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胖子的故事 1
入世
一九八五年,农历五月二十三 中国,江苏,盐城
伴随着一连串清脆的啼哭声,母亲迎来了她的第三个孩子。在重男轻女的八十年代的农村,我的出生对于母亲有着很多人无法理解的重大意义。
真实的幻象
(一)
以前我们家有一张暗红色的凌波床,既高且大。床有四根粗壮的撑杆,夏天的时候可以搭蚊帐。靠着左右床头的外侧立着两块一尺多宽的木板,上面雕琢着龙凤图案。床的内侧有一块挡板,中间同样雕着龙凤,两边是整齐排开的细木杆。床顶上覆盖着一块镂空的木板,印象中中间部分也刻了龙凤。龙凤呈祥,寓意美好。站在外面看,整个床好像一间笨重的小木屋,加上深深的暗红色,显得非常庄重。据母亲说,这张床其实是有门的,只不过我们家没有装上去而已。看来制造这张床的师傅原本就是仿照木屋的样子来设计的。床边通常放置一张不到二十公分的长脚蹬,睡觉时用来放鞋子,同时也便于幼小的孩子上床。我们家的铃木没有配置长脚登,因此我和两个姐姐(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人睡一张床)只能双手攀住床沿,抬起一只腿搭住,再以蛮力爬上床去。
自我出生以来一直睡的那张凌波床,直到后来在我两个姐姐的强烈要求下被换掉为止。一张毫无质感三合板床占据了原来凌波床的位置,从此不必再以蛮力爬上床却也再见不到熟悉的龙凤图案了。母亲常说:“这床换得是亏了!”母亲对于新床显然不是很中意,不过既然已经换了,只能空发几声感叹。两代人之间的审美出现差异,上一辈往往只好迁就下一辈。
(二)
关于襁褓记忆的神奇一幕就发生在这张床上:母亲双手扶着我立在床头的一角,轻声地哼唱着哄逗我。我扑腾着稚嫩的小手臂,蹬着双腿,咿咿呀呀的挣扎着想扑到她的怀里。
我分明正漂浮在母亲的身后,亲眼目睹了那其乐融融的一幕。多年后的一天,我向母亲说起此事,她很吃惊,好奇地问我:“你怎么知道的呢?当时你还不会走路呢!”我说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半信半疑,说:“真是奇了!”
(三)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唯心主义是迷信是不科学的。鉴于这一经历,我始终都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相信人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也相信永生和轮回。这完全违背了学校一贯的“世界是物质的”教导。考试答题时仍然奉行书本所授的唯物主义,然而我内心深处则不以为然。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单元的,正是多元使得这个社会更加丰富多彩。用科学去衡量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偏见。进而又想到几十年前有人说只有某种主义可以救国,殊不知或许有许多其他主义同样可以救国,只不过没有机会被验证而已?或者说,非要某种主义才能救国吗?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是同样解放了印度吗?囿于一己之见,难免成为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落人笑柄。“少谈主义,多做实事”的精神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某种主义或者口号。
一九八五年,农历五月二十三 中国,江苏,盐城
伴随着一连串清脆的啼哭声,母亲迎来了她的第三个孩子。在重男轻女的八十年代的农村,我的出生对于母亲有着很多人无法理解的重大意义。
真实的幻象
(一)
以前我们家有一张暗红色的凌波床,既高且大。床有四根粗壮的撑杆,夏天的时候可以搭蚊帐。靠着左右床头的外侧立着两块一尺多宽的木板,上面雕琢着龙凤图案。床的内侧有一块挡板,中间同样雕着龙凤,两边是整齐排开的细木杆。床顶上覆盖着一块镂空的木板,印象中中间部分也刻了龙凤。龙凤呈祥,寓意美好。站在外面看,整个床好像一间笨重的小木屋,加上深深的暗红色,显得非常庄重。据母亲说,这张床其实是有门的,只不过我们家没有装上去而已。看来制造这张床的师傅原本就是仿照木屋的样子来设计的。床边通常放置一张不到二十公分的长脚蹬,睡觉时用来放鞋子,同时也便于幼小的孩子上床。我们家的铃木没有配置长脚登,因此我和两个姐姐(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人睡一张床)只能双手攀住床沿,抬起一只腿搭住,再以蛮力爬上床去。
自我出生以来一直睡的那张凌波床,直到后来在我两个姐姐的强烈要求下被换掉为止。一张毫无质感三合板床占据了原来凌波床的位置,从此不必再以蛮力爬上床却也再见不到熟悉的龙凤图案了。母亲常说:“这床换得是亏了!”母亲对于新床显然不是很中意,不过既然已经换了,只能空发几声感叹。两代人之间的审美出现差异,上一辈往往只好迁就下一辈。
(二)
关于襁褓记忆的神奇一幕就发生在这张床上:母亲双手扶着我立在床头的一角,轻声地哼唱着哄逗我。我扑腾着稚嫩的小手臂,蹬着双腿,咿咿呀呀的挣扎着想扑到她的怀里。
我分明正漂浮在母亲的身后,亲眼目睹了那其乐融融的一幕。多年后的一天,我向母亲说起此事,她很吃惊,好奇地问我:“你怎么知道的呢?当时你还不会走路呢!”我说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半信半疑,说:“真是奇了!”
(三)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唯心主义是迷信是不科学的。鉴于这一经历,我始终都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相信人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也相信永生和轮回。这完全违背了学校一贯的“世界是物质的”教导。考试答题时仍然奉行书本所授的唯物主义,然而我内心深处则不以为然。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单元的,正是多元使得这个社会更加丰富多彩。用科学去衡量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偏见。进而又想到几十年前有人说只有某种主义可以救国,殊不知或许有许多其他主义同样可以救国,只不过没有机会被验证而已?或者说,非要某种主义才能救国吗?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是同样解放了印度吗?囿于一己之见,难免成为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落人笑柄。“少谈主义,多做实事”的精神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某种主义或者口号。
-
空悟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10-31 13: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