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间
我未婚,可我感觉我深受婆媳关系的影响,我妈和我奶奶之间。
长大后依稀记得小时候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以前那个旧矮的土屋里,很多人围在一起准备吃饭,我妈站在旁边默默地盛饭。我看到她眼睛红红的,当时有一个念头一闪而逝——妈她哭啦?但随即否定。在我幼小的脑海里,大人是不会流泪的。
很多年以后,我的脑海里才突然浮现出这个画面。导火线是我深切地感觉到奶奶和妈之间的矛盾,我第一次把大人之间的争吵分类。原来爷爷和奶奶吵架不叫吵架,叫谈论,叫社会情趣;爷爷和爸爸的争吵叫“爸爸这么大了还不懂事”;爸爸和妈吵架叫闹矛盾。而这些都是吵完就忘的吵架类型。还有一种爷爷或奶奶与妈的吵架,叫不可调和的矛盾,每一次这种吵架,都是矛盾的积累,虽然看似也和前几种一样,吵完就“没事”了,但其实,在他们内心,并没有“没事”,他们潜意识里会记得,平常没事,一旦下一个矛盾出现,以前所有的问题就又都浮现在各自的脑海里了。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婆媳之间的吵架是永远不会像母女之间吵架一样的。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奶奶和我妈之间的矛盾是后来才这么重,还是本来就很重的,只是我以前小,没意识到。
在我家,甚至在我们一大家人中,我爷爷都非常有权威性。爷爷年轻时非常能干,为我爸和两个姑妈提供了相对于当地其他人的更良好的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家庭,亦然。小时候,我们曾开玩笑说,爷爷就是我们家的皇帝,他的命令,谁都不敢违背。我们全家一致同意这个说法。
就是因为爷爷的这种实力和影响力,我家一直都是我爷爷掌家。在我的印象中,那好像是我家最和谐美好的日子,至少在当时的我看来是这样。
我十几岁的时候,爷爷六十几岁,都快七十了,爷爷交权给我爸妈。
我爸这人~~由于父亲太强势,儿子一般就弱一些。用我奶奶的话说,我爸这一辈子都要在“缝”里度过。以前不懂,后来懂了,我爸人到中年了,什么事都有我爷爷扛着,等我爷爷干不了了,我就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上回回家,奶奶谈起这事,我回说,“那你就高兴了!你生个儿子,不就希望他能享福吗。”
奶奶笑了。
我猜想,是不是由于就是因为以前爷爷是权威,所以我妈有什么意见也不敢说,而现在是她掌家了,她就敢说了。所以我家以前没矛盾,现在矛盾大了。爷爷一直和奶奶站同一战线,于是我家就总是我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战火。我爸反正秉承着一个态度——什么都不管。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又结合爷爷奶奶、我妈平时的处事方式,我就偏向我爷爷奶奶,有事我会说我妈的不是。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感觉到是我家矛盾最激化的时候,我妈有这样一句话,说了好几次,“反正什么都是我的不是”。我听了有反思一下,可内心还是觉得我的做法是对的。
我想,我的做法是有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的。
在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照顾我很多,带给了我很多温暖。但对我妈,我的记忆里很少有关于她的让我感动的事情。
我一直觉得,我奶奶是一个非常好的奶奶,我妈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妈(我妹妹和我有同样的想法)。
所有这些,对我个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影响之大,我是这几年才意识到的。
我对奶奶的爱,让我容易对陌生老人动恻隐之心;我对爷爷的倾佩,让我很尊重上了年纪的男性。我奶奶有时也很胡闹,这让我在老大爷和老太太之间,更喜欢老大爷,而这种印象和老人本人却没有任何关系。奶奶和我妈之间的矛盾关系让我非常排斥和家长住在一起。如果有一天,我会结婚的话,我一定不能和家长住在一起。我觉得我妈没有做好一个妈妈,所以我不喜欢小孩,因为我怕我将来也做不好一个妈妈,我怕将来我的孩子认为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所以我不会轻易要孩子,除非我觉得我能做一个优秀的妈妈了。
在意识到这些影响之后,我有意识地努力降低这些影响对我的作用。
最后,尽管如此,我知道,我对我妈,我还是有感情的,我还是在乎她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着同样的困扰!
长大后依稀记得小时候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以前那个旧矮的土屋里,很多人围在一起准备吃饭,我妈站在旁边默默地盛饭。我看到她眼睛红红的,当时有一个念头一闪而逝——妈她哭啦?但随即否定。在我幼小的脑海里,大人是不会流泪的。
很多年以后,我的脑海里才突然浮现出这个画面。导火线是我深切地感觉到奶奶和妈之间的矛盾,我第一次把大人之间的争吵分类。原来爷爷和奶奶吵架不叫吵架,叫谈论,叫社会情趣;爷爷和爸爸的争吵叫“爸爸这么大了还不懂事”;爸爸和妈吵架叫闹矛盾。而这些都是吵完就忘的吵架类型。还有一种爷爷或奶奶与妈的吵架,叫不可调和的矛盾,每一次这种吵架,都是矛盾的积累,虽然看似也和前几种一样,吵完就“没事”了,但其实,在他们内心,并没有“没事”,他们潜意识里会记得,平常没事,一旦下一个矛盾出现,以前所有的问题就又都浮现在各自的脑海里了。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婆媳之间的吵架是永远不会像母女之间吵架一样的。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奶奶和我妈之间的矛盾是后来才这么重,还是本来就很重的,只是我以前小,没意识到。
在我家,甚至在我们一大家人中,我爷爷都非常有权威性。爷爷年轻时非常能干,为我爸和两个姑妈提供了相对于当地其他人的更良好的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家庭,亦然。小时候,我们曾开玩笑说,爷爷就是我们家的皇帝,他的命令,谁都不敢违背。我们全家一致同意这个说法。
就是因为爷爷的这种实力和影响力,我家一直都是我爷爷掌家。在我的印象中,那好像是我家最和谐美好的日子,至少在当时的我看来是这样。
我十几岁的时候,爷爷六十几岁,都快七十了,爷爷交权给我爸妈。
我爸这人~~由于父亲太强势,儿子一般就弱一些。用我奶奶的话说,我爸这一辈子都要在“缝”里度过。以前不懂,后来懂了,我爸人到中年了,什么事都有我爷爷扛着,等我爷爷干不了了,我就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上回回家,奶奶谈起这事,我回说,“那你就高兴了!你生个儿子,不就希望他能享福吗。”
奶奶笑了。
我猜想,是不是由于就是因为以前爷爷是权威,所以我妈有什么意见也不敢说,而现在是她掌家了,她就敢说了。所以我家以前没矛盾,现在矛盾大了。爷爷一直和奶奶站同一战线,于是我家就总是我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战火。我爸反正秉承着一个态度——什么都不管。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又结合爷爷奶奶、我妈平时的处事方式,我就偏向我爷爷奶奶,有事我会说我妈的不是。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感觉到是我家矛盾最激化的时候,我妈有这样一句话,说了好几次,“反正什么都是我的不是”。我听了有反思一下,可内心还是觉得我的做法是对的。
我想,我的做法是有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的。
在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照顾我很多,带给了我很多温暖。但对我妈,我的记忆里很少有关于她的让我感动的事情。
我一直觉得,我奶奶是一个非常好的奶奶,我妈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妈(我妹妹和我有同样的想法)。
所有这些,对我个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影响之大,我是这几年才意识到的。
我对奶奶的爱,让我容易对陌生老人动恻隐之心;我对爷爷的倾佩,让我很尊重上了年纪的男性。我奶奶有时也很胡闹,这让我在老大爷和老太太之间,更喜欢老大爷,而这种印象和老人本人却没有任何关系。奶奶和我妈之间的矛盾关系让我非常排斥和家长住在一起。如果有一天,我会结婚的话,我一定不能和家长住在一起。我觉得我妈没有做好一个妈妈,所以我不喜欢小孩,因为我怕我将来也做不好一个妈妈,我怕将来我的孩子认为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所以我不会轻易要孩子,除非我觉得我能做一个优秀的妈妈了。
在意识到这些影响之后,我有意识地努力降低这些影响对我的作用。
最后,尽管如此,我知道,我对我妈,我还是有感情的,我还是在乎她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着同样的困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