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合作中的学术道德问题
最近五年的学术合作愈来愈多,也让我渐渐意识到少量学者在学术道德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这个问题在我们大陆合作者中尤其突出(当然,我的样本容量并不大,只有大概50名海内外学者,其中海外学者目前尚无此问题。所以我只说我自己的这个样本的情况)
最近,我尤其恼火的一件事情是,国内一所985高校的合作者,已经两次在我未授权投稿之前就率先将稿件投出。一方面,我感觉我自己被冒犯了,没有得到尊重;另一方面,我强烈的感到他们在“玩火”。
在此,不考虑过于深的问题,那么这种“玩火”行为会有哪些危害呢?
1. 可能会存在利益竞争问题
2. 署名排序问题(即贡献问题)
3. 机构署名及其排序问题
4. 一旦文章出现问题,所有作者都会受到牵连
5. 科学问题没有被“科学”地对待,很多问题也许根本没有讨论清楚。
...
在研究生教育上,学术道德的培育明显成为了缺失的一环。尽管各个高校都在研究生入学时都会有至少一堂这样的课程,并且发一个小册子。然而,这么做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绝大部分授课的老师,本身就不是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他们体会不到那种切肤之痛,所以并不会强调学术道德对于学术人生有多么的重要。不要以为“小保方”和“韩春雨”这样的事件能够给广大学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他们只是以一个“吃瓜群众”的心态看看好戏罢了,鲜有人会觉醒出来什么。这就是因为,从一开始,老师就没有从课堂上强调,这个有多重要了。
硕士和博士虽然都是导师负责制,但是目前来说,似乎,导师们在这方面,几乎是没有起到大作用的。除了以身作则之外,很少有导师提到这些,甚至其中一些可能还“以身试法”,在一些不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期刊上进行文章的发表。在我看来,学术道德教育,从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是太晚了。至少对于我们大陆学生来说,是太晚了。任何一个本科生,在大学就应该接收这样的教育,提前给他们敲响警钟。
最近十年,中国科学界经历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与此同时,很多的问题开始显现。学术道德的问题,对于一个民族的科学进程影响是绝对有意义的。只有在学术道德框架内,科学才能够有序地、健康地发展。如果没有学术规范进行保驾护航,科学将是脱缰的野马,任何预想不到的结果都可能发生。
最近,我尤其恼火的一件事情是,国内一所985高校的合作者,已经两次在我未授权投稿之前就率先将稿件投出。一方面,我感觉我自己被冒犯了,没有得到尊重;另一方面,我强烈的感到他们在“玩火”。
在此,不考虑过于深的问题,那么这种“玩火”行为会有哪些危害呢?
1. 可能会存在利益竞争问题
2. 署名排序问题(即贡献问题)
3. 机构署名及其排序问题
4. 一旦文章出现问题,所有作者都会受到牵连
5. 科学问题没有被“科学”地对待,很多问题也许根本没有讨论清楚。
...
在研究生教育上,学术道德的培育明显成为了缺失的一环。尽管各个高校都在研究生入学时都会有至少一堂这样的课程,并且发一个小册子。然而,这么做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绝大部分授课的老师,本身就不是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他们体会不到那种切肤之痛,所以并不会强调学术道德对于学术人生有多么的重要。不要以为“小保方”和“韩春雨”这样的事件能够给广大学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他们只是以一个“吃瓜群众”的心态看看好戏罢了,鲜有人会觉醒出来什么。这就是因为,从一开始,老师就没有从课堂上强调,这个有多重要了。
硕士和博士虽然都是导师负责制,但是目前来说,似乎,导师们在这方面,几乎是没有起到大作用的。除了以身作则之外,很少有导师提到这些,甚至其中一些可能还“以身试法”,在一些不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期刊上进行文章的发表。在我看来,学术道德教育,从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是太晚了。至少对于我们大陆学生来说,是太晚了。任何一个本科生,在大学就应该接收这样的教育,提前给他们敲响警钟。
最近十年,中国科学界经历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与此同时,很多的问题开始显现。学术道德的问题,对于一个民族的科学进程影响是绝对有意义的。只有在学术道德框架内,科学才能够有序地、健康地发展。如果没有学术规范进行保驾护航,科学将是脱缰的野马,任何预想不到的结果都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