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异象暗示的探究----郑卓文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一直是人们讨论最多也最受喜爱的古典说部之一,可见这部经典的文学巨著蕴含着何等高超的文学研究价值,使得无数学者为之痴迷。经过三遍的仔细研读,我发现《红楼梦》在许多意象方面有着对结局或者人生等象征着作者本意的暗示。整本书中几乎处处都有这方面的暗示,但在这里我只找出一个回合里的典型的例子作为本次探究的重点——第七十五回合《开夜宴异事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兆》和第一百零一回合《大观园月夜警幽魂,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在第七十五回合的贾府夜宴之上,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果然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就在会芳园丛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将一更时分,真是风清月朗,上下如银。贾珍因要行令,尤氏便叫佩凤等四个人也都入席,下面一溜坐下,猜枚划拳,饮了一回。贾珍有了几分酒,益发高兴,便命取了一竿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唱罢复又行令。那天将有三更时分,贾珍酒已八分。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咤,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贾珍酒已醒了一半,只比别人撑持得住些,心下也十分疑畏,便大没兴头起来。勉强又坐了一会子,就归房安歇去了。次日一早起来,乃是十五日,带领众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细查祠内,都仍是照旧好好的,并无怪异之迹。贾珍自为醉后自怪,也不提此事。礼毕,仍闭上门,看着锁禁起来。
在大观园表面上的奢华富贵毫无物质缺忧之下,原本是猜枚划拳的嬉戏之处和其乐融融的团聚之时,却突然凭空生出这么一段奇异悲凉的异象来,不得不说是曹雪芹在这里埋下的高明伏笔,在一片繁华中加了这么凄凉的一笔来,让人不禁对这大观园如此繁盛究竟能维持多久产生出怀疑。这怀疑在本回合里贾珍“滥漫使钱”嗜赌成性时便几乎要被坐定了,就连那“一口猪、一腔羊,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的繁富与浪费,“展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的极乐景象,“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唱罢复又行令。”的管弦欢歌和“风清月朗,上下如银”等赏心乐事的景色都反衬了这悲凉异象之清悲。想那墙下的长叹之声是否是暗示着贾府将由盛转衰的前兆,抑或是对这等奢侈浪费的表面繁荣的嗤之以鼻,贾府的兴衰与荣耀是一时的水中花镜中月还是长久的千秋之笔就不得而知了。但见那“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正与先前的“风清月朗,上下如银”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氛围,以同一意象的相反风格的描写更使人对这异象里所包含的意义好奇不已,一心想要探个究竟。
其实究其终极,不管是曹雪芹的本心未了还是高鹗有心结个美好的局,贾府最终虽然没有穷途末路完全衰败却也没有了先前的那等荣华,这异象到底是否应了贾府最终的命运我们亦不得而知,只能对它进行最贴切的猜测。在猜测之余或许还会有人叹息曹雪芹若尚在世,或许会给这玄妙的异象一个最合理的解释吧。但最美却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即便是曹雪芹先生还在世,他或许亦不会给出一个明确的解答。
而在第一百零一回合的凤姐路遇秦可卿幽魂的一幕便也是相似的:凤姐只带着丰儿来至园门前,门尚未关,只虚虚的掩着。于是主仆二人方推门进去,只见园中月色比着外面更觉明朗,满地下重重树影,杳无人声,甚是凄凉寂静。刚欲往秋爽斋这条路来,只听唿的一声风过,吹的那树枝上落叶满园中唰喇喇的作响,枝梢上吱喽喽发哨,将那些寒鸦宿鸟都惊飞起来。凤姐吃了酒,被风一吹,只觉身上发噤起来。那丰儿也把头一缩说:“好冷!”凤姐也撑不住,便叫丰儿:“快回去把那件银鼠坎肩儿拿来,我在三姑娘那里等着。”丰儿巴不得一声,也要回去穿衣裳来,答应了一声,回头就跑了。凤姐刚举步走了不远,只觉身后咈咈哧哧,似有闻嗅之声,不觉头发森然竖了起来。由不得回头一看,只见黑油油一个东西在后面伸着鼻子闻他呢,那两只眼睛恰似灯光一般。凤姐吓的魂不附体,不觉失声的咳了一声。却是一只大狗。那狗抽头回身,拖着一个扫帚尾巴,一气跑上大土山上方站住了,回身犹向凤姐拱爪儿。凤姐儿此时心跳神移,急急的向秋爽斋来。已将来至门口,方转过山子,只见迎面有一个人影儿一恍。凤姐心中疑惑,心里想着必是那一房里的丫头,便问:“是谁?”问了两声,并没有人出来,已经吓得神魂飘荡。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说道:“婶娘连我也不认得了!”凤姐忙回头一看,只见这人形容俊俏,衣履风流,十分眼熟,只是想不起是那房那屋里的媳妇来。只听那人又说道:“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于东洋大海了。”凤姐听说,低头寻思,总想不起。那人冷笑道:“婶娘那时怎样疼我了,如今就忘在九霄云外了。”凤姐听了,此时方想起来是贾蓉的先妻秦氏,便说道:“嗳呀,你是死了的人哪,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啐了一口,方转回身,脚下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
这一段先是园门处的阴森与寂静凄凉将人带入一种紧张神秘的气氛中,这先前的景物描写便是这后来异象的铺垫,紧接着便是那只黑油油的大狗,将那阴森可怖的气氛推入高潮,引出那秦可卿的鬼魂,而秦可卿对凤姐说的那一句话更是满带着让人捉摸的味道,一句“立万年永远之基”点醒了临近尾声的贾府,预示着贾府即将衰败的结局。所谓秦可卿与王熙凤的异遇,其实是作者借着秦可卿的魂魄为读者提前准备的下酒菜,提醒读者也是吊了吊读者的胃口,那贾府会否真的不复繁荣,走上一蹶不振的道路。
总之,《红楼梦》里的异象很多,虽然都略略有些“迷信”色彩在里面,甚至有人把《红楼梦》的异象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相比较,认为《红楼梦》的异象造诣丝毫不低于魔幻现实主义的造诣。我对这一观点不置可否,并不是因为不想,只是我对这两个巨著还不甚了解,无法做出正确的论断。但回到议题上来,《红楼梦》里的异象似乎总是略带凄凉,根据结局联想,自会使人对贾府的生死存亡浮想联翩,只是不知这异象是否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并指示着什么未知的结局。
在第七十五回合的贾府夜宴之上,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果然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就在会芳园丛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将一更时分,真是风清月朗,上下如银。贾珍因要行令,尤氏便叫佩凤等四个人也都入席,下面一溜坐下,猜枚划拳,饮了一回。贾珍有了几分酒,益发高兴,便命取了一竿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唱罢复又行令。那天将有三更时分,贾珍酒已八分。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咤,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贾珍酒已醒了一半,只比别人撑持得住些,心下也十分疑畏,便大没兴头起来。勉强又坐了一会子,就归房安歇去了。次日一早起来,乃是十五日,带领众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细查祠内,都仍是照旧好好的,并无怪异之迹。贾珍自为醉后自怪,也不提此事。礼毕,仍闭上门,看着锁禁起来。
在大观园表面上的奢华富贵毫无物质缺忧之下,原本是猜枚划拳的嬉戏之处和其乐融融的团聚之时,却突然凭空生出这么一段奇异悲凉的异象来,不得不说是曹雪芹在这里埋下的高明伏笔,在一片繁华中加了这么凄凉的一笔来,让人不禁对这大观园如此繁盛究竟能维持多久产生出怀疑。这怀疑在本回合里贾珍“滥漫使钱”嗜赌成性时便几乎要被坐定了,就连那“一口猪、一腔羊,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的繁富与浪费,“展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的极乐景象,“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唱罢复又行令。”的管弦欢歌和“风清月朗,上下如银”等赏心乐事的景色都反衬了这悲凉异象之清悲。想那墙下的长叹之声是否是暗示着贾府将由盛转衰的前兆,抑或是对这等奢侈浪费的表面繁荣的嗤之以鼻,贾府的兴衰与荣耀是一时的水中花镜中月还是长久的千秋之笔就不得而知了。但见那“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正与先前的“风清月朗,上下如银”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氛围,以同一意象的相反风格的描写更使人对这异象里所包含的意义好奇不已,一心想要探个究竟。
其实究其终极,不管是曹雪芹的本心未了还是高鹗有心结个美好的局,贾府最终虽然没有穷途末路完全衰败却也没有了先前的那等荣华,这异象到底是否应了贾府最终的命运我们亦不得而知,只能对它进行最贴切的猜测。在猜测之余或许还会有人叹息曹雪芹若尚在世,或许会给这玄妙的异象一个最合理的解释吧。但最美却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即便是曹雪芹先生还在世,他或许亦不会给出一个明确的解答。
而在第一百零一回合的凤姐路遇秦可卿幽魂的一幕便也是相似的:凤姐只带着丰儿来至园门前,门尚未关,只虚虚的掩着。于是主仆二人方推门进去,只见园中月色比着外面更觉明朗,满地下重重树影,杳无人声,甚是凄凉寂静。刚欲往秋爽斋这条路来,只听唿的一声风过,吹的那树枝上落叶满园中唰喇喇的作响,枝梢上吱喽喽发哨,将那些寒鸦宿鸟都惊飞起来。凤姐吃了酒,被风一吹,只觉身上发噤起来。那丰儿也把头一缩说:“好冷!”凤姐也撑不住,便叫丰儿:“快回去把那件银鼠坎肩儿拿来,我在三姑娘那里等着。”丰儿巴不得一声,也要回去穿衣裳来,答应了一声,回头就跑了。凤姐刚举步走了不远,只觉身后咈咈哧哧,似有闻嗅之声,不觉头发森然竖了起来。由不得回头一看,只见黑油油一个东西在后面伸着鼻子闻他呢,那两只眼睛恰似灯光一般。凤姐吓的魂不附体,不觉失声的咳了一声。却是一只大狗。那狗抽头回身,拖着一个扫帚尾巴,一气跑上大土山上方站住了,回身犹向凤姐拱爪儿。凤姐儿此时心跳神移,急急的向秋爽斋来。已将来至门口,方转过山子,只见迎面有一个人影儿一恍。凤姐心中疑惑,心里想着必是那一房里的丫头,便问:“是谁?”问了两声,并没有人出来,已经吓得神魂飘荡。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说道:“婶娘连我也不认得了!”凤姐忙回头一看,只见这人形容俊俏,衣履风流,十分眼熟,只是想不起是那房那屋里的媳妇来。只听那人又说道:“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于东洋大海了。”凤姐听说,低头寻思,总想不起。那人冷笑道:“婶娘那时怎样疼我了,如今就忘在九霄云外了。”凤姐听了,此时方想起来是贾蓉的先妻秦氏,便说道:“嗳呀,你是死了的人哪,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啐了一口,方转回身,脚下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
这一段先是园门处的阴森与寂静凄凉将人带入一种紧张神秘的气氛中,这先前的景物描写便是这后来异象的铺垫,紧接着便是那只黑油油的大狗,将那阴森可怖的气氛推入高潮,引出那秦可卿的鬼魂,而秦可卿对凤姐说的那一句话更是满带着让人捉摸的味道,一句“立万年永远之基”点醒了临近尾声的贾府,预示着贾府即将衰败的结局。所谓秦可卿与王熙凤的异遇,其实是作者借着秦可卿的魂魄为读者提前准备的下酒菜,提醒读者也是吊了吊读者的胃口,那贾府会否真的不复繁荣,走上一蹶不振的道路。
总之,《红楼梦》里的异象很多,虽然都略略有些“迷信”色彩在里面,甚至有人把《红楼梦》的异象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相比较,认为《红楼梦》的异象造诣丝毫不低于魔幻现实主义的造诣。我对这一观点不置可否,并不是因为不想,只是我对这两个巨著还不甚了解,无法做出正确的论断。但回到议题上来,《红楼梦》里的异象似乎总是略带凄凉,根据结局联想,自会使人对贾府的生死存亡浮想联翩,只是不知这异象是否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并指示着什么未知的结局。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