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不是所有小小咖啡馆都好喝
前段时间受邀去南京航空大学,一同学带我去了她们校园内的咖啡馆,咖啡馆是一群学生团体搞起来的,养了20多个学生兼职,当然需要轮流来上班。没有租金,连连亏本经营让我很诧异。我感到更惊讶的是老师消费居然可以挂单,离谱的是让学院来支付费用,学院又经常拖欠消费款项,入不敷出,当然消息来源我没法认证。
咖啡馆是间小教室改装而成,同学请我喝了杯美式,我看着她研磨、接粉萃取,不到7秒钟哗啦啦的就萃取完了,喝完后碗底后很多的粉尘。我这人对咖啡虽知道好坏,却也不挑剔。不好喝的咖啡也要品尝下,坐下顺便聊聊他们对咖啡认识和Espresso的了解。几乎是零概念,只懂得接粉萃取,至于粉粗细度、粉量多少、萃取多少时间合适,油脂的浓稠和颜色以及萃取的咖啡液体有多少一概不知,顿时满脸汗线,磨豆机也从来不知道需要清理保养和检查刀盘。
临走时告诉她:“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组织一下时间,我可以来给你们上一节咖啡课,不收费”。心想就当普及下咖啡文化知识吧!交些朋友也没什么损失,提前和我约时间就行,后来这位同学回复大意是:“店长问你要讲些什么内容,店长对拉花挺感兴趣的,能不能教”,瞬间我就想打消为她们讲课的念头。如果一杯标准的意识咖啡都做不好,连最基础的咖啡知识都不能掌握的话,仅仅拉花好看有何意义呢!我们售卖给客人的饮品,我们最基本的制作不是保证每一杯产品的品质吗?
前两天在芜湖市一天逛了三家小咖啡馆,芜湖这样的小城市想找到好的咖啡馆很难,也没熟悉的人介绍,先网上搜索一些评价好的信息,第一家在网上看到的信息位于雨耕山,网上介绍这家咖啡馆的意式浓缩通过研磨、温度、压力和时间让咖啡液达到酸、苦、甜的均衡状态,经常有外国人光顾,半信半信半疑的就过去了,在门口看店内的灯光就像是等待晚上开业的酒吧!当然这家店确实也是夜店酒吧和西餐厅。店里一收银小姑娘,年纪小小的。要杯美式打包,小姑娘让我找地方先坐下,感觉小姑娘估计不怎么会做咖啡,怕我看着紧张,于是我在店里溜达一下后还没做好,粉碗一直卡不上咖啡机上去,有些歉意问我会不会做。
“我会做咖啡啊”
“那你进来自己做好不好”
“好的呀”
我进去一边做的同时一边向她提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告诉她粉碗为什么卡不上机器,顺便帮她解决了一下MAZZER磨豆机拨粉手柄拨粉后无法弹回的问题,以及给她讲解了一下粉量、压粉以及萃取时间和萃取量的范围。
当然这杯美式即使是我自己做的也不会好喝到哪儿去,亲们估计都想象不出我是那什么接Espresso的。问题不在这小姑娘身上,她已经尽力了。只是我不明白,即使营业收入来源不是以咖啡为主,既然卖咖啡不管每天能卖出去几杯,最起码的员工培训要到位,产品制作要过关。对于他们的咖啡豆,现场有些售卖的,保质期居然12个月(不是生豆哦!)
第二家在镜湖边上,是咖啡馆也是电器类的商店,看两家的关系应该是同一个老板搞的复合式店面,要了杯美式萃取时间在20秒,美式太酸,没有平衡感,酸度高,苦低,回甘长,豆子新鲜风味很好,这家店面灯光温度事宜,员工也热情积极地开空调,送上一杯热水。后面进来一批客人后点了两杯美式,这次制作换了一个小伙伴,两次萃取时间都长达1分钟左右,让我惊讶怀疑是客人要求的嘛!吧员小伙伴也不相互提醒,难道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没有统一的萃取标准吗!临走之际,让吧台的收银小姑娘帮萃取一本Espresso尝试一下,萃取了两次,第一次时间36秒,第二次29秒,对自己并不自信,也知道自己家的咖啡豆以酸为主。三个人都有同一个习惯,喜欢把粉碗在桌子上敲打几下来调整粉在粉碗里的布局后压粉。光从萃取的时间上看,感觉好豆子有点被糟蹋了。
两家店没有喝到满意的咖啡,有点心疼钱的感觉,在店内休息的时间中用手机微信群在当地群里看到一位网名叫独叔的咖啡爱好者给我推荐的几个咖啡馆,说芜湖也只有这么几家还比较注重品质了。于是去了最近的一家,要返回雨耕山。女主叫红茶,男主叫喵喵,名就叫《喵喵家轻食》,红茶很善于聊咖啡,以及注重咖啡的新鲜和萃取的品质,红茶口味清淡,在芜湖这样的消费大环境下,也不得不以美食为主,咖啡我也颇为满意。当然店内最吸引我的还是霸气的EK 43白色磨豆机。
顺便做个小广告,喵喵家的美食没得挑剔,从店主对聊天中可以感觉到店内的美食绝对匠心制作,地址芜湖市镜湖区青山街49号。虽然我们交流的都是关于咖啡话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也是最后一家逛的店,还有咖啡爱好者推荐才有所收获,否则满街跑就是睁眼瞎。
总结,在这样一个大文化氛围的环境下,有独立个性和温馨环境的店越来越多,再也不是顾客吃什么无所谓,只要不难吃,而卖环境卖服务的年代了。产品品质依然是最重要的根基之一,这是最能攒口碑的的传播基础保障,也会是广大食客愿意推荐给朋友和回顾的要素。
咖啡馆是间小教室改装而成,同学请我喝了杯美式,我看着她研磨、接粉萃取,不到7秒钟哗啦啦的就萃取完了,喝完后碗底后很多的粉尘。我这人对咖啡虽知道好坏,却也不挑剔。不好喝的咖啡也要品尝下,坐下顺便聊聊他们对咖啡认识和Espresso的了解。几乎是零概念,只懂得接粉萃取,至于粉粗细度、粉量多少、萃取多少时间合适,油脂的浓稠和颜色以及萃取的咖啡液体有多少一概不知,顿时满脸汗线,磨豆机也从来不知道需要清理保养和检查刀盘。
临走时告诉她:“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组织一下时间,我可以来给你们上一节咖啡课,不收费”。心想就当普及下咖啡文化知识吧!交些朋友也没什么损失,提前和我约时间就行,后来这位同学回复大意是:“店长问你要讲些什么内容,店长对拉花挺感兴趣的,能不能教”,瞬间我就想打消为她们讲课的念头。如果一杯标准的意识咖啡都做不好,连最基础的咖啡知识都不能掌握的话,仅仅拉花好看有何意义呢!我们售卖给客人的饮品,我们最基本的制作不是保证每一杯产品的品质吗?
前两天在芜湖市一天逛了三家小咖啡馆,芜湖这样的小城市想找到好的咖啡馆很难,也没熟悉的人介绍,先网上搜索一些评价好的信息,第一家在网上看到的信息位于雨耕山,网上介绍这家咖啡馆的意式浓缩通过研磨、温度、压力和时间让咖啡液达到酸、苦、甜的均衡状态,经常有外国人光顾,半信半信半疑的就过去了,在门口看店内的灯光就像是等待晚上开业的酒吧!当然这家店确实也是夜店酒吧和西餐厅。店里一收银小姑娘,年纪小小的。要杯美式打包,小姑娘让我找地方先坐下,感觉小姑娘估计不怎么会做咖啡,怕我看着紧张,于是我在店里溜达一下后还没做好,粉碗一直卡不上咖啡机上去,有些歉意问我会不会做。
“我会做咖啡啊”
“那你进来自己做好不好”
“好的呀”
我进去一边做的同时一边向她提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告诉她粉碗为什么卡不上机器,顺便帮她解决了一下MAZZER磨豆机拨粉手柄拨粉后无法弹回的问题,以及给她讲解了一下粉量、压粉以及萃取时间和萃取量的范围。
当然这杯美式即使是我自己做的也不会好喝到哪儿去,亲们估计都想象不出我是那什么接Espresso的。问题不在这小姑娘身上,她已经尽力了。只是我不明白,即使营业收入来源不是以咖啡为主,既然卖咖啡不管每天能卖出去几杯,最起码的员工培训要到位,产品制作要过关。对于他们的咖啡豆,现场有些售卖的,保质期居然12个月(不是生豆哦!)
第二家在镜湖边上,是咖啡馆也是电器类的商店,看两家的关系应该是同一个老板搞的复合式店面,要了杯美式萃取时间在20秒,美式太酸,没有平衡感,酸度高,苦低,回甘长,豆子新鲜风味很好,这家店面灯光温度事宜,员工也热情积极地开空调,送上一杯热水。后面进来一批客人后点了两杯美式,这次制作换了一个小伙伴,两次萃取时间都长达1分钟左右,让我惊讶怀疑是客人要求的嘛!吧员小伙伴也不相互提醒,难道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没有统一的萃取标准吗!临走之际,让吧台的收银小姑娘帮萃取一本Espresso尝试一下,萃取了两次,第一次时间36秒,第二次29秒,对自己并不自信,也知道自己家的咖啡豆以酸为主。三个人都有同一个习惯,喜欢把粉碗在桌子上敲打几下来调整粉在粉碗里的布局后压粉。光从萃取的时间上看,感觉好豆子有点被糟蹋了。
两家店没有喝到满意的咖啡,有点心疼钱的感觉,在店内休息的时间中用手机微信群在当地群里看到一位网名叫独叔的咖啡爱好者给我推荐的几个咖啡馆,说芜湖也只有这么几家还比较注重品质了。于是去了最近的一家,要返回雨耕山。女主叫红茶,男主叫喵喵,名就叫《喵喵家轻食》,红茶很善于聊咖啡,以及注重咖啡的新鲜和萃取的品质,红茶口味清淡,在芜湖这样的消费大环境下,也不得不以美食为主,咖啡我也颇为满意。当然店内最吸引我的还是霸气的EK 43白色磨豆机。
顺便做个小广告,喵喵家的美食没得挑剔,从店主对聊天中可以感觉到店内的美食绝对匠心制作,地址芜湖市镜湖区青山街49号。虽然我们交流的都是关于咖啡话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也是最后一家逛的店,还有咖啡爱好者推荐才有所收获,否则满街跑就是睁眼瞎。
总结,在这样一个大文化氛围的环境下,有独立个性和温馨环境的店越来越多,再也不是顾客吃什么无所谓,只要不难吃,而卖环境卖服务的年代了。产品品质依然是最重要的根基之一,这是最能攒口碑的的传播基础保障,也会是广大食客愿意推荐给朋友和回顾的要素。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