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
上周某晚,学院队组织看演出,我因有排练课请了假,闲暇时在会议室看书。
窗外响起寒雨,翻书的指尖也逐渐冰凉。我抬起头,眼皮已然僵麻,玻璃上的夜色被雨珠打得支离破碎,纵横化开,屋内则色调轻柔,昏黄幽逸,便不由眉头一松,心里兀自生出一股独善其身的庆幸。
桌对面,已经挤了一夜灵感的妮姐看着电脑前空白的诗行,满面忧伤地问我写作是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我几乎不假思索给出了一个与她此刻神态极其相称的肯定答案,而后思绪饶了几秒,又补上了半句。
十有八九很痛苦,如果恰巧碰上那十分之一可以自我表达的机会,就很有快感。
妮姐低下头,继续满脸忧愁挤她的命题作文。
她后来又问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这问题难度有点大,因为我也不清楚当时那整齐做作的文字方阵到底算不算诗。
七律……我答的带些疑问口吻,好像是十六岁左右。
是什么勾起你写诗的动机呢?妮姐来了兴致,看样子是想依据此题答案对子女教育路线做出相应调整。
呃,中学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显然是个扫兴的回答,我现在还记着刚上高中时那份四季如夏的躁动,九门重课的轮番轰炸似乎只是画外音,自己还一直在幻想的防空洞里掩耳盗铃,试卷的右上角则因此满目疮痍。那时我已沉迷于动漫大坑,日夜在二次元战壕间奔腾驰骋,老师同学各色人物几乎都成了我画纸上或高配或低配的设定角色。印象里高中似乎没了美术课,语文课就成了我借着公事办私活的最佳时间,由于小时候不太爱说话,情绪便肆意倾泻于文字之中。那时高考作文基本都是议论文,讲究首尾呼应排比修辞,整整齐齐三段式,不跑题的话稳拿高分。我这方面天赋匮乏,不是个好统帅,栓不住那些四方飞驰的思路,便干脆舍了官方套路,由点入面,时常以诡异的故事走个偏锋,如今回想真是内心戏十足……好在老师宽容开放,留住了我这颗奇葩,甚至还耐心浇水施肥,大概是想看看最后能结出何种异果。中学女生大多治学严谨,各类标准范文批量化涌出,男生则稍显弱势,每次当范文学习的基本只有两人。
一个是不入流的我,另一个就是才子。
才子姓何,之所以被称作“才子”,首先是因为写得一手漂亮文章,那是我喜欢的文字,紧合规制又不乏妙思,这是我做不到的;再次,才子学习成绩好,虽不是长驱直入的尖兵,却也是六方平衡稳固前进,像他的长相,眉目散淡而精华内敛,透着民国文人的儒雅,这更是我所不能及。才子总能以低调姿态做出些惊艳篇章,有的像针尖刺绣稳稳刻在我的记忆里,比如他曾把成绩前十名的姓名嵌入骚体诗中,而当时的我还在用各种方法逃脱古文背诵检查,那一刻,黑板上每一个粉笔字都像一股狂涛怒流冲击着我的神经——毁灭?压抑?不对,是引诱,是当你面对一片崭新却似曾相识的海洋时,内心忍不住要整装扬帆的冲动。
在学习古诗章节的一段时间里,老师把创作一首格律诗以作业形式留了下来,在周围同学连绵不断的叫苦哀嚎声下,我已开始拿起笔,写下那首如今看来不忍卒读的所谓“七律”——
朱楼残阳醉杜康,丝竹幽怨愈心伤。
肃杀悲凉气摧脏,婉转哀愁味断肠。
九天霹雳惊伯牙,平波止水醉周郎。
风抚微觉日已下,冥空隐月化银霜。
十年前的我只触到模糊的韵脚,根本无视平仄,把“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七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当时却得到了班上的一致好评,少年人悬在空中的虚荣心不禁弥漫,让我产生了自己离“诗人”这个闪耀于古代的光辉职业已无限接近的错觉。从那时起,我和才子的交流逐渐增多,聊聊读过的小说、正在追的漫画,故作轻松地恭维一下对方的文章,自己则暗地里榨干思路去弥补不断更新的文字漏洞。不知不觉,时间轮轴的转速开始加快,还没来得及拷贝完相应的知识储备,高三这头巨兽已如期而至。
我抬起头看了眼妮姐,当时状态与此刻的她极其类似,面对一件自己无法由衷接受的任务,纵然使力,却很难集中精神。现在回忆才子,旧时影像也总是片断性的,弥漫着时光噪点,只记得课间时我们关于玩闹的话题少了,打篮球时他的勾手总出其不意,《死神》更新时他会因画风问题而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学回家坐在公交车上,他说自己不太喜欢放假,因为家长是重点中学的老师,对他的课外阅读控制很严,放假也是一家一起,他更珍惜在学校自由的日子。
他说那句话时没什么表情,异于往日,那神情便一直刺在我的脑海中。
对了,才子过生日那天,我颇具形式感地送了他一首藏头诗,还配上一幅Q版漫画,纸又薄又脆,但他说会留一辈子,那一刻我感受到体内奔腾的血液温度,那是只有给予所能带来的感动。如今回想,这招用来撩妹似乎更见功效,在一个野蛮生长的年纪,当时的我心思竟如此纯良,可见时风。
越过高考,在之后的时间,我生活在另一个故事里,那个世界鲜少出现才子的名字,偶尔整理以前的作文本,翻开几页,他的影子便冒了出来。那时他在本市大学读一个与经济有关的专业,而我考到了北京学导演,而后又偏于编剧,一直在众人眼中光怪陆离的所谓“影视圈”乱撞,遇到过各色蓬勃才气,那些时刻,他的影子也会意外闪现,然后消失,眼前还是一张觥筹迷乱的饭桌。
几年下来,多少做出些小成绩,在我飘然忘形的好几个瞬间,总会感到背后空荡荡的,缺了几分闯荡江湖浴血过后的意气。徐皓峰曾说,老辈武林人士交手,只是一搭手,就能看出对方功夫的深浅。见的人多了,我这“搭手”的本事便与日俱增,几句下来,大概能探出对方的底,即使对手功力强劲,多少能估出个界限,碰到极少修为深厚的高人,便只得如孤舟入汪洋,前路无边际了。
然而,曾经有一个时刻,我身无长物一脸懵懂,遇见一个同龄人,扔给我一把陌生的剑,自己耍了个花,问我要不要去江湖闯闯。
我记住了当时那别致精妙的剑花,完全不知深浅。
后来我去了,好像走了很久,无暇顾及四周,不知不觉忘记他何时离开。又过了很久,我收到他结婚的消息,电话那头的声音质感没变,语气却多了当地的温度,我似乎能感觉到他身边穿梭的车流、路人焦急的脚步、妻子温暖的催促——那是社会的声音,是家庭的归属,是他忙碌温馨的私有财产。
这些都是我没有的,是我无意争取又万分羡慕的另一个彼岸。
再后来,他有了孩子,取名时一直在征求我的意见,而我的起点似乎还屹立在原处没动,看似走了很远,却依旧像十年前一样关心着每周的漫画更新,那个当年和我一起追漫画的才子已略显富态,娶妻生子,承担着更为高级的任务。同学聚会时,我又是那个外表逆生长的靶子,避过好友的羡慕嬉戏,我开始静下心思考,这果然是个异常沉重的话题。
我曾将一个图腾视为理想征程的坐标原点,此时却变成了自己无序轨迹的参照物,而才子却丈量出我理想之外的所有歧途,走向另一片光芒。我试图模拟当我们再次见面的场景,天可能不会太晴,那些曾被视如天大的伟业被你一言我一语随口聊着,像是谈论寻常往事,一人不小心触到敏感话题,另一人则会颇有默契地接过话头,用一副了然于心的神态,巧妙绕过核心,让湿风冲散尴尬时刻,所有语言交织成一个圆场,没有棱角冲突,甚至会弥漫出陌生的离心力。
不可否认,我们彼此改变了战场。然而,当我们转头离去后,面对自己眼前的那面镜子,我一直相信,曾经眉宇间的斗志,不会有一刻消亡。
窗外雨声渐稀,桌对面又多了婷婷姐复习考研的忙碌身影,妮姐紧缩的皱眉似有缓意,小高老师伏在里屋的桌上辛勤涂改着画稿,锦师姐从我身后绕过来,看她熬得通红的双眼,我知道马上就要排练了。
起身之前,我的视线落在书页文章的题目上——《你努力的样子最好看》,我又环视了一下四周,忽然感觉世界真的变美了,妮姐、婷婷姐、小高老师、锦师姐,她们此刻心无旁骛的样子,都很好看。
才子现在的功夫,我依旧探不出深浅,而他现在的样子,应该也很好看吧。
我合上书的那刻,无比喜欢这个书名——
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
窗外响起寒雨,翻书的指尖也逐渐冰凉。我抬起头,眼皮已然僵麻,玻璃上的夜色被雨珠打得支离破碎,纵横化开,屋内则色调轻柔,昏黄幽逸,便不由眉头一松,心里兀自生出一股独善其身的庆幸。
桌对面,已经挤了一夜灵感的妮姐看着电脑前空白的诗行,满面忧伤地问我写作是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我几乎不假思索给出了一个与她此刻神态极其相称的肯定答案,而后思绪饶了几秒,又补上了半句。
十有八九很痛苦,如果恰巧碰上那十分之一可以自我表达的机会,就很有快感。
妮姐低下头,继续满脸忧愁挤她的命题作文。
她后来又问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这问题难度有点大,因为我也不清楚当时那整齐做作的文字方阵到底算不算诗。
七律……我答的带些疑问口吻,好像是十六岁左右。
是什么勾起你写诗的动机呢?妮姐来了兴致,看样子是想依据此题答案对子女教育路线做出相应调整。
呃,中学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显然是个扫兴的回答,我现在还记着刚上高中时那份四季如夏的躁动,九门重课的轮番轰炸似乎只是画外音,自己还一直在幻想的防空洞里掩耳盗铃,试卷的右上角则因此满目疮痍。那时我已沉迷于动漫大坑,日夜在二次元战壕间奔腾驰骋,老师同学各色人物几乎都成了我画纸上或高配或低配的设定角色。印象里高中似乎没了美术课,语文课就成了我借着公事办私活的最佳时间,由于小时候不太爱说话,情绪便肆意倾泻于文字之中。那时高考作文基本都是议论文,讲究首尾呼应排比修辞,整整齐齐三段式,不跑题的话稳拿高分。我这方面天赋匮乏,不是个好统帅,栓不住那些四方飞驰的思路,便干脆舍了官方套路,由点入面,时常以诡异的故事走个偏锋,如今回想真是内心戏十足……好在老师宽容开放,留住了我这颗奇葩,甚至还耐心浇水施肥,大概是想看看最后能结出何种异果。中学女生大多治学严谨,各类标准范文批量化涌出,男生则稍显弱势,每次当范文学习的基本只有两人。
一个是不入流的我,另一个就是才子。
才子姓何,之所以被称作“才子”,首先是因为写得一手漂亮文章,那是我喜欢的文字,紧合规制又不乏妙思,这是我做不到的;再次,才子学习成绩好,虽不是长驱直入的尖兵,却也是六方平衡稳固前进,像他的长相,眉目散淡而精华内敛,透着民国文人的儒雅,这更是我所不能及。才子总能以低调姿态做出些惊艳篇章,有的像针尖刺绣稳稳刻在我的记忆里,比如他曾把成绩前十名的姓名嵌入骚体诗中,而当时的我还在用各种方法逃脱古文背诵检查,那一刻,黑板上每一个粉笔字都像一股狂涛怒流冲击着我的神经——毁灭?压抑?不对,是引诱,是当你面对一片崭新却似曾相识的海洋时,内心忍不住要整装扬帆的冲动。
在学习古诗章节的一段时间里,老师把创作一首格律诗以作业形式留了下来,在周围同学连绵不断的叫苦哀嚎声下,我已开始拿起笔,写下那首如今看来不忍卒读的所谓“七律”——
朱楼残阳醉杜康,丝竹幽怨愈心伤。
肃杀悲凉气摧脏,婉转哀愁味断肠。
九天霹雳惊伯牙,平波止水醉周郎。
风抚微觉日已下,冥空隐月化银霜。
十年前的我只触到模糊的韵脚,根本无视平仄,把“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七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当时却得到了班上的一致好评,少年人悬在空中的虚荣心不禁弥漫,让我产生了自己离“诗人”这个闪耀于古代的光辉职业已无限接近的错觉。从那时起,我和才子的交流逐渐增多,聊聊读过的小说、正在追的漫画,故作轻松地恭维一下对方的文章,自己则暗地里榨干思路去弥补不断更新的文字漏洞。不知不觉,时间轮轴的转速开始加快,还没来得及拷贝完相应的知识储备,高三这头巨兽已如期而至。
我抬起头看了眼妮姐,当时状态与此刻的她极其类似,面对一件自己无法由衷接受的任务,纵然使力,却很难集中精神。现在回忆才子,旧时影像也总是片断性的,弥漫着时光噪点,只记得课间时我们关于玩闹的话题少了,打篮球时他的勾手总出其不意,《死神》更新时他会因画风问题而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学回家坐在公交车上,他说自己不太喜欢放假,因为家长是重点中学的老师,对他的课外阅读控制很严,放假也是一家一起,他更珍惜在学校自由的日子。
他说那句话时没什么表情,异于往日,那神情便一直刺在我的脑海中。
对了,才子过生日那天,我颇具形式感地送了他一首藏头诗,还配上一幅Q版漫画,纸又薄又脆,但他说会留一辈子,那一刻我感受到体内奔腾的血液温度,那是只有给予所能带来的感动。如今回想,这招用来撩妹似乎更见功效,在一个野蛮生长的年纪,当时的我心思竟如此纯良,可见时风。
越过高考,在之后的时间,我生活在另一个故事里,那个世界鲜少出现才子的名字,偶尔整理以前的作文本,翻开几页,他的影子便冒了出来。那时他在本市大学读一个与经济有关的专业,而我考到了北京学导演,而后又偏于编剧,一直在众人眼中光怪陆离的所谓“影视圈”乱撞,遇到过各色蓬勃才气,那些时刻,他的影子也会意外闪现,然后消失,眼前还是一张觥筹迷乱的饭桌。
几年下来,多少做出些小成绩,在我飘然忘形的好几个瞬间,总会感到背后空荡荡的,缺了几分闯荡江湖浴血过后的意气。徐皓峰曾说,老辈武林人士交手,只是一搭手,就能看出对方功夫的深浅。见的人多了,我这“搭手”的本事便与日俱增,几句下来,大概能探出对方的底,即使对手功力强劲,多少能估出个界限,碰到极少修为深厚的高人,便只得如孤舟入汪洋,前路无边际了。
然而,曾经有一个时刻,我身无长物一脸懵懂,遇见一个同龄人,扔给我一把陌生的剑,自己耍了个花,问我要不要去江湖闯闯。
我记住了当时那别致精妙的剑花,完全不知深浅。
后来我去了,好像走了很久,无暇顾及四周,不知不觉忘记他何时离开。又过了很久,我收到他结婚的消息,电话那头的声音质感没变,语气却多了当地的温度,我似乎能感觉到他身边穿梭的车流、路人焦急的脚步、妻子温暖的催促——那是社会的声音,是家庭的归属,是他忙碌温馨的私有财产。
这些都是我没有的,是我无意争取又万分羡慕的另一个彼岸。
再后来,他有了孩子,取名时一直在征求我的意见,而我的起点似乎还屹立在原处没动,看似走了很远,却依旧像十年前一样关心着每周的漫画更新,那个当年和我一起追漫画的才子已略显富态,娶妻生子,承担着更为高级的任务。同学聚会时,我又是那个外表逆生长的靶子,避过好友的羡慕嬉戏,我开始静下心思考,这果然是个异常沉重的话题。
我曾将一个图腾视为理想征程的坐标原点,此时却变成了自己无序轨迹的参照物,而才子却丈量出我理想之外的所有歧途,走向另一片光芒。我试图模拟当我们再次见面的场景,天可能不会太晴,那些曾被视如天大的伟业被你一言我一语随口聊着,像是谈论寻常往事,一人不小心触到敏感话题,另一人则会颇有默契地接过话头,用一副了然于心的神态,巧妙绕过核心,让湿风冲散尴尬时刻,所有语言交织成一个圆场,没有棱角冲突,甚至会弥漫出陌生的离心力。
不可否认,我们彼此改变了战场。然而,当我们转头离去后,面对自己眼前的那面镜子,我一直相信,曾经眉宇间的斗志,不会有一刻消亡。
窗外雨声渐稀,桌对面又多了婷婷姐复习考研的忙碌身影,妮姐紧缩的皱眉似有缓意,小高老师伏在里屋的桌上辛勤涂改着画稿,锦师姐从我身后绕过来,看她熬得通红的双眼,我知道马上就要排练了。
起身之前,我的视线落在书页文章的题目上——《你努力的样子最好看》,我又环视了一下四周,忽然感觉世界真的变美了,妮姐、婷婷姐、小高老师、锦师姐,她们此刻心无旁骛的样子,都很好看。
才子现在的功夫,我依旧探不出深浅,而他现在的样子,应该也很好看吧。
我合上书的那刻,无比喜欢这个书名——
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
![]() |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