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的7大误区,你中了几招?
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但是厌学的越来越多,为什么?电化教学越来越发达,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厌学的越来越多,是为什么?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人们上学的花费越来越少,可是未毕业就离校,失学的却越来越多,又是为什么?……
家庭教育的七大误区,你中了几招?
①一个被确诊为躁郁症的来访跟我说:我觉得我就是小学时候上了一次我妈妈给我报的“潜能开发班”出的问题,自从那时我的睡眠就一直不好,脑子里常常会自动出现各种奇怪的想法,感觉一直都没有好好休息过,弄得我疲惫不堪。
误区一:自己的需求永远比孩子的需求重要!只要自己认为是好的,对孩子有利的,就一定要孩子接收,根本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样的需求,能不能受得了这样的需求!
②一所名校的家长群里,家长们感叹:老师的作业全是布置给家长的,孩子的作业全是家长改的,这个好成绩好名声全是我们家长教出来的!
误区二:自己的面子比孩子的责任重要!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想方设法地逼着孩子完成,实在不行就自己帮孩子完成,只要孩子能够完成任务,只要老师不投诉就行。完全不管“作业”本来的训练目标是什么。
③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忘记交作业而被老师罚站教室门口半天,当孩子带着泪痕回家。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又不听老师的话了?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上课要认真听,认真听,你为什么总是不听呢?事后才知道孩子把作业放在课桌上去上厕所,同学交作业时根本就不知道。
误区三:听话永远比思考重要。只要孩子被老师投诉了,全然不管是因为任何原因,可能有什么动机,一定会把再孩子批评到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孩子对老师甚至家长都开始厌恶仍然不肯罢休。
④一个已经成年的大孩子,对父母深表痛恨:我就是打一下电脑,招谁惹谁了?你们就把我绑上中巴车?把我关进了监狱,那里面的生活你自己为什么不去过一过?妈妈是因为孩子成天只是玩电脑而不好好学习把他送进了戒网学校。因为知道孩子肯定不愿意去所以采取了欺骗的方式,但孩子坚持认为那是绑架!
误区四:永远是孩子的错!只要孩子行为出现了与自己的标准不同的情况,特别是网瘾、厌学、行为拖延……这些明显地有违常规的行为,一定要用各种方法纠正孩子的行为,甚至态度,但从来没有想想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哪里?一张复印件错了,不断地修改复印件,而不改原件有用吗?
⑤一个妈妈无比羡慕同事的孩子:不仅长得漂亮,学业优秀,而且懂得礼貌,待人接物样样得体……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结果自家孩子生气了:为什么总拿我与人做比较?妈妈却非常无辜,我没有比,我只是说说而已!是你自己在比较!
误区五: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有多少不如人,心中就有多少对孩子的要求:当看到人家孩子的光鲜体面,必定嫌弃自家孩子的不争气。然后是不断地逼着自家孩子争气争气,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争了谁的气?孩子的?还是自己的?
⑥朋友的孩子,放学回家后问:“妈妈,我今天先写英语作业可以吗?”“不行,你就想先写简单的,不想写难的!晚饭之前把数学写完,晚上还要练琴呢!”妈妈想都没有想回答,坚决而又肯定。孩子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晚饭时还没有完成一道数学题,“你的动作越来越慢,是不是又在发呆了?你这样以后上初中高中怎么办?……”
误区六:自己的严格自律永远都比孩子的自主权重要。孩子回家不先写完作业——习惯不好;孩子发呆——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不想做的事情,就会有意无意地拖延,但是孩子是没有机会表达的,因为这些在父母的眼里就只有三个字:“不自觉”。
⑦ 一个妈妈,在等着孩子从课外补习班下课回家,看到社区举办的心理学知识基础讲座,当看到每场收费“90元”时,惊叹:这么贵?她们可以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花费无数的钱,但是实在不舍得花一点零花钱在心理能力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预防上。
误区七:看病永远比预防重要。台湾卫生组织调查统计的结果,关于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如果预防需要付出的金钱代价是每年一千元,那么治疗则需要一万一千元以上,1:11的比例!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但令人痛心的是医院里人满为患,可是学习的路上却是门可罗雀!为什么现在患癌症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为什么抑郁症已经成为第二杀手?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着其自身的原因,你是那个原因吗?
家庭教育的七大误区,你中了几招?
①一个被确诊为躁郁症的来访跟我说:我觉得我就是小学时候上了一次我妈妈给我报的“潜能开发班”出的问题,自从那时我的睡眠就一直不好,脑子里常常会自动出现各种奇怪的想法,感觉一直都没有好好休息过,弄得我疲惫不堪。
误区一:自己的需求永远比孩子的需求重要!只要自己认为是好的,对孩子有利的,就一定要孩子接收,根本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样的需求,能不能受得了这样的需求!
②一所名校的家长群里,家长们感叹:老师的作业全是布置给家长的,孩子的作业全是家长改的,这个好成绩好名声全是我们家长教出来的!
误区二:自己的面子比孩子的责任重要!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想方设法地逼着孩子完成,实在不行就自己帮孩子完成,只要孩子能够完成任务,只要老师不投诉就行。完全不管“作业”本来的训练目标是什么。
③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忘记交作业而被老师罚站教室门口半天,当孩子带着泪痕回家。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又不听老师的话了?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上课要认真听,认真听,你为什么总是不听呢?事后才知道孩子把作业放在课桌上去上厕所,同学交作业时根本就不知道。
误区三:听话永远比思考重要。只要孩子被老师投诉了,全然不管是因为任何原因,可能有什么动机,一定会把再孩子批评到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孩子对老师甚至家长都开始厌恶仍然不肯罢休。
④一个已经成年的大孩子,对父母深表痛恨:我就是打一下电脑,招谁惹谁了?你们就把我绑上中巴车?把我关进了监狱,那里面的生活你自己为什么不去过一过?妈妈是因为孩子成天只是玩电脑而不好好学习把他送进了戒网学校。因为知道孩子肯定不愿意去所以采取了欺骗的方式,但孩子坚持认为那是绑架!
误区四:永远是孩子的错!只要孩子行为出现了与自己的标准不同的情况,特别是网瘾、厌学、行为拖延……这些明显地有违常规的行为,一定要用各种方法纠正孩子的行为,甚至态度,但从来没有想想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哪里?一张复印件错了,不断地修改复印件,而不改原件有用吗?
⑤一个妈妈无比羡慕同事的孩子:不仅长得漂亮,学业优秀,而且懂得礼貌,待人接物样样得体……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结果自家孩子生气了:为什么总拿我与人做比较?妈妈却非常无辜,我没有比,我只是说说而已!是你自己在比较!
误区五: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有多少不如人,心中就有多少对孩子的要求:当看到人家孩子的光鲜体面,必定嫌弃自家孩子的不争气。然后是不断地逼着自家孩子争气争气,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争了谁的气?孩子的?还是自己的?
⑥朋友的孩子,放学回家后问:“妈妈,我今天先写英语作业可以吗?”“不行,你就想先写简单的,不想写难的!晚饭之前把数学写完,晚上还要练琴呢!”妈妈想都没有想回答,坚决而又肯定。孩子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晚饭时还没有完成一道数学题,“你的动作越来越慢,是不是又在发呆了?你这样以后上初中高中怎么办?……”
误区六:自己的严格自律永远都比孩子的自主权重要。孩子回家不先写完作业——习惯不好;孩子发呆——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不想做的事情,就会有意无意地拖延,但是孩子是没有机会表达的,因为这些在父母的眼里就只有三个字:“不自觉”。
⑦ 一个妈妈,在等着孩子从课外补习班下课回家,看到社区举办的心理学知识基础讲座,当看到每场收费“90元”时,惊叹:这么贵?她们可以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花费无数的钱,但是实在不舍得花一点零花钱在心理能力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预防上。
误区七:看病永远比预防重要。台湾卫生组织调查统计的结果,关于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如果预防需要付出的金钱代价是每年一千元,那么治疗则需要一万一千元以上,1:11的比例!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但令人痛心的是医院里人满为患,可是学习的路上却是门可罗雀!为什么现在患癌症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为什么抑郁症已经成为第二杀手?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着其自身的原因,你是那个原因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