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国荣
查看话题 >有时候,不敢往深了看张国荣
我看张国荣的中后期电影,偶尔有这种感觉:
宁可他演技表现差一点,或者,演的角色平面一点,浅一点。
简单说:您不要演得太走心啊……
因为,他演深了的时候,感染力深邃得有些可怕。能把人拽进幽暗之中去。
《霸王别姬》里说程蝶衣一笑万古春,一啼千古愁,这话用在张国荣身上,也是浑然天成:他的感染力,着实惊人。
《阿飞正传》之前,他演戏还是偏平的。很扎实,能把人物勾勒像了,比如宁采臣的书生气,但不复杂。那时,他清俊,漂亮,还可以发萌呢。
王家卫似乎是,释放了张国荣身上,沉静幽暗的一面。《阿飞正传》里,许多张国荣独自在镜头前的举手投足,都有种与黑暗同舞的吸力。
论到对多样人物的细腻把握,梁家辉简直是千面魔王。真正演谁像谁。
论到情感的传达、饱满以及与影片氛围本身的融汇,梁朝伟是神,一颦一笑没有不合适的。
但张国荣……不一样。
《霸王别姬》、《东邪西毒》里,都有好演员。张丰毅、葛优、巩俐、梁家辉、梁朝伟们都好。但张国荣和他们,不一样的好法。
《霸王别姬》里,没有程蝶衣的时候,是典型的大陆电影,刻画精彩,人物鲜活,腔调尺寸看着过瘾。
但张国荣的戏,总透着点不一样。港台演员拍大陆电影一般是有隔膜的,但不是这种意思。
《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戏,比别人的更静,更深。
镜头从张丰毅和巩俐那个生之世界,跳到张国荣这里时,就仿佛换了节奏。一种幽暗的,独自舞蹈的感觉。
《东邪西毒》,也是。梁朝伟和梁家辉的戏,带出纠结的情感,很精确,也很感伤。
而张国荣的戏,是把人勾着走。他看着鸟笼发呆时,看电影的人,很容易被勾着走。
许多位,也许跟我有同感:看梁家辉,看吴镇宇,看午马,看梁朝伟,你会忍不住说:演得好!
但看张国荣,你不会叫出来,但会被他吸进去。
在涉及死亡、孤独、颓废、执拗这些主题时,张国荣能将观众拉得很远很深。
我觉得,这是跟他个人特质很相关的一种劲儿。迷人到让人害怕。许多人说《霸王别姬》,他是按方法派演的,我也觉得是:他把自己与程蝶衣一就和,就遗世独立了。
所以平时,如果是为了打发时间,我宁可看《家有喜事》,宁可看《满汉全席(金玉满堂)》,宁可看《金枝玉叶》,当然还有《东成西就》和《恋战冲绳》。
那些电影里,张国荣就是清俊漂亮,一笑起来,仿佛全世界都在笑那种味道。哪怕有悲伤部分,也能够感觉出“这是角色,不是张国荣自己”。
到了王家卫的张国荣,或者程蝶衣的张国荣,都是一副“张国荣上身了”,能迷人到把你卷进旋涡,然后几天走不出来的地步。
以前说过他唱歌。90年代中期吧,声音低,用气息和音起伏带出些微颤,像有点冷,唏嘘的样子,但就是这种极轻之下,见出他细节的把握来。
非常轻软,用力少,咬字也很好,许多处都是意思点到,不滞,飘然滑走。就这么,略带颤抖的低声唱,如果配深情的歌,静处让人侧耳听时,感染力极强,润物细无声的状态。
我最喜欢的:《夜半歌声》,就像这样,又寒冷又颤抖着又深情熨帖的唱法。
这种轻轻地,带点倦怠的夜色温柔感,把人往黑暗中引的劲头,歌与戏,都是如此。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我承认《喜剧之王》的伟大,但有时,我宁可看《九品芝麻官》或者《唐伯虎点秋香》,也不敢擅自点开《喜剧之王》。
因为周星驰也有类似的,一旦切换进来,就让人一路幽暗下陷的,感染力。
在法国,普通电影爱好者里,张国荣的声名比许多亚洲演员高(张曼玉和梁家辉也有类似的声威)。一方面是《霸王别姬》在戛纳的成功;另一方面是,用我某个法国朋友的话:
法国人会觉得巩俐是个好演员,但她依然是个典型的东亚人。
而张国荣身上,有种法国人很熟悉的感觉——即便他是在演华语电影时,依然如此。
我跟他们讨论过,初步结论是:
法国人上一代,习惯新浪潮,所以他们对跳接的、不连贯的片段,很喜欢。
张国荣,也许不是华语电影史上最好的,“一个镜头下来故事讲得最完整饱满丰富”的演员。
但是:
在连续的跳接片段,能够靠一两个动作或眼神,甚至一个静态,瞬间感染观众的这方面,张国荣,大概是独一无二了吧?
一个微笑,一个愣怔的镜头,都能把人的感觉带空。
宁可他演技表现差一点,或者,演的角色平面一点,浅一点。
简单说:您不要演得太走心啊……
因为,他演深了的时候,感染力深邃得有些可怕。能把人拽进幽暗之中去。
《霸王别姬》里说程蝶衣一笑万古春,一啼千古愁,这话用在张国荣身上,也是浑然天成:他的感染力,着实惊人。
《阿飞正传》之前,他演戏还是偏平的。很扎实,能把人物勾勒像了,比如宁采臣的书生气,但不复杂。那时,他清俊,漂亮,还可以发萌呢。
王家卫似乎是,释放了张国荣身上,沉静幽暗的一面。《阿飞正传》里,许多张国荣独自在镜头前的举手投足,都有种与黑暗同舞的吸力。
论到对多样人物的细腻把握,梁家辉简直是千面魔王。真正演谁像谁。
论到情感的传达、饱满以及与影片氛围本身的融汇,梁朝伟是神,一颦一笑没有不合适的。
但张国荣……不一样。
《霸王别姬》、《东邪西毒》里,都有好演员。张丰毅、葛优、巩俐、梁家辉、梁朝伟们都好。但张国荣和他们,不一样的好法。
《霸王别姬》里,没有程蝶衣的时候,是典型的大陆电影,刻画精彩,人物鲜活,腔调尺寸看着过瘾。
但张国荣的戏,总透着点不一样。港台演员拍大陆电影一般是有隔膜的,但不是这种意思。
《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戏,比别人的更静,更深。
镜头从张丰毅和巩俐那个生之世界,跳到张国荣这里时,就仿佛换了节奏。一种幽暗的,独自舞蹈的感觉。
《东邪西毒》,也是。梁朝伟和梁家辉的戏,带出纠结的情感,很精确,也很感伤。
而张国荣的戏,是把人勾着走。他看着鸟笼发呆时,看电影的人,很容易被勾着走。
许多位,也许跟我有同感:看梁家辉,看吴镇宇,看午马,看梁朝伟,你会忍不住说:演得好!
但看张国荣,你不会叫出来,但会被他吸进去。
在涉及死亡、孤独、颓废、执拗这些主题时,张国荣能将观众拉得很远很深。
我觉得,这是跟他个人特质很相关的一种劲儿。迷人到让人害怕。许多人说《霸王别姬》,他是按方法派演的,我也觉得是:他把自己与程蝶衣一就和,就遗世独立了。
所以平时,如果是为了打发时间,我宁可看《家有喜事》,宁可看《满汉全席(金玉满堂)》,宁可看《金枝玉叶》,当然还有《东成西就》和《恋战冲绳》。
那些电影里,张国荣就是清俊漂亮,一笑起来,仿佛全世界都在笑那种味道。哪怕有悲伤部分,也能够感觉出“这是角色,不是张国荣自己”。
到了王家卫的张国荣,或者程蝶衣的张国荣,都是一副“张国荣上身了”,能迷人到把你卷进旋涡,然后几天走不出来的地步。
以前说过他唱歌。90年代中期吧,声音低,用气息和音起伏带出些微颤,像有点冷,唏嘘的样子,但就是这种极轻之下,见出他细节的把握来。
非常轻软,用力少,咬字也很好,许多处都是意思点到,不滞,飘然滑走。就这么,略带颤抖的低声唱,如果配深情的歌,静处让人侧耳听时,感染力极强,润物细无声的状态。
我最喜欢的:《夜半歌声》,就像这样,又寒冷又颤抖着又深情熨帖的唱法。
这种轻轻地,带点倦怠的夜色温柔感,把人往黑暗中引的劲头,歌与戏,都是如此。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我承认《喜剧之王》的伟大,但有时,我宁可看《九品芝麻官》或者《唐伯虎点秋香》,也不敢擅自点开《喜剧之王》。
因为周星驰也有类似的,一旦切换进来,就让人一路幽暗下陷的,感染力。
在法国,普通电影爱好者里,张国荣的声名比许多亚洲演员高(张曼玉和梁家辉也有类似的声威)。一方面是《霸王别姬》在戛纳的成功;另一方面是,用我某个法国朋友的话:
法国人会觉得巩俐是个好演员,但她依然是个典型的东亚人。
而张国荣身上,有种法国人很熟悉的感觉——即便他是在演华语电影时,依然如此。
我跟他们讨论过,初步结论是:
法国人上一代,习惯新浪潮,所以他们对跳接的、不连贯的片段,很喜欢。
张国荣,也许不是华语电影史上最好的,“一个镜头下来故事讲得最完整饱满丰富”的演员。
但是:
在连续的跳接片段,能够靠一两个动作或眼神,甚至一个静态,瞬间感染观众的这方面,张国荣,大概是独一无二了吧?
一个微笑,一个愣怔的镜头,都能把人的感觉带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