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我觉得这个社会存在一种奇怪又似理所应当的观念:一个人倘若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就近乎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对于女性来说尤为如此。
在一些漫不经心的叙述里,“老姑娘”一词常含贬义。
很多书籍里,还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人的价值在于获得别人(社会)的认可。
一个不被认可的人,是没有价值的,粗鲁点说,是无用的废物。
许多人,一生都在为这所谓的“认可”而努力着。父母的认可,朋友的认可,爱人的认可,儿女的认可,陌生人的认可……我们患得患失,瞻前顾后,活在固有观念的框架里,甚至为自己从未越雷池一步而沾沾自喜。
这种看法也许不能说是错的,人本来就是一种生而孤独又害怕孤独的动物。
我常觉得,有些人自杀,也是源于被抛弃感——那种全世界都冷漠以待的绝望。
我曾和一位朋友谈及类似的话题,她的看法是,一朵花要有人欣赏才能实现它的美,一块玉石要有人雕琢才能体现它的珍贵。
然而,很早以前我就不这样想了。
我一直认为,一朵花只需要自在地开落,枯荣由它,一块玉不论是在深山还是宝盒,玉还是玉。
我们谁也没能说服谁。毕竟,这个问题并没有孰是孰非。
就像,有些人就是喜欢做个柔柔软软的菟丝花,安分惬意,有些人就是喜欢做个与橡树并排的木棉,相互扶持,有些人就是喜欢做一棵孤独的树,独立于天地,不惧风雨。
并没有哪一种就比另一种更好,只要心灵是自在的,哪样不是一种活法呢?
在一些漫不经心的叙述里,“老姑娘”一词常含贬义。
很多书籍里,还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人的价值在于获得别人(社会)的认可。
一个不被认可的人,是没有价值的,粗鲁点说,是无用的废物。
许多人,一生都在为这所谓的“认可”而努力着。父母的认可,朋友的认可,爱人的认可,儿女的认可,陌生人的认可……我们患得患失,瞻前顾后,活在固有观念的框架里,甚至为自己从未越雷池一步而沾沾自喜。
这种看法也许不能说是错的,人本来就是一种生而孤独又害怕孤独的动物。
我常觉得,有些人自杀,也是源于被抛弃感——那种全世界都冷漠以待的绝望。
我曾和一位朋友谈及类似的话题,她的看法是,一朵花要有人欣赏才能实现它的美,一块玉石要有人雕琢才能体现它的珍贵。
然而,很早以前我就不这样想了。
我一直认为,一朵花只需要自在地开落,枯荣由它,一块玉不论是在深山还是宝盒,玉还是玉。
我们谁也没能说服谁。毕竟,这个问题并没有孰是孰非。
就像,有些人就是喜欢做个柔柔软软的菟丝花,安分惬意,有些人就是喜欢做个与橡树并排的木棉,相互扶持,有些人就是喜欢做一棵孤独的树,独立于天地,不惧风雨。
并没有哪一种就比另一种更好,只要心灵是自在的,哪样不是一种活法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