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生煎蝴蝶酥鲜肉月饼哪家强?本地老饕带你逐一打卡!
说到一个地方的美食,每个当地人都可以列出一个私人珍藏的餐厅榜单;但若是离开一个地方久了,提起最想念的美食,往往都是那些接地气的美味小吃,因为便宜好吃,甚至可以天天吃,身心受其滋养最多所以印象最深刻。
以下说到的小吃店点心铺,属于外地人第一次来沪会去打卡的地方,虽然并不是米其林几星那种美食达人必到的存在,但可以说它们代表了老上海传统的风味。
生煎
大壶春和小杨生煎,都以生煎知名,在外地朋友中,小杨生煎无疑更为知名,分店也最多,相比起来大壶春就有点“深闺无人知”的感觉。
开口向上的大壶春
两家生煎的风格略有不同,大壶春是本帮派开口朝上,面皮是全发面,因为蓬松,所以看起来个头比较大,底脆肉馅偏瘦无汤汁是他家特色。
开口向下的小杨生煎
小杨生煎属于扬帮派开口朝下,和丰裕生煎一样面皮是半发酵,所以比较紧实,看起来个头显得比较小,但这也是为了突出肉馅和肉汁的饱满,肉馅中加了皮冻,所以咬破面皮就会有一勺汤汁。
小杨生煎
对于小杨生煎最早的记忆是童年暑假来上海亲戚家玩,外婆一大早就会拿个大搪瓷碗去买几两生煎回来给我们当早饭,早上一睁开眼就能吃到的热乎乎鲜美生煎简直是人间至高美味。
大约10年前,我在大学暑假来上海实习,那时小杨还没有很多分店,小小的简陋的店面门口总会有一些附近的居民在排队,当时还很单纯不做作的我对美食没什么概念,觉得站在街边吃几个刚出炉的滚烫生煎,任浓郁汤汁流淌在手上,有种“幸福来得简单易得”的满足感。
现在的小杨生煎已经开出满街的分店,而且装修和餐具都变得时尚,有外地朋友来我陪着一起去吃,虽然味道说不上哪里有变化,但总觉得少了从前在乱糟糟的小店里吃到时那种“心灵受到重击”般振聋发聩的力道。朋友问它从前与现在的区别,我说,现在的小杨就像产后复出的杨幂,时尚优雅美丽,但失了以前的灵气。
客观的说,比起上海满大街的野生小摊来说,生煎的口味仍是好吃的,尤其是刚出锅的生煎,饱满的香气咬破一个小口就会冒出来,肥瘦相间的肉馅是传统本帮的鲜甜味,汤汁对于我这种热爱猪油渣的人来说够浓郁(放凉会变得油腻),一两4只,虽然吃到第三只会觉得有点腻,但蘸醋可以稍微缓解。最近居然新出了小龙虾馅料的,如果来上海游玩,路过小杨生煎不妨可以进来尝尝。
自1932年“大壶春馒头店”开业至今,上海人无论大小都知道吃老牌生煎要吃“萝春阁”和“大壶春”,毕竟是百年老店。
几年前第一次吃大壶春是在云南路简陋的“国营风情”店里,穿着白大褂的资深阿姨大姐为你带来粗放豪迈的服务,生煎出锅后用搪瓷小盆丢在有点油腻的桌上,深藏功与名。最近几年大壶春重新装修过了,变得时尚干净整洁,前段时间去了四川北路店,居然出了一个看起来逼格很高的小锅生煎,拼配了三种口味:蛤蜊肉,鲜肉,鲜虾,很适合有选择困难症的人一举三得。
其实个人最爱的是它家菜肉馄饨我会说。跟小杨比起来,大壶春的肉馅很瘦很紧实,因为发面的关系,咬下去一口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小杨的底毕竟是开口部分煎出来的,褶皱部分会容易有死面,而且底偏厚凉了之后会有变硬的问题,比起来大壶春的底更酥脆,这点是完胜小杨生煎的,而且也不会有变硬的问题,因为肉馅的特点,大壶春吃起来口感更加饱满。
总之,两家是各有所长吧,不过大壶春的分店较少,饭店容易出现排队的情况,游玩时可以错开饭点时间酌情安排前往。
国际饭店 - 蝴蝶酥
之前经过黄河路,总是可以看到长长的队伍排在国际饭店门口,热门程度简直胜似网红店。曾经连吃了一个月的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的确非常好吃,而且小的蝴蝶酥比大的更好吃,有外地朋友来我一定会买来当手信送给人家,算是我心目中的上海名品。
首先,保质期很短大约只有一周,内行就知道这是不放防腐剂原因,但其实放的时间长了也会口感变差,蝴蝶酥的重点就在这个“酥”的口感,外面的一圈轻轻一咬就碎,黄油味非常浓郁,中间的部分却有软糯的口感而且有种带着椰蓉味的奶香,整体来说不会太甜,所以黄油香和奶香都很突出,让人不知不觉就会干掉一包,实在是减肥的大敌!!!
我是没耐心很怕排长队的那种人,经本地老饕指点,知道了不用排队也可以买到蝴蝶酥的奥义,冒着自己以后都买不到的风险在这里透露一下,答应我自己悄悄去买就好了请不要告诉太多人:南京东路上邵万生里面有国际饭店的专柜,上午去的话基本都是直接去就可以买到,下午可能卖完。
红宝石 - 奶油小方
30年沪上来自广州香港台湾日本各种品牌烘焙蛋糕店起起落落,唯有海派老店红宝石一颗恒久远,鲜奶小方独步江湖,无招胜有招
。
外地的朋友看到图片不禁要问,鲜奶小方看起来就是简单的奶油蛋糕而已啊,其实,它的魅力就在于“简单”。这么多年以来,它并没有随波逐流的发展出花俏的芝士或抹茶等口味,蛋糕的味道不会太甜,是比较天然的鸡蛋牛奶的味道,里面加了少量碎菠萝来增加口感,关键是上面新鲜的动物奶油,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始终如一的品质有种返朴归真的魅力。
唯一变化的是价格,现在已经比几年前涨了一倍,而且Size也变小了一些,但是讲道理,比起很多品牌蛋糕店的价格仍然是实惠的,而且它是海派甜品的代表,来上海的你不尝一块吗~
光明邨 – 鲜肉月饼
依然有排队的人,但比较少
因为光明邨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所以要买它家的鲜肉月饼,只有去排队一个办法,所以真的除非好心人投喂,否则自己宁可不吃也绝对不会去排队。某一天我顶着36度高温,上午就出门,想说这么热应该没人排队了吧!结果还真的,排队的人少了一些,只排了20分钟左右就买到了。
“传统国营”风格的包装盒
说起鲜肉月饼,应该是江浙沪之外的小伙伴所不了解的存在,虽然叫月饼,但它并非只有中秋季节才有的应季点心,而是一年到头都可以吃得到。
论口味,它跟广式的伍仁莲蓉等月饼完全不同,表皮口感是苏式月饼的酥皮 (可能这就是它也被叫做月饼的原因吧),最大的区别是馅料是纯肉制作,鲜咸口,类似肉包子或生煎的肉馅,总之,鲜肉月饼其实是一种上海比较常见的点心,不仅很多熟食点心店有卖,甚至家乐福超市里也有,一般都是现做现卖现吃,放冰箱也只能保存一两天,而且口感会差很多。
泰康鲜肉月饼
沪上比较知名的鲜肉月饼,基本都是老字号的酒家或点心店出品:泰康,西区老大房,王宝和等等。光明邨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家,而且淮海中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一年四季都需要排队,排队的大多是本地老阿姨老爷叔,可见它深入人心多年,品质口味是很稳定的。
光明邨家和别家最大的区别,可以从酥皮和肉馅两方面来说。
酥皮,大部分鲜肉月饼店的酥皮是比较薄的,除了最外面一层是酥的口感,靠里面的皮都是比较软的,吃口会有点粉容易干,但他家的口感是很饱满,饼皮稍厚而且从里到外都很酥,甚至有种司康的口感,这个是它的亮点。
肉馅,仅有很少量汤汁渗透了内侧的酥皮,肉馅偏瘦偏干而且很紧致,跟大部分鲜肉月饼略油腻松软的肉馅不同,而且一般的肉馅的咸鲜味是生抽加糖,他家有种很浓的酒香,说不清是黄酒还是料酒,这种酒香盖住了肉馅的腥,让月饼在放凉之后吃也不会觉得腻。
除去月饼,光明邨本身也是沪上老字号酒家,楼上是餐厅,经营本帮菜及小馄饨小笼等小吃,一楼售卖熟菜和糕点,月饼旁边的熟菜窗口也是长年排队的,而且我中午去时,烤麸等招牌熟菜都已经卖完了。光明邨所在的地段是淮海中路最核心的地段,若你在淮海路逛街经过,千万不要错过哦~~
以下说到的小吃店点心铺,属于外地人第一次来沪会去打卡的地方,虽然并不是米其林几星那种美食达人必到的存在,但可以说它们代表了老上海传统的风味。
生煎
大壶春和小杨生煎,都以生煎知名,在外地朋友中,小杨生煎无疑更为知名,分店也最多,相比起来大壶春就有点“深闺无人知”的感觉。
![]() |
开口向上的大壶春
两家生煎的风格略有不同,大壶春是本帮派开口朝上,面皮是全发面,因为蓬松,所以看起来个头比较大,底脆肉馅偏瘦无汤汁是他家特色。
![]() |
开口向下的小杨生煎
小杨生煎属于扬帮派开口朝下,和丰裕生煎一样面皮是半发酵,所以比较紧实,看起来个头显得比较小,但这也是为了突出肉馅和肉汁的饱满,肉馅中加了皮冻,所以咬破面皮就会有一勺汤汁。
小杨生煎
![]() |
对于小杨生煎最早的记忆是童年暑假来上海亲戚家玩,外婆一大早就会拿个大搪瓷碗去买几两生煎回来给我们当早饭,早上一睁开眼就能吃到的热乎乎鲜美生煎简直是人间至高美味。
大约10年前,我在大学暑假来上海实习,那时小杨还没有很多分店,小小的简陋的店面门口总会有一些附近的居民在排队,当时还很单纯不做作的我对美食没什么概念,觉得站在街边吃几个刚出炉的滚烫生煎,任浓郁汤汁流淌在手上,有种“幸福来得简单易得”的满足感。
![]() |
现在的小杨生煎已经开出满街的分店,而且装修和餐具都变得时尚,有外地朋友来我陪着一起去吃,虽然味道说不上哪里有变化,但总觉得少了从前在乱糟糟的小店里吃到时那种“心灵受到重击”般振聋发聩的力道。朋友问它从前与现在的区别,我说,现在的小杨就像产后复出的杨幂,时尚优雅美丽,但失了以前的灵气。
![]() |
客观的说,比起上海满大街的野生小摊来说,生煎的口味仍是好吃的,尤其是刚出锅的生煎,饱满的香气咬破一个小口就会冒出来,肥瘦相间的肉馅是传统本帮的鲜甜味,汤汁对于我这种热爱猪油渣的人来说够浓郁(放凉会变得油腻),一两4只,虽然吃到第三只会觉得有点腻,但蘸醋可以稍微缓解。最近居然新出了小龙虾馅料的,如果来上海游玩,路过小杨生煎不妨可以进来尝尝。
![]() |
自1932年“大壶春馒头店”开业至今,上海人无论大小都知道吃老牌生煎要吃“萝春阁”和“大壶春”,毕竟是百年老店。
几年前第一次吃大壶春是在云南路简陋的“国营风情”店里,穿着白大褂的资深阿姨大姐为你带来粗放豪迈的服务,生煎出锅后用搪瓷小盆丢在有点油腻的桌上,深藏功与名。最近几年大壶春重新装修过了,变得时尚干净整洁,前段时间去了四川北路店,居然出了一个看起来逼格很高的小锅生煎,拼配了三种口味:蛤蜊肉,鲜肉,鲜虾,很适合有选择困难症的人一举三得。
![]() |
其实个人最爱的是它家菜肉馄饨我会说。跟小杨比起来,大壶春的肉馅很瘦很紧实,因为发面的关系,咬下去一口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小杨的底毕竟是开口部分煎出来的,褶皱部分会容易有死面,而且底偏厚凉了之后会有变硬的问题,比起来大壶春的底更酥脆,这点是完胜小杨生煎的,而且也不会有变硬的问题,因为肉馅的特点,大壶春吃起来口感更加饱满。
总之,两家是各有所长吧,不过大壶春的分店较少,饭店容易出现排队的情况,游玩时可以错开饭点时间酌情安排前往。
国际饭店 - 蝴蝶酥
![]() |
之前经过黄河路,总是可以看到长长的队伍排在国际饭店门口,热门程度简直胜似网红店。曾经连吃了一个月的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的确非常好吃,而且小的蝴蝶酥比大的更好吃,有外地朋友来我一定会买来当手信送给人家,算是我心目中的上海名品。
![]() |
首先,保质期很短大约只有一周,内行就知道这是不放防腐剂原因,但其实放的时间长了也会口感变差,蝴蝶酥的重点就在这个“酥”的口感,外面的一圈轻轻一咬就碎,黄油味非常浓郁,中间的部分却有软糯的口感而且有种带着椰蓉味的奶香,整体来说不会太甜,所以黄油香和奶香都很突出,让人不知不觉就会干掉一包,实在是减肥的大敌!!!
![]() |
我是没耐心很怕排长队的那种人,经本地老饕指点,知道了不用排队也可以买到蝴蝶酥的奥义,冒着自己以后都买不到的风险在这里透露一下,答应我自己悄悄去买就好了请不要告诉太多人:南京东路上邵万生里面有国际饭店的专柜,上午去的话基本都是直接去就可以买到,下午可能卖完。
红宝石 - 奶油小方
![]() |
30年沪上来自广州香港台湾日本各种品牌烘焙蛋糕店起起落落,唯有海派老店红宝石一颗恒久远,鲜奶小方独步江湖,无招胜有招
。
![]() |
外地的朋友看到图片不禁要问,鲜奶小方看起来就是简单的奶油蛋糕而已啊,其实,它的魅力就在于“简单”。这么多年以来,它并没有随波逐流的发展出花俏的芝士或抹茶等口味,蛋糕的味道不会太甜,是比较天然的鸡蛋牛奶的味道,里面加了少量碎菠萝来增加口感,关键是上面新鲜的动物奶油,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始终如一的品质有种返朴归真的魅力。
唯一变化的是价格,现在已经比几年前涨了一倍,而且Size也变小了一些,但是讲道理,比起很多品牌蛋糕店的价格仍然是实惠的,而且它是海派甜品的代表,来上海的你不尝一块吗~
光明邨 – 鲜肉月饼
![]() |
依然有排队的人,但比较少
因为光明邨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所以要买它家的鲜肉月饼,只有去排队一个办法,所以真的除非好心人投喂,否则自己宁可不吃也绝对不会去排队。某一天我顶着36度高温,上午就出门,想说这么热应该没人排队了吧!结果还真的,排队的人少了一些,只排了20分钟左右就买到了。
![]() |
“传统国营”风格的包装盒
说起鲜肉月饼,应该是江浙沪之外的小伙伴所不了解的存在,虽然叫月饼,但它并非只有中秋季节才有的应季点心,而是一年到头都可以吃得到。
![]() |
论口味,它跟广式的伍仁莲蓉等月饼完全不同,表皮口感是苏式月饼的酥皮 (可能这就是它也被叫做月饼的原因吧),最大的区别是馅料是纯肉制作,鲜咸口,类似肉包子或生煎的肉馅,总之,鲜肉月饼其实是一种上海比较常见的点心,不仅很多熟食点心店有卖,甚至家乐福超市里也有,一般都是现做现卖现吃,放冰箱也只能保存一两天,而且口感会差很多。
![]() |
泰康鲜肉月饼
沪上比较知名的鲜肉月饼,基本都是老字号的酒家或点心店出品:泰康,西区老大房,王宝和等等。光明邨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家,而且淮海中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一年四季都需要排队,排队的大多是本地老阿姨老爷叔,可见它深入人心多年,品质口味是很稳定的。
光明邨家和别家最大的区别,可以从酥皮和肉馅两方面来说。
![]() |
酥皮,大部分鲜肉月饼店的酥皮是比较薄的,除了最外面一层是酥的口感,靠里面的皮都是比较软的,吃口会有点粉容易干,但他家的口感是很饱满,饼皮稍厚而且从里到外都很酥,甚至有种司康的口感,这个是它的亮点。
![]() |
肉馅,仅有很少量汤汁渗透了内侧的酥皮,肉馅偏瘦偏干而且很紧致,跟大部分鲜肉月饼略油腻松软的肉馅不同,而且一般的肉馅的咸鲜味是生抽加糖,他家有种很浓的酒香,说不清是黄酒还是料酒,这种酒香盖住了肉馅的腥,让月饼在放凉之后吃也不会觉得腻。
除去月饼,光明邨本身也是沪上老字号酒家,楼上是餐厅,经营本帮菜及小馄饨小笼等小吃,一楼售卖熟菜和糕点,月饼旁边的熟菜窗口也是长年排队的,而且我中午去时,烤麸等招牌熟菜都已经卖完了。光明邨所在的地段是淮海中路最核心的地段,若你在淮海路逛街经过,千万不要错过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