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剧新评:《红色》
最近刚追完《红色》,也是看了大家的评论才开始看的,豆瓣靠谱的一次评分。
说实话,《红色》是我继《潜伏》《黎明之前》又一部感动的片子,细腻的感情描写,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对得起爱深深品读作电视剧观众的口味。
曾以为《潜伏》很难再超越,《黎明之前》也是良心之作,但是总觉得《黎明之前》只有林永健、水手和吴秀波的戏份才能看的到那个年代敌我双方的真实生活,能感知到他们的处境和责任,其他人的表演表现的心境有些浮漂,当然,剧情无疑非常棒。
看过《红色》后,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所有的人都是小人物,在乱世中,信仰的只是生存和生活。他们都在大环境下苟且投生,利益、困难、危险每天都在他们的身边伴随,导演也很好的从这些小人物的角度让我们身临其境。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感觉剧情又被删减的痕迹,节奏太慢了,交代的过细,就像静静的溪水流过,代入感真的不是很强。我们一直期望的巅峰对决仅仅在后几集集中爆发了,可以说导演在压抑观众的情感,直到最后才和徐天、田丹、铁林甚至是反派人物一起迸发出来。前者做的铺垫无疑都是在让我们尽情的、酣畅淋漓的爆发。
剧中的反派也智商极高,按照身份的正常思维去发展,很难得。甚至反派角色的能力和智商一直在高点。老七、料总、影佐、长谷、金哥,个个都有过人的能力。反观主角方面,除了徐天一直明察秋毫,其他人总是表现的让人觉得能力太弱。铁林,正直死板;田丹,睿智却不计后果,总以为能瞒天过海(按照以往雷剧,田丹的表现足以让敌人拜服了);方长青夫妇,勇敢却少谋,多年的训练却不如田丹的天生聪慧;名单上的六个人,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硬碰硬,慷慨赴死。这一切是剧情的安排,也是导演在逼主角一步步走向爆发点。
导演成功的塑造了各种人物,上海人的谨小慎微,也被最终激发,也成功的引领观众一步步和徐天一起决定反抗,是这部剧的最深邃的用意。想想看,信仰都是被引导和激发出来的,徐天的经历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抗战人的实情。面对外来的侵略者,国人不管有什么样的处境,都会在一定的时刻,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金哥做的事儿也体现了这一点。虽然后来金哥变成了唯利是图的人,但是,如果没有二百包烟土的生意,他也不会露出真实的原型,仍然会各方周旋,在我看来,金哥的人物塑造,也是本剧的亮点。
徐天最终完成了复仇,巧妙的安排让我们大呼过瘾,虽然仍有反派人物关键时刻人数太少,反应慢,或者根本不出现的硬伤(同福里那么大的动静,不可能因为租借不让动枪,日本人就不派更多人手干预的局面),但是,不影响这部剧的精彩及合理。高智商的人,在巧妙的布局后,确实也能全身而退。
《红色》让我看到了另类的抗战,民族的仇恨才是人们的信仰,这点让我深深感动。加入什么组织都是为了把侵略者赶出去,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以徐家妈妈、老马、小翠、柳如丝、宝荣、大头、麻杆为例,内心的抵抗被有限的对主角们的帮助合理的抒发出来。
纵观这部剧,良心之作,大部分都合乎情理,感情的细腻描写,对得起故事的发生地,上海。铁林虹口的打斗,惊鸿一瞥,也让人想起了陈真,这是在致敬《精武门》么?铁林、徐天动作设计的潇洒、干练,这个武指真的很有能力去拍功夫片了。
期望能出续集,这个故事仍然大有潜力可挖,不像《潜伏》,很难继续。同福里,徐天一家可以回去,铁林还没有拿起抗战的枪,租界不存在了,日本人更加凶残,各方一定会战斗下去,更加危险人物随时随处可有,一定大有故事可讲,期待!
喜欢此剧,不喜勿喷,谢谢!
说实话,《红色》是我继《潜伏》《黎明之前》又一部感动的片子,细腻的感情描写,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对得起爱深深品读作电视剧观众的口味。
曾以为《潜伏》很难再超越,《黎明之前》也是良心之作,但是总觉得《黎明之前》只有林永健、水手和吴秀波的戏份才能看的到那个年代敌我双方的真实生活,能感知到他们的处境和责任,其他人的表演表现的心境有些浮漂,当然,剧情无疑非常棒。
看过《红色》后,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所有的人都是小人物,在乱世中,信仰的只是生存和生活。他们都在大环境下苟且投生,利益、困难、危险每天都在他们的身边伴随,导演也很好的从这些小人物的角度让我们身临其境。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感觉剧情又被删减的痕迹,节奏太慢了,交代的过细,就像静静的溪水流过,代入感真的不是很强。我们一直期望的巅峰对决仅仅在后几集集中爆发了,可以说导演在压抑观众的情感,直到最后才和徐天、田丹、铁林甚至是反派人物一起迸发出来。前者做的铺垫无疑都是在让我们尽情的、酣畅淋漓的爆发。
剧中的反派也智商极高,按照身份的正常思维去发展,很难得。甚至反派角色的能力和智商一直在高点。老七、料总、影佐、长谷、金哥,个个都有过人的能力。反观主角方面,除了徐天一直明察秋毫,其他人总是表现的让人觉得能力太弱。铁林,正直死板;田丹,睿智却不计后果,总以为能瞒天过海(按照以往雷剧,田丹的表现足以让敌人拜服了);方长青夫妇,勇敢却少谋,多年的训练却不如田丹的天生聪慧;名单上的六个人,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硬碰硬,慷慨赴死。这一切是剧情的安排,也是导演在逼主角一步步走向爆发点。
导演成功的塑造了各种人物,上海人的谨小慎微,也被最终激发,也成功的引领观众一步步和徐天一起决定反抗,是这部剧的最深邃的用意。想想看,信仰都是被引导和激发出来的,徐天的经历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抗战人的实情。面对外来的侵略者,国人不管有什么样的处境,都会在一定的时刻,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金哥做的事儿也体现了这一点。虽然后来金哥变成了唯利是图的人,但是,如果没有二百包烟土的生意,他也不会露出真实的原型,仍然会各方周旋,在我看来,金哥的人物塑造,也是本剧的亮点。
徐天最终完成了复仇,巧妙的安排让我们大呼过瘾,虽然仍有反派人物关键时刻人数太少,反应慢,或者根本不出现的硬伤(同福里那么大的动静,不可能因为租借不让动枪,日本人就不派更多人手干预的局面),但是,不影响这部剧的精彩及合理。高智商的人,在巧妙的布局后,确实也能全身而退。
《红色》让我看到了另类的抗战,民族的仇恨才是人们的信仰,这点让我深深感动。加入什么组织都是为了把侵略者赶出去,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以徐家妈妈、老马、小翠、柳如丝、宝荣、大头、麻杆为例,内心的抵抗被有限的对主角们的帮助合理的抒发出来。
纵观这部剧,良心之作,大部分都合乎情理,感情的细腻描写,对得起故事的发生地,上海。铁林虹口的打斗,惊鸿一瞥,也让人想起了陈真,这是在致敬《精武门》么?铁林、徐天动作设计的潇洒、干练,这个武指真的很有能力去拍功夫片了。
期望能出续集,这个故事仍然大有潜力可挖,不像《潜伏》,很难继续。同福里,徐天一家可以回去,铁林还没有拿起抗战的枪,租界不存在了,日本人更加凶残,各方一定会战斗下去,更加危险人物随时随处可有,一定大有故事可讲,期待!
喜欢此剧,不喜勿喷,谢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