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背多分。
翻看自己5月份写下的教师感受,那里更加倾向于谈“学校加强(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我要结合最近的一次考试,谈谈自己对政治这个科目学生考核方式的看法,比较口水。
【事件一】
上周初一级完成了一次考试,我负责年级两个重点班里的其中一个,第一次大考这个班的分数比隔壁重点班整整少了6分,看到这里压力很大,在有升学影响的学校里,这就是考核的指标。我倒不担心这个会扣我工资或者降级,姐那时迫不得已担心到时候对方班主任和主任会找我喝茶。
昨晚才知道原来不仅仅我这个科目,其他文科该班也跟对方差距有几分,这下我安心了。
【事件二】
我忘记是上个星期还是上上个星期,我们到一个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新教材的培训。终于,我再也不用对着以前我看过的教材,新教材里更加侧重法治教育。我那天也拍了个照片,九年级上册还会增加: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例如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那晚,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这次教材改版对公益圈的朋友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事件三】
在这个培训开始前,某领导还分析了一下去年各年级的试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在试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感受】
每一次,我都觉得改试卷是个痛苦和折磨的过程。看着学生各抒己见,但你必须要按照标准答案给分,折磨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而我们却在用分数和答案来判断他是否得满分。数学或者其他科目不说,但至少这个科目我觉得自己就像在捏泥人。
不可否认,例如一些辨析题答题步骤(判断、分析原因、怎么办)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逻辑思维,但如何孝敬父母、如何适应初中新生活,这些答案都要按照课本这个做法就显得无知。
我现在上课,课前要小测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才讲课本内容,课本内容要结合预习提纲,课堂主要强调预习提纲里面的重点题目,重点题目就是要小测的题目。特别是按照思想品德也要应试这个套路,新改版的教材里初二初三有较多的法律内容,如此深奥枯燥的内容,假如没有贴近生活,或者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加以理解。每天喂鸭子,每天捏泥人,学过了就过了呗。
现在教材每节课内容都很多,上都上不完。
我期待用活动的形式代替老师纯讲授的方式。
教材内容可进行适当减少,不要喂鸭子。
假如说九年级上册真的学到公民依法参与公众事务这部分内容,学校应该将这门课开成一个讲座、或者有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
把这些没有办法短时间内,甚至长时间内改变的事情拿出来说,有意义么?没有,我只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这一定程度上也将我零碎的教育理念装进一个地方里罢了。
我记得曾在一公斤盒子里面看到一个文章,介绍他们到一个广州小学进行的活动,主题是“让学生找出校园里的安全隐患并讨论解决办法”。这是理想的教育方式,学生讨论实际问题,并且找出相应解决办法。DFC里的feel,imagine,do,share不就是这样?
纯粹的吐槽能解决问题么?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我要结合最近的一次考试,谈谈自己对政治这个科目学生考核方式的看法,比较口水。
【事件一】
上周初一级完成了一次考试,我负责年级两个重点班里的其中一个,第一次大考这个班的分数比隔壁重点班整整少了6分,看到这里压力很大,在有升学影响的学校里,这就是考核的指标。我倒不担心这个会扣我工资或者降级,姐那时迫不得已担心到时候对方班主任和主任会找我喝茶。
昨晚才知道原来不仅仅我这个科目,其他文科该班也跟对方差距有几分,这下我安心了。
【事件二】
我忘记是上个星期还是上上个星期,我们到一个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新教材的培训。终于,我再也不用对着以前我看过的教材,新教材里更加侧重法治教育。我那天也拍了个照片,九年级上册还会增加: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例如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那晚,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这次教材改版对公益圈的朋友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事件三】
在这个培训开始前,某领导还分析了一下去年各年级的试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在试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感受】
每一次,我都觉得改试卷是个痛苦和折磨的过程。看着学生各抒己见,但你必须要按照标准答案给分,折磨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而我们却在用分数和答案来判断他是否得满分。数学或者其他科目不说,但至少这个科目我觉得自己就像在捏泥人。
不可否认,例如一些辨析题答题步骤(判断、分析原因、怎么办)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逻辑思维,但如何孝敬父母、如何适应初中新生活,这些答案都要按照课本这个做法就显得无知。
我现在上课,课前要小测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才讲课本内容,课本内容要结合预习提纲,课堂主要强调预习提纲里面的重点题目,重点题目就是要小测的题目。特别是按照思想品德也要应试这个套路,新改版的教材里初二初三有较多的法律内容,如此深奥枯燥的内容,假如没有贴近生活,或者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加以理解。每天喂鸭子,每天捏泥人,学过了就过了呗。
现在教材每节课内容都很多,上都上不完。
我期待用活动的形式代替老师纯讲授的方式。
教材内容可进行适当减少,不要喂鸭子。
假如说九年级上册真的学到公民依法参与公众事务这部分内容,学校应该将这门课开成一个讲座、或者有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
把这些没有办法短时间内,甚至长时间内改变的事情拿出来说,有意义么?没有,我只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这一定程度上也将我零碎的教育理念装进一个地方里罢了。
我记得曾在一公斤盒子里面看到一个文章,介绍他们到一个广州小学进行的活动,主题是“让学生找出校园里的安全隐患并讨论解决办法”。这是理想的教育方式,学生讨论实际问题,并且找出相应解决办法。DFC里的feel,imagine,do,share不就是这样?
纯粹的吐槽能解决问题么?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