为重视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性,以管理和传播被海量制作和消费的信息。新时代的设计师须在洞察消费者的基础上,在海量信息中提炼和操控多元媒体并以其为脚本进行创作。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新兴技术来整合和诠释可视化的语言和语法,以利用这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并接受当前各行各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中的信息传播工作和挑战。
本专业将中国传媒大学设计优势资源与纽约理工学院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创新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创新思维、国际化竞争与文化融通为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平面及综合媒体形象表现、创作、发布的全方位能力及设计管理能力,进入国际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竞争。
主干课程
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网页/互动媒体设计(Web/Interactive Design)、数字编辑(Digital Editing)、当代设计(Currency Design)、动作图形(Motion Graphics)、品牌推广(Logo/Branding)、设计思维与训练(Design Thinking)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资料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北传新干线独家整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闭
【干货】中国传媒大学最新专业介绍 (艺考类)
2016-11-13 北传新干线 北传新干线
这几天各位同学和家长们一定在认真准备各省统考报名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省统考。统考之后,便是校考了,所以今天我们为大家专门推出中国传媒大学的艺考类专业、自主招生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的办学特色、考试内容、录取政策、文化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大家迎接即将到来的2017年报考,提供一点点帮助。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位于国家综合类艺术大学首位。拥有电影、电视、出版、新媒体、互联网等全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类、信息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动画学等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1名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
中国传媒大学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中传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国际交换生人数超过千人,为学生们的出国和就业建立了高水平的专业平台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一、艺术学部
学部网址:http://art.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成立于2013年7月10日,包括戏剧影视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挂靠)六个单位。学部遵循学校提出的“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科研进步、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秉持“传承为本、融合为要、创新为魂”的发展思路,突出“人文、科学、艺术”三位一体、“教学、科研、创作”齐头并进、“学业、品格、视野”相济兼修,强化“协同敬业、务实高效、求是创新”的服务管理,紧紧依靠全体师生,积极推进资源整合、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着力培养植根中国文化、立足现代影视艺术,能够在数字时代驾驭新媒体艺术创作、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精英人才,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传媒艺术教育重镇。
学部拥有艺术门类下“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主持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除“音乐与舞蹈学”外,其余四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分别为“戏剧与影视学”第一、“艺术学理论”第六、“设计学”第九、“美术学”第十七。共有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录音艺术(录音工程)、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戏剧影视文学(动画编剧)、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媒体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音乐学(音乐传播、音乐编辑)、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剪辑)、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光环境设计)、动画(动画艺术、漫画与插画)、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等20个本科专业方向。此外,还有交响乐团等艺术类本科人才选拔考试。
戏剧影视学院(原影视艺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学校艺术学科中规模最大的学院。多年来,学院秉持"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师生主创、参与《都市童话》、《裸婚时代》、《国家审计》和《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墨攻》、《老炮》、《心花路放》等多部影视剧作品。在全国同类学院中,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均名列前茅,在全国戏剧影视学科的教学、科研、创作领域具有领军地位,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最早开展动画专业教育的学院之一,也是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始创院校。经过十多年发展,学院已成为国内领军的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机构,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学院是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机构所在地。多年来,学院师生作品每年都获得法国昂西、日本东京、美国SIGGRAPH等国内外顶级动画节展的多个奖项或提名,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师生创作的“功夫兔”、“三国杀”、“兔斯基”等动漫游戏产品,已创造数亿市场价值并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品牌。这里是“动画大师诞生的摇篮,青年人梦想升起的地方”。 在师生们的努力下,学院飞速发展,未来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动画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基地。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录音艺术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学”各专业方向则在多个领域开创了我国相关专业教学研究的先河。学院拥有包括李大康、陶经等录音大师在内的强大的师资阵容,建立起了“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格局,为我国传媒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海峡两岸现代科技音乐节”、“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音乐组)”等比赛中屡获殊荣。“录音大师班”、“国际音乐产业论坛”等成为学界和业界与世界交流的最高平台。
以下为艺术学部艺考类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相关专业方向、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娱乐频道、影视传媒制作公司等,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及频道策划,综艺节目模式研发与创意实现,节目编导、文案写作及文艺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编导语言与技艺;二、编导理论与艺术;三、编导创作实务。
进入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部门培养编剧人才及策划、评估、宣传人才。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后,根据专业特长和个人志愿,将分为影视编剧和动画编剧两个方向,更加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创作实践训练。
影视编剧方向
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相关部门培养影视剧、网络剧等剧本创作、策划宣传、评论评估、文案写作人才。
本专业方向以文史哲为通识基础课程,以文学、戏剧、电影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影视编剧和电视剧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影视剧作模块、短片拍摄模块、艺术史论模块。
动画编剧方向(含动画、漫画、游戏)
主要为电影电视、互联网络及其他相关媒体、部门培养动画编剧、绘本文案及游戏故事创作人才,以及相关的策划、评估、宣传人才。
本专业方向以文史哲为通识基础课程,以文学、戏剧、电影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动画编剧、游戏故事创作及动漫游戏史论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动漫绘本游戏的故事创作模块,动画制作基础模块,动漫绘本游戏史论模块。
进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设立于1979年,是中国传媒大学设置较早的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导演是影视艺术创作的灵魂与核心,是创作团队中的统帅,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与职能,在影视创作日益商业化、专业化的今天,对导演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旨在挖掘具备一定导演素质、潜质与能力的学生,通过故事建构、影像造型、声音处理、表演把控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学习训练,培养通晓视听语言、掌握导演工作技能,具备一定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能独立从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戏剧编导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优质人才。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剧作课程系列、表演课程系列、导演课程系列。
三年级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影视导演或剪辑方向。
进入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8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表演
艺术类本科专业
表演专业面向全国剧团、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演艺经纪公司等艺术行业机构,培养能够从事戏剧、影视剧角色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并培养能够在电视、网络等传媒中胜任文娱、综艺类节目的各类演出及主持的表演艺术复合人才。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表演类、台词类、形体类等课程的理论常识、基础技巧训练及创作实践;高年级学生通过戏剧演出、影视剧演出、广播剧演播、形体表演创作、综艺节目及晚会演出与主持等多种方式实行以工作室为主的项目制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能力与个人意愿进行分流,以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出路。
进入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6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影视摄影与制作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顺应我国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的发展大势,力求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优良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备影视摄影与制作的理论知识,娴熟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技能,能够胜任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灯光设计与光环境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以影视摄影艺术与制作技术为共通的专业基础,经过一年的学习,按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照明艺术、光环境设计四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主干课程
影视剧摄影方向:影视摄影技术基础、影视摄影造型基础和影视摄影艺术创作。
图片摄影方向:图片摄影技术基础、图片摄影造型基础和图片摄影创作。
照明艺术方向:光线造型基础、各种类型光线设计基础、舞台剧、电视演播室、影视剧的灯光创作。
光环境设计方向:光线造型基础、光与空间和色彩、各种类型空间的光环境设计。
进入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影视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够熟练运用绘画、摄影、视频、装置、计算机虚拟技术及数字影像技术等各种造型介质和表现手段,能够熟练掌握影视美术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具备高水平的影视特效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及相关影像传媒领域从事电影电视剧美术设计、电视演播场景设计、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室内外展演设计、电视频道包装设计、影视视觉特效设计、影视剧及舞台人物造型(形象)设计、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设计、时尚造型设计、人物形象包装策划、时尚媒体编辑工作和专业院校教学、新媒体艺术创作以及具有综合空间美术造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经过一年的学习,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场景设计方向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电影美术系列、舞台美术系列、电视美术系列。
主干课程
美术史、建筑史、素描、色彩、速写、空间设计元素、舞台美术设计、电影美术设计、视觉特效。
人物造型方向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影视人物造型系列、时尚造型系列、戏剧舞台造型系列。
主干课程
美术史、服装服饰史、素描、色彩、速写、化装设计、服装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艺术。
进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动画
艺术类本科专业
动画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家级的动画教育基地,秉承“艺术、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了解国内外动画、漫画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动画、漫画创作、制作及运营规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掌握前沿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本专业下设“动画艺术方向”、“漫画与插画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动画艺术方向
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动画创意设计及制作技法,从事动画创意策划,美术设计,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实验动画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故事创作、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设计、动画表演、动画编剧、动画导演、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数字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创作等。
漫画与插画方向
培养熟悉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现代漫画、插画创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漫画插画制作数字工具,从事漫画、插画、图画书及电子出版物内容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故事创作、故事写作、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绘本材料表现技法、销售策略与版权维护、故事漫画分镜设计、创意漫画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旨在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制作前沿技术,从事三维动画与特效制作,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动画技术监督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表演、动画导演、三维建模与材质、三维角色绑定、三维角色动画、动力学模拟、三维角色、数字合成与校色、数字影视特效创作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类本科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全国领先的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平台,秉承“艺术、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了解国内外网络产品和视频内容创制及运营规律,掌握前沿媒体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网络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数字影视与网络视频制作方向
面向网络传媒语境下对高新影视技术与艺术人才的需求,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解国内外网络视频内容创作、制作及运营规律,熟悉当代数字影视制作流程,掌握前沿数字影像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方向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微视频创作和高端影视制作两个课程系列。与业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开展夏季学期、项目式教学及创作合作。
本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电视台、互联网公司、影视制作机构、出版社、报社、通讯社、移动媒体、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影视内容(如传统影视节目、微电影、网络剧、网络广告、交互电影、移动互联网视频内容、数据可视化设计等)的策划、创作与制作,并可从事相关创作管理类工作。
主干课程
视听语言、构成设计、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导演基础、数字合成技术、数字短片创作、数字影视包装等。
网络媒体设计方向
紧跟互联网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为互联网相关行业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互联网思维意识、跨学科知识素养以及强动手能力的互联网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
本方向设立“互动设计、交互技术、新媒体产品”三大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侧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互联网、移动通讯、广告公司、通讯社、网络电视台、数字出版机构,以及政府、高校、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新媒体部门工作,具有广阔的未来职业发展前景。
主干课程
互动艺术创新思维、设计基础、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人机交互技术、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多媒体交互技术(HTML5)、移动互联网应用、iPhone 程序设计、数字阅读产品设计、大数据应用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熟悉游戏产品开发流程,具有创新游戏策划思想,具有较强的游戏美术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三维游戏制作手段,能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电视台、手机内容提供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美术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师资以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英国阿伯泰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职教师为核心,结合来自于暴雪、完美、Crytec、腾讯、搜狐、网易等业界一线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和指导,并提供在合作企业实习的机会。
主干课程
设计基础、艺用解剖学、用户体验分析、互动叙事、三维游戏美术、游戏界面设计、游戏角色绑定与动画、运动捕捉、三维游戏特效、游戏概论、游戏策划、游戏心理学、游戏概念设计、游戏项目管理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音乐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音乐学专业学生入校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为音乐传播专业方向和音乐编辑专业方向。
音乐传播方向
致力于培养能够在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行业、文化传媒公司以及音乐剧场等部门机构,从事音乐市场调查、音乐产品研发、音乐活动策划、音乐市场推广与营销、音乐版权保护、艺人经纪、数字音乐网站运营等音乐产业经营、管理的各类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传媒音乐导论、音乐产业概论、音乐版权、音乐社会学、中国音乐文化、音乐市场营销、音乐传播调查(方法与实践)、音乐风格与流派、演艺经纪、音乐文案写作、音乐项目创意与制作、网络音乐营销与管理、国际音乐产业概况等。
音乐编辑方向
是以深厚的音乐文化修养为基点,培养各类媒体中的音乐编辑人才,如影视剧音乐剪辑、广播音乐剪辑、以及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音乐编辑为专长的专业人才;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在广播、电视和电影等传统媒体中的音乐策划、音乐编辑、音乐制作和配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主干课程
广播音乐节目编导、电视音乐节目导播、新媒体音乐编辑、影视音乐编辑、影视音乐创作、电影声音分析、混音技术、音乐风格与流派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音乐学(电子音乐制作方向)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的交叉学科,培养集音乐创作、编曲、制作等才能、融计算机技术、现代音频技术与录音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为影视、广告、流行音乐、动漫、游戏及新媒体等领域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和制作工作。
主干课程
电子音乐作曲、流行音乐创作、影视音乐创作等。
围绕核心课程开设基础音乐理论及音乐创作能力方面课程,如:音乐创作基础、流行与爵士和声、配器、录音基础、混音技术等专业必修课。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是录音艺术专业的下属方向之一,主要培养从事声音节目制作和声音作品创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音响导演方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能够从事节目制作和作品创作中的声音录制和现场扩声工作。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影视艺术修养,掌握录音电子技术知识和相关声学知识,熟悉音频系统的构成,熟悉音频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音乐制作、影视前后期声音制作和扩声技术,具备一定的声音艺术创作能力,能够满足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影视节目制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演出机构、音像节目制作单位、数字媒体等领域的相关人才需求。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后,将会针对音乐录音、影视录音和扩声这三个教学模块进行培养。其中音乐录音,着重培养具有较高音乐修养,具备音乐音响美的鉴赏能力和音乐音响艺术创作能力,从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以及影视音乐、戏剧戏曲等各种类型和风格音乐录制的音乐录音师;影视录音,着重培养具有较高影视艺术修养,掌握电影、电视、广播、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声音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声音设计和声音创作能力,从事电影录音、电视节目录音、广播节目录音、动画和游戏声音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音频制作的影视录音师;扩声,着重培养具有较高音乐和戏剧修养,具备音响审美能力和声音艺术创作能力,掌握扩声系统搭建和使用方法,从事音乐会、戏剧、综艺演出、体育赛事、大型表演现场扩声的专业音响师。
本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的专业课模块为:音乐录音、影视录音、扩声三大模块,音乐录音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声学、音乐录音作品分析、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等;影视录音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视听语言、剧作基础、导演基础、影视音乐分析、电影声音分析、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电影声音创作、电影声音设计、广播电视节目声音制作等;扩声模块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声学、音乐录音作品分析、扩声系统实务、现场演出扩声、经典扩声案例分析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专业方向。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艺术部门及相关单位的音响系统工程设计,培养既具有宽厚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声学、电声学基础理论以及电影、电视、音乐等方面艺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电声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声学测量、音响系统工程设计等技术和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音乐音响审美能力,熟悉音响系统设备原理和扩声设备原理及使用,具备音响、扩声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录音和扩声艺术创作能力,从事音响系统工程、扩声系统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声学基础、电声学与室内声学、数字声频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声频测量、录音设备原理、环绕声技术、音响系统工程、钢琴、乐理和视唱练耳、听音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扩声系统实务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5%,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二、新闻传播学部
学院网址:http://sjc.cuc.edu.cn/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公布的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排名与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新闻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并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传播学是国家重点培育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以下为新闻传播学部艺考类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拓展视野,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本专业为学生创造对外交换学习的机会,组织前沿讲座,打造品牌学生活动,营造创新进取的学习氛围。
本专业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
特色培养
1.英语实验班: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英语实验班”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2.出镜记者班: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通过自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出镜记者班学习。该班精心设置了后续课程,聘请业界知名记者、主持人和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目标是为各级电视台和新闻传媒机构培养专门的出镜记者和主持人。
3.国际教授工作室: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目标是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
4.多项奖学金:除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外,学院特设“国际新闻校友奖学金”、“北大未名奖助学金”、“小马奔腾奖学金”、“‘优胜·展望’奖学金”、“湛庐奖学金”等多项社会奖学金,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鼓励专业创作。
主干课程
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采访、电视写作、电视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专业著作选读、电视文化传播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网址:http://boyin.cuctv.com.cn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直属学院,她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培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精英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我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科学研究基地。
以下为播音主持学院艺考类专业介绍: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类本科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类本科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新闻播音主持、综艺主持、专题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文艺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本专业除了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教育课,还开设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专业教育课、新闻及综艺模块方向课、院校两级选修课等,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广泛深入的业界实践,培养素质全面和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本专业还与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播音主持、公益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5%,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四、广告学院
网址:http://ggxy.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广告学院之一,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1988年,新闻系成立广告学专业,1989首届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入学,1993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学院下设广告学系、公共关系系、新媒体与传播系、艺术设计系及多个研究机构,开办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广告媒体经营方向、整合营销传播方向)、公共关系学、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方向、综合媒体设计方向、艺术管理方向)等专业,涵盖了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等各个教学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学习型空间、创造性环境和创新研究机会,构建了独特、系统、科学的广告专业教育体系,领跑中国广告教育。
以下为广告学院艺考类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艺术类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顺应媒介多元化和传播高效化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广告策划、品牌战略、视觉传播意识的高素质整合型设计专业人才。本专业依托于广告学院全国领先的学科优势,融合传播学、广告学和艺术学的基础理论,拓展学生对视觉创新、媒介变化和设计传播的认知,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设计创新思维和知识技能的同时,兼具互联网营销的广告视野、推动媒体策划的设计执行力。
本专业培养既能满足各类传媒机构如电视台、互联网、出版行业以及广告公司和设计机构、信息传播与管理部门、艺术教育和研究机构需求;又能适应于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组织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咨询服务机构等对展览策划、艺术推广和设计管理等领域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以不同的侧重形成三大特色课程组合:
一是以平面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字体设计、传统图形、招贴设计、信息与指示设计、广告摄影、包装设计、印刷与型录设计等。
二是以综合媒体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媒体设计、互动媒体广告、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影视广告、网络视频策划与制作、声音设计研究等。
三是以展览策划及推广为核心的课程组合,主干课程包括:会展设计、设计管理、商业空间设计、艺术品投资与鉴赏、设计策略与规范、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专题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艺术+文化综合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中传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网址:http://www.myicuc.icoc.in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科研单位,是教育部在国内首个批准的传媒综合学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资源,分别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学院、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硕、博层次的联合培养体系,进而形成了“一对多”合作办学的国际传媒综合学科体系。
学院开设的专业涉及国际新闻传播、动画与影视特效、数字媒体艺术、国际广播电视、传媒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影视导演、文博管理、国际演艺文化管理等。同时,学院依托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一流国际传媒高校的教育资源,以“汇聚全球精英 传播中国智慧”为理念,力求通过国际化推动传媒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够“熟悉全球传播规则、参与国际传媒竞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传媒全球公民(Global Media Citizen)。学院通过与国际传媒资源的紧密接轨,形成了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传媒产业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致力于创建“国际化传媒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的实验示范基地”。
培养特色
双学位:本科联合培养专业完成国际联合培养方案,达到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外方大学学位要求的,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以及外方合作大学的本科学位证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与普通的3+1,2+2国际交流模式具有本质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是简单输送学生出国留学,而是系统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中外融合的管理体系,在中国土地上建立具有中国文化自觉的国际一流传媒教育。
Global Media Citizen(传媒全球公民)培养计划: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一批“熟知全球传播规则、能够参与全球传播事务竞争与合作,运用先进的、国际通行的传媒信息手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参与或领导国际团队为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贡献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的传媒全球公民(Global Media Citizen)。
国际教授工作室:国际通识课程将由全球知名教授开设,介绍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发展动态,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复合型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
国际化实习及职业机会: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依托丰富的国际传媒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国际化的就业指导和丰富的国际企业实训机会。学生可根据能力和兴趣,选择到全球知名传媒、艺术和科技公司,以及中国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级影视创作中心,国际会展中心进行实习,或者参加享受国家留学创业的孵化政策。依托中英政府共建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Internship Scheme(国际实习计划)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国际带薪实习和签证服务。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还提供了以创新为导向,多层次,时间灵活的实习实践支持,包括工作能力拓展项目,专业提升项目,公益顾问项目,海外实践项目等多种类型,以业界导师带领的项目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教学和行业对接空间。
师资力量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ICUC)教师团队由三个三分之一组成: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教师、外方合作学校专任教师,和有丰富国际行业和产业经验的国际外籍客座教授、行业特聘专业导师组成,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学院的师资力量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传统的国际化教学优势和国际传媒艺术行业的精英资源,以及中西合璧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建设
国际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充分彰显了国际传媒教育学院(ICUC)创新和高精尖的配备,按照国际理念,采用小班教学,学院目前拥有PC工作站实验室、苹果工作站实验室、360度环绕视频教室、3D打印国际联合实验、CNC新华网络电视融媒体实验室,SAGE国际学术资源中心、媒介创意实验室、学生艺术俱乐部等,实验教学空间设计采用环绕式摆放,打破传统“讲台-课桌”的单向灌输式教学,突出浸入式、参与式效果。在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率先倡导把国际传媒一线的产业级设备配备给教学,学院还正在与国际一线传媒公司共建未来媒体实验室、未来智慧教室、I CAVE 数字媒体影像谷、智能网络实验室、佳能数字影像中心。ICUC国际演播技术半岛,更是集最新的虚拟演播、新媒体互动、后期制作等全方位一站式高端技术制作基地。专业的技术和设施为教学和产业项目制结合提供了技术保障。
职业发展
学院设立全球职业发展中心,全面引进外方合作学校的国际留学及国际传媒职业发展计划,通过国际传媒咨询委员会、国际校友会,全程指导学生赴美国和英国学习交流及国际实习计划。学院的职业发展部主要面向国际传媒及文创行业,国际组织及知名外企的中国市场部和中国走出去的国际型行业组织;同时为学生进入国际知名院校继续硕博士深造和国际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辅导机制。
Global Media Citizen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ICUC Global Media Citizen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基于项目制教学法,学生可选择“跨学科国际学术进修类”、“国内外社会调研类”、“实习创业类”、“创意创新类”四类实践教学课程,十余个国内外实习实践项目。目前我院运作较为成熟的品牌实践教学项目包括:“第三大洲国际传媒实践计划”、“国际影像丝绸之路——青年领袖影像创作精英计划”、“美丽中国实践采风计划”以及“业界导师工作室”。
“第三大洲国际传媒实践计划”是集文化采风、学术进修、产业调研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依托于我院前身,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展的由全球63所知名传媒类高校组成的强势高校学术联盟。2015年成功举办的项目包括“瑞士洛嘉诺电影节暑期学院”、“法国高布兰动画学院大师班”“中欧传播法青年领袖遴选计划”。2016年启动的国际项目还包括:牛津大学历史政治与社会研修班、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影视录音训练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媒体策划训练营等。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一项艺术,也因其强大的成像能力和技术性,成为一个广泛运用于全世界各个可视化领域的技术手段。本专业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字媒体设计和技术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多地从三维技术和新媒体的角度理解动画,鼓励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将创意和创作有机的结合,使作品更为有效地融入全球文化市场。富有魅力的作品将丰富受众的体验,带来愉悦,启发思想。本专业将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优势专业与纽约理工学院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创新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创新思维、国际化竞争与文化融通为核心价值,培养艺术、技术结合的复合型国际化动画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2D动画(2D Animation)、3D动画(3D Animation)、角色设计(Character Development)、数字建模(Digital Sculpture)、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定格动画(Stop Motion)、游戏设计(Game Design)、故事版(Storyboard)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95%,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旨在培养面向数字时代、适应数字媒体环境的国际影视制作专业人才。专业将结合中国传媒大学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和纽约理工学院的实践型、开放型教学方法,通过在故事建构、影像造型、音频处理、视频剪辑及互动多媒体等方面的教学和国际实训,培养通晓视听及多媒体语言,具备想象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国际影视制作人才。
主干课程
v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数字多媒体(Multimedia Fundamentals)、电影制作(Film Production Workshop)、电视制作(TV Production Workshop)、纪录片制作(Documentary Production Workshop)、媒体内容制作(Media Production Workshop)、剪辑(Editing)、导演(Directing)、音频录制(Audio Recording)、调查基础(Foundation Of Inquiry)、传媒与社会理论(Media and Society)、行为科学基础(Behavioral Science Choice)、文学基础(Literature Choice)、电影史(Film History)、传媒史(Media History)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8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类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是现今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点增长产业。商业与广告活动方式的变化,使得各行业都极为重视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性,以管理和传播被海量制作和消费的信息。新时代的设计师须在洞察消费者的基础上,在海量信息中提炼和操控多元媒体并以其为脚本进行创作。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新兴技术来整合和诠释可视化的语言和语法,以利用这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并接受当前各行各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中的信息传播工作和挑战。
本专业将中国传媒大学设计优势资源与纽约理工学院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创新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创新思维、国际化竞争与文化融通为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平面及综合媒体形象表现、创作、发布的全方位能力及设计管理能力,进入国际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竞争。
主干课程
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五个模块。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网页/互动媒体设计(Web/Interactive Design)、数字编辑(Digital Editing)、当代设计(Currency Design)、动作图形(Motion Graphics)、品牌推广(Logo/Branding)、设计思维与训练(Design Thinking)等。
录取方式:文化课最低需达到本省一本线70%,专业合格后,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不做分省计划,全国录取。
资料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北传新干线独家整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干货】中国传媒大学最新专业介绍 (自主招生类)
附录:
【课程】2017年北传新干线寒假冲刺班课程发布
【成绩】2016年我们的艺考教学光荣榜发布
【成绩】2016年我们的高考录取榜发布 (北师/中传/北电/中戏/南大/武大)
【奖学】2016优秀艺考生奖励计划-我们的日本游学全记录~
【分数】2016年北师大/中传/北影/中戏最低文化录取分数线
【声明】关于中国传媒大学官方从不举办考前培训班的重要声明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