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五百页的书,写140字内的段子
2016年11月24日 周四
标题上的这话我觉得是这个时代之余我们无法抹去的印迹,要是真的还写五百页的书,大体也只是极其少数人的做法,甚至就因此格格不入。早前就听过窦文涛说,现在的主流文化变得浅显,非得直截了当地表达,很多年轻人并不是很接受老一辈那种拐着弯的表达方式。
本人觉得有好有坏,而且喜忧参半。
你有啥说啥,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地亮明问题,不费力气在背地里较劲。时常听很多年轻人说“说话直”,这多少就是如此,一下子不顾场合、脸面、情谊就直接说到对方短时不好接话。
这里反思下自己本人,也有如此毛病,另外在写文字上,“每天有聊”时常也是口水文或流水账。昨天我认识的一位前辈夫人发了一篇文字,字字珠玑,情感玲珑剔透,让人倍感亲近贴心,拜读完她的文字,我即刻想起自己的“每天有聊”,同一个话题,我在此处的积淀和背后的思考太浅太窄,记得有次读她写关于男女情感的文字,我很好奇周围大我两个年龄层的人是怎样看待青春年少的情感,她的笔墨温润儒雅,思想平稳深刻,一种更加开阔宽容的胸襟掩藏在白纸黑字之后。
说到情感,太过直白对于情感其实是硬伤,感情这玩意有时走心也往往是更深沉,同时才能更隽永,大白话说可能你我一下子没法理解,对方在某件事情上的用意,却能在时光荏苒后才恍然惊醒。
“看五百页的书,写140字内的段子”,也没什么坏事,柴米油盐哪有天天高雅到不接地气,哪有连市井俗话都不愿听。可就如对文字,你珍惜它,善用它,厚待它,假以时日,它不负你的深情和耕耘。
标题上的这话我觉得是这个时代之余我们无法抹去的印迹,要是真的还写五百页的书,大体也只是极其少数人的做法,甚至就因此格格不入。早前就听过窦文涛说,现在的主流文化变得浅显,非得直截了当地表达,很多年轻人并不是很接受老一辈那种拐着弯的表达方式。
本人觉得有好有坏,而且喜忧参半。
你有啥说啥,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地亮明问题,不费力气在背地里较劲。时常听很多年轻人说“说话直”,这多少就是如此,一下子不顾场合、脸面、情谊就直接说到对方短时不好接话。
这里反思下自己本人,也有如此毛病,另外在写文字上,“每天有聊”时常也是口水文或流水账。昨天我认识的一位前辈夫人发了一篇文字,字字珠玑,情感玲珑剔透,让人倍感亲近贴心,拜读完她的文字,我即刻想起自己的“每天有聊”,同一个话题,我在此处的积淀和背后的思考太浅太窄,记得有次读她写关于男女情感的文字,我很好奇周围大我两个年龄层的人是怎样看待青春年少的情感,她的笔墨温润儒雅,思想平稳深刻,一种更加开阔宽容的胸襟掩藏在白纸黑字之后。
说到情感,太过直白对于情感其实是硬伤,感情这玩意有时走心也往往是更深沉,同时才能更隽永,大白话说可能你我一下子没法理解,对方在某件事情上的用意,却能在时光荏苒后才恍然惊醒。
“看五百页的书,写140字内的段子”,也没什么坏事,柴米油盐哪有天天高雅到不接地气,哪有连市井俗话都不愿听。可就如对文字,你珍惜它,善用它,厚待它,假以时日,它不负你的深情和耕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