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五日纪行: 一个系统升级的先锋文艺岛群
2014年,纽约时报中文网发布了一篇文章《厦门:中国的安特卫普》,引起了很大反响。彼时我还是一个从未到过厦门的门外客,把它的城市印象定在“泛滥的小清新”上而根本不想去——但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想大多数不想去厦门的人都是这么想的:文艺、小清新、旅游城市、人多。
而事实上,对厦门的刻板偏见在我2015年第一次独自去时就被颠覆了。当时写了一篇日记《没有冬天的,厦门》,记录了我在一个本地生活的女生JQ的带领下看到的不同。
我被厦门的先锋文化震惊。那时随JQ去拜访【旧物仓】的主人杨函憬。他说:“在厦门生活的人都活得张牙舞爪”,四个字让我印象深刻。
22个月后,我再次来到了厦门。
旧物仓已经挪到了新的空间,32HOW的香投咖啡走进了AKP,沙坡尾的许多店还在,但我又感受到了新的冲击。
这里选取我在厦门印象深刻的五个文艺街区(品牌)来写,这座城市的文艺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了衣食住行、阅读等方方面面。
你们当是一个地标游记,我留着第三次去时再对比来看新的故事。
-----------------------------------------------------------------------------------------------------
1、【住】:oneday 一位设计师的家
在airbnb大行其道的今天,当年轻人们还在城市万千个性住宅中努力找到自己中意的风格时,厦门已经出现了一种更新的个性住宿体验方式。
你不需要和房主沟通,也不用打扰他们。只要喜欢他们的风格,就可以拎包入住。
你可以在一个小区里每天换一种风格住。
你可以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摄影棚。
你甚至可以买房间里陈列的所有家具和装饰物。
你还没有开门,屋里就响起了CD播放的音乐。家里该有的这里都有,X-BOX、烤面包机、《小日子》、进口洗手液、小众香氛、甚至擦脸用的纸巾、足够多的绿植……
你甚至希望自己的家也设计成这样——
oneday一位设计师的家,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我和好友花花在厦门的四晚,都选择了oneday的个性loft。分别为以下四种风格:
【南国】
【北方】
【苏打】
【西柚】
四间LOFT集中分布在市政行政中心旁的大唐五缘YOHO小区。这里交通便利,门口是乐购超市、BRT车站。
所有的房间都用密码锁,在预订房间后,即会收到微信客服发来的注意事项,由专人和我线上沟通。
我领取密码,打开房门,好像住进了自己家。
第二天我把行李放在那,由保洁阿姨搬去下一个要住的loft,我再次回到“家”时,又是一种风格,又有新的体验。
这种个性化的住宿方式,我是去年得知的。oneday的两位创始人,从2015年8月30日创立,用8000元装修了第一间loft引起轰动,随后登上了《KINFOLK》杂志;到我们入住的时候,她们已设计装修了十多间不同个性的住宅,并开启了更高端的海景房。
oneday最为特别的是它的审美,即设计风格:极简,但又不缺细节之美。
给电话机一个装饰用的桌布,给沙发一块毯子,都是不经意发现的美好小细节,渗透到房间的各个角落。
而最为特别的,是oneday这样一间房间里,兼容并包地让你看到了更多的生活内容。
例如她们选择的家具,来自厦门本土品牌:熹山工房。
她们选择的香氛,来自厦门本土品牌:AKP。
她们选择的床上靠枕,来自一个非常有趣的厦门家居品牌:我家有个植物园。
一个房间里包含了许多独立设计,本身也是有趣的可读取的内容。
在夜深人静时翻阅oneday为你选择的这些杂志:《KINFOLK》、《谷物》、《日和手帖》、《三联生活周刊》、《VOGUE》等,你会感到在住宿以外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精神愉悦。
至于价格呢?
单床房298,双床房300起,相比同类的民宿,你会愿意把钱花在她们身上。
微店:http://weidian.com/?userid=278574131×tamp=1024&push_status=&appid=com.koudai.weishop&apiv=36&hd_back=1
微博:http://weibo.com/u/5576287865?profile_ftype=1&is_all=1#_0
-----------------------------------------------------------------------------------------------------
2、【花砖美学】:旧物仓
旧物仓原先的地址是在一个偏僻的老厂房里,想象一个工厂,里面堆满了陈旧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大到沙发桌椅、浴缸,小到一枚像章……全部沾满了斑斑锈迹甚至布满灰尘、人类使用过的痕迹——当它们被置于一个空间内时,你只能感到两个字:历史。
第一次去旧物仓的感受是冲击的(我在旧文《没有冬天的,厦门》中有所讲述),如今去了新的旧物仓,更加如此。只不过,对访客来说,我们更能明白:来这里我能做什么?
在花砖银行欣赏一枚老花砖,
在中古厨房品尝一份家宴,
在甜品实验室品尝一份甜品,
在生活美学院里看一场艺术展,
在旧物仓的中庭参加一场个性十足的讲座……
当杨函憬的个人脑洞以极其有序的方式陈列出来后,你随着这样一个逻辑路线进入空间内部,所感受到的已不再只是“历史”,而是新的东西。它们只属于他个人,它们不可复制,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一种审美,它们在创造新的未来。
当然,这当中还包含了其他独立的事物,例如旧物仓的装饰设计就是由【一朵】花艺师设计。
在旧物仓内部的生活美学院,我也看到了许多独立设计品牌,在这里获得陈列。
而关于食物的部分,你能品尝到五湖四海的个性美食,旧物仓也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买手”功能。
虽以花砖和旧物作为切入点,带领陌生人进入这个空间,但最后能获得从审美到知识到味蕾的全部体验,也是一次绝妙的时空旅行。
离开旧物仓后,我和花花说,来这里像什么呢?
走进了一个空间,就像核爆炸了一次。走进每个空间,都像核爆炸了一次。
当你回过头来再看整个空间,你感觉像引爆了整个核反应堆……
我们在感官上获得的体验“无话可说”。
(当然,被旧物粉尘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也让我真的无话可说。)
我期待杨老师发起的一场场运动,把厦门的老花砖做成创意,做成生意,影响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在人们眼里毫无价值的东西。
而价值,就是这样被重新创造的。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华美空间A3栋116-126
微博:http://weibo.com/u/2866308654?refer_flag=1001030101_&is_all=1
-----------------------------------------------------------------------------------------------------
3、【衣】:AKP
AKP最为人所知的是它的创始人:上官喆。
作为国内第一个走上国际时装周的设计师,多年前他所创办的SANKUANZ已经成了如今纽约、巴黎各大百货、精品买手店趋之若鹜的高端品牌。
而在文章《厦门:中国的安特卫普》一文中,也着重介绍了厦门的时装产业及它为人所知的“厦门帮”五位设计师:上官喆(SANKUANZ)、于静(mymymy)、刘旻(Ms Min)、万一方(Yifang Wan)、DidoLiu(Deepmoss)……
这些品牌,这些人,如今已经更加紧密地融合成一个落地空间:AKP,岛群。
这或许就是厦门与北京、上海不同的地方。
虽然大城市获得优秀的设计人才并不难,但是像厦门这样,把各种张牙舞爪的人联合起来的城市文艺联盟,还真的不多见。
他们没有那么“清高”,也没有那么“独立”,当你谈论到其中一个人时,总不免联想到另一个人。
正如在【oneday】的设计空间中,你可以欣赏【熹山工房】的木制家具。
在【AKP】的精品买手店里,你也可以穿上【Ms.Min】的衣服。
甚至一年多以前我去厦门华新路品尝的【32HOW咖啡馆(香投)】,也入驻了AKP。对游客而言,即使在厦门本土的高端时装店,也可以享有厦门本土的精品咖啡文化,这就是有趣的部分。
当然,AKP还包含了阅读和艺术现场。【晓学堂】在AKP选择的书,多与时装、艺术有关,装饰干脆陈列了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可以售卖。
在厦门,你可以在一间民宿里享受文艺,也可以在一间服装店里享受文艺。
它们已无处不在。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171号-27-4
微博:http://weibo.com/u/5563214892?profile_ftype=1&is_all=1#_0
-----------------------------------------------------------------------------------------------------
4、【综合休闲】:大学路——沙坡尾
凡来厦门的游客,必到厦大一游。殊不知离厦大一个街口的位置,只要一路走下去,走到入海口,一路都是风景。
这条路叫大学路,路上有旧书店、有咖啡馆、有街头文化艺术街区;再走到沙坡尾,有曲奇店、面包坊、卖咖啡的邮局、精酿啤酒馆……
和人们熟知的鼓浪屿相比,沙坡尾更有厦门本地生活气息。老式骑楼里如今还居住着本地居民,做着自家料理,买着菜聊着天。而新的小众设计也层出不穷,就连一个个糕点铺也都透着满满的文艺气息。
它们讲究的是如何将文艺渗透到食品和啤酒里。或者不如说,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些可售卖的东西上呈现。
这里,许多人都提到一些名字。
例如上一篇章讲的厦门时装设计师于静(mymymy),她和音乐人老公合开的咖啡馆【Thank You】就是厦门有名的文艺店。嗯,店中音乐十分好。
一家擅长做西点的店,Juicy,在河边位置。如今还开了面包店。生意十分火爆。
一家精酿啤酒厂,隐藏在沙坡尾和大学路交界处的艺术西区里。
一家老书店和一家新书店,对爱读书的人来说是逛街福音。
这些地址就不详细标了,逛沙坡尾的美好感觉藏于发现之中。你越不刻意去寻找,越会发现好玩的东西。
也许你们能找到比这些更有趣的地方。
-----------------------------------------------------------------------------------------------------
5、【传统商业】:鼓浪屿
如果是第一次来厦门,鼓浪屿是必去之地。
这座小岛的魔力,如今只剩下它的丰富小食——谁家的奶茶,谁家的馅饼,谁家的花茶,谁家的糖果,统统都品牌升级成了厦门中山路上的大品牌旗舰店。
很难想象,小岛上崛起的那些品牌,已经攻陷了主城区。你无法不在市区内看到【赵小姐的店】【张三疯奶茶】【陈罐西式茶铺】等等等等。
这些品牌最牛逼的地方,不是它们的味道有多好,而是在很多年前,用西式的设计重新包装了中式的产品,使得我们原本觉得不起眼的奶茶、糖果等都瞬间高大上了。而品牌开发文创周边的能力也当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升级到无孔不入。你可以在赵小姐的店里看到金光闪闪的茶杯,也可以在陈罐西的店里看到独立插画师设计的花茶包,其实这些都是厦门文艺的展现方式。只不过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我们不愿踏进那价格高昂的大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鼓浪屿曾经的文创如今和沙坡尾相比,也已经没落为“传统”。传统也许意味着更大众的市场,于是当我们离开小岛重新返回市区,我们才会见到这些品牌已经完全占领了本地特产市场,令游客为之疯狂。
但是依然有让我喜欢的新东西,比如【晓学堂】的虫洞书店,和市区的AKP店相比,就更加有它自己的特色。
这里的书店包下了整栋华侨别墅,一楼书店、售卖文创产品、咖啡下午茶;二楼做展,非常有自己的风格。
我在这里吹着岛上的风,安心地呆了一下午,感觉十分美好。
另外,我的朋友欢姐还在这座岛上开着自己的银饰店。和她成为朋友十分巧合幸运,如今再次碰到自己喜欢的首饰也觉得来岛上不会失望而归。
别墅外是穿梭如织的婚纱照大群,新人们是鼓浪屿上除了游客以外第二大群体。
看看十几对新人在一个广场上拍照,嗯,有种黑黑的幽默~
-----------------------------------------------------------------------------------------------------
讲完了五大文艺主体,我知道在厦门生活的人应该有很多话要说——当然不止我推荐的这些地方。
例如上次我去过的华新路文艺片区:【不在书店】【32HOW】这次都没有来得及再访。
新的【华美空间】已经在崛起,虽然工作日的下午游客稀疏,但我知道这里在未来会因为【旧物仓】而日渐蓬勃。
至于【集美】片区,由于我和朋友到访的时间是晚上,也只能在海边悠闲地吹着海风,聊聊天了。
借用杨函憬老师的话,厦门有种“张牙舞爪”的美。
这种“张牙舞爪”不是不可亲近的,不像上海的过分高大上而令人生畏,也不像南京的封闭垄断自娱自乐;厦门的文化,是“海文化”的一部分,海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因它没有过分高的生活成本(虽然房价很高,但房租并不高),能让很多独立设计师活下来。加上地缘上接近台湾、日本,政策上有厦门本土政府的大力支持,厦门的文创产业受两个大岛的影响至深,因此它在创意营销上也走在了中国的前端——只要是好的设计,总有办法变成商业卖出去,和消费者对接上,而不只是孤芳自赏的艺术。
但在上海,如果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创业,没有资本是寸步难行的。
另外,在厦门容易集中感受到文艺氛围,也因为城市的地理版图没有像北京、上海那样大。好设计的分布不分散,可以集中去体验,这也是初次到访的我们乐意接受的。
总结说来,厦门的超级文艺有这几个特征:
1、地理不分散、品牌不垄断、风格不单一。
逛店不会体乏心累。
不是一家独大的品牌支撑起整个城市文艺(如南京只有先锋书店)。
风格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不同个性的人来到这里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2、土壤丰沃。
厦门靠近台湾,台湾靠近日本,地缘上有文创优势。
厦门政府优势力导,将文创产业作为本土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撑,因此带来了文艺的繁荣。
宏观来说,厦门的城市文化属于“海文化”,先天具有海纳百川的性格。
对设计师而言,好的设计,只要有土壤,就能从小芽慢慢长大。
而无数种子的发芽到最后会连成一片,它们之间互相授粉,互相播种,如一张硕大的网彼此链接。
对外来人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联盟,我们就能感受到更强烈的设计氛围。
3、更新整合速度快。
在我这一年多观察的时间里,oneday的迅速崛起,旧物仓从一个老厂房搬迁至整合过的大型空间,上官喆将厦门多个时装设计师联合为一个文艺岛群……这些都不再是他们品牌的自娱自乐,而是不断联盟、升级。
整合得越快,就越坚不可摧。最终你不会只用“小清新”来简单定义你所见识到的复杂事物。
因为每一个文艺联盟都不是简单的,它们有自成一体的风格,它们只负责让喜欢的人更喜欢它们。
每次去厦门我都有新的震感。想说的、看到的,整理在这个超级大贴里,其他关于【oneday住宿体验】、【精酿啤酒】、【厦门美食】的部分,我和村上春花都会分别来写一下,敬请关注。
最后——
为什么这座城市吸引了我?
因为它自由地、大步地走在了中国文艺的最前端。
我想大多数不想去厦门的人都是这么想的:文艺、小清新、旅游城市、人多。
而事实上,对厦门的刻板偏见在我2015年第一次独自去时就被颠覆了。当时写了一篇日记《没有冬天的,厦门》,记录了我在一个本地生活的女生JQ的带领下看到的不同。
我被厦门的先锋文化震惊。那时随JQ去拜访【旧物仓】的主人杨函憬。他说:“在厦门生活的人都活得张牙舞爪”,四个字让我印象深刻。
22个月后,我再次来到了厦门。
旧物仓已经挪到了新的空间,32HOW的香投咖啡走进了AKP,沙坡尾的许多店还在,但我又感受到了新的冲击。
这里选取我在厦门印象深刻的五个文艺街区(品牌)来写,这座城市的文艺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了衣食住行、阅读等方方面面。
你们当是一个地标游记,我留着第三次去时再对比来看新的故事。
-----------------------------------------------------------------------------------------------------
1、【住】:oneday 一位设计师的家
![]() |
在airbnb大行其道的今天,当年轻人们还在城市万千个性住宅中努力找到自己中意的风格时,厦门已经出现了一种更新的个性住宿体验方式。
你不需要和房主沟通,也不用打扰他们。只要喜欢他们的风格,就可以拎包入住。
你可以在一个小区里每天换一种风格住。
你可以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摄影棚。
你甚至可以买房间里陈列的所有家具和装饰物。
你还没有开门,屋里就响起了CD播放的音乐。家里该有的这里都有,X-BOX、烤面包机、《小日子》、进口洗手液、小众香氛、甚至擦脸用的纸巾、足够多的绿植……
你甚至希望自己的家也设计成这样——
oneday一位设计师的家,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 |
我和好友花花在厦门的四晚,都选择了oneday的个性loft。分别为以下四种风格:
【南国】
![]() |
【北方】
![]() |
【苏打】
![]() |
【西柚】
![]() |
四间LOFT集中分布在市政行政中心旁的大唐五缘YOHO小区。这里交通便利,门口是乐购超市、BRT车站。
![]() |
所有的房间都用密码锁,在预订房间后,即会收到微信客服发来的注意事项,由专人和我线上沟通。
我领取密码,打开房门,好像住进了自己家。
第二天我把行李放在那,由保洁阿姨搬去下一个要住的loft,我再次回到“家”时,又是一种风格,又有新的体验。
这种个性化的住宿方式,我是去年得知的。oneday的两位创始人,从2015年8月30日创立,用8000元装修了第一间loft引起轰动,随后登上了《KINFOLK》杂志;到我们入住的时候,她们已设计装修了十多间不同个性的住宅,并开启了更高端的海景房。
![]() |
图片来自oneday |
oneday最为特别的是它的审美,即设计风格:极简,但又不缺细节之美。
给电话机一个装饰用的桌布,给沙发一块毯子,都是不经意发现的美好小细节,渗透到房间的各个角落。
![]() |
![]() |
而最为特别的,是oneday这样一间房间里,兼容并包地让你看到了更多的生活内容。
例如她们选择的家具,来自厦门本土品牌:熹山工房。
她们选择的香氛,来自厦门本土品牌:AKP。
她们选择的床上靠枕,来自一个非常有趣的厦门家居品牌:我家有个植物园。
![]() |
一个房间里包含了许多独立设计,本身也是有趣的可读取的内容。
在夜深人静时翻阅oneday为你选择的这些杂志:《KINFOLK》、《谷物》、《日和手帖》、《三联生活周刊》、《VOGUE》等,你会感到在住宿以外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精神愉悦。
![]() |
至于价格呢?
单床房298,双床房300起,相比同类的民宿,你会愿意把钱花在她们身上。
微店:http://weidian.com/?userid=278574131×tamp=1024&push_status=&appid=com.koudai.weishop&apiv=36&hd_back=1
微博:http://weibo.com/u/5576287865?profile_ftype=1&is_all=1#_0
-----------------------------------------------------------------------------------------------------
2、【花砖美学】:旧物仓
![]() |
旧物仓原先的地址是在一个偏僻的老厂房里,想象一个工厂,里面堆满了陈旧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大到沙发桌椅、浴缸,小到一枚像章……全部沾满了斑斑锈迹甚至布满灰尘、人类使用过的痕迹——当它们被置于一个空间内时,你只能感到两个字:历史。
第一次去旧物仓的感受是冲击的(我在旧文《没有冬天的,厦门》中有所讲述),如今去了新的旧物仓,更加如此。只不过,对访客来说,我们更能明白:来这里我能做什么?
![]() |
在花砖银行欣赏一枚老花砖,
在中古厨房品尝一份家宴,
在甜品实验室品尝一份甜品,
在生活美学院里看一场艺术展,
在旧物仓的中庭参加一场个性十足的讲座……
![]() |
旧物仓中庭 |
![]() |
生活美学展 |
![]() |
中古厨房 |
![]() |
生活美学课堂 |
当杨函憬的个人脑洞以极其有序的方式陈列出来后,你随着这样一个逻辑路线进入空间内部,所感受到的已不再只是“历史”,而是新的东西。它们只属于他个人,它们不可复制,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一种审美,它们在创造新的未来。
![]() |
当然,这当中还包含了其他独立的事物,例如旧物仓的装饰设计就是由【一朵】花艺师设计。
![]() |
在旧物仓内部的生活美学院,我也看到了许多独立设计品牌,在这里获得陈列。
![]() |
而关于食物的部分,你能品尝到五湖四海的个性美食,旧物仓也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买手”功能。
![]() |
虽以花砖和旧物作为切入点,带领陌生人进入这个空间,但最后能获得从审美到知识到味蕾的全部体验,也是一次绝妙的时空旅行。
![]() |
离开旧物仓后,我和花花说,来这里像什么呢?
走进了一个空间,就像核爆炸了一次。走进每个空间,都像核爆炸了一次。
当你回过头来再看整个空间,你感觉像引爆了整个核反应堆……
我们在感官上获得的体验“无话可说”。
(当然,被旧物粉尘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也让我真的无话可说。)
我期待杨老师发起的一场场运动,把厦门的老花砖做成创意,做成生意,影响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在人们眼里毫无价值的东西。
而价值,就是这样被重新创造的。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华美空间A3栋116-126
微博:http://weibo.com/u/2866308654?refer_flag=1001030101_&is_all=1
-----------------------------------------------------------------------------------------------------
3、【衣】:AKP
![]() |
AKP最为人所知的是它的创始人:上官喆。
作为国内第一个走上国际时装周的设计师,多年前他所创办的SANKUANZ已经成了如今纽约、巴黎各大百货、精品买手店趋之若鹜的高端品牌。
而在文章《厦门:中国的安特卫普》一文中,也着重介绍了厦门的时装产业及它为人所知的“厦门帮”五位设计师:上官喆(SANKUANZ)、于静(mymymy)、刘旻(Ms Min)、万一方(Yifang Wan)、DidoLiu(Deepmoss)……
这些品牌,这些人,如今已经更加紧密地融合成一个落地空间:AKP,岛群。
![]() |
![]() |
![]() |
这或许就是厦门与北京、上海不同的地方。
虽然大城市获得优秀的设计人才并不难,但是像厦门这样,把各种张牙舞爪的人联合起来的城市文艺联盟,还真的不多见。
他们没有那么“清高”,也没有那么“独立”,当你谈论到其中一个人时,总不免联想到另一个人。
正如在【oneday】的设计空间中,你可以欣赏【熹山工房】的木制家具。
在【AKP】的精品买手店里,你也可以穿上【Ms.Min】的衣服。
甚至一年多以前我去厦门华新路品尝的【32HOW咖啡馆(香投)】,也入驻了AKP。对游客而言,即使在厦门本土的高端时装店,也可以享有厦门本土的精品咖啡文化,这就是有趣的部分。
当然,AKP还包含了阅读和艺术现场。【晓学堂】在AKP选择的书,多与时装、艺术有关,装饰干脆陈列了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可以售卖。
![]() |
![]() |
在厦门,你可以在一间民宿里享受文艺,也可以在一间服装店里享受文艺。
它们已无处不在。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171号-27-4
微博:http://weibo.com/u/5563214892?profile_ftype=1&is_all=1#_0
-----------------------------------------------------------------------------------------------------
4、【综合休闲】:大学路——沙坡尾
![]() |
凡来厦门的游客,必到厦大一游。殊不知离厦大一个街口的位置,只要一路走下去,走到入海口,一路都是风景。
这条路叫大学路,路上有旧书店、有咖啡馆、有街头文化艺术街区;再走到沙坡尾,有曲奇店、面包坊、卖咖啡的邮局、精酿啤酒馆……
和人们熟知的鼓浪屿相比,沙坡尾更有厦门本地生活气息。老式骑楼里如今还居住着本地居民,做着自家料理,买着菜聊着天。而新的小众设计也层出不穷,就连一个个糕点铺也都透着满满的文艺气息。
![]() |
![]() |
![]() |
它们讲究的是如何将文艺渗透到食品和啤酒里。或者不如说,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些可售卖的东西上呈现。
![]() |
![]() |
这里,许多人都提到一些名字。
例如上一篇章讲的厦门时装设计师于静(mymymy),她和音乐人老公合开的咖啡馆【Thank You】就是厦门有名的文艺店。嗯,店中音乐十分好。
![]() |
![]() |
一家擅长做西点的店,Juicy,在河边位置。如今还开了面包店。生意十分火爆。
![]() |
![]() |
一家精酿啤酒厂,隐藏在沙坡尾和大学路交界处的艺术西区里。
![]() |
![]() |
一家老书店和一家新书店,对爱读书的人来说是逛街福音。
![]() |
![]() |
![]() |
这些地址就不详细标了,逛沙坡尾的美好感觉藏于发现之中。你越不刻意去寻找,越会发现好玩的东西。
也许你们能找到比这些更有趣的地方。
-----------------------------------------------------------------------------------------------------
5、【传统商业】:鼓浪屿
![]() |
如果是第一次来厦门,鼓浪屿是必去之地。
这座小岛的魔力,如今只剩下它的丰富小食——谁家的奶茶,谁家的馅饼,谁家的花茶,谁家的糖果,统统都品牌升级成了厦门中山路上的大品牌旗舰店。
很难想象,小岛上崛起的那些品牌,已经攻陷了主城区。你无法不在市区内看到【赵小姐的店】【张三疯奶茶】【陈罐西式茶铺】等等等等。
![]() |
图片来自网络 |
这些品牌最牛逼的地方,不是它们的味道有多好,而是在很多年前,用西式的设计重新包装了中式的产品,使得我们原本觉得不起眼的奶茶、糖果等都瞬间高大上了。而品牌开发文创周边的能力也当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升级到无孔不入。你可以在赵小姐的店里看到金光闪闪的茶杯,也可以在陈罐西的店里看到独立插画师设计的花茶包,其实这些都是厦门文艺的展现方式。只不过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我们不愿踏进那价格高昂的大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鼓浪屿曾经的文创如今和沙坡尾相比,也已经没落为“传统”。传统也许意味着更大众的市场,于是当我们离开小岛重新返回市区,我们才会见到这些品牌已经完全占领了本地特产市场,令游客为之疯狂。
![]() |
厦门市区中山路(图片来自网络) |
![]() |
中山路上的张三疯(图片来自网络) |
但是依然有让我喜欢的新东西,比如【晓学堂】的虫洞书店,和市区的AKP店相比,就更加有它自己的特色。
这里的书店包下了整栋华侨别墅,一楼书店、售卖文创产品、咖啡下午茶;二楼做展,非常有自己的风格。
![]() |
图片来自网络 |
![]() |
图片来自网络 |
我在这里吹着岛上的风,安心地呆了一下午,感觉十分美好。
![]() |
另外,我的朋友欢姐还在这座岛上开着自己的银饰店。和她成为朋友十分巧合幸运,如今再次碰到自己喜欢的首饰也觉得来岛上不会失望而归。
![]() |
别墅外是穿梭如织的婚纱照大群,新人们是鼓浪屿上除了游客以外第二大群体。
看看十几对新人在一个广场上拍照,嗯,有种黑黑的幽默~
-----------------------------------------------------------------------------------------------------
讲完了五大文艺主体,我知道在厦门生活的人应该有很多话要说——当然不止我推荐的这些地方。
例如上次我去过的华新路文艺片区:【不在书店】【32HOW】这次都没有来得及再访。
新的【华美空间】已经在崛起,虽然工作日的下午游客稀疏,但我知道这里在未来会因为【旧物仓】而日渐蓬勃。
至于【集美】片区,由于我和朋友到访的时间是晚上,也只能在海边悠闲地吹着海风,聊聊天了。
![]() |
借用杨函憬老师的话,厦门有种“张牙舞爪”的美。
这种“张牙舞爪”不是不可亲近的,不像上海的过分高大上而令人生畏,也不像南京的封闭垄断自娱自乐;厦门的文化,是“海文化”的一部分,海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因它没有过分高的生活成本(虽然房价很高,但房租并不高),能让很多独立设计师活下来。加上地缘上接近台湾、日本,政策上有厦门本土政府的大力支持,厦门的文创产业受两个大岛的影响至深,因此它在创意营销上也走在了中国的前端——只要是好的设计,总有办法变成商业卖出去,和消费者对接上,而不只是孤芳自赏的艺术。
但在上海,如果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创业,没有资本是寸步难行的。
另外,在厦门容易集中感受到文艺氛围,也因为城市的地理版图没有像北京、上海那样大。好设计的分布不分散,可以集中去体验,这也是初次到访的我们乐意接受的。
![]() |
总结说来,厦门的超级文艺有这几个特征:
1、地理不分散、品牌不垄断、风格不单一。
逛店不会体乏心累。
不是一家独大的品牌支撑起整个城市文艺(如南京只有先锋书店)。
风格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不同个性的人来到这里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2、土壤丰沃。
厦门靠近台湾,台湾靠近日本,地缘上有文创优势。
厦门政府优势力导,将文创产业作为本土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撑,因此带来了文艺的繁荣。
宏观来说,厦门的城市文化属于“海文化”,先天具有海纳百川的性格。
对设计师而言,好的设计,只要有土壤,就能从小芽慢慢长大。
而无数种子的发芽到最后会连成一片,它们之间互相授粉,互相播种,如一张硕大的网彼此链接。
对外来人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联盟,我们就能感受到更强烈的设计氛围。
3、更新整合速度快。
在我这一年多观察的时间里,oneday的迅速崛起,旧物仓从一个老厂房搬迁至整合过的大型空间,上官喆将厦门多个时装设计师联合为一个文艺岛群……这些都不再是他们品牌的自娱自乐,而是不断联盟、升级。
整合得越快,就越坚不可摧。最终你不会只用“小清新”来简单定义你所见识到的复杂事物。
因为每一个文艺联盟都不是简单的,它们有自成一体的风格,它们只负责让喜欢的人更喜欢它们。
![]() |
每次去厦门我都有新的震感。想说的、看到的,整理在这个超级大贴里,其他关于【oneday住宿体验】、【精酿啤酒】、【厦门美食】的部分,我和村上春花都会分别来写一下,敬请关注。
最后——
为什么这座城市吸引了我?
因为它自由地、大步地走在了中国文艺的最前端。
© 本文版权归 mumudanci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