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流水账(一)——巴伐利亚慕尼黑
心心念念去欧洲玩的梦想,让小朋友带着又实现了一遍。
不同于上次的是,这次全程安全,没有恐怖威胁。全球都在要么看中东难民,要么看美国大选,实在没有兴趣恐怖袭击。
10月9日,我们转机冰岛飞渡德国慕尼黑(英语Munich,德语München)。
慕尼黑这个城市我们在来之前对其知之甚少,来了以后听了不少讲解查了不少资料才略知一二。作为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是德国乃至欧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之一。尤其是巴伐利亚王国(Bavaria)十一世纪到十六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的影响十七到十八世纪,有了那个爱盖楼宇宫殿的建筑师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然后是一战二战,甚至是希特勒的老本营。柏林墙倒塌后,现代的慕尼黑是德国第一大经济城市,有宝马BMW汽车厂和拜仁Bayern德甲足球俱乐部,还有一年一度的啤酒节Oktoberfest.
当然这些我们在来之前基本上是全都不知道的,只知道我们刚刚误掉了前一周的啤酒节。好处是避开了旅游高峰和高消费。
大早晨抵达慕尼黑国际机场以后,第一个笑话就是看到burger citizen (汉堡包国民)的牌子一头雾水。要知道,我们过了好几天才知道burger是citizen的德语说法,而不是连起来表意。事实上,我整个中欧旅行都在当地语言、英语翻译以及中文翻译之间纠结。
着陆之后首要任务是找吃的。冰岛航空再一次成功地让我们又渴又饿地开始了这次全程十五天的旅行。当然慕尼黑机场各色的panini和糕点还是很容易打发我们的,毕竟是欧洲第一餐,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热腾腾的西红柿奶酪panini和羊角包,再加奶泡咖啡,一扫时差和长途飞机带来的疲顿,顿时感觉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美好只持续到租车。先是租车公司只剩下手动挡,等了一个小时后,又是机场租车处的起落架出故障。当我们终于颤颤巍巍开出来,还在适应干冷空气的刺激时,第一个引入眼帘的小镇有个可怕的名字“Freising” (Freezing),特别像个冷笑话。
调整心情从机场开向市中心,看到拜仁球队的主场馆便下了高速去看。(话说小朋友行前对慕尼黑是一点没查,不然这个景点肯定不会只有路过的待遇,毕竟是欧洲最美好足球比赛场馆之慕尼黑拜仁Allianz Arena)。德国天气也怪,十五分钟前还各种阳光普照,十五分钟后就突然阴下来而且白茫茫的大雾让一切建筑物都朦胧起来。没错,我们就是在这样百茫茫的大雾里,瞻仰了FC Bayern白色大鸡蛋一样的场馆外墙,而且那天球馆还不开门。。。:)
迅速回到高速,我们继续开往市中心,发现Google Map指示全市交通瘫痪,才发现今天是慕尼黑国际马拉松的日子。咳咳,只能在城外晃荡,开往BMW Welt宝马汽车展厅和博物馆。
话说BMW还是给我大学最高额奖学金的主,不晓得为啥对他家的车一直无感。来到展厅,才知道其实不光BMW(别摸我)是他家的,Mini和劳斯莱斯也是他家的,然后也才知道BMW的全称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德语: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英语:Bavarian Motor Works)——这个又土又村的全名顿时将这个德国三大豪华汽车制造商之一拉到了大庆汽车二厂的级别。这样看拜仁足球队Bayern其实就是巴伐利亚人足球队,只不过中文翻译巴伐利亚是英语音译,而拜仁则是德语的音译。BMW各种过去现在未来的车型都看过,感觉还是过去的款型比较代表奢华。
中午查好吃饭的地点,去了才发现大部分小饭馆都歇业参加马拉松去了。而附近奥林匹亚公园Olympia park里说好的biergarten结果就是小朋友不能吃的大香肠Wurst和煎饼果子Crepe来一套。原来Biergarten在德语里的意思并不是英语字面翻译“啤酒花园”那么美好,它奏是“露天小吃点”的统称哎,枉费了我们的所有想象力。饥肠辘辘地回到BMW场馆,点了泰国绿咖喱和芒果酸奶。酸奶惊艳,绿咖喱还不错,那米饭就是开水泡过——不要在只会做面包的地方点米饭,嗯。
马拉松稀稀拉拉地跑完,我们来到慕尼黑市中心。天色稍晚,腹内略饥——其实是看到街头卖现烤栗子的两个人就走不动了。在市中心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和着人群看了市政厅(德语: Rathaus听起来像老鼠窟,英语city hall或 town hall),然后去著名的Residenz宫殿。Residenz太大,找镜厅肿么都找不到,于是我们就趁着阳光还在,停下匆忙而疲惫的脚步,在宫殿中间空地的长椅上晒了半小时最后的斜阳。
晚上开回宾馆假日酒店Holiday Inn,已是时差袭来困顿无限。终于在寒风夜色中起来去觅食,吃了德国现代快餐之烤整鸡,毕竟素食动物能吃的德国晚餐实在不多。
10月10日在丰盛的早餐自助中拉开序幕。早餐桌有整整四桌,一桌是全自动各式咖啡机和各种果汁,一桌是各种面包糕点煮鸡蛋炒鸡蛋,一桌是各式各样切成薄片的香肠奶酪蔬菜水果,一桌是各种酸奶和各种能往酸奶里加的燕麦片果酱巧克力。吃得饱饱的,实在是幸福到感动。
第一站是城西的宁芬堡宫(德语:Schloss Nymphenburg),建于1679年的巴伐利亚宫殿不算老,但起码在二战中幸存了下来。宫殿很大,根本拍不成全景,甚至走个来回都很花时间(尤其是找厕所)。前边的花园和后边的花园把宫殿房间建筑物放在中间,后花园里有附近住户跑步,前花园里可以停游客的大客车,边上的池塘里有散养的天鹅和鸭子,古为今用得很好。我们去看了宫殿中的王室马厩博物馆Marstall museum, 各种镶金巴洛克风格的dress coach和瓷器,原来童话里公主的奢华大马车都是真的。。。
宁芬堡宫看完去慕尼黑老城中的菜市场Viktualienmarket. 令人意外的是,市场中排名最高的小吃,不是德国本地的,而是黎巴嫩中东口味的Sababa,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中东难民的健康食物难道成了西欧肉食餐桌的救赎?
食物确实名不虚传,饱足后去LonelyPlanet热荐的阿桑教堂(德语:Asamkirche)。这个小教堂建于1733年,是巴伐利亚晚期巴洛克建筑或洛可可建筑最辉煌的成就之一。疯狂的巴洛克从头装饰到脚,柱子都要有花纹的大理石,各种修女圣徒雕塑和图画要四壁挂着,基督受难的十字架只要能排下就全放进来,能贴金的地方就要绝不贴银也绝不空着,天花板更是一张3D大壁画让人仿若置身天堂。密集恐惧症慎入,虔诚天主教徒祈祷时切忌分心东张西望,游客拍照不要妄想既有全局又有细节,艺术系美术系学生请献膝盖。话说这真的能证明资金和宗教或政治的联姻要比和科学技术早得多也普遍得多。
瑟瑟冷风中看完阿桑教堂,回到老城中心,碰巧赶上city tour,我们第一次参加是在阿姆斯特丹,这次在慕尼黑看到同样的大红伞真是好亲切。通过前博物馆系学生的讲解,我们深入了解了玛利亚广场(德语:Marienplatz,英语St. Mary Square )的历史,包括广场中央的玛利亚金像,老市政厅Rathaus大门上小狮子的来历,还登上了圣彼得教堂(德语,Alter Peter,英语 Church of St Peter's)的旋转塔楼,看到阳光下慕尼黑远远近近明暗交织的红房顶。
最后,来到巴伐利亚皇家酿酒屋Hofbrauhaus(英语:Royal Brewery). 希特勒在此发表第一次种族言论的历史显然已被小心翼翼地淡化,我们和各国游客一起,品尝着巴伐利亚小麦啤酒Weißbier,吃着游客们人手一个的椒盐卷饼Pretzel,听着老年乐队现场演奏的热热闹闹的悦耳祝酒歌,在氤氲的氛围里忘记这里初冬傍晚的所有湿冷。
10月11日,在同样丰盛的早饭过后,我们退了宾馆,开始奔赴奥地利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Salzburg. 离开慕尼黑市中心后,我们还去看了路德维希二世国王最大的宫殿 海伦基姆湖宫(德语:Schloss Herrenchiemsee)。这个宫殿在小岛上,但是google map或者导游小册却没有详细的英语路程信息,导致我们在德国美好的乡间小路上一边领略秋色一边心里嘀咕我们是不是开丢了。最终抵达,才发现还要乘船,让我们的经历又加了轮渡这种丰富项。非常美丽的庄园,非常壮观的喷泉雕塑,还有极其类似凡尔赛宫的宫殿,让我们感慨古代国王奢华而短命的生活。
不同于上次的是,这次全程安全,没有恐怖威胁。全球都在要么看中东难民,要么看美国大选,实在没有兴趣恐怖袭击。
10月9日,我们转机冰岛飞渡德国慕尼黑(英语Munich,德语München)。
慕尼黑这个城市我们在来之前对其知之甚少,来了以后听了不少讲解查了不少资料才略知一二。作为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是德国乃至欧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之一。尤其是巴伐利亚王国(Bavaria)十一世纪到十六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的影响十七到十八世纪,有了那个爱盖楼宇宫殿的建筑师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然后是一战二战,甚至是希特勒的老本营。柏林墙倒塌后,现代的慕尼黑是德国第一大经济城市,有宝马BMW汽车厂和拜仁Bayern德甲足球俱乐部,还有一年一度的啤酒节Oktoberfest.
当然这些我们在来之前基本上是全都不知道的,只知道我们刚刚误掉了前一周的啤酒节。好处是避开了旅游高峰和高消费。
大早晨抵达慕尼黑国际机场以后,第一个笑话就是看到burger citizen (汉堡包国民)的牌子一头雾水。要知道,我们过了好几天才知道burger是citizen的德语说法,而不是连起来表意。事实上,我整个中欧旅行都在当地语言、英语翻译以及中文翻译之间纠结。
着陆之后首要任务是找吃的。冰岛航空再一次成功地让我们又渴又饿地开始了这次全程十五天的旅行。当然慕尼黑机场各色的panini和糕点还是很容易打发我们的,毕竟是欧洲第一餐,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热腾腾的西红柿奶酪panini和羊角包,再加奶泡咖啡,一扫时差和长途飞机带来的疲顿,顿时感觉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美好只持续到租车。先是租车公司只剩下手动挡,等了一个小时后,又是机场租车处的起落架出故障。当我们终于颤颤巍巍开出来,还在适应干冷空气的刺激时,第一个引入眼帘的小镇有个可怕的名字“Freising” (Freezing),特别像个冷笑话。
调整心情从机场开向市中心,看到拜仁球队的主场馆便下了高速去看。(话说小朋友行前对慕尼黑是一点没查,不然这个景点肯定不会只有路过的待遇,毕竟是欧洲最美好足球比赛场馆之慕尼黑拜仁Allianz Arena)。德国天气也怪,十五分钟前还各种阳光普照,十五分钟后就突然阴下来而且白茫茫的大雾让一切建筑物都朦胧起来。没错,我们就是在这样百茫茫的大雾里,瞻仰了FC Bayern白色大鸡蛋一样的场馆外墙,而且那天球馆还不开门。。。:)
迅速回到高速,我们继续开往市中心,发现Google Map指示全市交通瘫痪,才发现今天是慕尼黑国际马拉松的日子。咳咳,只能在城外晃荡,开往BMW Welt宝马汽车展厅和博物馆。
话说BMW还是给我大学最高额奖学金的主,不晓得为啥对他家的车一直无感。来到展厅,才知道其实不光BMW(别摸我)是他家的,Mini和劳斯莱斯也是他家的,然后也才知道BMW的全称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德语: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英语:Bavarian Motor Works)——这个又土又村的全名顿时将这个德国三大豪华汽车制造商之一拉到了大庆汽车二厂的级别。这样看拜仁足球队Bayern其实就是巴伐利亚人足球队,只不过中文翻译巴伐利亚是英语音译,而拜仁则是德语的音译。BMW各种过去现在未来的车型都看过,感觉还是过去的款型比较代表奢华。
中午查好吃饭的地点,去了才发现大部分小饭馆都歇业参加马拉松去了。而附近奥林匹亚公园Olympia park里说好的biergarten结果就是小朋友不能吃的大香肠Wurst和煎饼果子Crepe来一套。原来Biergarten在德语里的意思并不是英语字面翻译“啤酒花园”那么美好,它奏是“露天小吃点”的统称哎,枉费了我们的所有想象力。饥肠辘辘地回到BMW场馆,点了泰国绿咖喱和芒果酸奶。酸奶惊艳,绿咖喱还不错,那米饭就是开水泡过——不要在只会做面包的地方点米饭,嗯。
马拉松稀稀拉拉地跑完,我们来到慕尼黑市中心。天色稍晚,腹内略饥——其实是看到街头卖现烤栗子的两个人就走不动了。在市中心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和着人群看了市政厅(德语: Rathaus听起来像老鼠窟,英语city hall或 town hall),然后去著名的Residenz宫殿。Residenz太大,找镜厅肿么都找不到,于是我们就趁着阳光还在,停下匆忙而疲惫的脚步,在宫殿中间空地的长椅上晒了半小时最后的斜阳。
晚上开回宾馆假日酒店Holiday Inn,已是时差袭来困顿无限。终于在寒风夜色中起来去觅食,吃了德国现代快餐之烤整鸡,毕竟素食动物能吃的德国晚餐实在不多。
10月10日在丰盛的早餐自助中拉开序幕。早餐桌有整整四桌,一桌是全自动各式咖啡机和各种果汁,一桌是各种面包糕点煮鸡蛋炒鸡蛋,一桌是各式各样切成薄片的香肠奶酪蔬菜水果,一桌是各种酸奶和各种能往酸奶里加的燕麦片果酱巧克力。吃得饱饱的,实在是幸福到感动。
第一站是城西的宁芬堡宫(德语:Schloss Nymphenburg),建于1679年的巴伐利亚宫殿不算老,但起码在二战中幸存了下来。宫殿很大,根本拍不成全景,甚至走个来回都很花时间(尤其是找厕所)。前边的花园和后边的花园把宫殿房间建筑物放在中间,后花园里有附近住户跑步,前花园里可以停游客的大客车,边上的池塘里有散养的天鹅和鸭子,古为今用得很好。我们去看了宫殿中的王室马厩博物馆Marstall museum, 各种镶金巴洛克风格的dress coach和瓷器,原来童话里公主的奢华大马车都是真的。。。
宁芬堡宫看完去慕尼黑老城中的菜市场Viktualienmarket. 令人意外的是,市场中排名最高的小吃,不是德国本地的,而是黎巴嫩中东口味的Sababa,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中东难民的健康食物难道成了西欧肉食餐桌的救赎?
食物确实名不虚传,饱足后去LonelyPlanet热荐的阿桑教堂(德语:Asamkirche)。这个小教堂建于1733年,是巴伐利亚晚期巴洛克建筑或洛可可建筑最辉煌的成就之一。疯狂的巴洛克从头装饰到脚,柱子都要有花纹的大理石,各种修女圣徒雕塑和图画要四壁挂着,基督受难的十字架只要能排下就全放进来,能贴金的地方就要绝不贴银也绝不空着,天花板更是一张3D大壁画让人仿若置身天堂。密集恐惧症慎入,虔诚天主教徒祈祷时切忌分心东张西望,游客拍照不要妄想既有全局又有细节,艺术系美术系学生请献膝盖。话说这真的能证明资金和宗教或政治的联姻要比和科学技术早得多也普遍得多。
瑟瑟冷风中看完阿桑教堂,回到老城中心,碰巧赶上city tour,我们第一次参加是在阿姆斯特丹,这次在慕尼黑看到同样的大红伞真是好亲切。通过前博物馆系学生的讲解,我们深入了解了玛利亚广场(德语:Marienplatz,英语St. Mary Square )的历史,包括广场中央的玛利亚金像,老市政厅Rathaus大门上小狮子的来历,还登上了圣彼得教堂(德语,Alter Peter,英语 Church of St Peter's)的旋转塔楼,看到阳光下慕尼黑远远近近明暗交织的红房顶。
最后,来到巴伐利亚皇家酿酒屋Hofbrauhaus(英语:Royal Brewery). 希特勒在此发表第一次种族言论的历史显然已被小心翼翼地淡化,我们和各国游客一起,品尝着巴伐利亚小麦啤酒Weißbier,吃着游客们人手一个的椒盐卷饼Pretzel,听着老年乐队现场演奏的热热闹闹的悦耳祝酒歌,在氤氲的氛围里忘记这里初冬傍晚的所有湿冷。
10月11日,在同样丰盛的早饭过后,我们退了宾馆,开始奔赴奥地利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Salzburg. 离开慕尼黑市中心后,我们还去看了路德维希二世国王最大的宫殿 海伦基姆湖宫(德语:Schloss Herrenchiemsee)。这个宫殿在小岛上,但是google map或者导游小册却没有详细的英语路程信息,导致我们在德国美好的乡间小路上一边领略秋色一边心里嘀咕我们是不是开丢了。最终抵达,才发现还要乘船,让我们的经历又加了轮渡这种丰富项。非常美丽的庄园,非常壮观的喷泉雕塑,还有极其类似凡尔赛宫的宫殿,让我们感慨古代国王奢华而短命的生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