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学会去独立思考
这个问题的起因,还得从电影《百鸟朝凤》说起。
这部今年上半年上映的电影,一开始排片量惨淡,这也是国内文艺片的现状。但是紧接着制片人向影院负责人下跪求增加排片量的新闻在微博被推上热门,这部电影也算是以这样有意或无意的炒作得到了很好的关注度和口碑。
这里不再主要阐述电影的内容和影评,而是着重分享一下我因这部电影对自己的一点认识。
不可否认,在国产片普遍质量不高的大环境下,《百鸟朝凤》是部很好的电影。首先不是烂俗的青春堕胎主题,也不是五毛特效片,没有只有面瘫颜值没有演技的小鲜肉,电影关注的是陕北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焦三爷对唢呐的爱与执着,以唢呐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所面临的问题,足以让我这样的伪文艺女青年泣不成声,连连赞叹这部电影是难得的佳作。
于是看完后想写一篇影评,习惯性的打开知乎和豆瓣开始浏览别人的观点,才发现原来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部电影立意过高而又表现不足,并且对原小说的改动很不得当,整部影片透露出导演的自视甚高,没有真正去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的出路。
当然,一部电影自然会有不同的声音。可怕的是,我看完这篇评价,觉得他分析得很有道理,已经完全被说服了。这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为何自己看不到电影中的不足或者优点。
太过容易接纳和吸收别人的观点,有时候并非一件好事。
也许不应该让应试教育背这个锅,反正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擅长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别人的思想观点,但若是要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的大脑总是一片空白。
就像是做高三的文综题,做错了之后,我能很快地接受正确选项的立意,并且从这个角度重新去理解。而我的朋友W却和我相反,她总是问我为何要从出题人给的角度去理解,为何不从她认为对的角度去展开。以前我觉得她是爱钻牛角尖,现在看来,是她能坚持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而我不过是对别人思维方式的重复与模仿。这种重复与模仿对于解决有绝对对错的问题很有帮助,可是一旦遇到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的事情时就会行之无效。
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会习惯性的寻求别人的帮助。在他们给出建议和意见之后,我再进行权衡选择。这个方法虽然能帮助我快速有效地做出选择,但是人生路上并非所有的选择都是吃苹果还是吃香蕉这么简单,而且由于没有自己思想的支撑,一旦别人给的选择无法达到预想的结果就会后悔。
所以我这二十年来大多在犹豫和后悔之中度过,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究其原因,一是自己读书太少,在最应该培养自己思维习惯与价值观的大学四年选择了颓废度日,导致现在的思想一片荒芜,在需要用知识来支撑自己思考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二是应试教育以及我本就优柔寡断的性格让我形成了“拿来主义”的思维定势——既然自己想的不是标准答案,那么为何不省时省力地从命题者的角度出发呢?后来遇到事情,就会觉得甲乙丙丁说的都有道理,就是自己没有道理。
我很讨厌这样优柔寡断又依赖性很强的自己。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想要独自生活,就必须学会大大小小的事情自己去判读、解决。判断事情的对错需要有基于自己价值体系的独立分析;遇到问题需要独自思考解决的方法;人生的分岔路口更是需要自己去选择走哪一条。毕竟人这一生啊,还是要自己一个人走完的。
文 | 思思
关注该公众号:借雨画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jQzMTg3Ng==&mid=2247483742&idx=1&sn=b0488a994a4af33a59a96d6d8e8fed97&chksm=97886d35a0ffe423e9e328011b79068990741e499aea5c5726d41fac2563e90a31eeb30d312b#rd
这部今年上半年上映的电影,一开始排片量惨淡,这也是国内文艺片的现状。但是紧接着制片人向影院负责人下跪求增加排片量的新闻在微博被推上热门,这部电影也算是以这样有意或无意的炒作得到了很好的关注度和口碑。
这里不再主要阐述电影的内容和影评,而是着重分享一下我因这部电影对自己的一点认识。
不可否认,在国产片普遍质量不高的大环境下,《百鸟朝凤》是部很好的电影。首先不是烂俗的青春堕胎主题,也不是五毛特效片,没有只有面瘫颜值没有演技的小鲜肉,电影关注的是陕北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焦三爷对唢呐的爱与执着,以唢呐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所面临的问题,足以让我这样的伪文艺女青年泣不成声,连连赞叹这部电影是难得的佳作。
于是看完后想写一篇影评,习惯性的打开知乎和豆瓣开始浏览别人的观点,才发现原来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部电影立意过高而又表现不足,并且对原小说的改动很不得当,整部影片透露出导演的自视甚高,没有真正去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的出路。
当然,一部电影自然会有不同的声音。可怕的是,我看完这篇评价,觉得他分析得很有道理,已经完全被说服了。这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为何自己看不到电影中的不足或者优点。
太过容易接纳和吸收别人的观点,有时候并非一件好事。
也许不应该让应试教育背这个锅,反正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擅长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别人的思想观点,但若是要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的大脑总是一片空白。
就像是做高三的文综题,做错了之后,我能很快地接受正确选项的立意,并且从这个角度重新去理解。而我的朋友W却和我相反,她总是问我为何要从出题人给的角度去理解,为何不从她认为对的角度去展开。以前我觉得她是爱钻牛角尖,现在看来,是她能坚持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而我不过是对别人思维方式的重复与模仿。这种重复与模仿对于解决有绝对对错的问题很有帮助,可是一旦遇到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的事情时就会行之无效。
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会习惯性的寻求别人的帮助。在他们给出建议和意见之后,我再进行权衡选择。这个方法虽然能帮助我快速有效地做出选择,但是人生路上并非所有的选择都是吃苹果还是吃香蕉这么简单,而且由于没有自己思想的支撑,一旦别人给的选择无法达到预想的结果就会后悔。
所以我这二十年来大多在犹豫和后悔之中度过,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究其原因,一是自己读书太少,在最应该培养自己思维习惯与价值观的大学四年选择了颓废度日,导致现在的思想一片荒芜,在需要用知识来支撑自己思考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二是应试教育以及我本就优柔寡断的性格让我形成了“拿来主义”的思维定势——既然自己想的不是标准答案,那么为何不省时省力地从命题者的角度出发呢?后来遇到事情,就会觉得甲乙丙丁说的都有道理,就是自己没有道理。
我很讨厌这样优柔寡断又依赖性很强的自己。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想要独自生活,就必须学会大大小小的事情自己去判读、解决。判断事情的对错需要有基于自己价值体系的独立分析;遇到问题需要独自思考解决的方法;人生的分岔路口更是需要自己去选择走哪一条。毕竟人这一生啊,还是要自己一个人走完的。
文 | 思思
关注该公众号:借雨画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jQzMTg3Ng==&mid=2247483742&idx=1&sn=b0488a994a4af33a59a96d6d8e8fed97&chksm=97886d35a0ffe423e9e328011b79068990741e499aea5c5726d41fac2563e90a31eeb30d312b#rd
-
知名网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4 12: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