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查看话题 >生活的乐趣是遇见未知的自己 探索未知的世界
中秋从上海回来后,生活有了些不一样的变化。比如以前宁愿去外面饭馆吃饭,或者开车回爸妈那吃饭,也不想自己下厨。比如一点都不想打扫卫生,可能也是因为家里太大了,直接叫家政来打扫。回来后我第一次在新家做饭,屁颠屁颠从一楼洗到三楼。
我在想,这些应该算是生活的一部分吧。
过不了几天,我大伯就去世了。那阵子整个家族的人都在忙于处理这起交通事故,请专家医生抢救,找交警帮忙。平日里零散的家族顿时凝聚在一起了。我和哥哥是家里仅有的两个大学生,堂姐一直期待我们能够在法律上提供一些帮助。那个时候,我感受到,原来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每天下午在ICU病房外等候。也会有很多家族成员聊天的机会。我感受到来自他们的期待,期待一个已经长大的姑娘,能够像一个大人的样子去生活。
堂哥堂姐,也不忘记跟别的病友家属说,如果你们有认识合适的人,记得给我家弟弟妹妹介绍呀,他们都特别懂事,年纪也不小了,该成家了。
从9.21到10.21,我抑郁了将近一个月。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思考,砸向我这个天真的少女。我还有点儿迷茫。猝不及防。
我甚至开始试图去接触昔日的几个追求者,我想,也许可以给彼此一点机会吧。可能之前自己真的眼光太高太挑剔了,也许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百分百的男孩呢。那就降低点要求好了。将就下吧。那就按照世俗的标准,处处看吧。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呢。
可是那种感觉真的太沮丧了。为什么要这么去屈就自己。对方明明就不是能够让自己明媚起来的人。
我为什么要带着大人的期待,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过那段抑郁状态的。经常一个人在夜里哭。一方面是对伯伯的怀念,一方面也是对人生的迷茫。
———————————————————————————————————————————
我是一个在普通家庭长大的普通孩子。
小时候父母把我交给农村的老人家带。 三岁的时候妈妈去看我,我哭着说不认识她。
小时候我很讨厌外婆,有时候就想从外婆家偷跑,所以就被关了起来。
记忆中有一次自己哭得稀里哗啦,说自己想回家。
上世纪90年代,我爸爸一天就可以挣800块。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我现在应该是个堂堂正正的富二代。
可是后来我见过爸爸打妈妈,然后还去赌场把爸爸叫回家。
爸爸就从岛内回到岛外了。
一切归零。
我跟着他们从小小的铁皮屋住起,几年就会换一次家。铁皮屋的日子并不多,然后到自己盖的小洋房,再后来拆迁了,搬到铁皮厂房。最后搬到现在这个在新区中心的小别墅。
爸妈把我接到身边照顾,我就陪着他们做生意。从7岁开始,爸爸出去谈生意会带上我和哥哥,顺便去市中心shopping。我是农村学校里差不多玩具最多的孩子,小学就拿着胶片机给他们拍照,请全班同学来家里唱卡拉OK。
我比周围同龄人见过的人都多。因为我爸妈就是普通的靠自己双手辛苦做生意的老百姓。而我爷爷奶奶是有着一帮信徒朋友的虔诚佛教徒。
我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变换着体验生活。
这个城市川流不息。我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我爸帮我交了4万块让我进了高中。因为我是岛外人,虽然中考同一份考卷,即便我的成绩比岛内录取线高了近20分,可是不是岛外前十名,就差了4分,所以只能花钱。
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然后我见到了许多传说中的贵族少年,但是他们并不显露。
而是非常低调地同样也努力地学习。
往往拼命的孩子,同时家里又特别有钱。
高一我的四个舍友,有一个家里做生意有上亿的资产;另一个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是父亲打拼了好几个厦门市区的店面,至少也千万级别;还有一个爸爸是房地产经理,妈妈是海关经理,现在已经嫁给福建有名的地产公子。
高二分班后,因为有点像关系班(我是因为班主任需要一个团支书所以段长把我调过去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更多了。有个闺蜜,起初我不知道她家情况,因为我们都不是岛内的,所以周末可以住学校。我经常辅导她作业,她家司机来给她送吃的,经常就有我的份。
孩子是很单纯的,她就把家里情况告诉我。家族全是上市公司,她大舅舅是有名的集团老总,二舅舅的交易所一年就可以挣十几亿,三舅舅不知道做什么反正也很有钱。
而我又是个人缘好到爆的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努力的孩子,学习成绩又有点儿好经常教别人。所以一下子我有好多好朋友,去过很多人家住过。看到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生活环境。
———————————————————————————————————————————
大学以后去了上海,一个比厦门繁华很多的大都市。听说是一个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地方。
也许是一个非常寂寞的城市。
但是学生时代的我根本接触不到。
我认识很多来自内陆的穷人家的孩子。我经常调侃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其实他们才真的是。
而且沿海城市的农村,真的不叫农村。村子里有钱人很多。我们这儿的村子,百万级别的人家一大堆,千万级别的也不少,上亿的也有好几个,但是他们依然住在行政区划是村(社区)的地方。
大学以后,我见到更多类型的人。从学校里的普通学生,到创业者,到大企业的高管。
我为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去和他们对话。
我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经历着比多数同学还丰富多元的生活。
所以我看到了生活更多的面。
我去了几十个城市。好奇。在不同地方生活的人们,究竟在干嘛。
在火车上,在青旅里,在路上,我抓住一切机会,和形形色色五湖四海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对话。
——————————————————————————————————————————
从小学四年级,我就知道有一天我会死。意味着离开这个世界,而太阳照常起落,我不再能感知这个世界的美与丑。
这一天的到来,会像这二十几年一样,那么突然地,就到了。
生命只不过是一瞬间。于历史长河而言,确实白驹过隙。
死亡无情又冷酷。而且不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挽留更多。
死亡,将一笔勾销这个人一生的功绩错失。
我见证了许多人的离开。也看到了许多人的人生。
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生命的话题。有许多的孤独和慌张。也有不少迷茫。
我在这个让无数人羡慕不已的宜居城市,现在房价彪得飞快,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平。
有关爱我的许多亲人。有自己的一份小事业。有父亲给我的一间小百平的学区房。
似乎可以三点一线安安稳稳地过一生了。
但是我不想就这样平稳地等待有一天死亡的降临。
这未免太对不起自己生而为人的荣耀。
生命,应该在探索世界中去寻找自我。才能到死亡的那一天,凯旋而归。是寻找自己灵魂的一个过程,是纯化内心的一个过程。
而生活的乐趣,就应该是不断去超越自我,而不是安于现状。
你拥有的东西,怎么可以成为羁绊脚步的障碍。
应该去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生命这样一次神圣的旅途中。
去经历,去挑战极限,不停超越现在的自我。
然后让灵魂变得饱满。
在弥留之际,回忆自己的一生,才能于心无愧。
我在想,这些应该算是生活的一部分吧。
过不了几天,我大伯就去世了。那阵子整个家族的人都在忙于处理这起交通事故,请专家医生抢救,找交警帮忙。平日里零散的家族顿时凝聚在一起了。我和哥哥是家里仅有的两个大学生,堂姐一直期待我们能够在法律上提供一些帮助。那个时候,我感受到,原来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每天下午在ICU病房外等候。也会有很多家族成员聊天的机会。我感受到来自他们的期待,期待一个已经长大的姑娘,能够像一个大人的样子去生活。
堂哥堂姐,也不忘记跟别的病友家属说,如果你们有认识合适的人,记得给我家弟弟妹妹介绍呀,他们都特别懂事,年纪也不小了,该成家了。
从9.21到10.21,我抑郁了将近一个月。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思考,砸向我这个天真的少女。我还有点儿迷茫。猝不及防。
我甚至开始试图去接触昔日的几个追求者,我想,也许可以给彼此一点机会吧。可能之前自己真的眼光太高太挑剔了,也许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百分百的男孩呢。那就降低点要求好了。将就下吧。那就按照世俗的标准,处处看吧。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呢。
可是那种感觉真的太沮丧了。为什么要这么去屈就自己。对方明明就不是能够让自己明媚起来的人。
我为什么要带着大人的期待,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过那段抑郁状态的。经常一个人在夜里哭。一方面是对伯伯的怀念,一方面也是对人生的迷茫。
———————————————————————————————————————————
我是一个在普通家庭长大的普通孩子。
小时候父母把我交给农村的老人家带。 三岁的时候妈妈去看我,我哭着说不认识她。
小时候我很讨厌外婆,有时候就想从外婆家偷跑,所以就被关了起来。
记忆中有一次自己哭得稀里哗啦,说自己想回家。
上世纪90年代,我爸爸一天就可以挣800块。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我现在应该是个堂堂正正的富二代。
可是后来我见过爸爸打妈妈,然后还去赌场把爸爸叫回家。
爸爸就从岛内回到岛外了。
一切归零。
我跟着他们从小小的铁皮屋住起,几年就会换一次家。铁皮屋的日子并不多,然后到自己盖的小洋房,再后来拆迁了,搬到铁皮厂房。最后搬到现在这个在新区中心的小别墅。
爸妈把我接到身边照顾,我就陪着他们做生意。从7岁开始,爸爸出去谈生意会带上我和哥哥,顺便去市中心shopping。我是农村学校里差不多玩具最多的孩子,小学就拿着胶片机给他们拍照,请全班同学来家里唱卡拉OK。
我比周围同龄人见过的人都多。因为我爸妈就是普通的靠自己双手辛苦做生意的老百姓。而我爷爷奶奶是有着一帮信徒朋友的虔诚佛教徒。
我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变换着体验生活。
这个城市川流不息。我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我爸帮我交了4万块让我进了高中。因为我是岛外人,虽然中考同一份考卷,即便我的成绩比岛内录取线高了近20分,可是不是岛外前十名,就差了4分,所以只能花钱。
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然后我见到了许多传说中的贵族少年,但是他们并不显露。
而是非常低调地同样也努力地学习。
往往拼命的孩子,同时家里又特别有钱。
高一我的四个舍友,有一个家里做生意有上亿的资产;另一个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是父亲打拼了好几个厦门市区的店面,至少也千万级别;还有一个爸爸是房地产经理,妈妈是海关经理,现在已经嫁给福建有名的地产公子。
高二分班后,因为有点像关系班(我是因为班主任需要一个团支书所以段长把我调过去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更多了。有个闺蜜,起初我不知道她家情况,因为我们都不是岛内的,所以周末可以住学校。我经常辅导她作业,她家司机来给她送吃的,经常就有我的份。
孩子是很单纯的,她就把家里情况告诉我。家族全是上市公司,她大舅舅是有名的集团老总,二舅舅的交易所一年就可以挣十几亿,三舅舅不知道做什么反正也很有钱。
而我又是个人缘好到爆的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努力的孩子,学习成绩又有点儿好经常教别人。所以一下子我有好多好朋友,去过很多人家住过。看到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生活环境。
———————————————————————————————————————————
大学以后去了上海,一个比厦门繁华很多的大都市。听说是一个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地方。
也许是一个非常寂寞的城市。
但是学生时代的我根本接触不到。
我认识很多来自内陆的穷人家的孩子。我经常调侃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其实他们才真的是。
而且沿海城市的农村,真的不叫农村。村子里有钱人很多。我们这儿的村子,百万级别的人家一大堆,千万级别的也不少,上亿的也有好几个,但是他们依然住在行政区划是村(社区)的地方。
大学以后,我见到更多类型的人。从学校里的普通学生,到创业者,到大企业的高管。
我为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去和他们对话。
我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经历着比多数同学还丰富多元的生活。
所以我看到了生活更多的面。
我去了几十个城市。好奇。在不同地方生活的人们,究竟在干嘛。
在火车上,在青旅里,在路上,我抓住一切机会,和形形色色五湖四海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对话。
——————————————————————————————————————————
从小学四年级,我就知道有一天我会死。意味着离开这个世界,而太阳照常起落,我不再能感知这个世界的美与丑。
这一天的到来,会像这二十几年一样,那么突然地,就到了。
生命只不过是一瞬间。于历史长河而言,确实白驹过隙。
死亡无情又冷酷。而且不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挽留更多。
死亡,将一笔勾销这个人一生的功绩错失。
我见证了许多人的离开。也看到了许多人的人生。
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生命的话题。有许多的孤独和慌张。也有不少迷茫。
我在这个让无数人羡慕不已的宜居城市,现在房价彪得飞快,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平。
有关爱我的许多亲人。有自己的一份小事业。有父亲给我的一间小百平的学区房。
似乎可以三点一线安安稳稳地过一生了。
但是我不想就这样平稳地等待有一天死亡的降临。
这未免太对不起自己生而为人的荣耀。
生命,应该在探索世界中去寻找自我。才能到死亡的那一天,凯旋而归。是寻找自己灵魂的一个过程,是纯化内心的一个过程。
而生活的乐趣,就应该是不断去超越自我,而不是安于现状。
你拥有的东西,怎么可以成为羁绊脚步的障碍。
应该去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生命这样一次神圣的旅途中。
去经历,去挑战极限,不停超越现在的自我。
然后让灵魂变得饱满。
在弥留之际,回忆自己的一生,才能于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