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培根谈爱情引起的思考: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之一字,最是害人,此处之情特指于爱情。无情者,必定为人所唾弃;有情者,亦时时为其所扰。然情又是无数文人骚客灵感妙笔之泉源,经情、伤情终可写情。可值得庆幸的是人终究是种情感动物,尚未至灭情之境。
可感情之事,最是难以琢磨,叫人死生契阔更是令人费解。幼年时,无意间看到了西洋奇女子奥黛丽赫本的事迹,便以为世间至好之女子就应是如此,面容姣好,举止柔美,作风淡雅,方可谓大家典范。从此,便深迷于此人,时常心起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之感。如今想来,实是可笑至极。心知世上未有完人,更何况一素未谋面之人,可正如前文所言,情不知之所起。既是如此,又何必追究其始呢?每每想到这里,便又默默喜欢下去,既知丽人不再有,也只好作罢。将其作为心中美好的幻想,实在是因情便是一种美如泡沫却又一触即逝的幻梦。
这便如同火中取栗一般,虽知前路渺渺,毅然一以待之,那些不信仰情的人皆是背离了神的人。然而为情所困者又为情所伤的人,却又比比皆是,这一点古希腊诗人作出了很好的诠释,他选择了海伦而放弃了金苹果。我们会注意到伟大而杰出的人物往往是可以摒弃爱情这种柔弱的情感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爱情,而是更重要的情感占据上风的缘故,他们在心中其实还保有对情的信仰。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一种理智与欲望的冲突,最终理智取胜的案例。
我的内心还是对此有所向往的,看小说时往往还是爱情小说更能打动人心,各种爱情悲剧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在这个方面,许多哲人有着与我不同的观点,我国古代文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将此一并打入低俗流派之中,无需赘言,那些儒家卫道士们了。西方近代以来更是大为提倡理性精神,在理智占上风的同时势必会压缩感性的生存空间,更别提情这种纯粹感性的形而上的事物了。我相信理智,但我更相信爱情,不然是无法解释为何世人有如此执拗的情感追求的。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培根认为理智与爱情是不可兼得的,假若真是如此,我还是会抛弃理智而去找寻片刻的冲动吧。
可感情之事,最是难以琢磨,叫人死生契阔更是令人费解。幼年时,无意间看到了西洋奇女子奥黛丽赫本的事迹,便以为世间至好之女子就应是如此,面容姣好,举止柔美,作风淡雅,方可谓大家典范。从此,便深迷于此人,时常心起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之感。如今想来,实是可笑至极。心知世上未有完人,更何况一素未谋面之人,可正如前文所言,情不知之所起。既是如此,又何必追究其始呢?每每想到这里,便又默默喜欢下去,既知丽人不再有,也只好作罢。将其作为心中美好的幻想,实在是因情便是一种美如泡沫却又一触即逝的幻梦。
这便如同火中取栗一般,虽知前路渺渺,毅然一以待之,那些不信仰情的人皆是背离了神的人。然而为情所困者又为情所伤的人,却又比比皆是,这一点古希腊诗人作出了很好的诠释,他选择了海伦而放弃了金苹果。我们会注意到伟大而杰出的人物往往是可以摒弃爱情这种柔弱的情感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爱情,而是更重要的情感占据上风的缘故,他们在心中其实还保有对情的信仰。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一种理智与欲望的冲突,最终理智取胜的案例。
我的内心还是对此有所向往的,看小说时往往还是爱情小说更能打动人心,各种爱情悲剧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在这个方面,许多哲人有着与我不同的观点,我国古代文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将此一并打入低俗流派之中,无需赘言,那些儒家卫道士们了。西方近代以来更是大为提倡理性精神,在理智占上风的同时势必会压缩感性的生存空间,更别提情这种纯粹感性的形而上的事物了。我相信理智,但我更相信爱情,不然是无法解释为何世人有如此执拗的情感追求的。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培根认为理智与爱情是不可兼得的,假若真是如此,我还是会抛弃理智而去找寻片刻的冲动吧。
![]() |
![]() |
来自 豆瓣App
-
小叶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13 20: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