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磊
(一)
陈小磊大我两岁,但按照辈分,我叫他“大叔”。
要解释清楚我们之间的亲戚关系有点困难。简单点说,陈磊家是我奶奶家的邻居,兴盛乡的远方亲戚。
他和我父亲陈宏图是同一个辈分的人,他管陈宏图叫“哥”。
“大叔,大叔。”从我能记事起,我就这么叫他了。陈小磊当了我好多年“大叔”,只有一年例外。
那年我们一个班,他去了县里读二中,和我作同班同学。他的身份变成了我的同学陈小磊。我不喊“大叔”,也不喊他名字。我喊他“喂”。
小学升初中是一个大坎儿。尤其对农村的孩子来说。
每一次升学,家中父母需要考虑老人和家里其他孩子。今年的收成能不能负担出去上学的学费,更小孩子的棉衣有没有买上,老人这回吃的药管用不管用,下回可能要换药,那钱呢,够不够。这笔账是要算清楚的:要是孩子留在地里干活,地里的菜能多卖几十块。出钱给娃上学,到底划不划算。都要算得清清楚楚,一点含糊不得。
但陈小磊这道坎迈得很顺利。兴盛乡联考,他考了全乡第四名。这意味着,他去六里路之外的兴盛中学上学,老师们会夹道欢迎。他会是兴盛中学整个学校的尖子生。即使去县里二流的中学上学,学费之外的其他花销也不需要太多。
陈小磊的爹叫陈建国,在村里当小书记,虽然没什么钱但很要面子。陈小磊考了第四名是一件长脸的事。陈建国很高兴,在我奶奶家开的小卖部里买了一万响的炮仗,从村头放到村尾。
“看看,到底我们老陈家的龙种!生来就是当官的。这崽子开学要去县里上学啦。不得了,将来我们小磊子可是要当大官的!”陈建国那几个月天天村里串门子喝酒,喝醉了就红着脸大声嚷嚷。
说来巧合,我父亲陈宏图当时在县里二中当教导主任。学生能不能进二中上初一,很大程度上由陈宏图说了算。招他进来,陈宏图毫不费力。
于是陈小磊被他安排到了最好的班上——我所在的班。陈小磊就这么成为我的同班同学。
为什么只当了一年的同学呢?因为我初二换到一中去了。我在二中只呆了一年。听名字就知道了,一中是我们县最好的学校。
陈小磊很聪明,学东西很快。尽管英语底子差,但还是很快就追上来了。在二中,起码和我同学的那一年,成绩挺好的。班里六十七个人,他能考到前十五名。
但陈小磊读到初三就辍学了。不是因为家里穷,也不是因为成绩差。
事情是这样的。初一快要过完的那个暑假,县一中招教师,陈宏图想了想,凭他的资历,跳槽过去应该没问题,毕竟去了一中会更有前途,再者我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没太多波折,陈宏图以所有说课教师中第一名的身份被招聘进去了。中学老师是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进学校的,这算照顾政策吧。尽管我并不需要照顾,还是跟着我父亲去了。陈宏图带着我就去了一中。
二中就剩下了孤零零的陈小磊。
以前在二中的时候,陈宏图是教导主任。陈宏图在二中待了太多年了,下从门卫,上到校长,待他都礼让三分。所以身为他女儿,我在二中读书那年过得非常舒服,而陈磊则因为跟陈宏图有点亲戚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的优待。
幸福的日子在陈宏图跳槽之后结束了。
陈宏图当教导主任的时候,有个副手叫晁德山。始终不很服气他。晁德山教地理的,年纪轻长相尚可,就是心眼小。当了多任教导主任的副手,有点不得志的意思。再加上陈宏图性格本身有点强势,晁德山一直对他心存不满。
我没法形容这种境况,我后来只能想可能就是命运不好。晁德山在陈宏图离开之后开始针对陈小磊。他可能是觉得,某种程度上,也算报复了我爹吧。
我爹走后,陈小磊的日子就不是特别好过了。青春期的男孩子,总是不安分,翘课去网吧打游戏这种事是家常便饭。不过同样的错误,譬如在网吧打游戏被晁德山堵到了,别的同学第二天会被罚在门口站三节课,而落到陈小磊头上则要站一天,接受来自各个年级同学老师的注视。那种注视里头情绪很混杂,大多不友好,甚至有鄙夷,细想起来真要人命。
一直被当做整个兴盛乡的骄傲的陈小磊,哪里受得了这种气。
初三刚开学半个月,一天夜里,陈小磊在校外某破落的小网吧被晁德山值班时候当场抓住。头被晁德山摁住,往地上重重磕了三遍。陈小磊觉得那一刻好像听到自己脑壳发出了“咚”的一声沉闷的重响,那声音像是远方的钟鼓从地底下传出来的。他知道自己忍无可忍了,踉跄着挣脱他,接着反手甩了晁德山一个巴掌,狠狠地把他推出了五米外。晁德山的头撞到了网吧木头凳子的一角,当场淤血了。
当天夜里,陈小磊就收拾了铺盖回了农村老家。
这件事被拎到学校处理,但没有外传。老师被学生打,对学校对个人,都不算什么光彩的事。连陈宏图也是过了好多天才听说。但已经没法补救了,留下他,于晁德山于校方都过不去。
尽管陈小磊的辍学陈宏图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陈宏图还是觉得这个孩子书读不下去,多多少少和他有关系。所以之后的很多年里,关于这件事陈宏图一直自责。
我后来想,可能我大叔当时真的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吧。并没有想太多。书不读就不读了,有什么大不了,还能养活不了自己。
那个年纪的孩子,哪里能明白命运的转弯处这样严肃的人生话题。
陈小磊大我两岁,但按照辈分,我叫他“大叔”。
要解释清楚我们之间的亲戚关系有点困难。简单点说,陈磊家是我奶奶家的邻居,兴盛乡的远方亲戚。
他和我父亲陈宏图是同一个辈分的人,他管陈宏图叫“哥”。
“大叔,大叔。”从我能记事起,我就这么叫他了。陈小磊当了我好多年“大叔”,只有一年例外。
那年我们一个班,他去了县里读二中,和我作同班同学。他的身份变成了我的同学陈小磊。我不喊“大叔”,也不喊他名字。我喊他“喂”。
小学升初中是一个大坎儿。尤其对农村的孩子来说。
每一次升学,家中父母需要考虑老人和家里其他孩子。今年的收成能不能负担出去上学的学费,更小孩子的棉衣有没有买上,老人这回吃的药管用不管用,下回可能要换药,那钱呢,够不够。这笔账是要算清楚的:要是孩子留在地里干活,地里的菜能多卖几十块。出钱给娃上学,到底划不划算。都要算得清清楚楚,一点含糊不得。
但陈小磊这道坎迈得很顺利。兴盛乡联考,他考了全乡第四名。这意味着,他去六里路之外的兴盛中学上学,老师们会夹道欢迎。他会是兴盛中学整个学校的尖子生。即使去县里二流的中学上学,学费之外的其他花销也不需要太多。
陈小磊的爹叫陈建国,在村里当小书记,虽然没什么钱但很要面子。陈小磊考了第四名是一件长脸的事。陈建国很高兴,在我奶奶家开的小卖部里买了一万响的炮仗,从村头放到村尾。
“看看,到底我们老陈家的龙种!生来就是当官的。这崽子开学要去县里上学啦。不得了,将来我们小磊子可是要当大官的!”陈建国那几个月天天村里串门子喝酒,喝醉了就红着脸大声嚷嚷。
说来巧合,我父亲陈宏图当时在县里二中当教导主任。学生能不能进二中上初一,很大程度上由陈宏图说了算。招他进来,陈宏图毫不费力。
于是陈小磊被他安排到了最好的班上——我所在的班。陈小磊就这么成为我的同班同学。
为什么只当了一年的同学呢?因为我初二换到一中去了。我在二中只呆了一年。听名字就知道了,一中是我们县最好的学校。
陈小磊很聪明,学东西很快。尽管英语底子差,但还是很快就追上来了。在二中,起码和我同学的那一年,成绩挺好的。班里六十七个人,他能考到前十五名。
但陈小磊读到初三就辍学了。不是因为家里穷,也不是因为成绩差。
事情是这样的。初一快要过完的那个暑假,县一中招教师,陈宏图想了想,凭他的资历,跳槽过去应该没问题,毕竟去了一中会更有前途,再者我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没太多波折,陈宏图以所有说课教师中第一名的身份被招聘进去了。中学老师是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进学校的,这算照顾政策吧。尽管我并不需要照顾,还是跟着我父亲去了。陈宏图带着我就去了一中。
二中就剩下了孤零零的陈小磊。
以前在二中的时候,陈宏图是教导主任。陈宏图在二中待了太多年了,下从门卫,上到校长,待他都礼让三分。所以身为他女儿,我在二中读书那年过得非常舒服,而陈磊则因为跟陈宏图有点亲戚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的优待。
幸福的日子在陈宏图跳槽之后结束了。
陈宏图当教导主任的时候,有个副手叫晁德山。始终不很服气他。晁德山教地理的,年纪轻长相尚可,就是心眼小。当了多任教导主任的副手,有点不得志的意思。再加上陈宏图性格本身有点强势,晁德山一直对他心存不满。
我没法形容这种境况,我后来只能想可能就是命运不好。晁德山在陈宏图离开之后开始针对陈小磊。他可能是觉得,某种程度上,也算报复了我爹吧。
我爹走后,陈小磊的日子就不是特别好过了。青春期的男孩子,总是不安分,翘课去网吧打游戏这种事是家常便饭。不过同样的错误,譬如在网吧打游戏被晁德山堵到了,别的同学第二天会被罚在门口站三节课,而落到陈小磊头上则要站一天,接受来自各个年级同学老师的注视。那种注视里头情绪很混杂,大多不友好,甚至有鄙夷,细想起来真要人命。
一直被当做整个兴盛乡的骄傲的陈小磊,哪里受得了这种气。
初三刚开学半个月,一天夜里,陈小磊在校外某破落的小网吧被晁德山值班时候当场抓住。头被晁德山摁住,往地上重重磕了三遍。陈小磊觉得那一刻好像听到自己脑壳发出了“咚”的一声沉闷的重响,那声音像是远方的钟鼓从地底下传出来的。他知道自己忍无可忍了,踉跄着挣脱他,接着反手甩了晁德山一个巴掌,狠狠地把他推出了五米外。晁德山的头撞到了网吧木头凳子的一角,当场淤血了。
当天夜里,陈小磊就收拾了铺盖回了农村老家。
这件事被拎到学校处理,但没有外传。老师被学生打,对学校对个人,都不算什么光彩的事。连陈宏图也是过了好多天才听说。但已经没法补救了,留下他,于晁德山于校方都过不去。
尽管陈小磊的辍学陈宏图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陈宏图还是觉得这个孩子书读不下去,多多少少和他有关系。所以之后的很多年里,关于这件事陈宏图一直自责。
我后来想,可能我大叔当时真的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吧。并没有想太多。书不读就不读了,有什么大不了,还能养活不了自己。
那个年纪的孩子,哪里能明白命运的转弯处这样严肃的人生话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