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
来匹兹堡两年,也没有怎么记述过什么,突然想写写这里的风土。
先说地理,这是个山城,给我的感觉和重庆很像。记着很小的时候,大概六年级去过一次重庆,在三峡玩的路上路过。面很辣,菜都很辣,我现在提到重庆能感觉到背后在发汗。当时是第一次见到城市里面的街道并不是平的,坡度很陡,坐车的时候司机上下开的也很小心。汽车都像挂在路上。匹兹堡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也是有很多坡度很陡的小山包在城市里面。我住的松鼠山,大概就在个小山包上面。从家到学校坡度很陡,只要天不是很冷的时候骑车下学,十有八九会出一身汗。上学的时候就轻松多了,一路下坡,可以骑得飞快,准确点说是滑得飞快,有的时候自己蹬车子的速度赶不上轮子自己滑的速度。我没有那么胆子大,还是得轻捏着点儿闸,因为路上并不是很平,柏油的路面会坑洼,而且经常有些小树枝之类的,会担心绊倒。和印象里的重庆不太一样,这里的山型也不是覆盖整个城市的,只是有那么几个地方是小山包的地形。
还有就是市中心的Mt. Washington,那坡度确实也是很陡了,比我住的地方夸张一些。有一次和同学骑车子过去,两个健将一路骑上去,我只在后面跟着推着车子,说来惭愧。山顶的风景很好,可以看到匹兹堡的最起码市中心区域的全貌。河,和河两岸的建筑,无论新旧。最好的去的时候是傍晚光景,太阳未下山,如果是盛夏,大概下午五点多六点的时候;夏末的五点左右,那个时候可以看见白天的匹兹堡全部的景色,天还白,一些细节全都揽在眼里。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如果天气好,可以从高楼的夹缝里面看见太阳落山的样子,也就是很标准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红色,形状不是圆的,有些融化的样子。挡着看日落的建筑有二。一是山上的餐厅,大多是非常贵和高级的,从来没有去过。所有人说贵,有的人说没那么好吃,所以也就懒得定座,平常看看同学的朋友圈过过眼瘾也就够了。除了餐厅就是高级住宅区,应该就是当地有钱人住的地方,还记着高中地理课学的高级住宅区的几个要素,风景优美上风口,哈哈,据此推断大概就是了。其实主要还是看看外面停的都是什么车。感觉美国人当地人大多是不爱买豪车的,听其他地方上学的同学讲,他们过来玩的时候大多都觉得这里美国人当地人有很多买好车的非常奇怪。说远了。过了日落的时候,天色暗下来,就可以看看夜景了。城市的夜景,可以看到河的两岸。说不出来为什么,觉得外滩和维多利亚港的夜景都差不多,但是匹兹堡的不太一样。可能是因为中间有个桥,或者经常看得见之类的原因吧。夏夜晚风吹着,加上匹兹堡不是很热的天气,还是有些惬意的。晚上经常有游玩的旅客过来,因为这也算是当地一个比较有名的需要看的地方;除了旅客也有两三散步的人,或者坐在石头上思考人生意义的文青,面朝三河,春暖花开。上来的方式其实也不是很寻常,是坐个小的缆车之类的交通工具上山,在下面买票。站里面有些零食纪念品之类的东西,通到上面是个观景台。最智障的就是交通站里面没有洗手间,当时和室友来的时候抱着一大桶diet coke喝完之后...不堪回首的记忆。
其他的山,我知道的,大概就是离市里比较远的地方了。具体也不知道是哪,骑车的时候骑到过,偏远的地方,没什么印象,山路曲折,车行很慢。那天好像是匹兹堡的体育比赛还是什么,路上汽车堵得厉害。
这地理也造就了匹兹堡十分高级的交通系统。比如我逢人必骂的五叉大字路口。我个人对这个五条路交汇没有什么意见,跟政治书里说的台湾一样,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这红绿灯弄得要么一个路口对三个,要么两个路口找不到就十分的说不过去了,属于西藏这类的内政问题,没得商量,该骂就得骂。不忙的暑假,在这里学了几天车,碰见各种路口以及路况,还是很佩服当地的司机的。有的陡坡路还很奇怪,是砖头的路,开起来坑坑洼洼。神奇的stop sign,碰见必须要挺住看前面有无行人,但是这标志被插在了树丛里面。不是树的后面,是树丛里面?EXO ME?过了繁忙的地方,开起来还是挺舒服的,因为这里树多山多,高速上面吹吹河风;到偏远没人的地方上坡下坡,也是落得自在。
再说说吃,这里吃饭的地方确实是不少。因为城没有那么大,所以饭店也非常的集中。我住的松鼠山,就算是一个饭店集中的地方了,中餐馆就有个六七家,也不是在国内能经常听说的那种美国中餐的饭馆。当然,深受喜爱的左宗鸡之类是少不了,但是也会为正儿八经的中国人准备另一份菜单。有的可能没国内那么正宗,但是也是不错的了。最近发现了家馆子,叫老四川,味道跟国内的小的川菜馆子算是很接近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种盒饭必备味道是非常接近,其它如钟水饺这种四川当地的食物味道也是挺不错的了。我不是四川人,所以没有那么敏感的舌头,但是我已经是很满足的了能吃到这个。以前打保龄球的时候经常路过,但是因为外面看起来有些破旧,从来没进去过,现在很后悔为什么没有早去个两年。还有川菜就是府河人家,howlee这类,从家里走过去都是很近的。个人口味偏爱府河一点,因为howlee还是太美国了,油大,吃不出来什么味道。府河的烤鱼,羊排之类都很不错,狮子头好歹也是有点味道。芋头扣肉,在有胃口的时候也能吃上不少,整体说来,没看见老四川的时候,也是能拯救一下我的中国胃的了。
再有中餐馆就是天天见面,这地方名字起得实在是奇怪。名字来看,他家的老板肯定是以面而自豪的了,看菜单也是面条占了一大半,可是扯淡就扯淡在他家除了面条其他都好吃的一塌糊涂。面这东西软,没有劲道,可是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能被他家展示在外面的拍打面条厨师啪啪啪的声音吓好几跳,所谓浮夸。不得不说他家除了面条,其他的都是一等一的好吃。肉类以炖菜为主,去的时候这肉不知道已经炖了多久,牛肉软烂入口即化,牛筋也是一样,化在嘴里,从喉咙中滑下去也是享受了。味道也入进去了。一个人的时候点个牛肉饭,两三个人可以点个牛筋牛腩,配上米饭和一两个小菜,下酒应该不错(没错我二十一了哈哈哈哈)。其他点心也很好吃,在扬州生活了三年,所以对汤包要求比较高,但是他家做的也是不错的了,其他的像猪肉馅饼之类的,颇有点家里熏肉大饼的味道。饼烙得金灿,小地方有些糊,但是是能吊起人食欲的浅浅的棕色,油的大小也很合口味。甜食没有点过很多次,都很好吃就是了。只是绿菜油水大了些,但是因为肉没有油大,所以也不会觉得腻得过分。另一个清淡点的地方是家味,经常和郭姓朋友去,因为两人都偏爱他家的豆腐和蒸鱼。第一次去的时候回忆并不是特别好,不知道为什么脑子一抽点了个叉烧炒蛋,这名字听起来就很奇怪,当时的番茄牛肉还不错,但是印象也没有深刻。后来又听同学提了好几次蒸鱼和北菇蒸鸡非常好吃,才又去了。其实还是没有想象的好吃,但是这地方的菜就像放了罂粟壳一样,算是越去越戒不掉了,隔上一两个星期就要去他家吃一次八珍豆腐煲和蒸鱼。菜清淡爽口,但是确实不愧家味的名字。其他饭店如hunan bar是吃火锅的好去处,百家香有些道地的西北菜,还有槟城的点心流沙包,台湾味的金沙排骨都是不错的吃食,细细说来这地方中餐还确实很多,应该满足了。
其他地方的料理也很多就是了,从意大利菜到法国菜再到日本菜韩国菜,基本上想吃的都能吃到,而且都很可口,按住不表,以后有时间可以专门写一写。
来美国之前最激动的事情大概就是可以看到很多国内不上映的电影,而且可以提前看到。这点上面这地方并不是很理想。高中时候幻想的大多是加州云云,好莱坞之类,三步一个电影院,四步一个大明星。匹兹堡电影院一共三四家的样子,经常去的也就是两家。一家在住处,感觉老板是会挑电影的,不是所有的大片都上,也不是只放小众的文艺片。要说播的电影也不是评分都很高,在网上看影评。我的猜测可能老板是个很喜欢电影的人,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之类,看了电影之后会挑一些自己喜欢的在电影院放。基本上所有的电影都非常对我的口味,自己闲的时候也会经常去,有的时候会一天看个两三场。影院座椅不是很好,没有上下的阶梯,需要仰着头看,但是屏幕是好屏幕,索尼的4K,音效也好。感觉老版这方面可能跟我想法差不多了,有好电影看,要座椅干什么。其实如果是我,可能连爆米花都不会卖,看电影的时候咯吱咯吱的也很恼人,黄油的味道也不让人舒服。另一家影院是AMC,去年还是什么时候刚被万达收了,基本上美国上的片子都会排到,算是这里最大的电影院了。一上什么大片,周五周六都是人满为患,经常买不到票。无论冬夏,去看电影都会很冷。夏天是里面冷,必须带个厚一点的外套,冬天是等公交的时候非常冷,经常在外面瑟瑟发抖,冷得连都不想把手逃出来玩手机。比较享受的事情就是喝里面的soda,五六刀的样子,有些贵,但是可以打慢慢一大杯,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味道都有,什么香草味的可乐,西瓜味的芬达,种种,可以各种味道调在一起,再加些冰。影院里面躺下来,如果人不是很多。喝得一定要慢,不然免不了在电影当中的时候跑厕所。很多时候,trailer要比电影好看很多,等了半年多的trailer结果出来是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会有些失望。还有就是一些英国澳大利亚的电影,口音问题所以经常听得不是很懂,很多时候要么是猜一猜,或者就是在电影院里面睡着了。
人情之上,并没有和当地人太多的接触,基本上也就是在象牙塔里面长了两年毛,交流也就是和饭店的侍者和uber的司机,更别提uber的司机有很多CMU和Pitts的学生了。印象很深的有一次是司机是个老头,匹兹堡土生土长的人,没什么特别的职业,也就是开开车,钱够了就去road trip,听他讲不同地方的事情,故事没怎么吸引我,但是仔细想想,如果一辈子不做什么,这样活着也没什么不好的。主要还是自己怎么想吧,超脱于五行之外,没什么东西困着自己。都是社会给自己设下的套子,走到哪看到哪也没什么问题就是了。
先说地理,这是个山城,给我的感觉和重庆很像。记着很小的时候,大概六年级去过一次重庆,在三峡玩的路上路过。面很辣,菜都很辣,我现在提到重庆能感觉到背后在发汗。当时是第一次见到城市里面的街道并不是平的,坡度很陡,坐车的时候司机上下开的也很小心。汽车都像挂在路上。匹兹堡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也是有很多坡度很陡的小山包在城市里面。我住的松鼠山,大概就在个小山包上面。从家到学校坡度很陡,只要天不是很冷的时候骑车下学,十有八九会出一身汗。上学的时候就轻松多了,一路下坡,可以骑得飞快,准确点说是滑得飞快,有的时候自己蹬车子的速度赶不上轮子自己滑的速度。我没有那么胆子大,还是得轻捏着点儿闸,因为路上并不是很平,柏油的路面会坑洼,而且经常有些小树枝之类的,会担心绊倒。和印象里的重庆不太一样,这里的山型也不是覆盖整个城市的,只是有那么几个地方是小山包的地形。
还有就是市中心的Mt. Washington,那坡度确实也是很陡了,比我住的地方夸张一些。有一次和同学骑车子过去,两个健将一路骑上去,我只在后面跟着推着车子,说来惭愧。山顶的风景很好,可以看到匹兹堡的最起码市中心区域的全貌。河,和河两岸的建筑,无论新旧。最好的去的时候是傍晚光景,太阳未下山,如果是盛夏,大概下午五点多六点的时候;夏末的五点左右,那个时候可以看见白天的匹兹堡全部的景色,天还白,一些细节全都揽在眼里。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如果天气好,可以从高楼的夹缝里面看见太阳落山的样子,也就是很标准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红色,形状不是圆的,有些融化的样子。挡着看日落的建筑有二。一是山上的餐厅,大多是非常贵和高级的,从来没有去过。所有人说贵,有的人说没那么好吃,所以也就懒得定座,平常看看同学的朋友圈过过眼瘾也就够了。除了餐厅就是高级住宅区,应该就是当地有钱人住的地方,还记着高中地理课学的高级住宅区的几个要素,风景优美上风口,哈哈,据此推断大概就是了。其实主要还是看看外面停的都是什么车。感觉美国人当地人大多是不爱买豪车的,听其他地方上学的同学讲,他们过来玩的时候大多都觉得这里美国人当地人有很多买好车的非常奇怪。说远了。过了日落的时候,天色暗下来,就可以看看夜景了。城市的夜景,可以看到河的两岸。说不出来为什么,觉得外滩和维多利亚港的夜景都差不多,但是匹兹堡的不太一样。可能是因为中间有个桥,或者经常看得见之类的原因吧。夏夜晚风吹着,加上匹兹堡不是很热的天气,还是有些惬意的。晚上经常有游玩的旅客过来,因为这也算是当地一个比较有名的需要看的地方;除了旅客也有两三散步的人,或者坐在石头上思考人生意义的文青,面朝三河,春暖花开。上来的方式其实也不是很寻常,是坐个小的缆车之类的交通工具上山,在下面买票。站里面有些零食纪念品之类的东西,通到上面是个观景台。最智障的就是交通站里面没有洗手间,当时和室友来的时候抱着一大桶diet coke喝完之后...不堪回首的记忆。
其他的山,我知道的,大概就是离市里比较远的地方了。具体也不知道是哪,骑车的时候骑到过,偏远的地方,没什么印象,山路曲折,车行很慢。那天好像是匹兹堡的体育比赛还是什么,路上汽车堵得厉害。
这地理也造就了匹兹堡十分高级的交通系统。比如我逢人必骂的五叉大字路口。我个人对这个五条路交汇没有什么意见,跟政治书里说的台湾一样,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这红绿灯弄得要么一个路口对三个,要么两个路口找不到就十分的说不过去了,属于西藏这类的内政问题,没得商量,该骂就得骂。不忙的暑假,在这里学了几天车,碰见各种路口以及路况,还是很佩服当地的司机的。有的陡坡路还很奇怪,是砖头的路,开起来坑坑洼洼。神奇的stop sign,碰见必须要挺住看前面有无行人,但是这标志被插在了树丛里面。不是树的后面,是树丛里面?EXO ME?过了繁忙的地方,开起来还是挺舒服的,因为这里树多山多,高速上面吹吹河风;到偏远没人的地方上坡下坡,也是落得自在。
再说说吃,这里吃饭的地方确实是不少。因为城没有那么大,所以饭店也非常的集中。我住的松鼠山,就算是一个饭店集中的地方了,中餐馆就有个六七家,也不是在国内能经常听说的那种美国中餐的饭馆。当然,深受喜爱的左宗鸡之类是少不了,但是也会为正儿八经的中国人准备另一份菜单。有的可能没国内那么正宗,但是也是不错的了。最近发现了家馆子,叫老四川,味道跟国内的小的川菜馆子算是很接近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种盒饭必备味道是非常接近,其它如钟水饺这种四川当地的食物味道也是挺不错的了。我不是四川人,所以没有那么敏感的舌头,但是我已经是很满足的了能吃到这个。以前打保龄球的时候经常路过,但是因为外面看起来有些破旧,从来没进去过,现在很后悔为什么没有早去个两年。还有川菜就是府河人家,howlee这类,从家里走过去都是很近的。个人口味偏爱府河一点,因为howlee还是太美国了,油大,吃不出来什么味道。府河的烤鱼,羊排之类都很不错,狮子头好歹也是有点味道。芋头扣肉,在有胃口的时候也能吃上不少,整体说来,没看见老四川的时候,也是能拯救一下我的中国胃的了。
再有中餐馆就是天天见面,这地方名字起得实在是奇怪。名字来看,他家的老板肯定是以面而自豪的了,看菜单也是面条占了一大半,可是扯淡就扯淡在他家除了面条其他都好吃的一塌糊涂。面这东西软,没有劲道,可是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能被他家展示在外面的拍打面条厨师啪啪啪的声音吓好几跳,所谓浮夸。不得不说他家除了面条,其他的都是一等一的好吃。肉类以炖菜为主,去的时候这肉不知道已经炖了多久,牛肉软烂入口即化,牛筋也是一样,化在嘴里,从喉咙中滑下去也是享受了。味道也入进去了。一个人的时候点个牛肉饭,两三个人可以点个牛筋牛腩,配上米饭和一两个小菜,下酒应该不错(没错我二十一了哈哈哈哈)。其他点心也很好吃,在扬州生活了三年,所以对汤包要求比较高,但是他家做的也是不错的了,其他的像猪肉馅饼之类的,颇有点家里熏肉大饼的味道。饼烙得金灿,小地方有些糊,但是是能吊起人食欲的浅浅的棕色,油的大小也很合口味。甜食没有点过很多次,都很好吃就是了。只是绿菜油水大了些,但是因为肉没有油大,所以也不会觉得腻得过分。另一个清淡点的地方是家味,经常和郭姓朋友去,因为两人都偏爱他家的豆腐和蒸鱼。第一次去的时候回忆并不是特别好,不知道为什么脑子一抽点了个叉烧炒蛋,这名字听起来就很奇怪,当时的番茄牛肉还不错,但是印象也没有深刻。后来又听同学提了好几次蒸鱼和北菇蒸鸡非常好吃,才又去了。其实还是没有想象的好吃,但是这地方的菜就像放了罂粟壳一样,算是越去越戒不掉了,隔上一两个星期就要去他家吃一次八珍豆腐煲和蒸鱼。菜清淡爽口,但是确实不愧家味的名字。其他饭店如hunan bar是吃火锅的好去处,百家香有些道地的西北菜,还有槟城的点心流沙包,台湾味的金沙排骨都是不错的吃食,细细说来这地方中餐还确实很多,应该满足了。
其他地方的料理也很多就是了,从意大利菜到法国菜再到日本菜韩国菜,基本上想吃的都能吃到,而且都很可口,按住不表,以后有时间可以专门写一写。
来美国之前最激动的事情大概就是可以看到很多国内不上映的电影,而且可以提前看到。这点上面这地方并不是很理想。高中时候幻想的大多是加州云云,好莱坞之类,三步一个电影院,四步一个大明星。匹兹堡电影院一共三四家的样子,经常去的也就是两家。一家在住处,感觉老板是会挑电影的,不是所有的大片都上,也不是只放小众的文艺片。要说播的电影也不是评分都很高,在网上看影评。我的猜测可能老板是个很喜欢电影的人,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之类,看了电影之后会挑一些自己喜欢的在电影院放。基本上所有的电影都非常对我的口味,自己闲的时候也会经常去,有的时候会一天看个两三场。影院座椅不是很好,没有上下的阶梯,需要仰着头看,但是屏幕是好屏幕,索尼的4K,音效也好。感觉老版这方面可能跟我想法差不多了,有好电影看,要座椅干什么。其实如果是我,可能连爆米花都不会卖,看电影的时候咯吱咯吱的也很恼人,黄油的味道也不让人舒服。另一家影院是AMC,去年还是什么时候刚被万达收了,基本上美国上的片子都会排到,算是这里最大的电影院了。一上什么大片,周五周六都是人满为患,经常买不到票。无论冬夏,去看电影都会很冷。夏天是里面冷,必须带个厚一点的外套,冬天是等公交的时候非常冷,经常在外面瑟瑟发抖,冷得连都不想把手逃出来玩手机。比较享受的事情就是喝里面的soda,五六刀的样子,有些贵,但是可以打慢慢一大杯,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味道都有,什么香草味的可乐,西瓜味的芬达,种种,可以各种味道调在一起,再加些冰。影院里面躺下来,如果人不是很多。喝得一定要慢,不然免不了在电影当中的时候跑厕所。很多时候,trailer要比电影好看很多,等了半年多的trailer结果出来是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会有些失望。还有就是一些英国澳大利亚的电影,口音问题所以经常听得不是很懂,很多时候要么是猜一猜,或者就是在电影院里面睡着了。
人情之上,并没有和当地人太多的接触,基本上也就是在象牙塔里面长了两年毛,交流也就是和饭店的侍者和uber的司机,更别提uber的司机有很多CMU和Pitts的学生了。印象很深的有一次是司机是个老头,匹兹堡土生土长的人,没什么特别的职业,也就是开开车,钱够了就去road trip,听他讲不同地方的事情,故事没怎么吸引我,但是仔细想想,如果一辈子不做什么,这样活着也没什么不好的。主要还是自己怎么想吧,超脱于五行之外,没什么东西困着自己。都是社会给自己设下的套子,走到哪看到哪也没什么问题就是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