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花儿
奶奶已经过世了,她的花儿还在。 一场春雨过后,奶奶种在门前的月季花花瓣散落一地。以前这里只有一株独苗,孤零零地站在门前斜坡上,是奶奶从邻居家剪来的花枝插上去的,如今发了很多,约有好几簇,红花一朵朵,绿叶相称,只可惜门前没有池塘。奶奶说,最爱在水边种月季,花朵倒映在水中,甚是美丽。长大之后读《红楼梦》,曹公形容黛玉为“娴静时如姣花照水”,我联想起奶奶说的红花倒映在水中的情景,止不住地惊讶,原来人审美的心性是共通的,跟学识无关。奶奶不读书不认字,说不出“娇花照水”这个文雅的词,但是她体会到花朵倒映在水中的美感。 奶奶素来爱花,尤爱月季。

农村人大多喜欢在门前种些易养活的花草,种得最多的要数月季和栀子,也有少部分人家种桂花树。我们家门前空荡荡的,除了与叔父家场院交界处有一棵瘦长的枣树外,别无其他树木了。听说这枣树是爷爷年轻时种下的,不过,在318国道修成时,枣树也被挖土机推到了。母亲说枣树的根到处乱拱,把场院的水泥地坪拱得七零八碎,所以一定要铲掉。我和妹妹怂恿父亲在门前种几棵果树,像桃树和李子树之类的。母亲说,住在大路口的,人来人往,你还能吃得上嘴么?桃子李子还没熟就被人摘光咯!也难怪,我们家紧挨着村里的主干道,院墙外面就是大路,每天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据说,在我家房子的西边曾经有一棵柿子树的。每年柿子成熟时,自家还没有摘,就已经被人抢先摘了。到底是谁摘的也弄不清楚。后来正好要盖猪笼屋,就把柿子树砍了。枣树的存在也让我母亲发愁。每年枣子成熟时,就有路人用石子砸枣子,经常砸坏我们家二楼的窗玻璃。只是枣树年数久远,扎根很深,不好砍。现在倒是可以理解,那时农村物质贫乏,人们对于果物类还是很稀奇的,不仅是我家,别人家的果物,也会遭到偷摘,只是不像在我家这样容易罢了。奶奶倒不介意,她的口头禅:“门前种点花草和果树才像人家嘛。花果食,就是让人摘的。”母亲无奈地说:“再这样下去,年年得换窗玻璃咯。” 我们家场院全打了水泥地坪,为了方便晒稻子。在打水泥地坪之前,奶奶建议父亲在场院前面空出一小溜土地种月季,母亲急忙反对,她的理由是花草树木一到夏秋季节就掉叶子,叶子掉到场院里正晒着的稻谷上不好清理。母亲说的也有道理,奶奶的想法只好作罢。 奶奶不死心,她想种月季。我家西边有个菜园,离我家房子不远,也是靠着主干道的。菜园四面被树木团团围住,南边一小处缺口,是菜园的入口。北面和南面都是水竹林,东面和西边是枫树。靠近北边的水竹林有一个长条形的水沟。母亲就从沟里汲水浇菜。奶奶在这条水沟边插了一株月季,很快就生根了,长得很健壮。后来月季开花了,开了几朵粉色的小花,倒影在水里娇滴滴的。奶奶说,多好看啊。那会儿奶奶每天去菜园里逛一圈,看她的花。见母亲在菜园里薅草,她叮嘱道:“你小心点,别把我的月季薅掉了。”母亲说:“知道了,放心吧。”但是,有一天清晨奶奶向父亲抱怨:“跟她嘱咐了别把我的花薅掉,答应得好好的,我看就是故意的……” 我想母亲应该不是故意的,她眼睛不好,不小心把月季薅掉也很正常,只是碍于自尊,母亲没做任何解释。她不想承认她因为眼睛不好误把月季花当草薅掉的事实,宁愿被奶奶误会。这还能怎么办呢?不过就是一株月季,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卖钱,薅掉了就薅掉了。每天都在为一家人生计忙碌的父亲自然不会责怪同样忙碌的母亲,对奶奶,他只是拿“改天重新给你栽上”之类的语言搪塞。后来我家菜园里没再种过月季。 这件小事奶奶倒是记在心里很多年,后来偶尔跟我闲聊聊到这事时,她一个劲地叹气:“你母亲不喜欢花,她见不得花花草草的东西。也难怪,你外公是生意人……想当初,我在娘家,我父亲给我种了半亩田的月季……”我抚摸着她满是皱纹的脸像安慰孩子那样安慰她:“好了别计较妈妈了,她眼睛不好……”奶奶越老越像个孩子,对于她说外公的话,我虽然不认同,但也不去较真。的确,外公外婆对自然界花草的关注远远不及奶奶。在我记忆中,外公小店门前常年摆放着两盆蔫蔫的鸡冠花,还往下掉黑芝麻一样的种子。有洁癖的外婆拿着扫帚把那些花籽一股脑儿扫到路边去。 奶奶出身在大地主之家,听奶奶描述过她的娘家:光为她娘家干活的长短工就有二百多个,这还得了!奶奶是家中最小的女儿,极受宠爱,二十岁还养在娘家,长发逶地。二十二岁时嫁了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奶奶描述她结婚那天的情景是,八抬大轿,凤冠霞帔,风风光光。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不难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奶奶的生活顺着历史描述的方向发展:国民党抓壮丁时,奶奶那个门当户对的丈夫受到惊吓,不久病死了,奶奶只好投靠娘家,不久,她的娘家也在各式各样的运动中逐渐败落下去。奶奶只好拖着和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女儿嫁给第二任丈夫,也就是我的爷爷。我爷爷是个一穷二白的贫农,奶奶嫁过来之后过着贫苦妇女们所过的生活,生儿育女,缝缝补补。饥荒年代,跟妇女们一起去挖草根,剥树皮,为孩子们的口粮忙碌,跟普通村妇没区别。虽然如此,奶奶跟她们还是有些差别,她心底还存留着一些诗意的画面。比如说,她常跟我提及她娘家的半亩花田,还有她的第一任丈夫,一个身材颀长穿着长衫的年轻人,夜晚常在书房里的烛光下写毛笔字。我想这是一幅很美的图景。小时候我跟奶奶睡在一起,睡不着的时候就向她问东问西,问我第一个爷爷(奶奶的第一任丈夫)是什么样的,问她那个婆家是什么样的。奶奶讲的仿佛只能发生在电视剧里的大家族的故事让我沉醉。她的语气平静,不悲不喜,在描述她的第一段婚姻时格外详细,家里帮工的伙计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屋子是何种装饰等等。我又问奶奶:那我第二个爷爷是什么样的呢。我没见过我爷爷,据说他在我父亲十来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希望从奶奶口中得知一些有关他的故事。“你爷爷是个好人,脾气好,心肠好,对谁都好,他当年还是生产队队长,什么事情都先想着别人,村里人没有谁说他不好的。”奶奶淡然地说。“好人”终究跟爱情无关,爷爷代替不了奶奶心头的记忆:半亩花田以及与长衫男子的爱情。奶奶2013年秋天过世,正好94岁,父亲和叔父按照看风水之人的建议,把奶奶葬在西边山头,孤零零的一座坟,而我爷爷很多年前就已经葬在村东头的山坳里。这一切仿佛冥冥中安排好了似的,隐喻着他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奶奶不仅爱花,也惜花,不像我们女孩子见到好看的花就要摘下来赏玩。见我们把月季花瓣一层一层剥下来,撒得一地,奶奶心疼地责备我们:“姑娘家的作践花不好,有罪啊。”奶奶说的最严重的词就是“罪”,“罪”这个词在我心中就是不可饶恕的意思。奶奶常说的“罪”有这些:“浪费粮食”、“浪费水”、“骂长辈”等。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剥花瓣也算“有罪”,现在理解了,在爱花之人眼中,蹂躏花的确是不可饶恕的。小姑家门前有一大丛月季,树丛比人还高,春天满是花朵,奶奶拄着拐杖在月季树丛下仰头观赏,啧啧称赞:这花开得真好看!小姑说:“要不然回家时带几朵,养在水里也好。”奶奶说:“不了,长在树上更好。” 奶奶偏爱红色的花,除了月季之外,她也喜欢艳山红和牡丹。 春天映山红开得漫山遍野,我们放学后直接上山采。捧着一大簇火焰似的映山红兴高采烈地回来。回来之后呢?随手往地上一扔,又去玩别的了。映山红很常见,单层的小喇叭似的花瓣,谈不上好看。想要映山红,山上有的是,得来毫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啊。奶奶见不得我们这样,催促道:“赶紧找个玻璃瓶子装点水养着,要不然花就死了。你们不喜欢就别摘撒!”我们才不搭理呢。奶奶去房间里找出一只罐头瓶,装水,把花插起来。整个屋子顿时有了生气。 “你姑妈十来岁的时候去山里采了一天的映山红,卖给镇上的一户人家,得了几毛钱还给你父亲做了一件褂子呢。”奶奶抚摸着罐头瓶里的花枝,说了这么一句。这些年在外面奔波,映山红见得少了,奶奶的话却时常让我回想起来。 相比映山红,牡丹花娇贵得多,不太常看见。后山腰上的鲁奶奶家门前倒是种着几株牡丹,牡丹盛开时,紫红色的花朵拥簇在一起,好不热闹。每到花开的季节,正好又碰到我周末放假,奶奶拉上我作陪:“走,去鲁奶奶家看牡丹花去。”“花有什么好看的,又不让摘!”我虽有抱怨,还是跟着去了。她们俩搬出两把椅子坐在牡丹花前闲聊,聊东聊西又聊到牡丹上头来。临走前,奶奶还不忘对鲁奶奶赞叹一番:你这牡丹开得真好。在回去的路上,奶奶小声对我说:这牡丹幸亏长在这里,离大路远,找着的人少,要不然都被摘去了。 我刚上初中的时候,318国道修起来,正好经过我们村子,直接劈开了一座山头,原来村口以及靠近村口的一截老路彻底废弃了,村口移至我家西边。从国道边延伸一条斜坡覆盖了曾经经过我家门前的主干道,我们家的菜园也被征了去。村里的新道地势陡然增高,我家和屋后几户人家就处在坳地了。我家门前呈现一个小山坡,实际上是新主干道的一侧,父亲害怕下雨泥土会滑下来,就在斜坡上种了一排水杉,又种撒了一些草籽。奶奶在稍微空当的斜坡上种了一株月季。久而久之,我家门前被一片植物覆盖:高树,低草,红花、绿叶,再也不似曾经那样的光秃秃的没有遮挡了。月季在奶奶的照料下,发散开去,俨然是一小片月季园了。

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开始神志不清,有时候家里人谁也不认识,有时候又能亲切地叫出我母亲的名字。2013年7月份,我从广州回老家,奶奶已经病重了,家人在准备着后事。奶奶那时清醒过来,突然问我:“你说天堂是什么样子?”我说:“赞美诗中说的天堂是黄金铺的路,花儿会歌唱。我想会有很多月季花呢。”奶奶听了之后平静下来。8月份我去上海工作。9月26日,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奶奶过世了,走得很平静。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我并没有哭,而是感到安慰,奶奶在地上受够了苦,是该回去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一想到奶奶彻底从我生命中消失了,就感觉内心空缺了一大块。 2014年清明节,映山红开遍了整个山坡,我折了一大捧放在奶奶的坟前,悄声说:将来我们还会再相见的。 ————本篇来自我的豆瓣专栏《悠悠娘家事》
-
红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2-26 12:57:35
沙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罪与罚》里爱看热闹的俄国人 (7人喜欢)
- 发财树和生活里的“玄学意识” (1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