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斯特洛翼:《权力的游戏》的政治
原文链接: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6/07/04/the-political-resonance-of-game-of-thrones
维斯特洛翼
《权力的游戏》的政治
文/ Emily Nussbaum
译/ 麻友安
在这一季的《权力的游戏》中,Tyrion Lannister——一个有着王尔德式智慧的毒舌矮人——代表他的头子烈火不侵的废奴主义者Daenerys女王,跟强大的奴隶主进行协商。如果他们同意停止资助政权变革,就将得到七年的时间来逐步废除奴隶制。Tyrion的曾经为奴的副官表示反对。“奴隶制是一种亟待废除的恐怖制度,”Tyrion驳道,“战争也是一种需要立刻停止的恐怖行为。我不能一次性把两个都解决。”
在《权力的游戏》这宏大、血腥、瑕瑜互见、偶尔令人心醉神迷的现象巨制中,最精彩之处常常是这样的:放在《狼厅》里也不违和的引诱性的政治思考,假如《狼厅》也有冰冻僵尸;或者《副总统》,假如《副总统》的特色是小孩子被狗吃掉。周日完结的第六季,迎来惯常的庆祝和暴怒,还有病毒般的网络段子,和尸横遍野(我只是猜测,因为HBO没给我预览),感觉是故意切合这大选之年。关于政治正确和实用主义,关于女性候选人的挣扎和男性霸权的世界,关于家族代际的丑陋历史,还有和各种魔鬼的各式交易,这些讨论占据了主导。George R. R. Martin肯定没打算把这部设在封建制度的维斯特洛的轰动奇幻大作(我还没读过,而且老实说可能也不会去读)写成2016美国选民的讽刺寓言。然而这就是你通过茶余饭后的现代戏剧所得到的,经常像审美化的世界通用语言一样,让我们得以谈论政治却无须吵嚷新闻。
当然了,电视花了很多年来帮人们想象选举奥巴马之后的图景:各种各样的剧集,比如极端自由主义的《白宫风云》和新保守主义的《24小时》,我们看到黑人或拉丁裔的男性总统,他们总是威严而有英雄气魄。(《白宫风云》里,酷劲十足自命不凡的Santos明确地是以青年奥巴马为原型。)希拉里克林顿没有这样虚构化的吹嘘。但也有几个例外,比如CBS的《国务卿女士》,从Mellie Grant(《丑闻》)到Alicia Florrick(《傲骨贤妻》)再到 Claire Underwood(《纸牌屋》),这些受希拉里启发的现代剧角色,可能也是共和党全国委员会资助的:她们在尽可能塑造一个冰雪公主,最坏的情况则是变成腐败的冰雪女王。这一季《权力的游戏》——第一次与书完全脱离——扩展了这种趣味,展现出一系列奇特而又迷人的女性征服者,足以契合每一种立场和意识形态。
一种人,从Daenerys (Emilia Clarke)中看到希拉里克林顿——Daenerys是曾经的第一夫人,真真正正地在烈火中穿行而过,通过精明的协商,让建立更少暴力的国家的渴望调和了她“鹰派”(或者说“龙派”)的作风。(枪支管控对应奴隶湾之战;巴尼弗兰克对应Tyrion Lannister.)私下里,她是个改革论者,不是个自由主义者,对于君主制她辩道:“我不会停住车轮。我要打碎车轮。”
另一种人,无疑会把希拉里看成Cerisei(Lena Headey),伦理败坏性生活堕落,生而为精英贵族,只有在真正衣不蔽体、蓬头垢面、剪成“分手后买醉的女孩”发型时她才惹人同情。(《权力的游戏》太有审美强迫症了,以至于君临城的修女们都不允许自己剃掉Headey的头发——而是剪了一个米娅法罗式超短发来羞辱她。)两位女王都十足领导架势不接地气;陌生人都对她们的头发很有意见。(你无法清楚地类推到当代种族政治,但越少提到Daenerys世界的殖民地审美趣味——她最好的朋友是个黑人而且她作为白人解放这些会跳舞的、阴暗粗蛮的野人——就越好。)
Daenerys和Cersei不是这部剧中唯一崛起的女性政治家。有饱经折磨的千金Sansa Stark(出色的Sophie Turner),她从三次皇室婚姻中幸存——其中两任丈夫是精神病虐待狂,而现在正带领一支由涅槃重生的哥哥Jon Snow领导的军队。还有Yara Greyjoy,仇女海员的好斗女同性恋女儿;Ellaria,一个来自平等主义的多恩的双性恋健壮美女,既肆意狂欢又向往复仇,她有一支全女性后裔组成的狂暴军队“沙蛇”。
女性“坏蛋”占据了整个图景,在她们之中还有Sansa的妹妹复仇者Arya,健壮青年形象的Brienne,还有最近出场的“小女王”Mormont女爵。《权力的游戏》的性别政治长久以来都是一个明显不协调的模型,像是一个以《阁楼》杂志(知名男性杂志,内容涉及轻度情色)形式发布的反厌女症宣传册。对女性力量的幻想常常是单一乏味的——Arya的千面杀手训练在枯燥程度上堪比Theon Greyjoy受的虐待。不过把众多单一的女英雄放在一起你就能得到一种联合的丰满。对于各种矛盾,这部剧想讨论的是女性为了获得力量而花费的心理成本,比如Sansa Stark从憧憬白马王子的女孩到心无旁骛的英勇女王的缓慢转变,在曾经强奸自己的人被狗啃掉脸的时候她得意地笑了。
剧中也有一个伯尼桑德斯的化身,即使你不喜欢伯尼桑德斯:鉴于最近有只鸟落在桑德斯的演讲台(指今年3月25日桑德斯在波特兰造势演讲的事件),时机刚好,他的名字就是大麻雀。一个变革的思想家,热衷于净化君临城的贵族们——包括Cersei——大麻雀不愿意妥协,以既印象深刻又惹人恨的方式坚持着他的原则。正如桑德斯,他很容易被错认成拉里戴维(美国喜剧演员)。
即使《权力的游戏》那些纯粹“极客”的方面,在刻意观察下也显得别有意味;其中就有异鬼,从北方入侵维斯特洛的不死生物。在看这部剧最震撼的战争场面之一的时候我禁不住抱怨,那些蓝眼睛骷髅川流不息地翻上陡峭的悬崖,如同Oscar de la Renta礼服上洋洋洒洒的黑色亮片。在我看来,即使不加人这些空洞的停不下来的怪物,剧中也已经有足够多的歹角了。后来有个人在推特上争论说异鬼象征了全球变暖——一个急迫不可忽视的威胁,而维斯特洛各家族却因为忙着争夺那座可怕的做成王座的铁椅子,而没能齐心协力对抗它。这一个有理有据的隐喻就让我信服了。好吧,让僵尸上场吧。
诚然,选举政治不是唯一的政治。这部剧还有它更广阔的哲理,它的强权崇拜、胜者为王。在维斯特洛,脆弱永远是一个错误:动感情就会被生吞活剥。这是这个世界唯一真正民主的品格,不管你是哪类人——贫穷、妇孺、生理缺陷、为人父母、情人,或者是任何还有珍视之物的人,比如国王。就像Sansa Stark带着厌恶拒绝了又一个空洞的骑士精神承诺时,她说道:“没有人能保护我。谁都保护不了任何人。”
尽管如此,这解释不了本剧折磨观众的恶趣味。这部剧最昏暗的时刻(比如在我一开始以为是地牢的地方的阉割/奴役的情节),感觉像《行尸走肉》一样喘不过气来,又是一个虐待狂。做一个粉丝意味着活在维斯特洛世界:要么麻木习惯,要么趁早回家。如果你焦虑太多,你就看不下去了——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关注,也是看不下去的。(我有一段时间就是。我的转折点是维斯特洛最糟糕的几场婚礼之一——有侏儒虐待的那一场,不是割喉、侏儒羞辱、匕首扎孕妇、或者强奸虐待。如果在维斯特洛你收到一张婚礼请柬,请务必礼貌拒绝!)一个忠实观众会发现她自己正在经历超脱,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看见猫会冷笑,对小孩只会耸耸肩。冷静的逻辑思考下,我可以为剧中每一个极端暴力的场景辩护——小孩子被火刑是有道理的;Sansa被虐待强奸也说得通——但是说得通并不等于有意义。
最近喝酒的时候,一个朋友苦恼地说到他感觉这部剧中有川普式的暗流:尽管他很喜爱复杂的角色(主要是兰尼斯特家族)和精彩的战役,他还是很抵触这部剧对唯胜者论的虚无的坚持。甚至一集中硬派杀手猎狗加入了一个类似戒瘾互助会的组织——忏悔者们在那儿卑微地服役——主要为了彻底推翻以暴制暴的概念。“把疾病传染给更多人并不是治愈疾病的方法。”领导这个组织的传教士坚持道。五分钟后,这个传教士就被吊在梁上;找到他后,猎狗从木桩里拔出斧子,把锄头变成了兵刃。
我认为这部剧即使谈不上更有深度,也至少有着更包罗万象的内涵。最近一集中有一场宏大的战争戏,它本应是关于杀戮欲的,但却是关于情感共鸣:万马齐喑,万箭齐发,镜头反复从血污的尸体下晃动上来,强迫我们感受战士的惊惶和恐惧。那是一个充满人性张力的动作场面,有着对战争的思考,而这是宏大的剧情主线所经常缺失的。
这一季中,Arya Stark——一个家族惨剧的幸存者,就像这部剧里的其他角色一样——看了一部关于她家族的《潘趣和朱迪》(英国传统布袋戏,有一些暴力色彩)式的演出。她看到父亲被斩首,这是她真实见证过的瞬间。而后她嘲笑敌人疯子Joffrey的死亡,在严肃的人群中咯咯笑。然而,当扮演Cersei的女人在Joffrey的尸体前哭泣时,Arya僵住了。这个场景感觉上刻意营造出剧中和剧外两群观众都无语凝噎的效果。它罕见地容许我们认识到,即使当一个女恶人吊唁一个虐待狂时,也并不真的是一个玩笑。在一部常常要求武装的剧中,这不失为一个强有力的缓冲:一个不仅仅止于“饿狗”的机会。
维斯特洛翼
《权力的游戏》的政治
文/ Emily Nussbaum
译/ 麻友安
在这一季的《权力的游戏》中,Tyrion Lannister——一个有着王尔德式智慧的毒舌矮人——代表他的头子烈火不侵的废奴主义者Daenerys女王,跟强大的奴隶主进行协商。如果他们同意停止资助政权变革,就将得到七年的时间来逐步废除奴隶制。Tyrion的曾经为奴的副官表示反对。“奴隶制是一种亟待废除的恐怖制度,”Tyrion驳道,“战争也是一种需要立刻停止的恐怖行为。我不能一次性把两个都解决。”
在《权力的游戏》这宏大、血腥、瑕瑜互见、偶尔令人心醉神迷的现象巨制中,最精彩之处常常是这样的:放在《狼厅》里也不违和的引诱性的政治思考,假如《狼厅》也有冰冻僵尸;或者《副总统》,假如《副总统》的特色是小孩子被狗吃掉。周日完结的第六季,迎来惯常的庆祝和暴怒,还有病毒般的网络段子,和尸横遍野(我只是猜测,因为HBO没给我预览),感觉是故意切合这大选之年。关于政治正确和实用主义,关于女性候选人的挣扎和男性霸权的世界,关于家族代际的丑陋历史,还有和各种魔鬼的各式交易,这些讨论占据了主导。George R. R. Martin肯定没打算把这部设在封建制度的维斯特洛的轰动奇幻大作(我还没读过,而且老实说可能也不会去读)写成2016美国选民的讽刺寓言。然而这就是你通过茶余饭后的现代戏剧所得到的,经常像审美化的世界通用语言一样,让我们得以谈论政治却无须吵嚷新闻。
当然了,电视花了很多年来帮人们想象选举奥巴马之后的图景:各种各样的剧集,比如极端自由主义的《白宫风云》和新保守主义的《24小时》,我们看到黑人或拉丁裔的男性总统,他们总是威严而有英雄气魄。(《白宫风云》里,酷劲十足自命不凡的Santos明确地是以青年奥巴马为原型。)希拉里克林顿没有这样虚构化的吹嘘。但也有几个例外,比如CBS的《国务卿女士》,从Mellie Grant(《丑闻》)到Alicia Florrick(《傲骨贤妻》)再到 Claire Underwood(《纸牌屋》),这些受希拉里启发的现代剧角色,可能也是共和党全国委员会资助的:她们在尽可能塑造一个冰雪公主,最坏的情况则是变成腐败的冰雪女王。这一季《权力的游戏》——第一次与书完全脱离——扩展了这种趣味,展现出一系列奇特而又迷人的女性征服者,足以契合每一种立场和意识形态。
一种人,从Daenerys (Emilia Clarke)中看到希拉里克林顿——Daenerys是曾经的第一夫人,真真正正地在烈火中穿行而过,通过精明的协商,让建立更少暴力的国家的渴望调和了她“鹰派”(或者说“龙派”)的作风。(枪支管控对应奴隶湾之战;巴尼弗兰克对应Tyrion Lannister.)私下里,她是个改革论者,不是个自由主义者,对于君主制她辩道:“我不会停住车轮。我要打碎车轮。”
另一种人,无疑会把希拉里看成Cerisei(Lena Headey),伦理败坏性生活堕落,生而为精英贵族,只有在真正衣不蔽体、蓬头垢面、剪成“分手后买醉的女孩”发型时她才惹人同情。(《权力的游戏》太有审美强迫症了,以至于君临城的修女们都不允许自己剃掉Headey的头发——而是剪了一个米娅法罗式超短发来羞辱她。)两位女王都十足领导架势不接地气;陌生人都对她们的头发很有意见。(你无法清楚地类推到当代种族政治,但越少提到Daenerys世界的殖民地审美趣味——她最好的朋友是个黑人而且她作为白人解放这些会跳舞的、阴暗粗蛮的野人——就越好。)
Daenerys和Cersei不是这部剧中唯一崛起的女性政治家。有饱经折磨的千金Sansa Stark(出色的Sophie Turner),她从三次皇室婚姻中幸存——其中两任丈夫是精神病虐待狂,而现在正带领一支由涅槃重生的哥哥Jon Snow领导的军队。还有Yara Greyjoy,仇女海员的好斗女同性恋女儿;Ellaria,一个来自平等主义的多恩的双性恋健壮美女,既肆意狂欢又向往复仇,她有一支全女性后裔组成的狂暴军队“沙蛇”。
女性“坏蛋”占据了整个图景,在她们之中还有Sansa的妹妹复仇者Arya,健壮青年形象的Brienne,还有最近出场的“小女王”Mormont女爵。《权力的游戏》的性别政治长久以来都是一个明显不协调的模型,像是一个以《阁楼》杂志(知名男性杂志,内容涉及轻度情色)形式发布的反厌女症宣传册。对女性力量的幻想常常是单一乏味的——Arya的千面杀手训练在枯燥程度上堪比Theon Greyjoy受的虐待。不过把众多单一的女英雄放在一起你就能得到一种联合的丰满。对于各种矛盾,这部剧想讨论的是女性为了获得力量而花费的心理成本,比如Sansa Stark从憧憬白马王子的女孩到心无旁骛的英勇女王的缓慢转变,在曾经强奸自己的人被狗啃掉脸的时候她得意地笑了。
剧中也有一个伯尼桑德斯的化身,即使你不喜欢伯尼桑德斯:鉴于最近有只鸟落在桑德斯的演讲台(指今年3月25日桑德斯在波特兰造势演讲的事件),时机刚好,他的名字就是大麻雀。一个变革的思想家,热衷于净化君临城的贵族们——包括Cersei——大麻雀不愿意妥协,以既印象深刻又惹人恨的方式坚持着他的原则。正如桑德斯,他很容易被错认成拉里戴维(美国喜剧演员)。
即使《权力的游戏》那些纯粹“极客”的方面,在刻意观察下也显得别有意味;其中就有异鬼,从北方入侵维斯特洛的不死生物。在看这部剧最震撼的战争场面之一的时候我禁不住抱怨,那些蓝眼睛骷髅川流不息地翻上陡峭的悬崖,如同Oscar de la Renta礼服上洋洋洒洒的黑色亮片。在我看来,即使不加人这些空洞的停不下来的怪物,剧中也已经有足够多的歹角了。后来有个人在推特上争论说异鬼象征了全球变暖——一个急迫不可忽视的威胁,而维斯特洛各家族却因为忙着争夺那座可怕的做成王座的铁椅子,而没能齐心协力对抗它。这一个有理有据的隐喻就让我信服了。好吧,让僵尸上场吧。
诚然,选举政治不是唯一的政治。这部剧还有它更广阔的哲理,它的强权崇拜、胜者为王。在维斯特洛,脆弱永远是一个错误:动感情就会被生吞活剥。这是这个世界唯一真正民主的品格,不管你是哪类人——贫穷、妇孺、生理缺陷、为人父母、情人,或者是任何还有珍视之物的人,比如国王。就像Sansa Stark带着厌恶拒绝了又一个空洞的骑士精神承诺时,她说道:“没有人能保护我。谁都保护不了任何人。”
尽管如此,这解释不了本剧折磨观众的恶趣味。这部剧最昏暗的时刻(比如在我一开始以为是地牢的地方的阉割/奴役的情节),感觉像《行尸走肉》一样喘不过气来,又是一个虐待狂。做一个粉丝意味着活在维斯特洛世界:要么麻木习惯,要么趁早回家。如果你焦虑太多,你就看不下去了——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关注,也是看不下去的。(我有一段时间就是。我的转折点是维斯特洛最糟糕的几场婚礼之一——有侏儒虐待的那一场,不是割喉、侏儒羞辱、匕首扎孕妇、或者强奸虐待。如果在维斯特洛你收到一张婚礼请柬,请务必礼貌拒绝!)一个忠实观众会发现她自己正在经历超脱,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看见猫会冷笑,对小孩只会耸耸肩。冷静的逻辑思考下,我可以为剧中每一个极端暴力的场景辩护——小孩子被火刑是有道理的;Sansa被虐待强奸也说得通——但是说得通并不等于有意义。
最近喝酒的时候,一个朋友苦恼地说到他感觉这部剧中有川普式的暗流:尽管他很喜爱复杂的角色(主要是兰尼斯特家族)和精彩的战役,他还是很抵触这部剧对唯胜者论的虚无的坚持。甚至一集中硬派杀手猎狗加入了一个类似戒瘾互助会的组织——忏悔者们在那儿卑微地服役——主要为了彻底推翻以暴制暴的概念。“把疾病传染给更多人并不是治愈疾病的方法。”领导这个组织的传教士坚持道。五分钟后,这个传教士就被吊在梁上;找到他后,猎狗从木桩里拔出斧子,把锄头变成了兵刃。
我认为这部剧即使谈不上更有深度,也至少有着更包罗万象的内涵。最近一集中有一场宏大的战争戏,它本应是关于杀戮欲的,但却是关于情感共鸣:万马齐喑,万箭齐发,镜头反复从血污的尸体下晃动上来,强迫我们感受战士的惊惶和恐惧。那是一个充满人性张力的动作场面,有着对战争的思考,而这是宏大的剧情主线所经常缺失的。
这一季中,Arya Stark——一个家族惨剧的幸存者,就像这部剧里的其他角色一样——看了一部关于她家族的《潘趣和朱迪》(英国传统布袋戏,有一些暴力色彩)式的演出。她看到父亲被斩首,这是她真实见证过的瞬间。而后她嘲笑敌人疯子Joffrey的死亡,在严肃的人群中咯咯笑。然而,当扮演Cersei的女人在Joffrey的尸体前哭泣时,Arya僵住了。这个场景感觉上刻意营造出剧中和剧外两群观众都无语凝噎的效果。它罕见地容许我们认识到,即使当一个女恶人吊唁一个虐待狂时,也并不真的是一个玩笑。在一部常常要求武装的剧中,这不失为一个强有力的缓冲:一个不仅仅止于“饿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