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应心——学《庄子》(2)
![]() |
JT叔叔在讲《庄子》之前还是继续先明确了几个事情,作为开篇来讲述。一是中国学问的特点,一是如何给《庄子》做注解,两点共同指向学习《庄子》很重要的方法——得手应心。
JT叔叔讲中国人的学问不是纯哲学的学门,而是体用合一,讲究实际效能的学问。比如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外国学者惊叹中国那么早就有了这么接近界门纲目科属种的植物分类体系。《庄子》也是注重应用的,不仅仅是带给我们空泛的心灵的满足;不是想通就好,而是要练成,从想通到练成之间有遥远的路途。
《庄子》的主轴是内七篇,还有外篇和杂篇。杂篇每个故事看起来太完美,太完美以至于不像真的;外篇有断简残篇的感觉,可能是后人补作的,而内七篇比较倾向于是庄子原作。
道家是个独特的学门,一般三人成家,道家严格意义上并不成”家“,只有老庄两人。但是又不能认为老庄一家,因为老子和庄子个性不同,写的东西不尽相同,用字用词也有所不同。所以《庄子》不能以《老子》做注解,最好还是用外篇和杂篇作注解。
外篇《天道》里面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得手应心“这个道理: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个老工匠在堂下雕车轮。工匠看到齐桓公读书就走过来问他读的是什么?齐桓公说是圣人之书。老人问那圣人还活着吗?答不在了。老工匠说那你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桓公生气:寡人读书,一个做轮胎的人还敢发表意见,你说说什么道理,说不清楚不饶你。
老工匠说我以我做轮胎为例,下手快砍不过去,下手慢会卡掉,要不疾不徐,得之于手才应乎心。我下刀的手法没有办法讲的,是心里有数。心中怎么拿捏这个分寸,我没有办法用说的讲到我孩子懂,不管怎么讲,我的孩子不练到这个工夫没有练足年份,就没有办法懂。所以我70岁了还在斫轮。古时候的人和他教不了你的东西跟着他一起死了,你现在读的书就是垃圾了。
【不疾不徐、得心应手(其实应该是得手应心)、心中有数,——这几个成语都出自《庄子》】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 ,我犹不足贵也,为其可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这两段话说的是书里记载的道理不过是语言文字而已,已经丧失了很多信息。对道理的懂不是讲道理讲到头脑懂,而是心先练成。懂得道理不要生气,不要烦恼,这个懂得是假的。只有心练成了不生气,不烦恼,才是真的懂得。学中医也是一样,不要一上来就抠医理(编者按:我觉得这个有待商榷,懂一定的医理还是很重要的,只是JT叔叔更强调”知与行“里行的作用),先练成了再通医理。重点不是讲道理讲到头脑懂,要先练成。
比如看一本教蝶泳的书,看过详细的步骤分解,动作要领后,跳到水里也还是不会。不是读了书就会的,书可以给一个锻炼的方法,可是不锻炼的话,这些文字是没有用的。不是听了读了就是你的,只有练成做到才是自己的。强调什么东西要先练成。
JT叔叔讲他学庄子15年仍不觉得轻松,庄子外行人可能认为《庄子》是心灵胜利法,想开就好,想通就好,逍遥就好,自由自在,爱怎样就怎样。可其实《庄子》是最不自由的,有一堆条条框框,告诉你不能怎样。JT叔叔讲他大学教庄子的老师说,逍遥是教你把使你不逍遥的东西都消灭光,让你不得不逍遥。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消灭头脑(第二章齐物论),消灭人格(人间世,支离其德),然后才能听到大宇宙的声音。
提出了均亡羊理论: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小困惑影响做事情的方法,大的迷惑会让整个人格坏掉。小惑比如误以为多吃蔬果会健康,在吃更多后,体质会更差;大惑比如人的道德观仁义观,忠孝仁义,这些基本面的东西有困惑,做人的根基就坏了。”均亡羊“里牧童A说我是赌钱把羊搞丢了,牧童B说自己是因为认真读书把羊搞丢了。结果都是把羊弄丢了,可是却显得B比A值得原谅。其实,我们日常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有一些貌似合理的理由支撑一些错误的信念。
所以道家学门的面向,修道最白话的具体内容是:增强心力,去除我执,二者其实是一体两面。
如果所学的东西有所进步,多多少少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体察。比如平常做事不认真,总做错事听错话的,比较不会做错事,听错话,少有误会。这就是心力增长。
心力像一碗水,碗大一些,人家敲一下不会翻倒。所以,心力小,易受影响;心力变大,心量大,高兴和不高兴都不易起情绪。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检证到的,也是所谓练庄子的可行性。
锻炼心力不可以打高空,在外篇的另一文《知北游》中JT叔叔又对此做了详细解说,且听下回分解:)
程灵素
2016.10.20
![]() |
-
欢乐英雄~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6 08: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