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夏故人
十六岁那年暮春的那个清晨,她到学校时天色还是灰沉的,只是朦胧的有些光线,不至于是完全的黑暗。一片片薄云翻卷着铺满了天空,睡眼惺忪地笼罩着城市,把窗外的世界浸染成有些忧郁的蓝色调。整个城市正在苏醒过来。
余伶在窗边的座位坐下,低下头去整理课桌,却突然在抽屉里发现了一封男生写给自己的情书。这还是此生头一遭。雪白的信封,用一枚触目的粉红色桃心封住。她略看了看,意识到了是情书后立即塞到了课桌的最底层。她怕被别人发现,一整天都不敢拿出来看,直到放学后才敢跟最要好的朋友分享。他们的学校在小巷的深处,她们一直走到小巷的另一头,才停下脚步,一起虔诚地撕开信封,像颁奖典礼上在揭晓获奖名单。
信是写在白纸上的,内容礼貌而得体,并没有什么令人激动的词句。连字迹也说不上是好看还是难看,只是看见一个一个方块字码在信纸上。是一封平常普通的情信,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她有些失望——但无论如何,那毕竟是一封情书。
信的最后,署名陆乾渊。是高二的学生,高她一个年级,她曾在楼道中打过照面的。他身材很高大,高她一个头。利落的短发,脸色苍白中透着些破碎的红,有些病态。他眼神里有一种轻蔑的神情,但又好像是不自觉的,但每次在楼道里和她迎面相遇,他总是收起那种神情,含笑多看她两眼。她也觉得了,总是悄然低下头,也并未多想什么,这才明白,他原来一直有意。
她笑了,问身旁的好友,“赵烨佳,你看这信怎么样。”
“情书就是情书,还怎么样?”赵烨佳也笑了,“只是听说这人好像不大可靠。”
“怎么不可靠?”
“听说他感情经历挺复杂的,恐怕是玩玩,不认真吧。”
“听说?听说的哪能当真!”
一路上和烨佳谈笑着到了家,吃过了晚饭,却一点写作业的心思也没有,翻来覆去地读那封情书,读到几乎一字一句地背了下来。她想了想,觉得书面的回复是必要的,于是也写了一封回信给他,同样用信封包好。
她容貌平庸,一直剪着很短的几乎像男孩子的短发,成绩平庸,性格也平庸,几乎没什么特别的。她是走进人海便再也找不出的那种女孩。从来没有什么人爱过她,就连她的父亲母亲也似乎对她没有什么情感,只把她扔给爷爷奶奶抚养。——但是,他发现了她的美。原来这世上到底是有人爱着她的。
作业没写,她自知写不下去,于是早早地放下课本上了床。她望着布满灰尘的低矮的天花板,心里回忆着自己曾匆匆瞥过的陆乾渊的面目。低平的发际线,苍白的脖颈,纤长的手指……他爱她,他从此是她的,他的一切也都是她的。想到这里,她觉得很满足。那晚,余伶在甜蜜的想象中入了睡。
学校里面,自行车棚在操场的角落里,平时少有人至。他们第二天便在那里相见。余伶到时,陆乾渊已经在车棚外面等了。她远远望着,他倚墙而立,轻浮地站着,脸上挂着三分他一贯的那种轻蔑的神情。她一看见他便红了脸,连走路的姿势都僵硬了。他回过头来,看见了她,嘴角向上翘起,笑了。她走到他面前,把信交给了他。他接过去,并没看,只问:“那么,你同意了吗?”他的声音是低沉的,尾音还带着些沙哑的震颤。
余伶低下了头,不敢看他的眼神,点了点头,“唔”地嗫喏着表示肯定。
春日的阳光正好,破碎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发和瞳仁上,都染成了浅浅的棕色。远方传来学生们在操场上玩乐的声音,沸沸扬扬,青春又快乐,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却恍如隔世,仿佛从远方传来,渺茫模糊,影影绰绰的。她的帆布鞋在人造的草地上摩擦着,她觉得自己好像连那橡胶摩擦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放学一起回家吧。” 他说话的时候,离得她很近,他热乎乎的气息喷在她的脸上。她闻到他口腔里面清凉的薄荷的气味,也清楚地看到他颜色浅淡,干涩的薄唇轻微地开合,露出一点洁白的牙齿。
她点了头,飞快地跑回了班里,脸烧得滚烫。
赵烨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见了她红着脸跑进班里来,笑着打趣她,“哟,怎么了你?”
余伶伏顿了顿,弯下腰伏在在烨佳的耳边低声说,“他要跟我一起回家。”说着,憋不住地笑。
放学后,他推着自行车先走出校门,她走在后面。他穿着白色的衬衫,一手推着车,一手插在裤兜里,走在狭窄的小巷的一旁。余伶在后面远远地望着他,保持着和他同样的步伐,好让自己和他一直保持着固定的距离,不远不近。一直走到同学老师较少的地方,他才停下来,等她赶上。
她走到他身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他回过头来,两个人四目相对,都笑了。他笑的时候,右边嘴角露出一刻小而尖的虎牙。
他一脚跨上自行车,回过头对她说,“上车吧,送你回家。”她怔了怔,犹豫了一会儿才终于坐上他的自行车后座。“扶着我的腰。”他说。她又红了脸,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无奈又好像疼爱地笑了笑,伸手握住她的手,放在他的腰上。
他很爱运动,每天中午不吃饭就跑去操场打篮球。她隔着棉衣也感觉到他的腰部肌肉坚实紧致,几乎腾腾地冒着热气。是年轻男孩的体温。她又羞又紧张,甚至忘了怎么动用自己的身体,一直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手不敢抓紧,就只那么浮搁在他的腰上。
自行车发动了。一阵风吹来,小巷两边的树木的枝叶颤动着龙吟细细,他们的发丝也在风中飞扬起来,散发出一股洗发水的幽香。他们歪歪扭扭地走着,在狹窄的小巷青灰色的路面上画出一条千回百转的路线。她坐在他的身后,听见自己的心怦怦乱跳。
“你们家怎么走?”他问她。
走大路是近的,她却偏为他指了一条在胡同里穿梭的小路。
胡同里面都是低矮的平房,灰色的瓦片和门墙,错落参差地挤在一起。偶尔有几棵大树,斜着身子,茂密苍绿的树叶伸到胡同中间来,投一下一片片参差斑驳的树影。她坐在那个男孩的自行车后座,雪白的校服衬衫上,落着一片片撒落下来的不规则阳光,好像是他在发光。
她现在坐在他的身后了,这才略略地放开胆子去看他。他雪白的衬衫,底下两颗扣子没有系上,衣角随风翻飞着,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像是在空中低飞的一对白鸽。他的体型仍然是少年般纤细的,但肩膀却宽。在立领上面,是他苍白的脖颈,随着身体的动作,显出肌肉的线条和喉结的颤动。上面细碎的短发的发际线,像是一片乌黑的苔藓,布在玉石上。
虽然是春天,天气毕竟是一天似一天地暖了起来。夏天的风正带着潮湿的荷尔蒙悄然而至。他载着她,一会儿便出了汗。汗水从额头细密地渗出来,缓缓地流过他的眼角,喉咙,后背……后来,连她手扶着的腰都变得潮湿起来。她坐在他的背后,小心翼翼地嗅着他身上薰衣草洗衣液的香味,混合着丝丝缕缕汗水的酸涩。
她要他在离他家十几米的地方停下。因为她住在胡同深处的平房里,她嫌屋子破旧,不愿被他看到。
“我把你送到家门口多好。”
“不用了……”她跳下了车,低着头一溜烟地跑了。
从此,她第一次恋爱了。
每天清晨,他来的总比她早。她到学校的时候,总能看到在熹微的晨光里,课桌上静默地站着一杯奶茶,投下一片浅淡的投影。旁边有时放着一张粉红色的便签纸,从来不曾写些什么,不过画一颗心。她看到,总是藏不住笑。奶茶是校门外的小店里买来的,后来想来,不过是廉价而甜腻的奶茶粉味,只是当时嘬着吸管一点一点依依不舍地喝进去,毕竟是暖在心头的。
课间操的时候,她站在班级的前排,他在她的右后方。她总是趁着体转运动,回过头去多看他两眼。他做动作总是漫不经心,很不耐烦似的。穿着雪白的校服短袖衬衫,小臂上面细密的绒毛在上午的阳光的照耀下几乎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整个人像神仙一样环绕着一圈光晕。当他发现他在看她了,他会向她挥挥手,羞得她慌忙转过头去。
午休的时候,他们有时躲进图书馆里一起写作业。他们总是挑选靠窗的位置,对面而坐。正午的阳光洒落在作业本上,晃得她睁不开眼睛。当她抬头看他,他写字时头低的很低,几乎趴在桌子上,她只看得见他一头黑色的短发。他的头发很软,温顺地趴在头上,在阳光里泛着光。他总是很快便发觉她在看自己,也抬起头来。两人于是四目相对。他的眼睛很大,瞳仁很黑,湿漉漉的,像小鹿一样无辜而惹人怜爱。当他望着她,即便不带任何表情,也像是含情脉脉。他们相视一笑,便又低下头去,继续写作业。
不在同一年级,他们的教室也都不在同一楼层。她却总是在课间,闲来无事时跑去他的楼层里面去闲逛。两旁墙壁刷得雪白的楼道,安静得几乎冒着凉气,她的帆布鞋踩在铺着瓷地砖的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都让人听得见。他们遇见时,彼此都不说话,只是远远地望见,便各自走开了。他们不想太过张扬,其实不过是小事,只是在十六岁的人心上,却好像比什么都重要。
放学后,他们总喜欢绕着操场散步。学校的操场上有一条走廊,上面支着架子,种着葫芦,入夏后已经全染上了绿色。风起时,叶子们彼此耳鬓厮磨,发出一阵一阵窃语娇喘。从远处看又像泛起一层层的涟漪,在远处的天空面前得意洋洋。她突然明白为什么要将十几岁的美好年华称作“青春”。这翠绿欲滴的青色,果然是最适合这个年龄的色彩。他们并肩走着,聊些无光痒痛的话题。有时缓慢谨慎地握住彼此的手,一看到有人来,又立刻松开。
他们的爱情,从来都是点到即止,小心翼翼的。是想靠近却又游离的目光,是时刻仔细着快慢的脚步,是在人群中怀着渺小的期待的仓皇一瞥。只有那么一点点,但大约对于那时的他们来说,就已经是足够了。
她爱他,她从没如此坚定地爱过谁。即便是父母,养育自己长大的姥姥姥爷,都没有。她觉得自己是他的人了,她什么都愿意听他的。连她自己也觉得可笑,可是当时的她却暗自坚持着,以后非陆乾渊不嫁了。
那一天,六月六日,是他的生日。晚上,她见姥姥姥爷都出了门去,便跑出家门去为他过生日。吃过一顿饭,他送她回家。晚上回家路上在无人的小巷深处,他问她:“你能不能给我一样生日礼物?”她疑惑地问:“我不是已经给过你生日礼物了?”“不够,我还要。”她嗤的一声笑了:“十七岁了,还像小孩子样的。”
她笑着,他就一直凝神望着她。她有点窘,娇嗔道:“你到底要干嘛?”
“亲我。”他说。
紫蓝色的夜幕压在他们头顶,被狭窄的巷子割成一道参差的裂缝。银白色的月亮冷眼看着地下的人们。万籁俱寂,了无一人。只有地上一只白色的狗在他们身边打了两转,又走开了。
她背靠着墙,他低下头来,一双薄唇缓缓地逼近她的脸颊。她紧张而缓慢地将自己的嘴唇凑向他。他的嘴唇有些干涩而僵硬,舌头试探着伸进她的口腔里。两人的双唇和唾液交织着,温热,潮湿,缠绵悱恻。正如正围绕着他们的初夏的热空气。她闭上了眼睛,觉得自己是偷尝禁果的夏娃,好像不忍心目睹自己的罪孽似的。她不自觉地颤抖,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伸手抱住她,双手放在她的肩胛骨内侧。她感到他的的掌心也冒出了很多汗,宽厚而湿热。她的心扑通扑通地,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却又莫名地觉得心安。
那是她的初吻。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中,姥姥爷爷正坐在饭桌前等她。推开红漆剥落的木门,只看见不大的房间里,灰扑扑的水泥地,折叠饭桌上方一根破线吊着一个灯泡,把整个房间染成一种破落昏黄的色调。姥姥姥爷一齐蹙眉盯着她,白发和脸上、手上的皱褶在这样的灯光下更显触目。
她站在门口,怔住了。
“你去哪里了?”姥爷开口。
“我……”她支支吾吾,出了一身的冷汗。顿了许久,她嘟囔了一声“没去哪”便低着头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是周六。她睁开眼,从腻着厚重的油渍和灰尘的一方小小的玻璃窗外射进来,落在她绣着艳俗的菊花的被单上。她看了一眼表,是九点多了,房间外面传来了窸窸窣窣的说话的声音。她仔细听了一会儿,便听出来了那是妈妈的声音。她磨蹭着换好了衣服,低着头出了房间,老旧的门发出一声悠长的吱的声响。
母亲一头乌黑的直长发,着一身粉红色的短款外套,紧身深色牛仔裤。她坐在桌旁,一只手搭在饭桌上,另一只手放在翘起着的大腿上,五指不停不耐烦地敲打着,玫瑰色的指甲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她原在和姥姥说话,听见声响,回头看见她,立刻敛了笑容,皱起了眉头,额头上出现了一条深深地沟壑。她厉声问她道:“你谈恋爱了?”
她低下头,无言。
母亲一下明白这便是承认了的意思,一个箭步冲上来伸手拧住她的耳朵,尖尖的指甲刺进她的肉里,疼得她倒吸一口凉气。她拉过她来道:“我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把你养大,让你上学,我就是为了你干这事儿?你小小年纪,你知不知道什么事该干什么事不该干——”
母亲尖锐的声音像刀子一样刺进她的耳朵里,眼里一瞬间扑簌扑簌掉下泪来。母亲一直说着,不肯停口。终于,她受不住了,大喊:“我这还不都是跟你学的?!”
母亲听了,惊得一下手也松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她的母亲,早两年也是个美人,是打小学唱戏的。二十几岁嫁给她的爸爸,日子也算和乐。在她七八岁的时候,他们两人离婚了,母亲很快再婚,父亲杳无音讯,她于是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他们离婚的原因,母亲从未对她讲过,但这么多年以来,她都已经明白。是母亲出了轨。
她望着母亲,她现在四十几岁了,仍看得出年轻时候的模样。小小的瓜子脸,两弯细细的眉毛,一双大眼睛,只是浓妆艳抹也遮不住脸上的衰老与疲倦。就连她一头乌黑柔顺的头发,她是知道的,也要每隔一个月就去染一次,不然白头发是不断地往外冒的。她看着母亲,突然觉得很悲哀。为母亲悲哀,也为自己。
在母亲反应过来之前,她已跑出了家门。她站在早晨的胡同里,淡蓝色的天空上翻卷着雪白的云。四周响着树梢上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自行车穿梭着的叮铃铃的铃声,和街坊四邻们热络的招呼寒暄的问候声。狭窄的胡同里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路两旁早点摊门口摆着蒸笼、炸锅,冒着热气。所有人都热热闹闹地投入生活,拥抱一个新的美丽清晨,而十六岁的她此时却刚刚和自己的生活决裂,手足无措。
她想来想去,只有去找陆乾渊。
一枚艳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把没有一片云彩的淡蓝色的天空烤得几乎苍白。不时有汽车驶过的青色的柏油马路上的颗颗粒粒在阳光下闪着微弱的光亮。路上的行人在烈日下,似乎都格外步履匆忙了些。道路两排的树木繁茂的枝叶在连成一片青绿色。陆乾渊接到余伶的电话,匆忙跑到楼下。只见她穿这一身粉红色衣服,站在高大树木的摇动着的阴翳里,满脸泪痕。他慌忙问她:“怎么了?”
陆乾渊问她怎么了,他只是不住地摇头,什么也不说。她说不出口,她总觉得她家里的事都太过龌龊,不好意思说出口,尤其是对陆乾渊。
最后她哽咽着说,“……你不要离开我。”
陆乾渊怔了怔,揉着她的头发说,“我不会的。”
她仍然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膛上。他也搂紧了她,拍拍她的背表示安慰。他的胸膛很结实,微微起伏着,感觉得到心脏的跳动,有一股年轻的温度。余伶觉得很踏实。她是在那一刻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依赖上了陆乾渊。她厌恶她的父亲,母亲和那个家里面的一切龌龊苟且之事,那一切几乎像是她的泥沼,铁了心要拉她下去。但陆乾渊是她的阳光,她的骑士,他要救她走,带她逃离那样可怖的生活——甚至,要许她一种全新的幸福未来。
无论她遭遇了什么,她毕竟还有他。他说他是不会离开的。
那天回家,母亲打了她,并要把她暑假里关在家里,不准出门。但她已经不怕了。她已经不在乎母亲怎么样了,他有陆乾渊就已经足够了。尽管被禁足,她在暑假里仍然可以每天和陆乾渊传短信聊天。一个月下来,两人之间竟传了几千条,她一条都舍不得删掉,全部留着。
开学后,余伶升了高二,陆乾渊便是高三了。他们不似从前那般如胶似漆,余伶想着高三忙些也是有的,也并未在意。北京的春秋都很短,几乎没有似的。九月以后,日子逐渐短了,天气也随着一场场秋雨迅速凉了下去。有一天放学,班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赵烨佳和余伶。赵烨佳突然正色对她说:“余伶,我要跟你说件事。”
“什么?”
“你和陆乾渊……怎么了吗?”
“怎么了?没怎么啊,挺好的。”
赵烨佳皱起眉头:“可是……”
“什么呀,有什么事你说呗。”
“我听说,他和他们班的刘玉婷在一起了。”
余伶怔了怔,又望向窗外。这时已是薄暮时分了。窗外的树叶在风中微微摇曳着,发出一些窸窣的声响。操场上有几对男女,并肩走着。他们的声音,在落日的余晖里,被染成了金黄色的,仿佛被雕刻在了版画上。余伶想起了自己和陆乾渊。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不知道他们是否能永远走下去。
“你别胡说了。”余伶极力装作真的不相信的样子,她本来想笑笑,表示赵烨佳的说法实在荒谬得可笑,但是笑不出来。她于是低头整理书包。
“我这不是胡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一开始就跟你说这个人有问题,你又不听,还——”
“你别说了!”余伶把书往地下一扔,发出一声巨响,她抬起头来直视着赵烨佳,眼神里是赵烨佳从来见过的一种冷酷的光芒,“就你知道?他是你男朋友是我男朋友?他干什么了我不比你清楚?我用你告诉我?”
眼泪涌入赵烨佳的眼眶,她看着余伶,久久说不出话来,她实在想象不出从来温和柔顺的余伶竟然还有这样一幅面孔,更想不到她为了一个认识了一个夏天的男生就带上了这样可怖的神情,“你跟我吼什么?我好心告诉你我搞错了?你就他妈为了一男的你就吼我是吗?”
余伶没说话,只是一直用那样冷酷地眼神盯着赵烨佳,几乎要把她望穿。
“行,余伶。”赵烨佳的眼泪瞬间喷薄而出,“你以后被那个贱人甩了你别他妈哭着来找我。”说完,转身离开,狠狠地摔上了门。
那天,陆乾渊又推有事,没有和余伶一起回家。她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思想着方才赵烨佳的话。不,她不相信。他是爱她的,他为她写情书,和她短信聊天,直到深夜。他是说不会离开她的。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这件事,她选择不相信,置之不理。对他也一切照旧,竭力不流露出任何不自然。她反复地说服自己,他说过,他是爱她的。
然而,她确实感到有什么东西已经不同了。
他们很久不曾一起在图书馆一起写作业,也不曾在夕阳里在操场上散步。就连一起的时候,她坐在他的身后,两人竟然都找不到一点话题,大段大段地沉默着。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他在看她的时候,苍白的脸上竟然也时常出现了那种她最怕看到的嘲弄不屑的神情。
她清楚地明白,他已经不爱她了。
然而,她仍然不跟他说分手。她不想分手。即使他已经跟别的女孩谈起恋爱,只要他不提,她也绝不主动说要分手。她爱他,只要他在自己身边就很好,她已经顾不得自己是否他的唯一。
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坚持。
他是第一个爱她的人,几乎是唯一一个,她不舍得放弃。
终于,在那个夏天的末尾,就在他送她回家时分开的那个路口,当暮色四合,他还是对她说了,“我们分开吧”。
她并不惊讶,因为她一早便知道总有这样一天。她只是难过,一瞬间眼泪顺着脸颊不住地往下流。
他看着她哭,有些手足无措地样子,终于也只是沉默着低下了头。他黑色的短发零碎地散落下来,遮住了他的脸,看不清他的表情。她只看见他垂在身旁的手,握起了拳,他的睫毛,不知道是否是她的错觉,竟然也有些湿润,轻轻浮在苍白的脸上,微微颤动着。他也在为她感到愧疚吗?
长久的沉默。已经快是秋天了,风缓缓地吹来时,偶尔有几片树叶落下,吹得她的发丝在风中飞扬。胡同里面逐渐有人家点起了灯,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窗帘和窗户隐隐约约地亮了起来。路人走过,不时向他们投去好奇的目光。
她哭了很久,才终于说,“……你喜欢别人了,是吗。”
他仍然低着头,并没有回答她。她知道这是承认的意思。他们的关系已经走到尽头,他已不想再挽回了。
“其实……我并不在意的。你可以喜欢别人,但是……”她的后半句话是,但是不要丢下我好不好。
但是说不出口。她的自尊心不允许她这样说。
他似乎也明白了她想说什么,蓦地抬起头来看着她。他湿漉漉的眼睛里闪过了一刹很异样的神情,余伶说不出那是什么。惊异、厌恶、困惑、心疼?或许都有,或许都不是。他的嘴微微张开,像是惊讶,又仿佛想说些什么,但又闭上了。
“……是我对不起你。”他最后这样说。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自行车发出一声悲哀的沉吟。
是他对不起她。但是新欢已然在侧,余伶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对自己感到抱歉。
她在原地站了很久。她望着那个背影。他在白色衬衫外面穿上了运动服外套。他推着自己曾坐在后座上的那辆自行车,一步一步缓缓地离开了。她看不见他的表情。华灯初上。一点一点,黄色的,红色的灯光,漂浮在逐渐暗下的夜色中。他的身影一点一点的缩小,终于凝成了一个白色小点,消失在了万家灯火中,消失在了人山人海中。
她愣了很久,这副样子也不好回家去,实在无路可走,她只好跑去赵烨佳的家。房屋,车辆,行人,在她的泪水中变得模糊。她奔跑出穿越这一切。在初秋的风里,她觉得有些凉意。夏天快要过去了,她的爱情也和夏天一同离她而去。她感到悲伤。她是第一次见证一场爱情在自己身上的死亡。这种悲伤还带着一种迷蒙的美感。就和现在自己眼中的夜色一样。她觉得自己像小说、漫画或是电影里的人物,在十六岁的夏天第一次尝到恋爱的甜蜜和酸涩。
她在烨佳家楼下向她哭诉。赵烨佳见是她,初是惊讶,回过闷来以后又生气,几乎转身就要走,可是看她哭得一塌糊涂,终于不忍心,只好留下。听她说了一通,也说不出什么,只好拥抱她。当她终于逐渐平静了些,赵烨佳才终于说道,“我早说这陆乾渊不是什么好人,你当初还不信。你记得那时你收到的那封情书吗?我后来才知道,这一封情书,他一式写了三份,给三个不同的女孩!”
夏天静悄悄地整顿衣裳,准备离开了。晚上已经显得有些凉。叶子已经失去了水润和嫩绿的色彩而变得干脆了,一阵风吹来,就旋转着缓慢掉落在地上,碎成几片。风吹过她脸上的泪痕,刺痛了她。她闻到了一股令人作呕的粪便的臭味,这才发现自己是坐在公共厕所的边上。
失恋的悲伤中的那一抹美丽的色彩也幻灭了。
她以为是终于有人发现了她的美,她以为是终于命中的那个男子来救她逃出父母的阴影。然而,都不过是她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一切都很平庸的余伶,仍然没有人特别爱她,她仍然要回到原来那样的生活中去。
原来都是假的。
她那样孤注一掷地爱上他,把自己全部的生活都赌上的时候,从没有想过,原来他也是会离开他的。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连提都不愿提那段恋爱。她觉得是太过不堪的经历,提起来只是觉得恶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看,她渐渐地又觉得这段荒诞的感情中,到底有些美好的回忆。
后来,当她想起她的初恋,她总是第一个想起她坐在他的自行车上,穿梭在胡同里回家的形景。时间像是潮汐来来回回地冲刷着沙滩那样洗涤着回忆。她年少时的爱情像沙滩上写下的誓言那样被冲刷得越来越淡,越来越淡。到后来,连那人的面目在她的心上也已经模糊。然而,坐在那个男孩的自行车后,走在千回百转的胡同里的画面,她却一直记在心上。
她的爱情,不单是单纯的薰衣草的美好香味,而是混着青春期男生的腥腻酸涩的汗味的。那味道成了她青春的代表,说不上是美妙的还是丑陋的,但一直留在那里,余音袅袅。并不纯粹,反倒是浑浊的。但到底有薰衣草的洗衣液香味,究竟有些美好的记忆的碎片。她内心里是个自卑的人,从不敢奢求过多。说穿了,人要求得太多是不幸福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林黛玉终于逼死了自己。她自己也说不准这样一场残缺的爱情,对于她来说,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多年以后,当一切欺骗与背叛都终于释怀和原谅,只有最美好的记忆被筛选后,留在了记忆力。她后来仍然偶尔会梦到陆乾渊。总是同样的场景。他站在一颗巨大的树下,落英缤纷,他的身后是朦胧的乳白色的光亮,穿过苍翠茂密的树叶和他少年纤细的身影照过来,把他脸上淡淡的,又带着三分轻蔑的笑容衬托得美好得几乎像是天使。她猜想,或者天使,总是带着些邪恶的吧。他推着那辆熟悉的自行车,微笑着向她招手,说:“上车,送你回家。”
余伶在窗边的座位坐下,低下头去整理课桌,却突然在抽屉里发现了一封男生写给自己的情书。这还是此生头一遭。雪白的信封,用一枚触目的粉红色桃心封住。她略看了看,意识到了是情书后立即塞到了课桌的最底层。她怕被别人发现,一整天都不敢拿出来看,直到放学后才敢跟最要好的朋友分享。他们的学校在小巷的深处,她们一直走到小巷的另一头,才停下脚步,一起虔诚地撕开信封,像颁奖典礼上在揭晓获奖名单。
信是写在白纸上的,内容礼貌而得体,并没有什么令人激动的词句。连字迹也说不上是好看还是难看,只是看见一个一个方块字码在信纸上。是一封平常普通的情信,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她有些失望——但无论如何,那毕竟是一封情书。
信的最后,署名陆乾渊。是高二的学生,高她一个年级,她曾在楼道中打过照面的。他身材很高大,高她一个头。利落的短发,脸色苍白中透着些破碎的红,有些病态。他眼神里有一种轻蔑的神情,但又好像是不自觉的,但每次在楼道里和她迎面相遇,他总是收起那种神情,含笑多看她两眼。她也觉得了,总是悄然低下头,也并未多想什么,这才明白,他原来一直有意。
她笑了,问身旁的好友,“赵烨佳,你看这信怎么样。”
“情书就是情书,还怎么样?”赵烨佳也笑了,“只是听说这人好像不大可靠。”
“怎么不可靠?”
“听说他感情经历挺复杂的,恐怕是玩玩,不认真吧。”
“听说?听说的哪能当真!”
一路上和烨佳谈笑着到了家,吃过了晚饭,却一点写作业的心思也没有,翻来覆去地读那封情书,读到几乎一字一句地背了下来。她想了想,觉得书面的回复是必要的,于是也写了一封回信给他,同样用信封包好。
她容貌平庸,一直剪着很短的几乎像男孩子的短发,成绩平庸,性格也平庸,几乎没什么特别的。她是走进人海便再也找不出的那种女孩。从来没有什么人爱过她,就连她的父亲母亲也似乎对她没有什么情感,只把她扔给爷爷奶奶抚养。——但是,他发现了她的美。原来这世上到底是有人爱着她的。
作业没写,她自知写不下去,于是早早地放下课本上了床。她望着布满灰尘的低矮的天花板,心里回忆着自己曾匆匆瞥过的陆乾渊的面目。低平的发际线,苍白的脖颈,纤长的手指……他爱她,他从此是她的,他的一切也都是她的。想到这里,她觉得很满足。那晚,余伶在甜蜜的想象中入了睡。
学校里面,自行车棚在操场的角落里,平时少有人至。他们第二天便在那里相见。余伶到时,陆乾渊已经在车棚外面等了。她远远望着,他倚墙而立,轻浮地站着,脸上挂着三分他一贯的那种轻蔑的神情。她一看见他便红了脸,连走路的姿势都僵硬了。他回过头来,看见了她,嘴角向上翘起,笑了。她走到他面前,把信交给了他。他接过去,并没看,只问:“那么,你同意了吗?”他的声音是低沉的,尾音还带着些沙哑的震颤。
余伶低下了头,不敢看他的眼神,点了点头,“唔”地嗫喏着表示肯定。
春日的阳光正好,破碎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发和瞳仁上,都染成了浅浅的棕色。远方传来学生们在操场上玩乐的声音,沸沸扬扬,青春又快乐,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却恍如隔世,仿佛从远方传来,渺茫模糊,影影绰绰的。她的帆布鞋在人造的草地上摩擦着,她觉得自己好像连那橡胶摩擦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放学一起回家吧。” 他说话的时候,离得她很近,他热乎乎的气息喷在她的脸上。她闻到他口腔里面清凉的薄荷的气味,也清楚地看到他颜色浅淡,干涩的薄唇轻微地开合,露出一点洁白的牙齿。
她点了头,飞快地跑回了班里,脸烧得滚烫。
赵烨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见了她红着脸跑进班里来,笑着打趣她,“哟,怎么了你?”
余伶伏顿了顿,弯下腰伏在在烨佳的耳边低声说,“他要跟我一起回家。”说着,憋不住地笑。
放学后,他推着自行车先走出校门,她走在后面。他穿着白色的衬衫,一手推着车,一手插在裤兜里,走在狭窄的小巷的一旁。余伶在后面远远地望着他,保持着和他同样的步伐,好让自己和他一直保持着固定的距离,不远不近。一直走到同学老师较少的地方,他才停下来,等她赶上。
她走到他身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他回过头来,两个人四目相对,都笑了。他笑的时候,右边嘴角露出一刻小而尖的虎牙。
他一脚跨上自行车,回过头对她说,“上车吧,送你回家。”她怔了怔,犹豫了一会儿才终于坐上他的自行车后座。“扶着我的腰。”他说。她又红了脸,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无奈又好像疼爱地笑了笑,伸手握住她的手,放在他的腰上。
他很爱运动,每天中午不吃饭就跑去操场打篮球。她隔着棉衣也感觉到他的腰部肌肉坚实紧致,几乎腾腾地冒着热气。是年轻男孩的体温。她又羞又紧张,甚至忘了怎么动用自己的身体,一直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手不敢抓紧,就只那么浮搁在他的腰上。
自行车发动了。一阵风吹来,小巷两边的树木的枝叶颤动着龙吟细细,他们的发丝也在风中飞扬起来,散发出一股洗发水的幽香。他们歪歪扭扭地走着,在狹窄的小巷青灰色的路面上画出一条千回百转的路线。她坐在他的身后,听见自己的心怦怦乱跳。
“你们家怎么走?”他问她。
走大路是近的,她却偏为他指了一条在胡同里穿梭的小路。
胡同里面都是低矮的平房,灰色的瓦片和门墙,错落参差地挤在一起。偶尔有几棵大树,斜着身子,茂密苍绿的树叶伸到胡同中间来,投一下一片片参差斑驳的树影。她坐在那个男孩的自行车后座,雪白的校服衬衫上,落着一片片撒落下来的不规则阳光,好像是他在发光。
她现在坐在他的身后了,这才略略地放开胆子去看他。他雪白的衬衫,底下两颗扣子没有系上,衣角随风翻飞着,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像是在空中低飞的一对白鸽。他的体型仍然是少年般纤细的,但肩膀却宽。在立领上面,是他苍白的脖颈,随着身体的动作,显出肌肉的线条和喉结的颤动。上面细碎的短发的发际线,像是一片乌黑的苔藓,布在玉石上。
虽然是春天,天气毕竟是一天似一天地暖了起来。夏天的风正带着潮湿的荷尔蒙悄然而至。他载着她,一会儿便出了汗。汗水从额头细密地渗出来,缓缓地流过他的眼角,喉咙,后背……后来,连她手扶着的腰都变得潮湿起来。她坐在他的背后,小心翼翼地嗅着他身上薰衣草洗衣液的香味,混合着丝丝缕缕汗水的酸涩。
她要他在离他家十几米的地方停下。因为她住在胡同深处的平房里,她嫌屋子破旧,不愿被他看到。
“我把你送到家门口多好。”
“不用了……”她跳下了车,低着头一溜烟地跑了。
从此,她第一次恋爱了。
每天清晨,他来的总比她早。她到学校的时候,总能看到在熹微的晨光里,课桌上静默地站着一杯奶茶,投下一片浅淡的投影。旁边有时放着一张粉红色的便签纸,从来不曾写些什么,不过画一颗心。她看到,总是藏不住笑。奶茶是校门外的小店里买来的,后来想来,不过是廉价而甜腻的奶茶粉味,只是当时嘬着吸管一点一点依依不舍地喝进去,毕竟是暖在心头的。
课间操的时候,她站在班级的前排,他在她的右后方。她总是趁着体转运动,回过头去多看他两眼。他做动作总是漫不经心,很不耐烦似的。穿着雪白的校服短袖衬衫,小臂上面细密的绒毛在上午的阳光的照耀下几乎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整个人像神仙一样环绕着一圈光晕。当他发现他在看她了,他会向她挥挥手,羞得她慌忙转过头去。
午休的时候,他们有时躲进图书馆里一起写作业。他们总是挑选靠窗的位置,对面而坐。正午的阳光洒落在作业本上,晃得她睁不开眼睛。当她抬头看他,他写字时头低的很低,几乎趴在桌子上,她只看得见他一头黑色的短发。他的头发很软,温顺地趴在头上,在阳光里泛着光。他总是很快便发觉她在看自己,也抬起头来。两人于是四目相对。他的眼睛很大,瞳仁很黑,湿漉漉的,像小鹿一样无辜而惹人怜爱。当他望着她,即便不带任何表情,也像是含情脉脉。他们相视一笑,便又低下头去,继续写作业。
不在同一年级,他们的教室也都不在同一楼层。她却总是在课间,闲来无事时跑去他的楼层里面去闲逛。两旁墙壁刷得雪白的楼道,安静得几乎冒着凉气,她的帆布鞋踩在铺着瓷地砖的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都让人听得见。他们遇见时,彼此都不说话,只是远远地望见,便各自走开了。他们不想太过张扬,其实不过是小事,只是在十六岁的人心上,却好像比什么都重要。
放学后,他们总喜欢绕着操场散步。学校的操场上有一条走廊,上面支着架子,种着葫芦,入夏后已经全染上了绿色。风起时,叶子们彼此耳鬓厮磨,发出一阵一阵窃语娇喘。从远处看又像泛起一层层的涟漪,在远处的天空面前得意洋洋。她突然明白为什么要将十几岁的美好年华称作“青春”。这翠绿欲滴的青色,果然是最适合这个年龄的色彩。他们并肩走着,聊些无光痒痛的话题。有时缓慢谨慎地握住彼此的手,一看到有人来,又立刻松开。
他们的爱情,从来都是点到即止,小心翼翼的。是想靠近却又游离的目光,是时刻仔细着快慢的脚步,是在人群中怀着渺小的期待的仓皇一瞥。只有那么一点点,但大约对于那时的他们来说,就已经是足够了。
她爱他,她从没如此坚定地爱过谁。即便是父母,养育自己长大的姥姥姥爷,都没有。她觉得自己是他的人了,她什么都愿意听他的。连她自己也觉得可笑,可是当时的她却暗自坚持着,以后非陆乾渊不嫁了。
那一天,六月六日,是他的生日。晚上,她见姥姥姥爷都出了门去,便跑出家门去为他过生日。吃过一顿饭,他送她回家。晚上回家路上在无人的小巷深处,他问她:“你能不能给我一样生日礼物?”她疑惑地问:“我不是已经给过你生日礼物了?”“不够,我还要。”她嗤的一声笑了:“十七岁了,还像小孩子样的。”
她笑着,他就一直凝神望着她。她有点窘,娇嗔道:“你到底要干嘛?”
“亲我。”他说。
紫蓝色的夜幕压在他们头顶,被狭窄的巷子割成一道参差的裂缝。银白色的月亮冷眼看着地下的人们。万籁俱寂,了无一人。只有地上一只白色的狗在他们身边打了两转,又走开了。
她背靠着墙,他低下头来,一双薄唇缓缓地逼近她的脸颊。她紧张而缓慢地将自己的嘴唇凑向他。他的嘴唇有些干涩而僵硬,舌头试探着伸进她的口腔里。两人的双唇和唾液交织着,温热,潮湿,缠绵悱恻。正如正围绕着他们的初夏的热空气。她闭上了眼睛,觉得自己是偷尝禁果的夏娃,好像不忍心目睹自己的罪孽似的。她不自觉地颤抖,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伸手抱住她,双手放在她的肩胛骨内侧。她感到他的的掌心也冒出了很多汗,宽厚而湿热。她的心扑通扑通地,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却又莫名地觉得心安。
那是她的初吻。
那天晚上她回到家中,姥姥爷爷正坐在饭桌前等她。推开红漆剥落的木门,只看见不大的房间里,灰扑扑的水泥地,折叠饭桌上方一根破线吊着一个灯泡,把整个房间染成一种破落昏黄的色调。姥姥姥爷一齐蹙眉盯着她,白发和脸上、手上的皱褶在这样的灯光下更显触目。
她站在门口,怔住了。
“你去哪里了?”姥爷开口。
“我……”她支支吾吾,出了一身的冷汗。顿了许久,她嘟囔了一声“没去哪”便低着头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是周六。她睁开眼,从腻着厚重的油渍和灰尘的一方小小的玻璃窗外射进来,落在她绣着艳俗的菊花的被单上。她看了一眼表,是九点多了,房间外面传来了窸窸窣窣的说话的声音。她仔细听了一会儿,便听出来了那是妈妈的声音。她磨蹭着换好了衣服,低着头出了房间,老旧的门发出一声悠长的吱的声响。
母亲一头乌黑的直长发,着一身粉红色的短款外套,紧身深色牛仔裤。她坐在桌旁,一只手搭在饭桌上,另一只手放在翘起着的大腿上,五指不停不耐烦地敲打着,玫瑰色的指甲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她原在和姥姥说话,听见声响,回头看见她,立刻敛了笑容,皱起了眉头,额头上出现了一条深深地沟壑。她厉声问她道:“你谈恋爱了?”
她低下头,无言。
母亲一下明白这便是承认了的意思,一个箭步冲上来伸手拧住她的耳朵,尖尖的指甲刺进她的肉里,疼得她倒吸一口凉气。她拉过她来道:“我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把你养大,让你上学,我就是为了你干这事儿?你小小年纪,你知不知道什么事该干什么事不该干——”
母亲尖锐的声音像刀子一样刺进她的耳朵里,眼里一瞬间扑簌扑簌掉下泪来。母亲一直说着,不肯停口。终于,她受不住了,大喊:“我这还不都是跟你学的?!”
母亲听了,惊得一下手也松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她的母亲,早两年也是个美人,是打小学唱戏的。二十几岁嫁给她的爸爸,日子也算和乐。在她七八岁的时候,他们两人离婚了,母亲很快再婚,父亲杳无音讯,她于是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他们离婚的原因,母亲从未对她讲过,但这么多年以来,她都已经明白。是母亲出了轨。
她望着母亲,她现在四十几岁了,仍看得出年轻时候的模样。小小的瓜子脸,两弯细细的眉毛,一双大眼睛,只是浓妆艳抹也遮不住脸上的衰老与疲倦。就连她一头乌黑柔顺的头发,她是知道的,也要每隔一个月就去染一次,不然白头发是不断地往外冒的。她看着母亲,突然觉得很悲哀。为母亲悲哀,也为自己。
在母亲反应过来之前,她已跑出了家门。她站在早晨的胡同里,淡蓝色的天空上翻卷着雪白的云。四周响着树梢上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自行车穿梭着的叮铃铃的铃声,和街坊四邻们热络的招呼寒暄的问候声。狭窄的胡同里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路两旁早点摊门口摆着蒸笼、炸锅,冒着热气。所有人都热热闹闹地投入生活,拥抱一个新的美丽清晨,而十六岁的她此时却刚刚和自己的生活决裂,手足无措。
她想来想去,只有去找陆乾渊。
一枚艳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把没有一片云彩的淡蓝色的天空烤得几乎苍白。不时有汽车驶过的青色的柏油马路上的颗颗粒粒在阳光下闪着微弱的光亮。路上的行人在烈日下,似乎都格外步履匆忙了些。道路两排的树木繁茂的枝叶在连成一片青绿色。陆乾渊接到余伶的电话,匆忙跑到楼下。只见她穿这一身粉红色衣服,站在高大树木的摇动着的阴翳里,满脸泪痕。他慌忙问她:“怎么了?”
陆乾渊问她怎么了,他只是不住地摇头,什么也不说。她说不出口,她总觉得她家里的事都太过龌龊,不好意思说出口,尤其是对陆乾渊。
最后她哽咽着说,“……你不要离开我。”
陆乾渊怔了怔,揉着她的头发说,“我不会的。”
她仍然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膛上。他也搂紧了她,拍拍她的背表示安慰。他的胸膛很结实,微微起伏着,感觉得到心脏的跳动,有一股年轻的温度。余伶觉得很踏实。她是在那一刻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依赖上了陆乾渊。她厌恶她的父亲,母亲和那个家里面的一切龌龊苟且之事,那一切几乎像是她的泥沼,铁了心要拉她下去。但陆乾渊是她的阳光,她的骑士,他要救她走,带她逃离那样可怖的生活——甚至,要许她一种全新的幸福未来。
无论她遭遇了什么,她毕竟还有他。他说他是不会离开的。
那天回家,母亲打了她,并要把她暑假里关在家里,不准出门。但她已经不怕了。她已经不在乎母亲怎么样了,他有陆乾渊就已经足够了。尽管被禁足,她在暑假里仍然可以每天和陆乾渊传短信聊天。一个月下来,两人之间竟传了几千条,她一条都舍不得删掉,全部留着。
开学后,余伶升了高二,陆乾渊便是高三了。他们不似从前那般如胶似漆,余伶想着高三忙些也是有的,也并未在意。北京的春秋都很短,几乎没有似的。九月以后,日子逐渐短了,天气也随着一场场秋雨迅速凉了下去。有一天放学,班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赵烨佳和余伶。赵烨佳突然正色对她说:“余伶,我要跟你说件事。”
“什么?”
“你和陆乾渊……怎么了吗?”
“怎么了?没怎么啊,挺好的。”
赵烨佳皱起眉头:“可是……”
“什么呀,有什么事你说呗。”
“我听说,他和他们班的刘玉婷在一起了。”
余伶怔了怔,又望向窗外。这时已是薄暮时分了。窗外的树叶在风中微微摇曳着,发出一些窸窣的声响。操场上有几对男女,并肩走着。他们的声音,在落日的余晖里,被染成了金黄色的,仿佛被雕刻在了版画上。余伶想起了自己和陆乾渊。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不知道他们是否能永远走下去。
“你别胡说了。”余伶极力装作真的不相信的样子,她本来想笑笑,表示赵烨佳的说法实在荒谬得可笑,但是笑不出来。她于是低头整理书包。
“我这不是胡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一开始就跟你说这个人有问题,你又不听,还——”
“你别说了!”余伶把书往地下一扔,发出一声巨响,她抬起头来直视着赵烨佳,眼神里是赵烨佳从来见过的一种冷酷的光芒,“就你知道?他是你男朋友是我男朋友?他干什么了我不比你清楚?我用你告诉我?”
眼泪涌入赵烨佳的眼眶,她看着余伶,久久说不出话来,她实在想象不出从来温和柔顺的余伶竟然还有这样一幅面孔,更想不到她为了一个认识了一个夏天的男生就带上了这样可怖的神情,“你跟我吼什么?我好心告诉你我搞错了?你就他妈为了一男的你就吼我是吗?”
余伶没说话,只是一直用那样冷酷地眼神盯着赵烨佳,几乎要把她望穿。
“行,余伶。”赵烨佳的眼泪瞬间喷薄而出,“你以后被那个贱人甩了你别他妈哭着来找我。”说完,转身离开,狠狠地摔上了门。
那天,陆乾渊又推有事,没有和余伶一起回家。她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思想着方才赵烨佳的话。不,她不相信。他是爱她的,他为她写情书,和她短信聊天,直到深夜。他是说不会离开她的。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这件事,她选择不相信,置之不理。对他也一切照旧,竭力不流露出任何不自然。她反复地说服自己,他说过,他是爱她的。
然而,她确实感到有什么东西已经不同了。
他们很久不曾一起在图书馆一起写作业,也不曾在夕阳里在操场上散步。就连一起的时候,她坐在他的身后,两人竟然都找不到一点话题,大段大段地沉默着。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他在看她的时候,苍白的脸上竟然也时常出现了那种她最怕看到的嘲弄不屑的神情。
她清楚地明白,他已经不爱她了。
然而,她仍然不跟他说分手。她不想分手。即使他已经跟别的女孩谈起恋爱,只要他不提,她也绝不主动说要分手。她爱他,只要他在自己身边就很好,她已经顾不得自己是否他的唯一。
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坚持。
他是第一个爱她的人,几乎是唯一一个,她不舍得放弃。
终于,在那个夏天的末尾,就在他送她回家时分开的那个路口,当暮色四合,他还是对她说了,“我们分开吧”。
她并不惊讶,因为她一早便知道总有这样一天。她只是难过,一瞬间眼泪顺着脸颊不住地往下流。
他看着她哭,有些手足无措地样子,终于也只是沉默着低下了头。他黑色的短发零碎地散落下来,遮住了他的脸,看不清他的表情。她只看见他垂在身旁的手,握起了拳,他的睫毛,不知道是否是她的错觉,竟然也有些湿润,轻轻浮在苍白的脸上,微微颤动着。他也在为她感到愧疚吗?
长久的沉默。已经快是秋天了,风缓缓地吹来时,偶尔有几片树叶落下,吹得她的发丝在风中飞扬。胡同里面逐渐有人家点起了灯,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窗帘和窗户隐隐约约地亮了起来。路人走过,不时向他们投去好奇的目光。
她哭了很久,才终于说,“……你喜欢别人了,是吗。”
他仍然低着头,并没有回答她。她知道这是承认的意思。他们的关系已经走到尽头,他已不想再挽回了。
“其实……我并不在意的。你可以喜欢别人,但是……”她的后半句话是,但是不要丢下我好不好。
但是说不出口。她的自尊心不允许她这样说。
他似乎也明白了她想说什么,蓦地抬起头来看着她。他湿漉漉的眼睛里闪过了一刹很异样的神情,余伶说不出那是什么。惊异、厌恶、困惑、心疼?或许都有,或许都不是。他的嘴微微张开,像是惊讶,又仿佛想说些什么,但又闭上了。
“……是我对不起你。”他最后这样说。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自行车发出一声悲哀的沉吟。
是他对不起她。但是新欢已然在侧,余伶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对自己感到抱歉。
她在原地站了很久。她望着那个背影。他在白色衬衫外面穿上了运动服外套。他推着自己曾坐在后座上的那辆自行车,一步一步缓缓地离开了。她看不见他的表情。华灯初上。一点一点,黄色的,红色的灯光,漂浮在逐渐暗下的夜色中。他的身影一点一点的缩小,终于凝成了一个白色小点,消失在了万家灯火中,消失在了人山人海中。
她愣了很久,这副样子也不好回家去,实在无路可走,她只好跑去赵烨佳的家。房屋,车辆,行人,在她的泪水中变得模糊。她奔跑出穿越这一切。在初秋的风里,她觉得有些凉意。夏天快要过去了,她的爱情也和夏天一同离她而去。她感到悲伤。她是第一次见证一场爱情在自己身上的死亡。这种悲伤还带着一种迷蒙的美感。就和现在自己眼中的夜色一样。她觉得自己像小说、漫画或是电影里的人物,在十六岁的夏天第一次尝到恋爱的甜蜜和酸涩。
她在烨佳家楼下向她哭诉。赵烨佳见是她,初是惊讶,回过闷来以后又生气,几乎转身就要走,可是看她哭得一塌糊涂,终于不忍心,只好留下。听她说了一通,也说不出什么,只好拥抱她。当她终于逐渐平静了些,赵烨佳才终于说道,“我早说这陆乾渊不是什么好人,你当初还不信。你记得那时你收到的那封情书吗?我后来才知道,这一封情书,他一式写了三份,给三个不同的女孩!”
夏天静悄悄地整顿衣裳,准备离开了。晚上已经显得有些凉。叶子已经失去了水润和嫩绿的色彩而变得干脆了,一阵风吹来,就旋转着缓慢掉落在地上,碎成几片。风吹过她脸上的泪痕,刺痛了她。她闻到了一股令人作呕的粪便的臭味,这才发现自己是坐在公共厕所的边上。
失恋的悲伤中的那一抹美丽的色彩也幻灭了。
她以为是终于有人发现了她的美,她以为是终于命中的那个男子来救她逃出父母的阴影。然而,都不过是她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一切都很平庸的余伶,仍然没有人特别爱她,她仍然要回到原来那样的生活中去。
原来都是假的。
她那样孤注一掷地爱上他,把自己全部的生活都赌上的时候,从没有想过,原来他也是会离开他的。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连提都不愿提那段恋爱。她觉得是太过不堪的经历,提起来只是觉得恶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看,她渐渐地又觉得这段荒诞的感情中,到底有些美好的回忆。
后来,当她想起她的初恋,她总是第一个想起她坐在他的自行车上,穿梭在胡同里回家的形景。时间像是潮汐来来回回地冲刷着沙滩那样洗涤着回忆。她年少时的爱情像沙滩上写下的誓言那样被冲刷得越来越淡,越来越淡。到后来,连那人的面目在她的心上也已经模糊。然而,坐在那个男孩的自行车后,走在千回百转的胡同里的画面,她却一直记在心上。
她的爱情,不单是单纯的薰衣草的美好香味,而是混着青春期男生的腥腻酸涩的汗味的。那味道成了她青春的代表,说不上是美妙的还是丑陋的,但一直留在那里,余音袅袅。并不纯粹,反倒是浑浊的。但到底有薰衣草的洗衣液香味,究竟有些美好的记忆的碎片。她内心里是个自卑的人,从不敢奢求过多。说穿了,人要求得太多是不幸福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林黛玉终于逼死了自己。她自己也说不准这样一场残缺的爱情,对于她来说,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多年以后,当一切欺骗与背叛都终于释怀和原谅,只有最美好的记忆被筛选后,留在了记忆力。她后来仍然偶尔会梦到陆乾渊。总是同样的场景。他站在一颗巨大的树下,落英缤纷,他的身后是朦胧的乳白色的光亮,穿过苍翠茂密的树叶和他少年纤细的身影照过来,把他脸上淡淡的,又带着三分轻蔑的笑容衬托得美好得几乎像是天使。她猜想,或者天使,总是带着些邪恶的吧。他推着那辆熟悉的自行车,微笑着向她招手,说:“上车,送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