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次《传习录》读书会侧记
一、 自我介绍,王门言志
1) 徐:每周参加读书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2) 任:与大家相互砥砺,光明内心,传播王学;
3) 欧阳:至诚,致良知,在每件事上磨练自己;
4) 济楚:按时作息;
5) 韩:坚持,学到内心欠缺的东西;
6) 易:内心光明,淡定,做事坦然;
7) 沈:圣人所思虑和今人相同,了解周围的人,了解自己,最近志向模糊了,寻找桃花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8) 李:致良知有利于处世,对生活方向有帮助;
二、 经典诵读《孟子》
三、 济楚博士讲解(博士奔波河北讲学,感冒发烧,仍不辍在读书会传道)
1) 逝者如斯夫,感叹天地之道,功夫没有穷尽;孔子无终日之间违仁,颜子能三月不违仁,一般人功夫时断时续;能不舍昼夜是因为有源,我们的源就是良知;
2)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忍心害理便与禽兽无异;
3)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毀”,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4) “君子不求天下之信己也,自信而已,吾方求以自信之不暇,尔暇求人之信己乎?”
5)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惟不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无入而非学也。”
6) 以厌恶外物之心去求静,反而会养成一个娇惰之气。
四、 切己发言,达宏点评
温州学友:
1.易海洋:
问题陈述:最近状态不好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而且在恢复冬泳后差点停掉。
解决:意识到问题后受到上次学习的启发每天坚持学习和读书不间断,随着工夫的积累找到了窍门,最终状态回升!
(达宏点评:困难如弹簧,看你强不强。易警官每次的发言都很切己,真是“必有事焉”,值得学习。犹豫和不坚定也是正常,这在致良知的道路上是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慢慢磨,终会工夫纯熟。)
2.沈略:
问题陈述:针对易警官的案例进行了剖析,点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的缺陷性,比如不知生从何来,不知道到哪里去。
建议:坚定信念,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
(达宏点评:沈略兄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而且看问题的尺度和高度都很好,时刻反省,时刻观照。外面没有别人,高瞻远瞩加上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必定会有所突破)
3.林西西:
陈述:初次参加读书会,很佩服阳明的自制力。
心得:“神马都是浮云”,轻松的做自己,坚定自己,为自己而活,自己是否感觉舒服是重要的尺度!
(达宏点评:能参加读书会接触到这个平台就是良知的指引,赞叹。境随心转,生命有限,为自己而活,做自己不后悔的选择,所有的发生都有深意,所有的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只管呵护自己的良知和本心。所以,不要纠结,你只管负责精彩,其它的交给上天去料理)
4.吴春:
陈述:主要分享了自己理解的观念和做之间的关系,在良知和迷糊的状态下的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此外,分享了潘金莲的电影,通过电影看到了良知。
心得:一点点雕琢自己,时刻按照良知办事,处处见良知,致良知!
(达宏点评:吴春很注重小的细节上的工夫,时时事事上致良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真的很棒。潘金莲的名字仔细琢磨起来很有深意,“金莲”是个很厉害的象。)
上海学友:
5.欧阳柳生:
分享:文中讲到阳明先生“工夫不间断”,而反省自己时候感觉工夫时常间断。时常感觉被私欲(声/名/利)蒙蔽,不是工夫不够就是用力过猛。
解决:每天读点传习录,与智者切磋!通过反躬自省和不断激励自己来进步。而且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放过任何进步的机会。
(达宏点评:欧阳兄工夫做的很细致,真可谓有心人。工夫的间断其实在前期或许是正常的事情,如果没有间断,怎么能过度到不断,间断也正是不断的准备和契机。猛回头!大丈夫事)
5.柚子:
问题陈述:知道自己迟到了;处在换工作后的适应和调整中,很多事和关系都需要重新磨合。
解决:通过反省意识到自己也有问题。尽量让自己看到别人的好处,难免会有过于表现自己的心理。自己进入这行是因为真正的喜欢,需要不断的调整心态,放下傲慢的心
(达宏点评:能知道自己迟到了也是良知,当面对问题正视问题的时候,就是转机的入口。传习录上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实也就是在良知的条件下将自己不断的放下和放大。碰到任何状况和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就对了。有期望就有失望,放下自己对于理想的领导的期望就好了,可以在良知的指引下与狼共舞,大家的目标一致都是把工作做好,那就和而不同,在具体的事物上保持目标一致,达到共赢)
5.许海铭:
分享了喜欢打羽毛球的例子,分析了坚持的原因:一方面有组织的监督和提醒,一方面对自己身体也有好处。联想到自己参加传习录读书会,很多时候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想放弃,但大多时候都又来了,因为每一次来都有心得和共鸣,读书会非空谈理论的方式感觉对自己很有帮助。此外分享了打坐的体验,以前学佛的时候也打坐,但接触阳明学后感觉不同,会感觉更入世更积极。
(达宏点评:学习如能受用则是真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不能落到实践中那知识于我们生命没有任何关系,反倒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受用”是任何知识是否真正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关于静坐的体验,其实或许在外人看来形式并没有更大的变化,但在静坐的人那里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仿佛“见山还是山”的体验,尺度、视野都有了大的改观)
此外,不当之处和缺失的信息点请大家给予更正建议,谢谢。祝好!
整理人:达宏
五、 功夫票选
许海铭学友每次皆有心得,获得大家赞许。
六、 自由讨论
1) 徐:每周参加读书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2) 任:与大家相互砥砺,光明内心,传播王学;
3) 欧阳:至诚,致良知,在每件事上磨练自己;
4) 济楚:按时作息;
5) 韩:坚持,学到内心欠缺的东西;
6) 易:内心光明,淡定,做事坦然;
7) 沈:圣人所思虑和今人相同,了解周围的人,了解自己,最近志向模糊了,寻找桃花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8) 李:致良知有利于处世,对生活方向有帮助;
二、 经典诵读《孟子》
三、 济楚博士讲解(博士奔波河北讲学,感冒发烧,仍不辍在读书会传道)
1) 逝者如斯夫,感叹天地之道,功夫没有穷尽;孔子无终日之间违仁,颜子能三月不违仁,一般人功夫时断时续;能不舍昼夜是因为有源,我们的源就是良知;
2)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忍心害理便与禽兽无异;
3)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毀”,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4) “君子不求天下之信己也,自信而已,吾方求以自信之不暇,尔暇求人之信己乎?”
5)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惟不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无入而非学也。”
6) 以厌恶外物之心去求静,反而会养成一个娇惰之气。
四、 切己发言,达宏点评
温州学友:
1.易海洋:
问题陈述:最近状态不好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而且在恢复冬泳后差点停掉。
解决:意识到问题后受到上次学习的启发每天坚持学习和读书不间断,随着工夫的积累找到了窍门,最终状态回升!
(达宏点评:困难如弹簧,看你强不强。易警官每次的发言都很切己,真是“必有事焉”,值得学习。犹豫和不坚定也是正常,这在致良知的道路上是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慢慢磨,终会工夫纯熟。)
2.沈略:
问题陈述:针对易警官的案例进行了剖析,点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的缺陷性,比如不知生从何来,不知道到哪里去。
建议:坚定信念,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
(达宏点评:沈略兄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而且看问题的尺度和高度都很好,时刻反省,时刻观照。外面没有别人,高瞻远瞩加上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必定会有所突破)
3.林西西:
陈述:初次参加读书会,很佩服阳明的自制力。
心得:“神马都是浮云”,轻松的做自己,坚定自己,为自己而活,自己是否感觉舒服是重要的尺度!
(达宏点评:能参加读书会接触到这个平台就是良知的指引,赞叹。境随心转,生命有限,为自己而活,做自己不后悔的选择,所有的发生都有深意,所有的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只管呵护自己的良知和本心。所以,不要纠结,你只管负责精彩,其它的交给上天去料理)
4.吴春:
陈述:主要分享了自己理解的观念和做之间的关系,在良知和迷糊的状态下的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此外,分享了潘金莲的电影,通过电影看到了良知。
心得:一点点雕琢自己,时刻按照良知办事,处处见良知,致良知!
(达宏点评:吴春很注重小的细节上的工夫,时时事事上致良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真的很棒。潘金莲的名字仔细琢磨起来很有深意,“金莲”是个很厉害的象。)
上海学友:
5.欧阳柳生:
分享:文中讲到阳明先生“工夫不间断”,而反省自己时候感觉工夫时常间断。时常感觉被私欲(声/名/利)蒙蔽,不是工夫不够就是用力过猛。
解决:每天读点传习录,与智者切磋!通过反躬自省和不断激励自己来进步。而且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放过任何进步的机会。
(达宏点评:欧阳兄工夫做的很细致,真可谓有心人。工夫的间断其实在前期或许是正常的事情,如果没有间断,怎么能过度到不断,间断也正是不断的准备和契机。猛回头!大丈夫事)
5.柚子:
问题陈述:知道自己迟到了;处在换工作后的适应和调整中,很多事和关系都需要重新磨合。
解决:通过反省意识到自己也有问题。尽量让自己看到别人的好处,难免会有过于表现自己的心理。自己进入这行是因为真正的喜欢,需要不断的调整心态,放下傲慢的心
(达宏点评:能知道自己迟到了也是良知,当面对问题正视问题的时候,就是转机的入口。传习录上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实也就是在良知的条件下将自己不断的放下和放大。碰到任何状况和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就对了。有期望就有失望,放下自己对于理想的领导的期望就好了,可以在良知的指引下与狼共舞,大家的目标一致都是把工作做好,那就和而不同,在具体的事物上保持目标一致,达到共赢)
5.许海铭:
分享了喜欢打羽毛球的例子,分析了坚持的原因:一方面有组织的监督和提醒,一方面对自己身体也有好处。联想到自己参加传习录读书会,很多时候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想放弃,但大多时候都又来了,因为每一次来都有心得和共鸣,读书会非空谈理论的方式感觉对自己很有帮助。此外分享了打坐的体验,以前学佛的时候也打坐,但接触阳明学后感觉不同,会感觉更入世更积极。
(达宏点评:学习如能受用则是真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不能落到实践中那知识于我们生命没有任何关系,反倒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受用”是任何知识是否真正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关于静坐的体验,其实或许在外人看来形式并没有更大的变化,但在静坐的人那里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仿佛“见山还是山”的体验,尺度、视野都有了大的改观)
此外,不当之处和缺失的信息点请大家给予更正建议,谢谢。祝好!
整理人:达宏
五、 功夫票选
许海铭学友每次皆有心得,获得大家赞许。
六、 自由讨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