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诡异1
一鸣惊人
有个心理学的小招数:下属用来让上司称赞,孩子用来让父母惊喜。
设想你在公司会议上作报告。在场的有些人与其说是同事,不如说是敌人。他们老是对你的方案吹毛求疵。对付他们,你可以用这个方法:在会前发得提纲里,只见书主要内容,又以略去某些细节和解释。你的敌人会以为你忽略了某些方面,于是在哪些方面策划对你的攻击。开会时,当他们洋洋得意地把那些问题提出来后,你侃侃而谈,显得比秃鹰屏幕都光彩夺目。对手们下次发难,就的三思而行了。这个招数还可以用于别的情况。当你努力改变别人的看法时,比如应聘面试、商业谈判合资格口试等,都可以先假装糊涂,然后再怕旁征博引,把各种事实一一道来。
孩子们也会利用这个招数。他们先是“忘了”告诉你他们懂得东西,但后来在你没有料到的场合,却突然说出那方面的知识,让你大吃一惊,称赞一番。比如,你为儿子开生日聚会,一切都顺利,参加聚会的孩子都很乖。但是,当大家唱完生日歌鼓掌祝贺的时候,你儿子却突然独唱生日歌,而且市唱的是俄语!你大吃一惊,又面带得意之色。你从来不知道儿子会唱俄语歌,更没想到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露一手。
心理学的招数就是:不谈某些重要细节,让别人以为你不懂。当对手迫不及待地指出你的遗漏时,你就可以用有力、充分的事实回击。于是你立刻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而挑毛病的人倒好像个恃强凌弱的小人。总之,在别人毫不提防的情况下,提供重要的事实,或者表演你的绝招,都可以使你引人注目。
人际关系
经常困扰信息研究者的一个问题是:关系和知识,哪个更重要?大部分人,特别是当父母的,都告诫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但有的人则选择巴结谄媚有权势的人物,拉关系往上爬的途径。那么,到底关系重要,还是知识重要?
关系更重要。信息学家的统计表明,只有12.5%的时候,知识在起作用;而87.5%的时候,是关系在起作用。
那么,怎么才能联系到你需要认识的人呢?这就用得着心理学招数了。信息学专家指出,不论你想认识谁,最多经过6个中间人就可以认识。而且,往往不需要经过那么多的人。假设你想认识美国总统。那么,你认识的某个人,比如说你叔父,正好认识当地市政府的某个官员;那个小官员也许有个好朋友是农业方面的助理顾问;而助理顾问有跟负责分析物价的某副部长交往甚密;该副部长跟白宫的某工作人员关系暧昧;该工作人员有认识总统的秘书。而总统的秘书就可以安排你跟总统见面。你瞧,正好通过6个人你就跟总体联系上了。
心理学的招数是:你跟任何人的关系链,顶多只有6个人,通常还没有那么多。知道了这个道理,你应该着手寻找可以把你“带进去”的人。大多数人都愿意帮忙,关键是设法找到关系链上的第一个人,然后一步步向目标接近。上述关系链的研究表明,我的世界的确很小,我们可以认识任何人。
进入了关系网,又用得上“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的忠告了。如果自己不努力,人是谁也没用,除非你是继承万贯家产的天才。所以,父母的话还是对的。
带气回家
总算从上午8点熬到下午5点,该下班了。可是下午的烦躁心情并没有离你而去。回家,妻子问你“今天还好吧?”你很可能冷语相对,咆哮如雷,甚至动手动脚。这时,最好的办法是锻炼身体。据说,这时候锻炼身体的效果比其他时候要好。可是,虽然身体想锻炼,脑子却想歇一歇,这时不妨看看电视新闻。很多人就是通过看电视里好人如何受苦受难,来解除自己的烦恼的。
这时,因为身体在努力为明天积存营养,所以也是人最胖的时候。要买鞋,这个时候买最好。如果今天合适,那明天就会更合适。
吃过晚饭,活动活动,身体节奏又慢下来,准备睡觉了。凌晨三四点,疼痛感觉最轻,血压最低,消化系统也在稍微休息一下。这时最不适合使用重型设备,如果需要在半夜12点到凌晨6点开车,应该慢点儿,全神贯注。这时身体和大脑的工作效率最低。
心理学的招数就是:别让下午的烦躁情绪把美好的晚上毁掉。如果认识到身体到晚上会自然地放慢节奏,就要想办法使自己的生活符合生理节奏,而不是你这生理节奏行事。
挑选礼品
知道么?有40%的礼物,收礼者会不喜欢。也就是说,每5件礼物中就有2件将被打入冷宫,永远用不上。那么,什么礼物才能受对方欢迎呢?现在就介绍一个办法,也是一个心理学的招数,可以帮你找让对方哪个更喜欢的东西。
心理学招数是根据所谓“归因论”:我们喜欢评价他人的行为,并推断他人的行为时有个人的某些性格特点造成的。但是,我们虽然喜欢评价别人的行为,却不愿评价我们自己的行为,不愿意责备我们自己。我们会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客观原因。如果别人吃到了,我们会认为他不负责任,靠不住。如果我们自己迟到了,就会说是因为孩子有病,或者找不到看孩子的人。那么,如何利用这个理论解释送礼物这样简单的事情呢?
大多数人选择礼物,是根据他们对收礼者个性的估计来购买的。然而,根据这样的估计,难以正确判断礼物是否受欢迎。比如,你的好朋友小龙性格开朗、喜欢热闹,你可能倾向于给他买一件花哨的礼物。但是别忘了,选择礼物的最佳根据并非是性格。更准确、更可靠的根据是对方喜欢做什么事情。如果下功夫研究一下对方的活动,在购买相应的礼物,那么他一定更可能使用和珍视你的礼物。例如,你的朋友喜欢养宠物,而且在宠物身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你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如果给他的宠物买一件玩具,或者把宠物的照片放在相框里送给他,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礼物也不会被打入冷宫。如果对方喜欢某种活动,你就应该考虑给他买活动需要的东西。比如,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人,就买给他高尔夫球或者球座。记住,人们都喜欢跟自己爱好有关的礼物。如果对方是会计,酷爱音乐,那你当然可以送他一件保守的礼物,比如送一套精致的笔,可以用于工作,也跟他认真、沉稳的性格匹配。但你想过没有,如果送他CD或者音乐会入场券,或者送几盒空磁带,让他把喜欢的歌曲录下来,难道不是更好的礼物吗?
心理学的招数就是:选择让对方满意和兴奋的礼物,不应光注意对方的性格,更要注意对方喜欢做什么,并根据其爱好选择礼物。
有个心理学的小招数:下属用来让上司称赞,孩子用来让父母惊喜。
设想你在公司会议上作报告。在场的有些人与其说是同事,不如说是敌人。他们老是对你的方案吹毛求疵。对付他们,你可以用这个方法:在会前发得提纲里,只见书主要内容,又以略去某些细节和解释。你的敌人会以为你忽略了某些方面,于是在哪些方面策划对你的攻击。开会时,当他们洋洋得意地把那些问题提出来后,你侃侃而谈,显得比秃鹰屏幕都光彩夺目。对手们下次发难,就的三思而行了。这个招数还可以用于别的情况。当你努力改变别人的看法时,比如应聘面试、商业谈判合资格口试等,都可以先假装糊涂,然后再怕旁征博引,把各种事实一一道来。
孩子们也会利用这个招数。他们先是“忘了”告诉你他们懂得东西,但后来在你没有料到的场合,却突然说出那方面的知识,让你大吃一惊,称赞一番。比如,你为儿子开生日聚会,一切都顺利,参加聚会的孩子都很乖。但是,当大家唱完生日歌鼓掌祝贺的时候,你儿子却突然独唱生日歌,而且市唱的是俄语!你大吃一惊,又面带得意之色。你从来不知道儿子会唱俄语歌,更没想到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露一手。
心理学的招数就是:不谈某些重要细节,让别人以为你不懂。当对手迫不及待地指出你的遗漏时,你就可以用有力、充分的事实回击。于是你立刻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而挑毛病的人倒好像个恃强凌弱的小人。总之,在别人毫不提防的情况下,提供重要的事实,或者表演你的绝招,都可以使你引人注目。
人际关系
经常困扰信息研究者的一个问题是:关系和知识,哪个更重要?大部分人,特别是当父母的,都告诫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但有的人则选择巴结谄媚有权势的人物,拉关系往上爬的途径。那么,到底关系重要,还是知识重要?
关系更重要。信息学家的统计表明,只有12.5%的时候,知识在起作用;而87.5%的时候,是关系在起作用。
那么,怎么才能联系到你需要认识的人呢?这就用得着心理学招数了。信息学专家指出,不论你想认识谁,最多经过6个中间人就可以认识。而且,往往不需要经过那么多的人。假设你想认识美国总统。那么,你认识的某个人,比如说你叔父,正好认识当地市政府的某个官员;那个小官员也许有个好朋友是农业方面的助理顾问;而助理顾问有跟负责分析物价的某副部长交往甚密;该副部长跟白宫的某工作人员关系暧昧;该工作人员有认识总统的秘书。而总统的秘书就可以安排你跟总统见面。你瞧,正好通过6个人你就跟总体联系上了。
心理学的招数是:你跟任何人的关系链,顶多只有6个人,通常还没有那么多。知道了这个道理,你应该着手寻找可以把你“带进去”的人。大多数人都愿意帮忙,关键是设法找到关系链上的第一个人,然后一步步向目标接近。上述关系链的研究表明,我的世界的确很小,我们可以认识任何人。
进入了关系网,又用得上“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的忠告了。如果自己不努力,人是谁也没用,除非你是继承万贯家产的天才。所以,父母的话还是对的。
带气回家
总算从上午8点熬到下午5点,该下班了。可是下午的烦躁心情并没有离你而去。回家,妻子问你“今天还好吧?”你很可能冷语相对,咆哮如雷,甚至动手动脚。这时,最好的办法是锻炼身体。据说,这时候锻炼身体的效果比其他时候要好。可是,虽然身体想锻炼,脑子却想歇一歇,这时不妨看看电视新闻。很多人就是通过看电视里好人如何受苦受难,来解除自己的烦恼的。
这时,因为身体在努力为明天积存营养,所以也是人最胖的时候。要买鞋,这个时候买最好。如果今天合适,那明天就会更合适。
吃过晚饭,活动活动,身体节奏又慢下来,准备睡觉了。凌晨三四点,疼痛感觉最轻,血压最低,消化系统也在稍微休息一下。这时最不适合使用重型设备,如果需要在半夜12点到凌晨6点开车,应该慢点儿,全神贯注。这时身体和大脑的工作效率最低。
心理学的招数就是:别让下午的烦躁情绪把美好的晚上毁掉。如果认识到身体到晚上会自然地放慢节奏,就要想办法使自己的生活符合生理节奏,而不是你这生理节奏行事。
挑选礼品
知道么?有40%的礼物,收礼者会不喜欢。也就是说,每5件礼物中就有2件将被打入冷宫,永远用不上。那么,什么礼物才能受对方欢迎呢?现在就介绍一个办法,也是一个心理学的招数,可以帮你找让对方哪个更喜欢的东西。
心理学招数是根据所谓“归因论”:我们喜欢评价他人的行为,并推断他人的行为时有个人的某些性格特点造成的。但是,我们虽然喜欢评价别人的行为,却不愿评价我们自己的行为,不愿意责备我们自己。我们会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客观原因。如果别人吃到了,我们会认为他不负责任,靠不住。如果我们自己迟到了,就会说是因为孩子有病,或者找不到看孩子的人。那么,如何利用这个理论解释送礼物这样简单的事情呢?
大多数人选择礼物,是根据他们对收礼者个性的估计来购买的。然而,根据这样的估计,难以正确判断礼物是否受欢迎。比如,你的好朋友小龙性格开朗、喜欢热闹,你可能倾向于给他买一件花哨的礼物。但是别忘了,选择礼物的最佳根据并非是性格。更准确、更可靠的根据是对方喜欢做什么事情。如果下功夫研究一下对方的活动,在购买相应的礼物,那么他一定更可能使用和珍视你的礼物。例如,你的朋友喜欢养宠物,而且在宠物身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你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如果给他的宠物买一件玩具,或者把宠物的照片放在相框里送给他,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礼物也不会被打入冷宫。如果对方喜欢某种活动,你就应该考虑给他买活动需要的东西。比如,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人,就买给他高尔夫球或者球座。记住,人们都喜欢跟自己爱好有关的礼物。如果对方是会计,酷爱音乐,那你当然可以送他一件保守的礼物,比如送一套精致的笔,可以用于工作,也跟他认真、沉稳的性格匹配。但你想过没有,如果送他CD或者音乐会入场券,或者送几盒空磁带,让他把喜欢的歌曲录下来,难道不是更好的礼物吗?
心理学的招数就是:选择让对方满意和兴奋的礼物,不应光注意对方的性格,更要注意对方喜欢做什么,并根据其爱好选择礼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