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极简主义却爱上MUJI的态度——再度《设计中的设计》
·MUJI开始真正进军房地产行业,生活起居+文化创作+吃穿住行,无印良品不止于一个品牌更像是这么一种人生一种选择,于是又好好看了一遍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第三遍,更多细节崭露头角,还是小C的套路,喜欢的部分多摘要,少评论,大家共勉,聊以起兴~
MUJI设计生活设计家——
我不是无印良品的粉丝,也不最爱极简主义,仍然是欣赏的态度仰视MUJI的理念,设计内容愈加繁复的时候,需要适时有这样认真的节制态度看待理想和欲望,作品和生活期望在各种美的包裹里同时与最简单的需求相辅相成~
“设计是对差异的控制。但做过了无数项目之后我才明白,我对意义的编织并非来自大的差异,却是最初,最小的那些。”
“白”不是白的。让“白”得以诞生的事一种感受白的容纳性。所以我们不是去寻找白,而是需要搜寻一种能感受白的感觉方式。然后我们才能开始理解“静”或“空”等词语,辨识出其中所隐含的意义。当我们把注意力转到“白”上,世界聚起的光便更多,投下的影子也更深。
“欲望有时牵涉到沉迷,引起自我中心主义,或敲响辛酸的音符。追逐欲望、为胃口所驱使的消费社会与个性文化均会碰壁。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我们应该将价值赋予可接受的质量:节制、让步以及超然的理性。接受会不会是一种具有更高一级自由的形式呢?接受包含着屈从和轻度不满,而提高接受度则会将二者彻底消除。通过造成这种具有清晰的自信并在一个自由竞争社会有着真正竞争力的接受度,从而形成“这就行":这就是无印良品的愿景。”
“广告的核心在于包容许多种解读的向心力。喜欢它的人将他们的各种期待与愿望放入其中。无印良品的广告理念即是对这一事实的承认,并发展成一种方法论。那就是,只有当一则广告被当做一具空的容器,观众能够自由地将其想法和愿望置入其中,传播才是有效的。”
“居住的理想风格是在时间的滋养中通过居住自然孕育的。有些人喜欢强烈、动感的生活,把漂亮的厨房放在家中央,便于招待客人。另一些人喜欢坐在大钢琴前面,不管白天黑夜想起来就到键盘上敲一敲。还有人想要一个大浴缸,可以休息和放松。其他人梦想着把时间花在阅读上,书房四周环绕着定做的书架。我们的理想之一是让这些人中的每一个都去独立“编辑”其居住环境,以找到与其个人生活方式最匹配的一种。”
“我们的目标既非青春亦非沉稳。我们还是会对领先的技术给予必要的关注,但无印良品的精神气质是对人的兴趣。我们关心的是那些工作、休息、共享今天这个星球的人:用现实的期望创造其生活空间,在其服饰上获得快乐,吃安全的食物,睡觉,偶尔旅行,面对顺境和逆境、欢笑和泪水的普通人。无印良品以其七千多种产品获得的角色,是不断帮助人们拥有一个每天快乐多一点的人生。”
无论什么都“再设计”——
做设计的人最爱的最怕的是不是都是设计无止境的永恒定理,原研哉邀请各界名家对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重新定义,头发包裹的吊灯、蝌蚪游游的杯垫、果皮状的利乐包装、干净的圆白菜碗等等,所有的形状颜色褪去浮躁,以触觉为指引为探索,看看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A.HAPTIC触觉展览——感动五官感动你
——“观察感觉的环境,或生态。我们蓄意将我们的感觉获得的结果拿来,把它们交给做东西和传播的过程。这一态度揭开了一个融合了设计、科学和感觉的新领域。此展览不指向怀旧,其创作直接指向未来。当我们构思设计,不先去想颜色和形状就开始设计是很难的。例如咖啡杯,任何设计师都会禁不住先画个草图作为整个流程的第一步。对这个展览来说不行。我要所有的参展者在得出关于其形式或任何东西的图像之前,先从思考咖啡杯如何刺激和唤醒感觉这一点开始。”
B.佐藤雅彦-飞来飞去的出入境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飞到某国。当官员把他的护照还给他时,注意到他护照上的日期,对他说了句:“生日快乐!”他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只把护照还回去,但他想说点什么。这个旅行的人后来说这一简单交流令他对整个国家都充满好感。沉睡在这些琐事中的就是沟通的种子。雅彦的印章向我们展示了这类种子的存在,并准确的告诉我们如何使之萌芽。”
C.深泽直人-喝水也玩乐的茶袋
——“假如说你要设计个雨伞架,某种管状物会立即跃入脑中。但深泽坚持说我们应该去掉该想法。他说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大楼入口处的水泥地上开一道八毫米宽、五毫米深的槽而已。找地方放伞的客人急的是赶紧找个地方把伞尖插进去。这就好像是雨伞自己来回想找个地方站着,它很容易就会发现有个槽在那里等着它,因而所有的伞都会整齐地站成一列。而用伞的人们可能根本没意识到那道槽就是伞架!因此,伞的有序队列成了无意识行为的结果。深泽让其项目——伞架设计的完成落在了伞自己身上。”
原研哉的话——
他不是MUJI的创始人,却在科技驱动最为主流的时代透彻的明确无印良品发展的方向和回归的方向,看书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很久以来心里说不出来的感受,被大师一一道破~
“我们以前只是在设计一些“刺激””
“而设计,则基本上不是一种自我表达,它源于社会。设计的实质在于发现一个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的过程。由于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内部、除了能从设计师的角度看问题外,每个人都能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设计就是感染,因为其过程所创造的启发,是基于人类在普遍价值和精神上的共鸣。”
"我们的日常环境看来已经完全被包裹在设计里了:我们的地板、墙壁、电视机、光盘、书籍、啤酒瓶、照明器材、浴袍、杯垫~所有都是设计工作的结果。设计师的才华就是以一种崭新的眼光,时时重新审视这些日常环境,好像它们仍是未知的一样。"
“对于一个技术已成为发展驱动力的时代来说,可能这就是设计的恰当形式。受益于我们的技术驱动型社会,我们已享用了大量很棒的设计。而如若我们要从感觉这一侧去重设物品制造的驱动力的话,我们的设计过程就不是始于技术,而是始于感觉认知,它是与各种科学法则平行进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可称为“感觉驱动”的世界。我们无法把我们的身体变得抽象,我们也不该忘记,大部分科学都是关于人类生存这一事实。我们曾满脑子梦想着将一个虚拟的自己送到虚拟空间去生活来获得幸福,但我们已经明白,虚拟幸福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幸福的。到时候,尘土终将覆盖那些被设计得最具轻盈之美的现代结构,而新材料做成的产品亦将渐成古董。我们不知拿自己的肉身怎么办,它需要的按摩和它需要的信息一样多。”
“除非能够微妙地唤醒和启动接受者的感觉,否则技术没有任何意义。环顾四周,我注意到的正相反,人们今天由于技术进步而逐渐发展出厚厚的皮肤。他们穿着松紧的或是绒面的衣服,坐在松软的沙发里,边吃着土豆条,边看着大屏幕电视。他们不去上烹饪课或是学茶道。他们甚至连往花瓶里插花都嫌麻烦。”
“在高科技开始驱动社会之前,在技术与感觉认知之间曾有一场势均力敌的拔河。我们曾以我们的感觉认知为基础判断事物与现象。如果驱动世界的动机变成某种目标在于更高技术的东西,人类的感觉就可能像不活跃的肌肉失去力量一样退化。如果我们不放弃这个正在发生的进程,我们至少应该更努力地唤醒我们的感觉认知。如果高科技能以一种更精妙的方式进步,微妙地与感觉认知的范围相互联系就更好了。”
最后仍以原研哉的话作为结束——“不断让人类头脑保持活跃的是未知。在今天媒介不断演变的背景下,信息的供应已经超量了,达到一种我们已无法确知的程度,知识不再作为一种激发思考的媒介起作用,而淤积的信息就像没发芽的种子,被降到一种模糊状态。”——期待可以真的具有创造性,提出从来没人提过的问题,就算没有那样的能力,也期待抱有对世界对生活对细节的好奇,更期待守着克制的信念认真专注~
![]() |
MUJI设计生活设计家——
我不是无印良品的粉丝,也不最爱极简主义,仍然是欣赏的态度仰视MUJI的理念,设计内容愈加繁复的时候,需要适时有这样认真的节制态度看待理想和欲望,作品和生活期望在各种美的包裹里同时与最简单的需求相辅相成~
“设计是对差异的控制。但做过了无数项目之后我才明白,我对意义的编织并非来自大的差异,却是最初,最小的那些。”
“白”不是白的。让“白”得以诞生的事一种感受白的容纳性。所以我们不是去寻找白,而是需要搜寻一种能感受白的感觉方式。然后我们才能开始理解“静”或“空”等词语,辨识出其中所隐含的意义。当我们把注意力转到“白”上,世界聚起的光便更多,投下的影子也更深。
“欲望有时牵涉到沉迷,引起自我中心主义,或敲响辛酸的音符。追逐欲望、为胃口所驱使的消费社会与个性文化均会碰壁。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我们应该将价值赋予可接受的质量:节制、让步以及超然的理性。接受会不会是一种具有更高一级自由的形式呢?接受包含着屈从和轻度不满,而提高接受度则会将二者彻底消除。通过造成这种具有清晰的自信并在一个自由竞争社会有着真正竞争力的接受度,从而形成“这就行":这就是无印良品的愿景。”
“广告的核心在于包容许多种解读的向心力。喜欢它的人将他们的各种期待与愿望放入其中。无印良品的广告理念即是对这一事实的承认,并发展成一种方法论。那就是,只有当一则广告被当做一具空的容器,观众能够自由地将其想法和愿望置入其中,传播才是有效的。”
“居住的理想风格是在时间的滋养中通过居住自然孕育的。有些人喜欢强烈、动感的生活,把漂亮的厨房放在家中央,便于招待客人。另一些人喜欢坐在大钢琴前面,不管白天黑夜想起来就到键盘上敲一敲。还有人想要一个大浴缸,可以休息和放松。其他人梦想着把时间花在阅读上,书房四周环绕着定做的书架。我们的理想之一是让这些人中的每一个都去独立“编辑”其居住环境,以找到与其个人生活方式最匹配的一种。”
“我们的目标既非青春亦非沉稳。我们还是会对领先的技术给予必要的关注,但无印良品的精神气质是对人的兴趣。我们关心的是那些工作、休息、共享今天这个星球的人:用现实的期望创造其生活空间,在其服饰上获得快乐,吃安全的食物,睡觉,偶尔旅行,面对顺境和逆境、欢笑和泪水的普通人。无印良品以其七千多种产品获得的角色,是不断帮助人们拥有一个每天快乐多一点的人生。”
![]() |
无论什么都“再设计”——
做设计的人最爱的最怕的是不是都是设计无止境的永恒定理,原研哉邀请各界名家对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重新定义,头发包裹的吊灯、蝌蚪游游的杯垫、果皮状的利乐包装、干净的圆白菜碗等等,所有的形状颜色褪去浮躁,以触觉为指引为探索,看看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A.HAPTIC触觉展览——感动五官感动你
![]() |
——“观察感觉的环境,或生态。我们蓄意将我们的感觉获得的结果拿来,把它们交给做东西和传播的过程。这一态度揭开了一个融合了设计、科学和感觉的新领域。此展览不指向怀旧,其创作直接指向未来。当我们构思设计,不先去想颜色和形状就开始设计是很难的。例如咖啡杯,任何设计师都会禁不住先画个草图作为整个流程的第一步。对这个展览来说不行。我要所有的参展者在得出关于其形式或任何东西的图像之前,先从思考咖啡杯如何刺激和唤醒感觉这一点开始。”
B.佐藤雅彦-飞来飞去的出入境
![]() |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飞到某国。当官员把他的护照还给他时,注意到他护照上的日期,对他说了句:“生日快乐!”他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只把护照还回去,但他想说点什么。这个旅行的人后来说这一简单交流令他对整个国家都充满好感。沉睡在这些琐事中的就是沟通的种子。雅彦的印章向我们展示了这类种子的存在,并准确的告诉我们如何使之萌芽。”
C.深泽直人-喝水也玩乐的茶袋
![]() |
——“假如说你要设计个雨伞架,某种管状物会立即跃入脑中。但深泽坚持说我们应该去掉该想法。他说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大楼入口处的水泥地上开一道八毫米宽、五毫米深的槽而已。找地方放伞的客人急的是赶紧找个地方把伞尖插进去。这就好像是雨伞自己来回想找个地方站着,它很容易就会发现有个槽在那里等着它,因而所有的伞都会整齐地站成一列。而用伞的人们可能根本没意识到那道槽就是伞架!因此,伞的有序队列成了无意识行为的结果。深泽让其项目——伞架设计的完成落在了伞自己身上。”
原研哉的话——
他不是MUJI的创始人,却在科技驱动最为主流的时代透彻的明确无印良品发展的方向和回归的方向,看书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很久以来心里说不出来的感受,被大师一一道破~
“我们以前只是在设计一些“刺激””
“而设计,则基本上不是一种自我表达,它源于社会。设计的实质在于发现一个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的过程。由于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内部、除了能从设计师的角度看问题外,每个人都能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设计就是感染,因为其过程所创造的启发,是基于人类在普遍价值和精神上的共鸣。”
"我们的日常环境看来已经完全被包裹在设计里了:我们的地板、墙壁、电视机、光盘、书籍、啤酒瓶、照明器材、浴袍、杯垫~所有都是设计工作的结果。设计师的才华就是以一种崭新的眼光,时时重新审视这些日常环境,好像它们仍是未知的一样。"
“对于一个技术已成为发展驱动力的时代来说,可能这就是设计的恰当形式。受益于我们的技术驱动型社会,我们已享用了大量很棒的设计。而如若我们要从感觉这一侧去重设物品制造的驱动力的话,我们的设计过程就不是始于技术,而是始于感觉认知,它是与各种科学法则平行进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可称为“感觉驱动”的世界。我们无法把我们的身体变得抽象,我们也不该忘记,大部分科学都是关于人类生存这一事实。我们曾满脑子梦想着将一个虚拟的自己送到虚拟空间去生活来获得幸福,但我们已经明白,虚拟幸福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幸福的。到时候,尘土终将覆盖那些被设计得最具轻盈之美的现代结构,而新材料做成的产品亦将渐成古董。我们不知拿自己的肉身怎么办,它需要的按摩和它需要的信息一样多。”
“除非能够微妙地唤醒和启动接受者的感觉,否则技术没有任何意义。环顾四周,我注意到的正相反,人们今天由于技术进步而逐渐发展出厚厚的皮肤。他们穿着松紧的或是绒面的衣服,坐在松软的沙发里,边吃着土豆条,边看着大屏幕电视。他们不去上烹饪课或是学茶道。他们甚至连往花瓶里插花都嫌麻烦。”
“在高科技开始驱动社会之前,在技术与感觉认知之间曾有一场势均力敌的拔河。我们曾以我们的感觉认知为基础判断事物与现象。如果驱动世界的动机变成某种目标在于更高技术的东西,人类的感觉就可能像不活跃的肌肉失去力量一样退化。如果我们不放弃这个正在发生的进程,我们至少应该更努力地唤醒我们的感觉认知。如果高科技能以一种更精妙的方式进步,微妙地与感觉认知的范围相互联系就更好了。”
最后仍以原研哉的话作为结束——“不断让人类头脑保持活跃的是未知。在今天媒介不断演变的背景下,信息的供应已经超量了,达到一种我们已无法确知的程度,知识不再作为一种激发思考的媒介起作用,而淤积的信息就像没发芽的种子,被降到一种模糊状态。”——期待可以真的具有创造性,提出从来没人提过的问题,就算没有那样的能力,也期待抱有对世界对生活对细节的好奇,更期待守着克制的信念认真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