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介绍:人格障碍病人治疗的关键问题
![]() |
作者:Dan H. Buie
编译:曹凯
这篇文献发表于2012年8月,主要论述人格障碍病人缺乏五种用于维护自体感的能力,而治疗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帮人获得这些能力。这五种能力包括:自体现实感、自体安全感、自体价值感、自体爱、自体身份。这五种能力有一个发展的递进关系,获得了前一种能力为获得后一种打下基础。在临床中,五种能力互相交织,没有明确的界限。现实感包括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两部分,主观现实又包括对现实的认知观察和对现实的体验。治疗目标之一是帮助病人了解主客观现实的差别,使两者一致。
作者将神经症病人和人格障碍病人做了一个区分。神经症病人有能力为自己提供这五种体验,而人格障碍病人则没有这个能力。两类病人的差别具体表现在:1、神经症病人的问题是内部冲突,人格障碍病人的问题是维护自体感的能力的缺陷。2、神经症病人运用的主要防御机制是压抑,适合的治疗方式是自由联想。人格障碍病人运用的主要防御机制是否认,适合的治疗方式是提供安全感,提供支持,让病人相信分析师关心他们,能忍受他们各种感受。3、神经症病人可以用躺椅式的经典精神分析治疗,人格障碍病人需要面对面的治疗,视觉交流和非语言行为可以给分析师提供信息,也帮助病人感受到分析师的态度和理解。
作者举了三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在治疗中帮助病人获得这五种能力。
1、Mark:自体现实感、自体安全感
病人缺乏内化他人对他的感受的能力,这阻止他来运用他人的经验。
分析师先尝试了两种治疗方式,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提供洞察力,帮助他认识到威胁他的是什么,但是都没有奏效。然后,分析师允许他用一秒钟的时间体验别人的感受,病人感受到的是在一纳米秒的瞬间,自己产生了恐惧。分析师认为这是一个信号恐惧,他请病人尝试理解和容忍这个恐惧。病人发现,这是对失去母亲的恐惧。他一直生活在和母亲共存的世界里,内化新的外部体验意味着离开母亲。病人开始学习容忍真自体带来的不安全的陌生感。
2、Jean:自体价值感、自体爱
病人对自己充满自我憎恨、罪疚感,担心自己会毁灭他人,因此有自杀冲动。病人儿时有家庭虐待史,为了保存父母是好人的信念,病人将虐待归因于自己的邪恶。病人一直都生活在对父母的恐惧的幻想中,害怕他们的追杀。
分析师从培养病人评价现实和思考的能力着手,质疑病人的幻想。每次治疗结束,病人都会进行反思。病人倾向于忽略别人对她的爱和赞赏。分析师请病人回家询问丈夫,她对他的意义。当丈夫告诉病人,他有多爱她,病人开始思考她的价值和被爱的可能性。
病人在治疗中取得进步之后,又出现倒退。根据Akhtar的理论,负性治疗反应有四种类型:1、无意识的罪疚感;2、对将受苦受难理想化的父母的不健康认同;3、与母亲分离和独立的感觉;4、对分析师的嫉羡。分析师认为病人的倒退不属于上述四种情况,而是来自于对进入未知的新领域的恐惧。分析师尝试鼓励病人,向病人诠释她的情况,帮助她继续进步。最后,病人相信自己邪恶的感觉消退了,她恢复了一段小女孩时的记忆:她知道自己最深处的那部分是爱,至高无上的爱。这帮助她在童年时存活下来。现在,这个发现帮助她去爱和被爱。病人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获得了自体维护的能力:
抚慰灵魂
通过爱自己
内在了解
真实的自我,
还有价值。
没有韵律或原因。
我把它叫做快乐的爱——
在那儿,爱的灵魂
介入自己和他人。
没有韵律或原因,
没有装饰
没有简单的方法
让快乐的爱疗愈,
尽管结局,
总是相同——
统一的感觉,
完好无损。
自尊恢复,
边缘的疼痛消退,
智慧降临,
而自爱,
快乐的爱,
像白鹭起飞
在水面上方的很高处
让所有人目睹。
3、Rick:自体身份
作者强调,对于在边缘型病人获得自体维护能力之前,面对面的治疗是必要的。边缘型病人的主要特点就是自体维护能力的极端缺失。病人尽一切努力获得他们生存必须的特质,他们要求、威胁、操纵、占有。因为他们不可能获得所有想要的东西,所以无意识地憎恨和嫉羡分析师。他们想要吸收、咽下分析师,也就是毁灭分析师,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分析师,所以他们又很恐惧,形成“接近—回避”的行为模式。因为这些破坏性的感受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治疗可以运用自由联想和诠释的方式,提供洞察力。而各种自体维护能力的获得最终导致逐渐发展的自体身份感,即病人变得完整。
内容摘自“Core Issue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sonality-Disordered Patients” by Dan H. Buie
作者信息详见https://www.douban.com/people/88303655/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