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谈学琴经验,快来围观!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成为该项比赛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同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钢琴家。从川音学子到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钢琴家,弹钢琴成为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李云迪呢?
【乐趣与挑战】
“有的时候是欢乐、有的时候是挑战、有的时候是不断的自我超越,在弹钢琴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困难,你会受到挫折和阻力,但这种超越和突破困难的感受,恰好就是更高级的一种快乐。”
李云迪说,学习钢琴和演奏钢琴是他从小的梦想,在学练过程中他也确实感受到了钢琴带来的乐趣。“我一直认为,现在学琴、能与钢琴为伴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它教会的不仅是一种协调身心的技能,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这都是可以指导孩子未来的,它是特别的感受,是生活的其他任何方面不能替代的。”正因为不可替代,才让李云迪的钢琴之路走出了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气度】
“当全身心演奏一个曲目时,你会感觉到轻松愉悦,甚至是简单的感受,因为你的注意力在这一点上,速度、状态、风格、气氛、演奏格调,这些通过酝酿终会达到。”
盛名之下的李云迪,并不吝惜自己初学钢琴的经验和感受:钢琴训练需要用到手,这也是对大脑的一个锻炼。包括记忆力、手的协调性、左右手的配合,演奏不同的曲目等等,达到训练心智、思维、临时反应力和控制力的效果和目的。
李云迪的意思是:气度,是决定弹奏者水准和表达风格的一大关键。“艺术没有一个绝对的思路,但我的处理方式首先是对作品进行一个了解,因为古典作品都是作曲家在以前那个年代创作的,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作曲家本身的气质和故事,都是我要去学习去关注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练习的状况、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对曲子进行解析。我相信,现在每个钢琴教师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练习的指导和建议。”
【钢琴课 请帮助学琴的孩子树立目标】
要弹好钢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众多的钢琴家都有各自的观点。李云迪坦言,学音乐、弹钢琴,首先需要一个放松的环境,放松的同时又需要专注的能力。“这种度的把握需要家长和导师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对我而言,弹琴之人对音乐的兴趣、演奏过程中如何投入与专注于指尖的音乐是最重要的。”
2010年中国钢琴产量超过30万架,约占当年世界产量的近74%,成都的学琴孩童数量更位居全国前三,除了一部分是为应试的权宜之法而外,李云迪相信大部分的孩子是爱着钢琴的。
十根手指要弹好钢琴,最大的难度在哪儿?李云迪认为,能否全身心投入、能否保持热情、能否怀着对音乐执着的态度,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不单是钢琴,其他任何乐器也适用。”
学琴的枯燥往往让学子疲倦,如何克服与精进,困扰众多学琴的家庭。“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时常给TA一些目标,比如参加一些比赛,以当成训练的促进,这是可行的。学琴是件艰苦的事情,每个阶段都要确定目标。然而孩子在小时候对目标的概念并不明确,这就需要师长帮他确立与引导。但在目标确立过程中不能将目标变成要绝对完成的任务压力,因为紧逼绝不是完成目标的方式。这也有违音乐、艺术的规律。”李云迪提到,将上台表演、参加比赛的机会变成一种促进他才艺展示的锻炼,是一个提升钢琴技艺与领悟力的好办法。
【掌握轻重缓急,学会统筹兼顾】
如今的李云迪,发专辑、全球巡演、做政协委员拿提案、担任钢琴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时时刻刻都要与时间为敌。要考虑的是什么时间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我想能够掌握轻重缓急、学会统筹兼顾,是多重身份的李云迪走到现在依然能保持古典音乐家气质的最大原因。
【不硬拼,有立场】
超高的曝光率和近到无处可藏的网络逼视并没有消解李云迪作为一个偶像的影响力。虽然在近一两年来,一系列说不清道不明的网络纠葛、攻击甚至是谣言侵蚀着他的音乐时间,刚开始他实在无心站出来澄清什么,而后开始拿起法律的武器反击。
当然,“找力宏”“晒女友”的余波未了,他的团队也一边保持对媒体的谨慎距离,一边不断应付网络上“像上班一样保质保量的”谣言攻击。李云迪的态度是“至少我让更多人知道了肖邦。话题是时代带来的,我无法控制,我曾说过,我的性格不是去硬拼,但我会有立场。
不论怎样,做音乐就要不忘初衷,不被繁杂的事务缠身,永远做一个爱音乐的人。
【乐趣与挑战】
“有的时候是欢乐、有的时候是挑战、有的时候是不断的自我超越,在弹钢琴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困难,你会受到挫折和阻力,但这种超越和突破困难的感受,恰好就是更高级的一种快乐。”
李云迪说,学习钢琴和演奏钢琴是他从小的梦想,在学练过程中他也确实感受到了钢琴带来的乐趣。“我一直认为,现在学琴、能与钢琴为伴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它教会的不仅是一种协调身心的技能,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这都是可以指导孩子未来的,它是特别的感受,是生活的其他任何方面不能替代的。”正因为不可替代,才让李云迪的钢琴之路走出了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气度】
“当全身心演奏一个曲目时,你会感觉到轻松愉悦,甚至是简单的感受,因为你的注意力在这一点上,速度、状态、风格、气氛、演奏格调,这些通过酝酿终会达到。”
盛名之下的李云迪,并不吝惜自己初学钢琴的经验和感受:钢琴训练需要用到手,这也是对大脑的一个锻炼。包括记忆力、手的协调性、左右手的配合,演奏不同的曲目等等,达到训练心智、思维、临时反应力和控制力的效果和目的。
李云迪的意思是:气度,是决定弹奏者水准和表达风格的一大关键。“艺术没有一个绝对的思路,但我的处理方式首先是对作品进行一个了解,因为古典作品都是作曲家在以前那个年代创作的,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作曲家本身的气质和故事,都是我要去学习去关注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练习的状况、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对曲子进行解析。我相信,现在每个钢琴教师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练习的指导和建议。”
【钢琴课 请帮助学琴的孩子树立目标】
要弹好钢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众多的钢琴家都有各自的观点。李云迪坦言,学音乐、弹钢琴,首先需要一个放松的环境,放松的同时又需要专注的能力。“这种度的把握需要家长和导师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对我而言,弹琴之人对音乐的兴趣、演奏过程中如何投入与专注于指尖的音乐是最重要的。”
2010年中国钢琴产量超过30万架,约占当年世界产量的近74%,成都的学琴孩童数量更位居全国前三,除了一部分是为应试的权宜之法而外,李云迪相信大部分的孩子是爱着钢琴的。
十根手指要弹好钢琴,最大的难度在哪儿?李云迪认为,能否全身心投入、能否保持热情、能否怀着对音乐执着的态度,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不单是钢琴,其他任何乐器也适用。”
学琴的枯燥往往让学子疲倦,如何克服与精进,困扰众多学琴的家庭。“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时常给TA一些目标,比如参加一些比赛,以当成训练的促进,这是可行的。学琴是件艰苦的事情,每个阶段都要确定目标。然而孩子在小时候对目标的概念并不明确,这就需要师长帮他确立与引导。但在目标确立过程中不能将目标变成要绝对完成的任务压力,因为紧逼绝不是完成目标的方式。这也有违音乐、艺术的规律。”李云迪提到,将上台表演、参加比赛的机会变成一种促进他才艺展示的锻炼,是一个提升钢琴技艺与领悟力的好办法。
【掌握轻重缓急,学会统筹兼顾】
如今的李云迪,发专辑、全球巡演、做政协委员拿提案、担任钢琴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时时刻刻都要与时间为敌。要考虑的是什么时间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我想能够掌握轻重缓急、学会统筹兼顾,是多重身份的李云迪走到现在依然能保持古典音乐家气质的最大原因。
【不硬拼,有立场】
超高的曝光率和近到无处可藏的网络逼视并没有消解李云迪作为一个偶像的影响力。虽然在近一两年来,一系列说不清道不明的网络纠葛、攻击甚至是谣言侵蚀着他的音乐时间,刚开始他实在无心站出来澄清什么,而后开始拿起法律的武器反击。
当然,“找力宏”“晒女友”的余波未了,他的团队也一边保持对媒体的谨慎距离,一边不断应付网络上“像上班一样保质保量的”谣言攻击。李云迪的态度是“至少我让更多人知道了肖邦。话题是时代带来的,我无法控制,我曾说过,我的性格不是去硬拼,但我会有立场。
不论怎样,做音乐就要不忘初衷,不被繁杂的事务缠身,永远做一个爱音乐的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