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外记14:悟空新任“行者”,境界不比武松美
猴王道:“我原有个法名,叫做孙悟空。”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我与你再起了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
(见《西游记》第14回)
——三藏一眼就喜欢上悟空。作为一代高僧,他在悟空面前完全谦和,当悟空谢绝其取法名后,只给新造了一个混名:行者。
行者悟空。行者武松。都是厉害的头陀。他们都是那能种扮猪吃虎的家伙。
古书中人物的名字大多很讲究。稍有头脸的人,均是名、字、号俱全。悟空目前主要拥有称呼:石猴、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弼马温、行者等。分别是自称、师父命名、玉皇大帝给的职位名。但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只有一个:齐天大圣。
过去有一说,认为“齐天大圣”这个自称有蔑视儒教的意思,因为孔子才是真正的大圣人,所以反映了古人借孙悟空之口,表达叛逆。看起来好像很牵强吧?作者所在的明代,一路按照过去朝代惯例,不但尊孔,连朱熹这样的儒家学者,都被抬到很崇高的地位。唯有朱元璋一度讨厌“亚圣”孟子的文章,但最后还是将《孟子》删改后,予以通行。所以说叛逆,吴承恩可能并无此胆,毕竟他也是“体制中人”呢!
从“大圣”到“行者”的转变,貌似从自由到不自由的转变。前者可以无法无天,而后者就是个随师父修行者。撇开专业解释,我们可以将“行者”的意思丰富一下,除了修行者,还有奉行者、践行者、旅行者等,都符合对悟空的期待。
《易经》思想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行”字,可能也符合对悟空的期待,虽然悟空并非君子,但他的未来成就,比一般君子还高。
因为悟空像小“头陀”,所以给混名曰“行者”,可见两者意思等同。在梵文中,头陀有抖擞精神、祛除尘垢烦恼的含义,应该说是个“高大上”的词。但由于修炼要求,践“头陀行”者,必须苦行,像个乞丐,所以现实中,它又显得很低贱。而悟空混名“行者”,实质对应的就是“孙头陀”,就是要求他以很高的精神境界,在世间把姿态放低,忍受各种苦难。所以这不符合孙悟空性格,他后期的作为,一再打破作为“行者”的形象,是个不合格的“头陀”,严重违背了头陀的代表人物迦叶尊者的基本路线。
上文提及行者武松,干脆就是个假头陀,他只是以这个身份,躲避官府的追捕。两相对比,孙悟空新任“行者”时,境界比武松好不了多少。不说其他,仅那一身杀气,就不是能轻易去掉的。
但悟空依然欢欢喜喜地接受了唐僧给的混名,只因为他刚刚摆脱五行山,获得失踪了五百年的自由。其心情可以理解。而唐僧对他的殷切期望,也在这个混名中温暖地流淌。
紧接着的旅程中,悟空更多地扮演了“旅行者”的简单角色,“修行者”、“奉行者”、“践行者”的意义,与他距离遥远。而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圣”,必须随唐僧奉行、修行、践行。否则“行者”就不是合格的“头陀”了。
(见《西游记》第14回)
![]() |
感谢Pixabay提供美图 |
——三藏一眼就喜欢上悟空。作为一代高僧,他在悟空面前完全谦和,当悟空谢绝其取法名后,只给新造了一个混名:行者。
行者悟空。行者武松。都是厉害的头陀。他们都是那能种扮猪吃虎的家伙。
古书中人物的名字大多很讲究。稍有头脸的人,均是名、字、号俱全。悟空目前主要拥有称呼:石猴、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弼马温、行者等。分别是自称、师父命名、玉皇大帝给的职位名。但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只有一个:齐天大圣。
过去有一说,认为“齐天大圣”这个自称有蔑视儒教的意思,因为孔子才是真正的大圣人,所以反映了古人借孙悟空之口,表达叛逆。看起来好像很牵强吧?作者所在的明代,一路按照过去朝代惯例,不但尊孔,连朱熹这样的儒家学者,都被抬到很崇高的地位。唯有朱元璋一度讨厌“亚圣”孟子的文章,但最后还是将《孟子》删改后,予以通行。所以说叛逆,吴承恩可能并无此胆,毕竟他也是“体制中人”呢!
从“大圣”到“行者”的转变,貌似从自由到不自由的转变。前者可以无法无天,而后者就是个随师父修行者。撇开专业解释,我们可以将“行者”的意思丰富一下,除了修行者,还有奉行者、践行者、旅行者等,都符合对悟空的期待。
《易经》思想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行”字,可能也符合对悟空的期待,虽然悟空并非君子,但他的未来成就,比一般君子还高。
因为悟空像小“头陀”,所以给混名曰“行者”,可见两者意思等同。在梵文中,头陀有抖擞精神、祛除尘垢烦恼的含义,应该说是个“高大上”的词。但由于修炼要求,践“头陀行”者,必须苦行,像个乞丐,所以现实中,它又显得很低贱。而悟空混名“行者”,实质对应的就是“孙头陀”,就是要求他以很高的精神境界,在世间把姿态放低,忍受各种苦难。所以这不符合孙悟空性格,他后期的作为,一再打破作为“行者”的形象,是个不合格的“头陀”,严重违背了头陀的代表人物迦叶尊者的基本路线。
上文提及行者武松,干脆就是个假头陀,他只是以这个身份,躲避官府的追捕。两相对比,孙悟空新任“行者”时,境界比武松好不了多少。不说其他,仅那一身杀气,就不是能轻易去掉的。
但悟空依然欢欢喜喜地接受了唐僧给的混名,只因为他刚刚摆脱五行山,获得失踪了五百年的自由。其心情可以理解。而唐僧对他的殷切期望,也在这个混名中温暖地流淌。
紧接着的旅程中,悟空更多地扮演了“旅行者”的简单角色,“修行者”、“奉行者”、“践行者”的意义,与他距离遥远。而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圣”,必须随唐僧奉行、修行、践行。否则“行者”就不是合格的“头陀”了。
![]() |
张晓失公众号欢迎关注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